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A)是否坚持物质决定意识(B)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C)是否坚持实践第一(D)是否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和运用规律2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3 “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两” ,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
2、学观点4 承认“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 “亦此亦彼”。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5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6 “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 ,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的辩证法观点(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体内存在一种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观点和辩证观点的统一(B)联系观点和总体
3、观点的统一(C)现实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8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联系和变化(B)事物前进性的变化(C)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事物过程的集合体9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由实践到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12 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
4、决定力量是(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13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良(C)改革(D)革命14 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老百姓忍受不了统治阶级的压迫(B)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C)阶级矛盾尖锐化(D)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15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不断提高,其表现是(A)不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增大(B)不变资本减少,可变资本减少(C)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D)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16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中呈现不断提
5、高的趋势,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资本家拥有财富越来越多(B)雇佣工人拥有财富越来越少(C)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增加(D)造成相对人口过剩17 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联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18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B)工农联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 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写道:“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
6、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预见未来的科学态度是(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并作详尽的细节描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及表现有(A)在对立中把握同一(B)在同一中把握
7、对立(C)异中求同(D)同中求异21 对待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是(A)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B)矛盾就是互相冲突、势不两立(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 22 以下命题强调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B)求同存异、和平共处(C)团结、批评、团结(D)斗则进、不斗则退 2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主张“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中的“和谐”所包含的哲理是(A)承认事物的相同性(B)承认事物的多样性(C)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同一(D)承认矛盾同一性的作用2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8、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客观性(C)矛盾的永恒性(D)矛盾的暂时性25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中“和谐”的哲学涵义是(A)体现了不同事物矛盾的统一性(B)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C)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互补、互利(D)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互斗、互害26 “和而不同 ”这一名言中的 “和”所含哲理及其意义是(A)不同事物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B)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使事物达到协调和谐(C)不同事物矛盾的斗争(D)不同事物的直接同一性27 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为两个头痛发热的州官看病,由于
9、病因的不同,开的不同药方是泻药和发散药,服药后病都好了。这一对症下药的典故所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从客观实际出发(D)从主观愿望出发28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构成事物的诸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与作用29 以下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是(A)因地制宜(B)因时制宜(C)有的放矢(D)坚持原则30 任何真理都(A)具有客观性(B)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同谬误有根本区别(D)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31 真理的
10、客观性是指(A)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B)真理的内容和它所反映的客体是相符合相一致的(C)作为真理性认识的标准一社会实践具有客观性(D)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32 “真理是具体的 ”是指(A)真理的条件性(B)真理的全面性(C)真理的历史性(D)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33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是(A)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C)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
11、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从真理的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34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其含义是(A)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B)从发展来说,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C)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D)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35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A)一个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B)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必然性和
12、选择性的统一36 列宁深刻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一名言表明(A)社会发展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C)社会发展形态的永恒性和曲折性(D)社会发展形态的倒退性37 生产力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B)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C)实现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根本条件(D)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3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因为(A)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
13、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B)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C)这两对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D)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39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间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有(A)资本的数量(B)资本周转的时间(C)资本的有机构成(D)生产资本
14、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40 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要求是(A)生产中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B)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D)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雇佣劳动者的工作日普遍缩短,这说明或表明(A)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B)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减轻(C)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D)相对剩余成为主要的剥削形式42 下列慨念或观点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A)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B)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C)劳动和劳动力、不变资本和可变
15、资本的区别(D)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43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B)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C)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的变化(D)经济调节机制、危机形态、政治制度的变化4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的形式有(A)个体资本所有制(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C)国家资本所有制(D)法人资本所有制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A)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C)个体资本所有制占有主导地位(D)法人
16、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46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D)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47 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A)公有制为主体(B)共同富裕(C)按劳分配(D)和谐社会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8 材料 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
17、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会状态。摘自2005 理论热点面对面材料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摘自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
18、讨班上的讲话材料 3会议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3)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49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
19、和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 页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上述论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50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加强文化建设
20、,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请回答:(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的依据。(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5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 年,佩尤研究中心的“佩尤全球态度项目”在 25 个国家和地区做了“给中国打分” 的舆论调查,调查将最具好感的分值设定为100,最没有好感的分值设定为 0。结果显示,中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极高,达到 95,这一数值 2008 年同为 95,2007 年为 93,2006 年为 94,2005年为 88。这说明
21、,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在提升。可供参考的是,2009 年俄罗斯人对俄罗斯的好感度是 87,美国人对美国的好感度是 88,可见中国公众的国家自豪感和国家自信心非常突出。 客观而言,中国人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不是问题,甚至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中国人对中国的想象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想象具有多大的差距。同一个调查显示,除去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好感,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尼日利亚(85)、巴基斯坦(84)和肯尼亚(73 ) ,对中国最没好感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土耳其(16)、日本(26)和德国(29)。俄罗斯对中国的好感度为 58,英国为 52,美国为 50,法国为41。相形之下,
22、中国对俄罗斯的好感度为 46,对美国的好感度为 47。 该项调查从 2005 年开始,以后每年一次,但是参加调查的国家有所变化,抽取其中的部分结果,生成以下表格(如表 1 所示): 材料二:一天,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好一会儿说道:“您有病在皮下,要是不治,恐怕会加重。”桓公回答说:“ 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后,桓公说: “医生总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 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肤,要是不治,就会更加厉害了。”桓公听后不理睬他。扁鹊退出,桓公又是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 桓公仍不理
23、睬他。扁鹊退出,桓公又是极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公转身就跑。桓公很奇怪,故此特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下,用药热敷治疗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肌肤之间,用针刺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肠胃中,用清火汤剂就可以医治好的;要是病在骨髓,那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了,我就没有办法治疗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去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摘自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1)为什么不同的国家的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不同?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每天见蔡桓公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扁鹊能够看出其身体状况在不断恶化?考
24、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25、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26、】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
28、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6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8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9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0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2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 【正确答案】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8 【正确答案】 (1)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
30、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2)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1、政治建设、文化建设_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防止有些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促成事物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以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
32、认识论,它认为科学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又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实际,使客观实际向有益于人们的方向变化发展,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理论和实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统一的理论。(2)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建没、改革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取得成功。相反,如果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外国经验,不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3)因此,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
33、特色的礼会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 【正确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包括对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传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性。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属于社会物质生活的范畴,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前者的变化必然引起后者的变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外来因素的影响,出现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文化的反差,正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34、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目标,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第一位。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1 【正确答案】 (1) 所谓“好感度”实际上是价值评价问题。价值评价的特点是:其一,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对象;其二,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和尺度。由于主体的需要、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所以面对相同的对象,自然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世界上不同的国家的人对中国的“好感度” 不同,其原因就在于此。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以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为前提;以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作为根本依据。所以,要客观地评价中国,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同时还要秉持公正的标准和尺度,抛弃偏见。(2)扁鹊之所以能够看出蔡桓公身体状况在不断恶化,是因为扁鹊是医生,能够用理性认识作为指导去观察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种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理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