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85135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 多种规定的统一” 的过程2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是指(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3 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时,则感到 “度日如年”。这

2、表明(A)时间是人在主观上的感觉(B)人们的时间观念具有可变性(C)时间具有不可知性(D)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4 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5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 ,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先验论(C)辩证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6 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基本一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7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3、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C)分工协作关系(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8 恩格斯指出:“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9 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A)都是劳动产品(B)都有使用价值(C)都有价值(D)都能满足不同的需要10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A)c+v(B) v+m(C) c+v+m(D)c+m11

4、 m 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 m 看成是(A)可变资本的产物(B)不变资本的产物(C)固定资本的产物(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主要受益者是(A)所有国家(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发展中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13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B)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D)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14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两种意识形态平行发展(B)存在长期的有

5、条件的斗争性(C)存在暂时的无条件的同一性(D)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2007 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人走进书店, 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又成了时尚”这一现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B)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它属于传统文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D)它具有实践性、正确性、开放性和人民性16 马克思

6、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原理(A)同唯心主义一元论是根本对立的(B)同二元论是根本对立的(C)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有原则的区别(D)坚持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统一17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8 2009 年全球发生了甲型 H1N1 流感,经过科研人员的连续攻关,最终生产出了疫苗,并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一事实说明(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规律是可以认识

7、、把握与创造的(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D)通过实践,实现了意识自身的“物化”19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A)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B)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C)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D)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 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了“ 双赢”的协议,它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B)矛盾的一方克服

8、另一方使自身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2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其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容是(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22 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观念的集合” 。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观点(C)唯我论的观点(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23 关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

9、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变化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个过程,人永远无法达到真理(D)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的过程24 物质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原因在于(A)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B)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C)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D)社会的经济结构、政

10、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的2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A)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B)迫使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6 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在于(A)科学是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形式,技术是物质形态的存在(B)科学解决“是什么” 问题,技术解决“ 怎么做” 问题(C)科学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技术是一种生产性活动(D)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性,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27 商品的价值(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1、C)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8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下降(C)必要劳动时间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产生29 决定资本家要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A)为社会谋福利(B)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机(C)解决社会失业问题(D)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3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是(A)科技进步的产物(B)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C)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31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可以和平共处,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但资本主

12、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其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思维方法。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

13、的运行过程。这种具体认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事物自身各方面的矛盾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故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故 A 项表述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 B 项表述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 C 项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的相对性。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是指其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

14、是不变的、无条件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以及人们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根据题意,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因此,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就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用客观同认识加以比较,就能检验出(理论的)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故 D 选项是正确答案

15、。【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认识的理解。人的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但由此就得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感官范围内,这在实质上否定了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走向了不可知论。正确答案是 A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从

16、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选项 A、B 分别讲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选项 D 颠倒了两次飞跃的关系,故选项 A、B、D 都不符合题意,选项 C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地位。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

17、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 B 选项中的“社会主义革命”、C 选项中的“社会形态的变革 ”以及 D 选项中的“质变”都不符合改革的适用范围,即“同一社会形态内”,故都排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同交换价值的关系。各种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在质上是相同的。也就是,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

18、以比较的。正是因为各种商品都具有价值,它们相互之间才能按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 选项为正确答案。劳动产品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并不是原因,故 A 选项排除。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能作为商品之间按一定比例交换的根据,因为它们在质上是不同的,因而难以进行量上的比较。故 B、D 选项排除。【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总产品的构成。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它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

19、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可以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因此,C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分配。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因此,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2 【正确答案】

20、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故 B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首先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成理论方案,但他们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

21、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A 选项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的分析方法。B 、C 选项是在学习和研究理论问题时应该坚持的方法和原则。【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属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无条件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同一性的体现。因此,D 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所以不可能是平行发展。因此

22、,A 选项表述错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也有同一性。但是,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 的。因此,B、C 选项均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B)。选项 D是选项 B 内容的具体展开。马克思主义是从外国引入中国的理论,并非传统文化,故 C 选项表述错误。A 选项是对马克思主

23、义的一般描述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故排除。所以选项 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主张世界是统一的,即只有一个本原,这就坚持了一元论,反对了二元论。这一原理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唯心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正确解决了物质世界统一 性与多样性,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同把物质的共性与个性混为一谈的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B、

24、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A,B,O【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内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基本趋势。选项 A、 B、D 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符合题意。矛盾调和论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C 项不合题意。所以选项 A、B、D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意识的能

25、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但通过实践,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也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物质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所以正确选项是 A、C 、D。考生必须注意C 选项,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意识可以创造客观世界 ”,而是在反映基础上的创造。这里讲的创造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当然这种创造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是以实践为途径的,并且依

26、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或手段。B 选项本身原理表述错误。人们可以认识、把握规律,但是人不可以创造规律。所以正确选项是 A、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离开斗争性的绝对同一是不存在的。因此,B 选项错误。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故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

27、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选项 A、D 是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体现,选项 C 强调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只有选项 B 不符合“双赢”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A、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故 A 选项错误。真理的两重属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辩证转化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

28、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理解。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观念的集合”,他进一步以苹果为例,说苹果不过是自己的各种感觉的组合,如果没有我的感觉,就没有苹果,没有客观事物,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A)。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得出唯我论的荒谬结论(C) 。作为经验论,它也否认了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D)。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真理的特点。题干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每个时期根据不

29、同的国情和实际提出不同的布局理念,说明对于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认识是一个具体和相对的过程,同时也能说明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 、B 选项正确。C选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故排除。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但不是一个圆圈式的过程,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生产方式的重要作用。作为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相应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社会面貌和社会结构(B、D),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历史的发展,说到底就是生产方式更替、

30、变革的历史(C)。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问题。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起到杠杆的作用。故 A项是正确的。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不断地给统治阶级以这样那样的打击,使得统治阶级不得不对被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故 B 项也是正确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C 项不符合题意,错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 项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31、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一种精神性活动及其成果,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明的是人对世界的认识,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科学活动的成果即理论,只有在具体化后才能有效指导生产,科学和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性。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作为一种生产性、实践性的活动,它和生产的关系最为直接。故 A、B、C、D 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

32、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故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成反比。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就会下降;商品价值量下降了,劳动力的价值随之降低。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缩短,在工作时长不

33、变的情况下,剩余劳动时间就能相应延长,从而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故 A、B、C、D 选项均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之所以具有必然性,是由两条规律决定的。其一,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婪,是推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其二,竞争规律。资本主义的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力。因此,B 、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30 【正确答案

34、】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故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干预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干预经济的结果,故 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本知识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