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5136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2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运动的(A)普遍状态(B)内在原因(C)衡量尺度(D)存在方式3 “大海捞针 ”是一种(A)现实的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C)现实性(D)不可能性4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

2、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实践“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 ,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 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8 在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学(C)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D)哲学、艺术、宗教9 下列选项属于英雄史观理论出发点的是(A)主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

4、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0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价值的大小(B)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的大小(C)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决定(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11 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12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3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 就是劳动者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价值形成过程

5、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在于(A)是否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B)是否创造新的使用价值(C)是否创造新价值(D)创造的新价值是否超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14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15 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表明(A)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B)当代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消失(D)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16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共产党领导的无产

6、阶级革命(C)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D)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是物质的属性(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根源于物质(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18 下列选项中,反映了意识能动性的有(A)运筹帷幄(B)一个好主意救活一个工厂(C)心静自然凉(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9 托克维尔认为,“ 美国是民主的国度 立法者和执法者均由人民指定,并由人民本身组成惩治违法者

7、的陪审团。各项制度,不仅在其原则上,而且在其作用的发挥上都是民主的。因此,人民直接指定他们的代表,而且一般每年改选一次,以使代表们完全受制于人民在美国,也像由人民治理的一切国家一样,多数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这个多数主要由温和的公民构成,他们不是出于爱好,而是出于利益在他们的周围,有企图拉他们入党和请他们支持的政党不断进行煽动”。列宁指出,“ 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A)多数人是否同意(B)是否具有广阔的前途和强大生命力(C)伟大人物的思想认知(D)是否根本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符合事物辩证本性20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

8、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1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2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A)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D)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23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A)

9、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绝对的,价值是相对的,真理决定了价值24 列宁说:“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5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和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10、(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26 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有(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组成(B)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意识的“物质的附属物 ”(D)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27 关于资本的表述正确的是(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资本的本质不是物(D)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28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11、之间的差额(D)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29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与分配关系的变化(B)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C)经济调节机制与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D)政治制度的变化30 列宁指出:“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B)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社会主义只有在改革中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

12、渐发展的过程31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又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以上论述蕴含意义理解正确的有(A)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B) “两个必然” 指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C) “两个决不会” 指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D)“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13、论)模拟试卷 17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同时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B 选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和形式。C 选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问题。D 选项联系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基本特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

14、规律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关系的原理。A 选项错误,因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运动的普遍状态。B 选项错误,因为运动的内在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而不是静止。C 选项正确,因为“舟行 ”(运动)是通过“洲不行”(静止)衡量出来的,“鸽飞”(运动) 是通过“阁不飞”(静止) 衡量出来的。D 选项错误,静止不是运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可能性和现实性概念的分析。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

15、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和现实性最大的区别是可能性还没有发生,现实性已经发生了。“大海捞针”现在还没有成为现实,因此C 选项错误。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较为充分根据,在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和条件,因此在将来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的成熟程度以及时间问题。只要大海里有针,随着探测技术和打捞技术的发展,人类迟早能把针捞起来。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人类尚无法做到,所以这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并非不可能性,因此 D 选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 B 选项。【知识模块】

16、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为向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斗争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根据题干,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17、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并没有说到一方克服另一方,因此 A 选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唯心主义派别的发展,因此 B 选项也不完全符合题干。题干中也未提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双方的融洽问题,D 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实践观的内容,即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之间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说到

18、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因此,A、B、C 选项不符合题意,是干扰项,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列宁的原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具体的,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不能把所有的认识都证明或驳倒,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即“确定”的,又是相对的即“不确定”的。D 选项正确。 A、B、C 选项本身均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

19、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念。A、 B、D 选项都有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只有 C 选项的内容都不是意识形态,故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

20、,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这种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C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1 【正确答案】 A

21、【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故 A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只有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才能明白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才能明白剩余价值的产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

22、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这种假象,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式的劳动的不同之处。”故正确答案是 B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增殖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关系。两者都属于商品生产过程,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可见,选项 A、B、C 是两者的共同点。本题所要回答的是两者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劳动力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自

23、身的价值,则是价值增殖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政治上的统治。金融寡头实现其在政治上的统治,实现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故 B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的变化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反映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它不会因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而变化。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内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只要

2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这一矛盾就不会消失。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国家日益为其转向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故 B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B,C

25、,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二者有着根本地位的差别。另一方面,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本质上说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改变客观世界。列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物质和意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对立,这个范围就是世界本原问题。而超过世界本原问题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对立就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其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本题的逻辑在于问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有哪些具体表现。因此,选项 B、C、 D 都正确。A 选项本身错误。运动是物质的

26、属性和存在方式,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的物质)的机能和属性。【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选项 A 蕴含着谋划、计划,透过现象看本质等,与意识能动性的前两方面相联系,正确;选项 B 与意识能动性第三方面表现相一致,正确;选项 C 是讲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影响生理活动,与意识能动性第四方面表现相一致,正确。D 选项其含义是意识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必要的物

27、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故不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旧事物之间的区分。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从表面上看,必须从本质上看,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本题中,资产阶级民主在形式上像托克维尔所言十分完善,但实质上仍然是像列宁所说的虚伪和骗人的少数人的民主,不能因为资产阶级民主表面的完善,就以此来否定实质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发展的过程性,本质上,资产

28、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相比仍然是旧事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要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引起的必然结果。选项A、B 不属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 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质观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虽然没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但是也提出了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知道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承认物质和运动是

29、不可分的。故 A、B 、C、D 选项都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B 选项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跟认识发展的动力

30、无关。正确答案为 A、C、D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

31、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再者,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选项 D 割裂了二者的关系,并走向形而上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主要是讲真理的具体性。A 项明显是错误观点。真理是经过主体的抽象思维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正确反映,所以不是具体生动的形象。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

32、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B 项是说真理是发展变化的,C 项是说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D 项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具体性。 B、C、D 选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故 A、B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

33、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内涵。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但不同于意识,它是思想、意识的“物质附属物”。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影响并制约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但并非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故 D 选项错误, A、B、C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但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被资本家占有,并

34、当作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才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 A、B、C、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积累,主要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第一

35、,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与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与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属记忆性试题,难度适中。A、B、D 选项正确。C 选项阐述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与题意无关,故不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关系的理解,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两个必然”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会”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互为补充。同时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A、B、C、D 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