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5137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2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3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

2、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4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5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6 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该名言体现了(A)普遍联系规律(B)质

3、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7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8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C)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9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0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A)法律面前人人

4、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1 整个宇宙都受着唯一的运动规律即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不仅自然界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运动,社会也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发展。可见,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上,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形式相同(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本质不同(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共同之处(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12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13 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5、”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14 个别资本通过组建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A)资本的积累(B)资本的积聚(C)资本集中(D)社会资本的扩大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

6、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7 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 年版对“ 科举” 这个词条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 反动”二字,1998 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 1971 年版在解释了 “雉”就是

7、“ 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 ,1992、1998 年版也一样,直到 2008 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18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 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8、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19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20 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A)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思想(B)强调平衡协调合作的思想(C)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D)“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的思想21 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A)内容和形式(B)必然性和偶然性(C)本质和现象(D)可能性和

9、现实性22 2012 年 7 月 16 日上午,随着“向阳红 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 44 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7000 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的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 10 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蛟龙下海”经历了 300040007000 的一个发展过程,最终完成了 7000 米的海试任务。从哲学角度分析,“ 蛟龙 ”号下潜不断地刷新纪录说明(A)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D)只有实践主体和客体相结合,才能认识海洋2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10、(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 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4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5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A)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11、B)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C)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及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26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及单个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B)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关系(C)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劳动生产率与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关系2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

12、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28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对于个别资本家来说是一种暂时现象。个别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A)改进生产技术(B)改善经营管理(C)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D)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E)国家资本输出29 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9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目的、归宿和理论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题干中的“根本要求”是方法论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选项 AB 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的部分内容;选项 D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赞成的观点

14、,因此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所以 A 项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的基本特征有:直接现实

15、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题目中的学员未认识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才会与企业家“差距那么大”。因此,选项 D 正确。实践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特点,因此,选项 A 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不能片面地说实践具有客观规律性,故选项B 错误。实践的主体能动性是指不同实践主体采用不同实践方式,得到的实践结果也不同,它回答“怎么做”,而题目要求是“做不做”的问题。因此,选项 C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度的概念。度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

16、题解析】 本题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中雪莱所说的已经来临的冬天喻指道路的曲折性,而不远的春天则是喻指前途的光明性。因此,正确答案是 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劳动实践在认识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题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17、【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选项 B 正确,其他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

18、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选项 C 正确。选项 AB 是生产力要素的内容,选项 D 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抽象人性论,选项 B 正确。A 项是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容,C 项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D 项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均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

19、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在表现形式上不同。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是由自然界中各种盲目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形成的。这并不是说社会发展规律不是客观的,而是说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起制约作用,是不可违背的。本题认为自然和社会受到同一种规律的作用,实际上是认识到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具有客观性,但是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规律具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具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知识模块】 马

20、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因此,选项 D 正确。选项 AC 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无法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故 AC 两项不符合题意。若离开社会、阶级关系谈人类共同利益,则成为抽象人性论。因此,选项 B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一种物品如

21、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A 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直接通过资本积累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是通过把若干个别资本结合成一个大资本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本身又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竞争,即通过资本之间的兼并;二是通过信用,如组建股份公司等。所以,个别资本通过组建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资本集中。因此,选项 C 正确,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22、 A【试题解析】 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为了暂时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选项 A 正确。BD 两项分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作用,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选项 C 把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活动对经济危机的缓解或延后当作经济危机的消除,也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B,C,

23、D,E【试题解析】 方以智是朴素唯物主义者的代表之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并且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原始的物质。古代朴素辩证法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世界。题目中将物质归结为气,并且是从运动、发展和变化中去认识气,在运动中,气的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在内。因此,选项 BCDE 正确。多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第一性的,但是多元论最终要倒向唯心主义。因此,选项 A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

24、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新华字典中内容的变迁,说明人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借助人类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表述。所以,正确答案为 ACD 三项。而 B 项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所以 B 选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的普遍性说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联系的条件性说明联系是

25、通过中介实现的。因此选项 AC 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所以选项 B 排除。信息是物质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重要中介,但它不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相反,我们可以说,物质世界的固有联系是信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所以选项 D 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因此,选项 ABCE 正确。选项 D 强调的是矛盾一

26、方的单方面发展,不符合辩证法的思想且与题干不符,故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

27、系,达到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所以选项 ABCD 都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有些事物现在认识不到,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

28、来一定会被认识到。因此,正确选项为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从认识的源泉和发展动力看,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真理的发展看,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ACE 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

29、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选项 BCD 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选项 A 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不选。其他三项都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30、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变化成正比,和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反比。这是因为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因此,ACD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就其理论来源分析,是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就其科学内涵来说,是研究价值创造而不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并且,马克思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必

31、须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也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因此,选项 ABDE 正确。选项 C 错误,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平均利润的理论基础上的,价值分配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也就是按照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原则参与分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理论的基础,而不是分配理论本身。【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

32、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注意因果关系,个别资本家要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只有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才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故正确答案为 AB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首先,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属不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才属于可变资本,因此,B 项首先排除,选项 AE 正确。其次,看“种牛”属于固定资本还是流动资本,应注意其价值周转的具体方式。作为畜牧场中的“种牛”是生产资本,其价值显然是随着其使用状况逐步进入新产品成本的。因此,它属于固定资本,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13560-2001 en Surface active agents - Determination of amide nitrogen content -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 December 2002)《表面活性剂 酰胺氮含量的测定 电势滴定法 包含修改件2002.pdf EN 13560-2001 en Surface active agents - Determination of amide nitrogen content -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 December 2002)《表面活性剂 酰胺氮含量的测定 电势滴定法 包含修改件2002.pdf
  • EN 13561-2015 en External blinds and awnings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including safety《外部百叶窗和遮阳篷 包括安全性的性能要求》.pdf EN 13561-2015 en External blinds and awnings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including safety《外部百叶窗和遮阳篷 包括安全性的性能要求》.pdf
  • EN 13562-2000 en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Penetration by Water (Hydrostatic Pressure Test)《土木织物及其相关产品 抗渗水性的测定(水压试验)》.pdf EN 13562-2000 en Geotextiles and Geotextile-Relate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Penetration by Water (Hydrostatic Pressure Test)《土木织物及其相关产品 抗渗水性的测定(水压试验)》.pdf
  • EN 13564-1-2002 en Anti-Flooding Devices for Buildings - Part 1 Requirements《建筑物用防水淹装置 第1部分 要求》.pdf EN 13564-1-2002 en Anti-Flooding Devices for Buildings - Part 1 Requirements《建筑物用防水淹装置 第1部分 要求》.pdf
  • EN 13564-2-2002 en Anti-flooding for buildings - Part 2 Test methods《建筑物用防水淹装置 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 EN 13564-2-2002 en Anti-flooding for buildings - Part 2 Test methods《建筑物用防水淹装置 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
  • EN 13564-3-2003 en Anti-flooding devices for buildings Part 3 Quality assurance《建筑物用防水淹装置 第3部分 质量保证》.pdf EN 13564-3-2003 en Anti-flooding devices for buildings Part 3 Quality assurance《建筑物用防水淹装置 第3部分 质量保证》.pdf
  • EN 13565-1-2003 en Fixed firefighting systems - Foam systems - Part 1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component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7)《固定式消防系统 泡沫设备 第1部分 组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包含修.pdf EN 13565-1-2003 en Fixed firefighting systems - Foam systems - Part 1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component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7)《固定式消防系统 泡沫设备 第1部分 组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包含修.pdf
  • EN 13565-2-2009 en Fixed firefighting systems - Foam systems - Part 2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ncorporating Corrigenda July 2009 and September 2010)《固定消防系统 泡沫系统 第2部分 设.pdf EN 13565-2-2009 en Fixed firefighting systems - Foam systems - Part 2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ncorporating Corrigenda July 2009 and September 2010)《固定消防系统 泡沫系统 第2部分 设.pdf
  • EN 13566-2-2005 en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nonpressure drainage and sewerage networks - Part 2 Lining with continuous pipes《地下非压力排水排污网翻新用塑料管道系统 第2部分 连.pdf EN 13566-2-2005 en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nonpressure drainage and sewerage networks - Part 2 Lining with continuous pipes《地下非压力排水排污网翻新用塑料管道系统 第2部分 连.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