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2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3 在工作中防止“ 过” 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A)绝对的否定(B)外在的否定(
2、C)既肯定又否定(D)不包含肯定的否定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6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是发展过程(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7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3、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9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的生产(C)生产力(D)科学技术革命10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
4、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11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2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3 使用价值是(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中人和人的关系(D)商品的本质属性14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15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
5、产的核心问题是(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6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金融资本(B)银行资本(C)工业资本(D)商业资本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1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6、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体19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20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21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
7、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农民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2 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 。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
8、界” 表明(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23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A)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影响(D)处理矛盾首先要认清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24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
9、系上的更新(C)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中(D)包含有种种的偶然性和倒退,但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25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B)他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26 科学家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
10、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E)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2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表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统一28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 ,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或缺。社会的“ 血肉系统 ”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
11、态29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的(C)对个别资本家来说是暂时的(D)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或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题干中,人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制成工程设计图,并将之施工建成大厦(物质),说明了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因此,选项 B正确。辩证唯物
12、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因此,选项ACD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的基本特征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一方面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本身就是直接的现实;另一方面,实践能将非直接现实的理论变为直接的现实,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实践高于认识。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关系,认识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因此,选项
13、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扬弃”指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选项 C 正确。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ABD 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归宿,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
14、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发展过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这种运动变化是无限的,永远不会表现为某种一成不变的最终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是,各种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人类把握真理不可能一次完成。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包含着真理,这些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表现为:真理性的认识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在同谬误做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排除谬误而向前发展的。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构成人类认识运动中的自身的矛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认识是
15、思维对客体永无止境的接近,任何一个具体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即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由此可见,选项 C 是属于社会意识的第二性的东西,选项 D“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既包括作为物质关系的生产关系,也包括各种思想关系。而选项 A“吃喝穿住”又是由物质资
16、料的生产所决定的。所以 ACD 均为错误选项,该题的正确选项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在该题中必须注意的是经济走势是社会存在,“大众心理”是社会意识,“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因此,选项 D 正确。选项 A 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不选。选项 B 表述错误,故不选。选项 C 认为“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7、】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正确选项为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在于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选项 C 正确。选项
18、 A 是指人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本质。选项 B,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故不选。选项 D,哲学没有此种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的有用性,这概括了所有商品使用价值的共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但是使用价值的定义仍然是有用性。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商品本身的价值也就无法形成,也就不成为商品。作为计算机软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就是计算机的使用价值,具体表现为软件的有用性,软件磁盘本身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同时,应用软件的计算
19、机也是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因此,选项 B 正确。选项 AD 是指具体的物品本身,选项 C 是指在商品交换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与题干无关,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有价值,所以能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因此,选项B 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选项 BCD 阐述的是商品价值的内涵,选项 A 阐述的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内涵。【知识模块】 马克思
20、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的合并和重组,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个别资本规模日益扩大,但社会资本的总量没有变,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规模,不会快速增加绝对剩余价值总量,也不能明显提高社会就业率。因此,选项 B 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因此,D 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
21、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因此,A 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显著特征和最显著特征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因此,BCD 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将物质
22、归结为原子,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选项 AB 是从将物质归结为原子这个方面来说的;选项 C 是从形而上学来说的;选项 E 是从不彻底性来说的;选项 D 错误,形而上学企图以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有一定科学性,并非是自发的猜测。因此,选项 ABCE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物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3、。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交换和物质成果;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产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是指那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思想关系是社会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人是社会的主体,独立于人之外的社会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选项 ABCD 正确,选项 E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
24、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BC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发展的定义,注意运动和发展在哲学定义上的区别。【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通过果农对待喜鹊的正确态度的事例来说明一系列的哲理,考查考生运用哲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A 选项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观点。 B选项体现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D 选项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观点,是正确选项。C 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只有人能利用自然界,而自然界是不能利用人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题干的“细沙”这一物质,也具有多样的属性,选项 A 正确。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推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题干提及的通过“显微镜”观察“细沙”的例子,佐证了这一观点,选项 C 正确。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并不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B 项排除。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性到普遍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给人类认识的重要启示和要
26、求,“细沙”的认识过程可以印证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生动体现,因此,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即 D 项正确。正确选项为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关系。在每一对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对主要矛盾有一定的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随着事物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们在处理矛盾的时候,首先要认清
27、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与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选项 C 正确。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选项 AB 正确。发展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种种偶然性和倒退,但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8、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题干表述只看到了相对于动物某些特殊功能来说,人在感官上的某些缺陷,忽视了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选项 D 与题目无关,其他项符合题目要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题目中所提供的科学发现事实启示我们: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自然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仍然是大量存在的,再加上新的自然现象层出不穷,因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预测一切。由此可见,除选项 B 外,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29、。【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
30、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上层建筑不过是经济基础的政治的和思想的表现形态。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选项CD 正确。选项 A 项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B 项属于骨骼系统。【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超额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