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85137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2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没有空气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的利润,它就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

2、的危险。”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揭示了( )(A)资本的本质就是为追求价值增殖而运动(B)资本不怕死,有献身精神(C)资本的本质在于运动(D)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劳动3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这段话的含义是( )(A)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B)资本表面上是物质,内容是精神的(C)资本的本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在于它的社会属性(D)资本的本质是肉眼看不见的4 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A)与剩余价值的量成正比、与可变资本的量成反比(B)与剩余价值的量成反比、与可变资本的量成正比(C)与剩余价值的量成正比、与可变资本的量成正比(D)与剩余价值的量成反比、与可变

3、资本的量成反比5 已知某资本家的资本总量为 100 万。其中 60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40 万用于购买劳动力。一年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为 20 万。该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是( )(A)100(B) 200(C) 50(D)1506 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资本家能够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7 在下列范畴中,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范畴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8 某工厂的某位工人每天工作 8 小时日工资 12 元。剩余价值率为 100;如果加班多工作了两个小时,

4、资本家给工人多发加班费 2 元,资本家能够多得到的剩余价值是( )(A)3 元(B) 4 元(C) 5 元(D)6 元9 工人每天工作 6 小时,日工资为 6 元。生产产品 6 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1 元。剥削率为 50。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 10 件产品。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 )(A)8 元(B) 6 元(C) 4 元(D)12 元10 工人每天工作 8 小时。剥削率为 100;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被缩短为 2 小时而工作时间不变,这时的剥削率为( )(A)100(B) 200(C) 300(D)40011 资本主义工资是

5、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昧着( )(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D)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格12 某工厂由于原料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实物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13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 10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 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

6、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 19:1。试问,在企业资本总量和工人工资傈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排挤出工厂的工人人数是( )(A)500(B) 800(C) 1000(D)120014 以下有关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平均利润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结果(B)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各资本家之间的利润率绝对平均化(C)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从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向利润率低的部门(D)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15 剩余价值规律属于( )(A)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B)人类

7、社会的一般规律(C)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D)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16 价值规律属于( )(A)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B)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C)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D)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17 股份公司的出现(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B)丰富了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的形式(C)造成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D)资本又增多了一个职能形式18 某企业的资本家通过技术革新。将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同行的水平之上,从而降低成本使生产每件产品能够多获得 10 元利润。问这 10 元属于( )(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19 某企业的资

8、本家既没有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也没有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在企业中发起劳动竞赛,要求工人将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从原来的100 件提高到 120 件。这种方法属于( )(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20 某企业原来每个工人可以操作一台机器。通过技术改革,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每个工人操作的机器数量上升到 5 台。这种变化属于( )(A)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了变化(B)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了变化(C)资本的实物构成发生了变化(D)资本的有机构成发生了变化21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

9、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2 劳动力商品的属性有( )(A)劳动力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有价值和使用价值(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直接表现(还原)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掉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是新价值的创造,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23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性有( )(A)它包含了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

10、用(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够创造新的价值(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够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受历史、道德等社会因素的影响24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有( )(A)生产使用价值(B)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形成新的价值(D)导致价值增殖25 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有( )(A)机器(B)厂房(C)原材料(D)劳动力26 以下关于剩余价值的论断,正确的有( )(A)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C)它不是在流通领域里产生的,但它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D)对它的揭示与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27 相对剩

11、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有( )(A)工人总的劳动日时间延长(B)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C)各种商品价值的降低(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8 以下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论断。正确的有( )(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B)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起点(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D)追求相对剩余价值是取得超额剩余价值的起点29 以下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论断,错误的有( )(A)绝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之上(

12、C)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0 以下论述,错误的有( )(A)资本积聚是资本集中的途径(B)资本集中是资本积聚的途径(C)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途径(D)资本积累是资本集中的途径31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的后果有( )(A)在单位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份额在相对增多,用于购买劳动力的份额在相对减少(B)资本周转速度下降(C)平均利润下降(D)剥削程度提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13、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用“C”表示。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可变资本的价值,不是原样转移到新产品中。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购买劳动力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工人在生产中创造出新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来补偿给资本家,即不是原样移植,而是重新再生。固定

14、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按照资本的周转(运动)方式进行的,与价值的创造和补偿没有直接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归纳型的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且准确地概括出其中的要义。考查的是能力。BC 都涉及了题干中的意思,但不完整也不深刻。 D 是题干所没有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本论断的理解。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货币、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但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它们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工

15、具时,才成为资本。也就是说,一个东西是不是资本,不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而是由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性决定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对剩余价值率计算公式的灵活理解。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 代表剩余价值;v 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又叫做剥削率。由公式可以知道,剩余价值率与分子(剩余价值的数量)成正比,与分母(可变资本的数量)成反比。【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

16、案】 C【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数字型案例题。回答这类题目的重点是准确记忆公式并把数字正确地带入公式。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 代表剩余价值率; m 代表剩余价值;v 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在本题中,剩余价值为 20,可变资本为 40,二者之比为 50。【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各具体形式产生的物质技术前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变动。相对

17、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它产生的前提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D 是杜撰出来的概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三种剩余价值产生过程的变例题目。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凭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获得的,所以它们体现了单个资本家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关系。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是:在价值规

18、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所以,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联合行动的结果,所以这一范畴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关系。D 是个杜撰出来的概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数字型的案例题。根据题干给出的提示,是考查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有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三种形态。依据三者的定义,断定其为绝对剩余价值。因为

1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题目所问的是: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加班多工作了两个小时,该工人能够多创造出来多少剩余价值?首先要求出原来 8 小时内工人创造出的价值的总量。工人创造的价值=V+M;已知:剩余价值率(100)=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即工资(v=12) ,得出工人在 8 小时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为 12元。那么工人 8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为 24,每小时为 3 元。于是,加班 2 小时能够多创造出来的价值总量是 6 元,减去加班工资 2 元,资本家多得到的绝对剩余价值为 4

20、 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道题目也是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题目问“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数量”,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求出原来剩余价值的数量和增加劳动强度后的剩余价值的数量,二者之差就是答案。工人每天工作 6 小时,日工资为 6 元,生产产品6 件,根据这些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劳动力成本(V)为 1 元。再根据给定的剥削率

21、,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剩余价值为 05 元因为 M(50)=M:V(1);6 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为 3 元;将每件产品的 C、V、M 相加,得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 25 元。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后,生产了 10 件产品,其价值总额为:102 5=25 元,其中扣除工资 6 元,原材料成本(C)10 元,得出提高劳动强度后剩余价值的总量为 9 元。9 减去之前的剩余价值 3 元,最后的得数为 6 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出现的“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几个字,可以判断它是考查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22、,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条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构成;而剥削率即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工人原来每天工作 8 小时,剩余价值率为 100,意味着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分别都为 4小时。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了 2 小时,相应地剩余劳动时间就延长为 6 小时;6 小时:2 小时,新的剥削率为 300。【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

23、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种假象根源于劳动力与劳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支付方式。资本主义工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为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却不能。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以工资的形式全部领回,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差额即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于此。所以,将资本主义工资界定为劳动的报酬,就会起到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4、】 本题是考查对资本结构的几个概念的理解。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考查资本结构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从价值、实物两方面去考查。资本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它实际上是以价格体现出来的价值量之比。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供求关系和国家政策。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率。它是实物量之间的比率,例如多少台机器比多少个工人。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而所谓的“资本实物构成”,则是杜撰的概念,不存在。如果要进行简单地判断,大致可以这样归结:由非技术

25、因素影响的资本的结构变化,一般是资本价值构成;由技术因素引起的资本的实物比变化,一般是资本技术构成;而由技术引起的价值量的变化,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资本有机构成概念的具体运用。先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之前该企业的工人数量。已知工厂的资本总额为 1000 万,资本有机构成为 9:1。也就是说,90的资本以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10的资本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100010=100 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 500 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 100 万500=2000 人。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

26、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 19:1,也就是说,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份额下降到120,具体为 1000 万120=50 万;由于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保持为 500 元,所以采用新机器设备后所需要的工人总数是 50 万元500 元=1000 人。20001000=1000,所以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 1000 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结果。其过程可以表述为:在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从利润率低

27、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引起各种产品数量的变化,继而引起价格波动,最终使得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而不是企业之间利润平均,所以 A 不正确;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所以 B 不正确;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所以 C 不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类社会的规律按照其适用的范围,分为普遍规律或者一般规律、共有规律和特殊规律。普遍规律或者一般规律是指在所有社会形态中存在并且起作用

28、的规律;共有规律是指在其中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而特殊规律则是在一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属于特殊规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存在商品经济,所以价值规律都存在并且起作用,属于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股份资本就是股份公司所拥有的资本。股份公司、股份资本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造成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意味着私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

29、围内的重大变化。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资本、股份公司不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就某个具体的股份公司而言,其性质主要由掌握控股权的主体决定。【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要求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是杜撰出来的概念,不存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

30、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考察资本结构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从价值、实物两方面去考察。资本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率。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C: V。【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3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这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总而言之,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所以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都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即具体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过程即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上,从而将价值形成过程延伸为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商品二因素原理是回答商品的本质;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是解决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是研究资本的运动。【知识模

32、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关键要掌握:属性包括了共性与特性。AB 是劳动力商品的共性;而 CD 则特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A 是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内容, D 是劳动力商品在价值方面的特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

33、具体劳动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这是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但与一般商品生产不同,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剩余价值即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因而有自己的特点。就劳动过程来看,这时劳动力的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工人是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利益而生产,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就价值形成过程看,它已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

34、试题解析】 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用“C”表示。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机器、厂房、原材料都是生产资料。【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串联型的题目,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过程、地位、实质综合起来考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35、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工资)以上的那部分价值,用 M表示。剩余价值的范畴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的产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所以,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领域里产生的,但它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剩余价值学说是核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

36、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其实现过程可以表述为: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AB 属于绝对剩余价

37、值生产的前提。【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历史地看,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从产生的过程上看,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或者说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

38、。虽然都叫做“起点”,但含义是不同的,一为“历史的起点”,一为“产生过程的起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论是个别企业的还是社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要求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之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单个资本增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扩大其规模。资本集中是若干个

39、资本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性体现在:其一,它们都是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其二,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矛盾性体现在:其一,资本积聚能够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能;其二,资本积聚增大单个资本的速度比较慢,而资本集中则比较快。二者之间不存在谁是谁的实现途径的问题。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途径,资本集中的方式和途径则有兼并和联合,联合的途径之一是组建股份公司。【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比重减少。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

40、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C:V。C 代表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V 是可变资本,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所以 A 正确。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之一是在单位资本中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所占的比例。由于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用于添加劳动资料的固定资本比重增大,又由于固定资本总体上周转较慢,所以使得资本周转速度减缓。因此 B 正确。平均利润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资本总量的比率。而社会剩余价值总量是社会可变资本总量与剩余价值率的乘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社会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降低了,导致平均利润下降。所以 C 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它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与资本有机构成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 D 不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