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5139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 1450 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 3D 打印机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 19 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 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

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3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 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材料说明(A)真理并不只有一个(B)逻辑证明是不可靠的(C)人们已经穷尽了对海底生物的认识(D)真理是理论与实践

3、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 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 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D

4、)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6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7 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A)人民群众掌握着真理(B)人民群众代表先进阶级利益(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8 马克思说:“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

5、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原意的是(A)费尔巴哈没有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直观地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B)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D)1 日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9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 年 3 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 年 3 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 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

6、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10 宋代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 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 朱陆之争 ”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纤维、基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7、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12 电脑算命,即在电脑上用软件算命。网站将批语和不同的出生时间进行匹配,匹配完毕后。形成一个系统,把这个程序系统挂在网站上,就可以供到访的网友使用了。网友在使用这些电脑程序算命的时候,输入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匹配,得出生辰八字、五行、运势、健康、性格等内容。但这些批语有时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并且多数时候是给出固定的条文,不是连贯的文字。下列关于电脑算命的认识正确的是(A)肯定了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B)否认了联系具有普遍性(C)肯定了

8、联系具有客观性(D)用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13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 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5 1984 年 1 月 3 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

9、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 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十几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

10、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A)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7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8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

11、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哲学的角度看,命运共同体体现了(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D)事物的联系是人所赋予的19 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种观点(A)贬低了理性认识的作用(B)贬低了感性认识的作用(C)强调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D)强调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作用20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老虎咬人导致一死一伤,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但在舆论场,越是外围、不在场的人,越热爱归因,而且有一种“迫切归因” 的癖好事情刚发生,一些人就凭着一些道听途说的

12、碎片化信息,试图“一锤定音” ,原因出在哪里、问题根源在何处、责任在谁,各种分析头头是道。一些人不仅迫切地归因,而且还喜欢“ 单一归因” ,抓住某个不确定的局部细节,就以为掌握了全部的事实真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视其他可能的原因,把可能的单一原因当成绝对真理,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出来。这种思维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A)真理是全面的(B)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C)有其因必有其果(D)认识具有反复性21 对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的理解正确的是(A)革命理论决定革命运动的结果(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D)社会意识的能动

13、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22 恩格斯说,国家“ 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国家(A)会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B)仅仅具有政治统治职能(C)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D)是随着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23 上层建筑既具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使上层建筑不会完全地、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它们之间总会有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A)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B)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

14、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C)上层建筑有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D)上层建筑有时会维护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24 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A)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C)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D)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25 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最高人民法院(C)诗歌(D)社会意识形态26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

15、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27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 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反映的哲理有(A)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D)意识依赖于物质2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

16、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D)意识形式的差异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29 自 2010 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 亩约等于0067 公顷)达到 6897 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A)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造自然规律(B)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造客观世界(C)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要尊重客观规律(D)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0 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

17、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王密说:“ 暮夜无知者。 ”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听后“ 愧而出”。杨震拒收馈赠表明(A)客体属性是否有价值以人的需要为基准(B)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C)价值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D)客体属性是以人的感觉而存在的31 20 世纪 30 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C)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D)事物联系都有“ 人化” 特点32 20 世

18、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包括(A)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B)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共度一生。苏格拉底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这三个徒弟走在麦田地里,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

19、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他很是后悔,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第一个弟子的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然而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就在他犹豫不定的过程中机会全错过了。到最后他只能随便摘取一枝匆匆了事。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33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34 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

20、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今天,西红柿是世界许多国家人民喜爱的食物。然而,有人考证,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作“狼桃” 。由于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 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有生命危险。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1830 年,罗伯特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将它们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

21、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罗伯特不得不大胆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 10 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有毒。镇上的居民都被罗伯特的“狂言” 吓坏了。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一定活得不耐烦了,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罗伯特吃西红柿的日子到了。全镇几千居民都涌到法院门口,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 12 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当罗伯特咬下第二口时,有几位妇女当场晕过去,了。不一会儿,1

22、0 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35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罗伯特能够成功证明“西红柿没有毒”?36 上述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

23、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我们今天无法预测 3D 打印机在未来世界里如何改变世界,正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C 符合题意。A、B、D 都与题意无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个发展过程。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

24、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即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符合题意。题中没有涉及认识指导实践,不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不符合题意;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B 说法错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的错误,D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人们通过实践对真理进行修正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正确。真理具有一元性,即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

25、变,A 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法则,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获得真理性,B 说法错误;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所以人们不可能穷尽对海底生物的认识,C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材料显示人们对运动定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打破“永恒定律”的神话,表明真理是客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正确。真理的

26、客观性决定真理具有一元性,即是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认识主体的差别和变化而变化,B、C、D 都与真理的一元性相违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波普尔的这句话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谬误中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所以 D 准确地表达了题干的含义。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A 说法错误;真理中包含以后会暴露出来的某种错误的方面或因素,但这不是题干想表达的含义,B 与题意不符;引导真理发展的是实践

27、,C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体现的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城市宣传语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变化,题干说明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哲理,A 正确。B、D 与题意不符,C 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所以,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正确。A、B

28、、D 都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以前的哲学家包括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所以 D 正确。费尔巴哈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直观的反应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 A 不对。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所以 B 不对。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

29、观方面去理解,他们不能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所以 C 不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发现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 正确。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科学家的这些发现不会证明这一点,B 错误;C 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哲学来源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中,朱熹与陆九渊争论的

30、焦点在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对于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对比各选项,只有 B 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类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是人类在自然界原有物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因此,人类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不能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A、C、D 说

31、法错误。人类产生后,通过实践将自然界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将部分“自在之物”转化为了“为我之物”,B 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电脑算命将批语和不同的出生时间进行匹配,但这种联系并不是两种事物之间真实客观的联系,而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所以 D 的认识是正确的。电脑算命用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否认了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也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故 A、C 错误。主观臆造的联系并不能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 B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32、 C【试题解析】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及帝国主义与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

33、然归于消失。“三大差别”在活动方式和环节等方面的差异不会完全消失。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别和利益划分的意义。所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就在于消灭利益差别。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关系”,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

34、会交往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证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故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的根本价值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截然不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

3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题中“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C 正确;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A 正确。B、D 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B,C【试

36、题解析】 材料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A 符合题意;题中“随着”“人类进入”“而今,借助”等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符合题意;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来自于人们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C 符合题意。材料突出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但没有反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命运共同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故 A、B 正确

37、。两个事物必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才是相互联系的,故 C 表述错误。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故 D 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这句话强调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感性认识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所以 B、C 正确的揭示了这句话的内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真理是全面的,“抓住某个不确定的局部细节,就以为掌握了全部的事实真相”说明人们只是片面地

38、反映了客观事物,故 A 符合题意。“单一归因”表明人们不懂得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故 B 符合题意。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 D符合题意。有其因必有其果否定了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认为因果关系是一一对应的,故 C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

39、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所以 B、D 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所以 C 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社会意识的革命理论不能决定作为社会实践的革命运动的结果,只能对其具有反作用,正确的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促进作用,所以 A 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C 正确。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 D 正确。国家是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

40、,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A说法错误;国家具有两种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B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既具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使上层建筑不会完全地、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它们之间总会有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第一,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A 正确;第二,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B 正确;第三,经济基础总会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这就造成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

41、的情况,C 正确;第四,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时,仍然维护这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成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趋于尖锐化,D 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题中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说明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说明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C、D 正确。题中没有涉及事物发展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也没有涉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B 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4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B、C、D 正确,A 属于经济基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而且有时

43、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这里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历史人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其对象是针对历史事件。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材料中说到某个历史人物的一句话可以兴起整个国家,也可以使一个国家衰落,这明显是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夸大英雄人物的意志,认为历史完全是由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不遵循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故 A 正确。B 和上一个选项相反,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认为历史都是由必然性机械决定的。除此之外再没其他,这明显与题意不相符合。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即随便谁都可以决定历史,不管是客观的社会存在还是历史人物,都可以决定。材

44、料中说英雄人物起决定作用,就是其中的表现,故 C 正确。D 属于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显然是正确的。首先,材料说英雄的意志决定社会发展,就是不顾社会存在的客观性,是唯心史观;其次,它又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

45、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题中人们依据客观的江南风景设计苏州园林,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C 表述正确,但材料未体现这一关系,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意识在内容上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莫言以家乡生活为蓝本,进行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说明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以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A 、C 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B 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

46、质,D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研究所经过科学分析和努力实践,使盐碱荒地变成良田的实践过程,说明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造客观世界;研究所的分析过程,说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要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以及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说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类不能改造自然规律,A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价值具有主体性。首先,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

47、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其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再次,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故 A、B 、C 符合题意。客体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D 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喜旱莲子草蔓延造成的一系列后果,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A 正确。喜旱莲子草可以作为饲料,也可以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B

48、 正确。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 说法错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为人类实践的参与而呈现“人化”特点,但并不是所有事物的联系都有“人化”特点,D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A 正确。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B 正确。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

49、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 正确。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D 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现象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必须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本质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所以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苏格拉底的第一个弟子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弟子没有完成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只有第三个弟子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所以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 【正确答案】 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启示如下: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第三,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