[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5130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作用,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这是因为( )(A)科技的进步能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B)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2 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

2、能决定社会的性质,社会发展的方向(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D)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4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5 社会发展的过程既体现了决定性,也体

3、现了主体选择性。那么,一个民族做出选择的依据是( )(A)民族的利益(B)民族中每个人的喜好(C)民族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D)各民族之间的交往6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相对稳定性(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D)任何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建立起来的7 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

4、界中得到新鲜空气(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8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有( )(A)生产使用价值(B)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形成新的价值(D)导致价值增值9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内在矛盾有( )(A)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C)它是决定

5、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D)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11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组织间的竞争更激烈、更惨烈(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也存在竞争(D)社会生产复杂多样,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社会的一切商品生产12 列宁说:“ 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其原因在于( )(A)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仍然是生产社会化(B)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C)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D)不存在“ 绝

6、对的集中” 和“纯粹的垄断”13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原因在于( )(A)科技革命推动生产迅速扩大与消费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B)部门间互相依赖加深与私人资本相互间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C)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的巨大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D)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与民族市场狭小界限之间的矛盾14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这里的“有限的范围” 指的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能否转化为物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15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

7、征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下列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世界是由物质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B)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C)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D)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B)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概念(C)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D)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17 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8、时间和空间(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D)是不可分割的18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B)医生诊病开药(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19 下列关于意识的本质,表述正确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由人决定的(B)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却是客观的(D)意识也是物质20 下列成语中,正确地说明了意识能动性的是(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运筹帷幄,决胜千里(D)拔苗助长,无中生有21 “心生

9、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一元论(D)唯心主义一元论22 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岩石风化(B)蜜蜂酿制蜂蜜(C)四川发生强烈地震(D)老师讲课23 下列选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有(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人们感觉的复合(C)物质能为人们的感觉所反映(D)物质是可以被消灭的24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B)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C)意识在产生过程中使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D)意识消极、机械、被动地反映客观存在25 下列命题中属

10、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B)世界统一于存在(C)万物皆在我心中(D)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26 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27 下列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有( )(A)冰一水一汽(B)生产粮食一粮食被人消费一生产粮食(C)团结一批评一团结(D)光的微粒说一光的波动说一光的波粒二象说28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9 下列表述中,属于

11、矛盾的斗争性的有( )(A)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冲突(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D)国际交流与文化合作30 下列关于矛盾转化的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A)矛盾的转化是无条件的(B)矛盾转化是具体矛盾的暂时的或最终的解决和新旧矛盾的交替(C)矛盾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确证(D)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7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12、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具体表现在: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渗透性因素,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故选项 AB 正确。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地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所以,选项C 正确。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

13、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故选项 D 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 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地理环境的好坏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因此 B 选项错误。C 选项也是错误的,地理环境的好坏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更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

14、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地理环境在人的生产实践中制约人的发展,使人们必须遵守客观规律。所以D 选项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下面我们进行选项分析:A 选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也就是说其他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所以此选项正确。B 选项,

15、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此选项也正确。C 选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基本面貌,决定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最终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所以C 选项正确。D 选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并非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人类社会是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体系,故此选项错误

16、。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关系。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二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制约着历史选择的内容、方向和结果。三是取决于对国际环境的认识,从中取得“历史的启示”。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如此,是因为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因此正确选

17、项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二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对这种特点把握程度,直接制约着其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三是取决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从对这种认识中获得“历史的启示”。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选项 B 明显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18、系之间,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基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成为基本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从量变阶段进入质变阶段时,就必然提出从根本上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要求。但是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生产力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冲破一切障碍、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关系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最后总要被这种力量所打破。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反作用最突出的时候,也正是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最为强烈,生产力冲破旧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力量已经成熟的时候。所以,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这时它所表现出来的

19、巨大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并不是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有当生产力的变化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根本不能适合它的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必要与可能。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要求,选项 C 是错误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就不能从旧社会中直接产生和建立起来,D 选项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内涵”。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鲜空气的生产,耗费了人类劳动,是以交换为目的经济活动。故正确选项

20、是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首先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认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故正确选项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除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不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其余三对矛盾都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内在矛盾。此外商品的内在矛盾还

21、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而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垄断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为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也存在竞争;社会生产复杂多

22、样,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社会的一切商品生产。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据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CD,选项 B 不合题干要求,是错误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竞争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竞争又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仍然存在,竞争就不可避免。第二,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

23、门和企业。在垄断组织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的企业。在非垄断企业之间,以及非垄断企业和垄断企业之间势必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第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垄断组织在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它们之间进行着剧烈的竞争。由于各垄断组织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实力对比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它们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竞争是与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垄断不可能是绝对的集中或纯粹的垄断,因而竞争便不可避免。竞争与生产社会化没有必然联系,A 选项不选。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

24、查的知识点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原因”。四个选项均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它们只能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或者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意义上使用,才具:有绝对意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意义。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

25、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来源是水、火、气等。中国古代则有“五行说”,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

26、常见的实物,来说明世界上万物的起源和构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常常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选项 A 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观点。选项 B 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观点。选项 C 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荀子的观点,意思是自然界不因为人的好恶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规律。选项 D 则是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因此,本题的

27、正确答案应为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哲学派别对物质范畴的不同定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对“物质”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第一,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物质结构的某一具体层次(选项 A),这是一种以简单代替复杂的片面的物质观。旧唯物主义把对物质的某一层次的认识看作对物质的最终层次的认识,这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在物质观上的反映。第二,旧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只限于自然界,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

28、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共性的抽象。恩格斯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因此选项 B 和选项 C 是正确的。选项 D 否认了物质范畴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仅承认物质范畴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否认了物质范畴的客观内容,即物质范畴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错误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时空观的理解”。时空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持

29、续性是无限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限的,无边无际。时空的有限性是指任何具体事物,其存在的时间、占有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时空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指的是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和可变性。两者也是辩证统一的。选项 A 把时空看成先天的形式,否定了时空的客观性,属于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并且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基本形式的理解”。社会实践有

30、三个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以上选项中只有“农民插秧种稻”为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按照题意应排除该选项。正确答案是选项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意识具有主观差别,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造成这种主观差别的根源是客观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由实践决定的而不是简单由人决定的。鬼神观念虽然是对客观对象的虚幻反映,但依然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物质的产物,是由物质派生的,但它又不是物质本身。故正确答案是选项 BC。【知识模块】

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性原理”。这道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完成改造世界的目的。选项B 离开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谈意识能动性,选项 D 在不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谈意识能动性,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观点。“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是佛教禅宗的观点,其含义是说一切事物和现

32、象(法)不过是心所产生的幻象,“心生”则一切事物和现象就存在,“心灭”则一切事物和现象也就不存在了,主观的心决定着万物,该观点否定了一切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认为外界一切都是以心为转移。它清楚地体现出精神性的“心”是宇宙的本原和决定者的含义,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因此,AD 选项符合题意。B 选项客观唯心主义是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不符合题意。C 选项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

3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指人能动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选项 B 为动物的本能活动,而选项 AC 为自然现象,选项 D 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最根本、最主要特性的一种论断。所以选项 A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有如下定义: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所以

34、选项 C 正确。正因为物质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而且它是客观实在的,所以排除选项 B。选项 D 所反映的 “物质消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是选项 A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认识世界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地表现在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上。意识的产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并没有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而且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为好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所以选项 CD,观点错误,答案是选项

35、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辨析。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时间、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C 选项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选项的观点中,“存在”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有在回答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时才有意义,B 选项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36、,因此不能将之归结为这两派。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缺陷”。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讲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是排斥一切否定的绝对肯定;讲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是排斥一切肯定的绝对否定,是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的否定观。而且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了事物的内部矛盾,认为否定只能是来自外力的否定,是否认“内因论”而只承认“外因论”的否定观。因此,答案是选项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37、的具体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客观事物的发展,由于自身内部矛盾的作用,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合乎客观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历经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因此表现为一个周期。而水的三态的变化,只是表现形态的不同,并没有扬弃的过程,因此不属于否定之否定。选项 B 是经济学领域中关于“生产和消费以及再生产”的否定之否定的表现。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消费实现了第一阶段生产的目的和意义的同时,为下一次再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选项 C 是延安整风运动采取的方针,在团结党内同志的基础上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38、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在弄清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团结同志的目的。选项 D 是关于“光 ”的性质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17 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根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最终,爱因斯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光的波粒二象说,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因此,答案是选项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在事

39、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把矛盾的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包含着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统一性。题中的选项 C 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从而使矛盾的双方得到解决,但这绝不是通过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实现,而是由对立的双方缩小差距,最终达到融合而使矛盾得到解决,是经过事物的质变而解决了矛盾的形式。任何矛盾的

40、最终解决必须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得以实现,即使对立面的融合、结合也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正确答案是选项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斗争性概念”。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世界到处充满矛盾,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内部不同成员之间都有矛盾。选项 ABC 都表明了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选项 D 表明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转化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性是说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同一性是说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矛盾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故选项 A 是错误的。矛盾的转化是具体矛盾的暂时的或者最终的解决和新旧矛盾的交替,矛盾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确证。同时,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