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2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指(A)事物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2、(B)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C)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D)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4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取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5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这
3、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A)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B)必须注重对事物必然性的研究(C)夸大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D)抹杀了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8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
4、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C)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0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11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人道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博爱12 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A)阶级关系(B)商品交换关系(C)金钱关系(D)竞争关系13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两次
5、劳动(B)两个劳动的过程(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两种劳动1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
6、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17 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互相生成和转化18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7、;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有(A)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19 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了“ 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使自己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
8、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20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1 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 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 “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A)人的认识结果是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
9、理客体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2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A)从间接经验回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实践 认识实践的无限发展(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过程(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3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这表明(A)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B)人类为了解决“全球问题”,应停止科学研究(C)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急功近
10、利的行为(D)“全球问题 ”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24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 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5 在考察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唯物史观的原则有(A)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的问题(B)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
11、及其活动(C)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D)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26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这说明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马克思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B)揭示了预付资本增殖程度(C)揭示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D)为创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27 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E)商业利润的来
12、源28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固定资本(C)流动资本(D)生产资本(E)商品资本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引文认为“天”是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它不因为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他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抹掉了“天”“神”的神秘色彩,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具有辩证法思想的理论。D 项正确。【知识模
13、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人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D 项正确。C 项是发展的含义。AB 两项是自然科学中对运动的定义,而非哲学范畴。【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
14、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客体和主体都得到了改造,也就是说客体的事物不断地被改造的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地深化的。因此,选项 C 正确。选项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是自发的,它不能造成人与世界同时改变。选项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只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使其作用于自然界,与“人与自然界同时得到了改变”不符。选项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和决定的,它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是自己
15、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即抓住偶然性来把握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16、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人的认识。分析题干所阐述的事实:“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是说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将前后两句话合起来意思是说“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过程”,所以,A 为本题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经历的过程是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至此
17、才可以说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得以完成,故判断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就是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因此,选项 D 正确,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认识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
18、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选项 B 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是制约人们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生产方式、传统意识、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几个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本原,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等价的,也不处于一个层次之上,传统意识、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
19、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选项 C 正确,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因为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体现在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广泛渗透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中。因此,选项 C 正确,ABD 三项与题干不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从商品开始的,因为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商品和
20、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最单纯、最基本的因素,是它的经济细胞。只有从商品着手展开分析,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因此,选项 B 正确。选项 CD 属于商品交换关系,不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阶级关系,故选项 A 也不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
21、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也是理解历史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选项 C 正确。选项 A 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揭露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选项 B 是马克思通过对平均利润的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选项 D 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不断深化,为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也要求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选项 D 正确。选项 ABC 都是垄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但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A 选项正确;B 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对现实的模仿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观念;C 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因为虚幻的观念就是不真实的观念,结合本题,龙的形象属于事物的现象,因此龙的观念只
23、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 选项体现意识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组成,具有部分不具有的新性质,并且整体和部分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体现了中国梦实现的规律,A 选项正确;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既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4、信心,同时也必须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准备,B 选项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C 选项正确。D 选项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 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中国加入 WTO 是在经过艰难谈判之后最终达成的,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并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获得发展;达成“双赢”协议,说明矛盾双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谈判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达成了统一,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
25、的发展。因此,选项 ABDE 正确。选项 C“矛盾的双方不可能消灭和克服对方使自己得到发展 ”,如果消灭了对方,事物本身也不存在了,故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BD 项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C
26、,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以及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认识活动中主体认识差异性的重要表现。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把握认识的本质,正确理解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不同所致。但是无论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有多大,它们都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既是对主体之外的客体的反映,也是对主体自身状况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因此
27、,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选项 BCD 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
28、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选项 ACD 符合题目要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全面阐述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从题干中可以分析出,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因此,选项 CD 正确。选项 A 表述错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而不是科
29、技革命。选项 B 表述也错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是社会制度特别是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而不是科技革命。【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是: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D 项为干扰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可变资本和不变
30、资本的区分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马克思根据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同的作用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故正确答案为 AC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趋势,即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而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地日益减少。这样的结果减少了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造成相对过剩人
31、口。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会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更快。同时,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这将促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而且,随着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同一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的相对额减少,利润率有下降趋势。所以,选项 ABCD 均正确。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生产的剩余价值,与资本有机构成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D,E【试题解析】 资本是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因此,选项ADE 正确。BC 两项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其目的是考查资本的不同部分周转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