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5139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地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宋国农民没有正确区分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B)宋国农民并不知道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如此,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C)宋国农民的行为夸大了

2、偶然性的作用(D)宋国农民的行为夸大了必然性的作用2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人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 ,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A)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B)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只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C)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3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存储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

3、力更强的介质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4 冰岛人口只有 33 万,但是在 2016 年的欧洲杯是不折不扣的“黑马” ,他们击败荷兰闯进欧洲杯决赛圈,接着又淘汰英格兰,以不败战绩进入到八强,最后惜败于法国,止步八强。至少有 3 万名冰岛球迷,在这个夏天去法国给自己的球队助阵。冰岛队战胜英格兰,比赛踢得荡气回肠。而比这一切更为震撼的,是比赛结束后,冰岛球员与看台上冰岛球迷之间的互动吼阵。“嚯!嚯 !嚯!” ,冰岛球员引领全场 3 万多名冰岛球迷,整齐划一地做着庆祝

4、动作,并齐声吼叫。这情景,就像 3 万多人在足球场上一起做“ 广播体操”。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表明(A)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B)整体等于各部分之和(C)整体拥有每个部分都不具备的新特性(D)整体的功能可以小于部分功能之和5 某视频中,一只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 ”。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 “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6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

5、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7 有这样一则故事:“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质变

6、的辩证过程(D)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8 狄德罗曾说过:“ 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这句话揭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运动的绝对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9 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原意的是(A)只有通过感性直观而确定自身、修订自身的思维,才是真实的,反映客观的思维一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思维(B)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

7、论,不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C)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只有依靠理论的理解和思维的运动才能验证(D)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只有依靠实践来解决10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A)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的(B)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C)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D)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11 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

8、意识,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为今用” ;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 推陈出新”。这说明(A)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12 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A)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B)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事物的发展

9、取决于认识的深化(D)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13 霍金说:“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见事件”,“ 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14 清朝有一首关于钓鱼的诗歌:“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这首诗歌通俗地表达了春夏秋冬四季垂钓的环境各异它所体现的哲

10、理是(A)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C)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D)把握度是正确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15 列宁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 中去。这句话表明(A)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B)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是价值评价(C)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D)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16 据报载,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

11、说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和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用这样的种子而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获得丰收,与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质玉米接受了邻居劣等玉米的花粉。这个故事体现的哲理是(A)量变引起质变(B)偶然性通过必然性开辟道路(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D)有其因必有其果17 近年来,随着美国等西方世界危机的加深与人们认识的深化,“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政治符号式话语的虚

12、伪性日益被人识破,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 生态”“反恐”“时尚”等日常生活性的新型话语工具,塑造新的 “全球共识”。以世界人民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制造话语工具,抢夺话语权,借机植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今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基本手段。关于意识形态表述正确的是(A)意识形态又称政治上层建筑(B)意识形态包括道德、艺术等思想观点以及国家政治和行政制度(C)意识形态决定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D)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8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13、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 恩格斯指出:“ 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他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是(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C)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A)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

14、内因(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C)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D)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1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的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过程(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D)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2 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

15、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干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D)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23 “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它是有条件的、特殊的、有限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它是无条件的、普遍的、无限的(B)在矛盾的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相对中有绝对 ”,所以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C)必须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D)矛盾的同一性和

16、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24 步人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 ”,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 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25 “先试点后推广 ”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先试点后推广 ”的辩证法依据

17、是(A)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B)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26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食物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7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或自误,经世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18、。行之,明也(C)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28 曾经有农谚说:“ 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呜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 但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 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材料表明(A)从他人处得到的实践经验并不可靠(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9 2011 年 9 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 中测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

19、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B)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C)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D)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30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原因主要是(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31 列宁指出:“

20、 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这句话表明马克思(A)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个性特征(B)对未来社会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32 “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B) “两个必然” 讲的是资本

21、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C) “两个决不会” 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D)“两个必然 ”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人” 字。农民育种家沈昌健书柜里存放着 23 个笔记本,是一家两代人进行杂交油菜实验的原始记录。翻开最早一本的扉页,上面写着:“1978 年秋,沈克泉” 。1978 年,沈克泉在贵州养蜂。7 月的一天,路边 3 株野生油菜引起他的注意。湖南的油

22、菜 5 月就已经成熟收割,而眼前这 3 株竟还在开花,不仅植株壮硕,分枝还特别多。沈克泉如获至宝,立即兴致勃勃带回家乡播种。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沈克泉父子只能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1 000 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沈克泉的青黑胡茬儿变为长白美髯,不过他终于培育出了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的油菜种子“ 贵野 A”。专家们惊叹,“贵野 A”的恢复系本身就很难找,能让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农民育种家做到这一步,太了不起了。2004 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 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组合,终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9 年 12 月 8 日,70 岁的沈克泉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老人

23、把全家人叫到床前,他说:“我没有时间了。油菜事业不要丢,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沈克泉去世后,沈昌健依然坚持着油菜育种,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 、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2014 年 2 月,沈昌健及其父亲沈克泉荣获感动中国 2013 年度人物。沈昌健一家人,就这样在劳动中探索科技,在困境中永不放弃,在实干中超越自我,终于创造了人间奇迹!摘自百年梦.中国潮33 沈昌健一家两代繁育杂交油菜新品种的过程体现了认识运动的哪些基本规律?34 如何理解“ 在劳动中探索科技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人类的大敌。一代一代的科学家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科学研

24、究发现,细菌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于是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能杀死传染病细菌的新药。青霉素发现后,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彻底结束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1928 年,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在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而且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杀死了,只有在离霉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他把这种霉团接种到无菌的琼脂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上,结果发现,在肉汤里这种霉菌生长很快,形成一个又一个白中透绿和暗绿色的霉团。通过鉴定,弗莱明知道了这种霉菌属于青霉菌的一种,于是他把经过过滤所得的含有这种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作“青霉素” 。接着,弗莱

25、明又把这种霉菌接种到各种细菌的培养皿中,发现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等都能被它抑制。这极大地鼓舞了正急于寻找一种能治疗化脓性感染药物的弗莱明,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弗莱明认为青霉素可能成为一种可以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但在当时,青霉素的提纯仍然是个问题。1935 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分离和化学结构,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的浓缩问题。当时正值“二战”期间,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伤病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这一巨大贡献使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 1945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

26、发展抗菌素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是流行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素。青霉素能杀灭各种病菌,还可以治疗各种炎症,而且它对人体几乎没有毒性。因此除了极少数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大多数病人都能借助青霉素恢复健康。自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类似青霉素的物质,诸如链霉素、氯霉素等,人们将它们合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是征服病菌、控制传染疾病的“杀手锏”,它的出现,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 10 年!但是,在病菌领域内纵横驰骋八面威风的抗生素,却对病毒引起的疾病诸如感冒、肝炎、脑炎、麻疹等束手无策。病毒是比病菌更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病原体。因为它小得能通过滤菌器,所以又叫“

27、滤过性病毒” 。如果将病菌比做篮球的话,那么病毒比一颗绿豆还小。因此,征服病毒成了继抗生素出现之后医学界的一大挑战。1957 年,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发现,一旦任何一种病毒感染生物体时,生物的组织细胞都会产生一种“法宝” 来干扰病毒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抵抗病毒和消灭病毒的目的,因此,艾萨克斯和林登曼将它取名为“干扰素” 。那么,干扰素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 它为什么能抵抗病毒呢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发现,生物体内的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它由不同氨基酸按一定数目和排列次序组成。当人体细胞接到病毒入侵告急信息时,细胞就发出紧急命令,施放出干扰素,依附到病毒身上,在病毒体内产生两种对病毒

28、不利的酶。一种酶会将磷酸盐引入病毒,使病毒无法进行自身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种酶会对病毒核酸(即 DNA 和 RNA)起瓦解作用,使病毒失去传宗接代的能力。此外,干扰素还能加强人体内专门吞吃癌细胞的天然吞噬细胞的能力。临床证明,干扰素对骨癌、淋巴癌等 10 多种癌症都有疗效。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三大类干扰素,分别是 干扰素、 干扰素和 干扰素。在这三类干扰素中,以 干扰素对抗病毒的能力最强,故又被称为 “免疫干扰素”。不过,由于价格和提纯方法等原因,直到今天,干扰素在医学上的运用仍非常有限。为了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干扰素,人们还在不懈地努力。35 用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在病菌领域内纵横

29、驰骋八面威风的抗生素,却对病毒引起的疾病诸如感冒、肝炎、脑炎、麻疹等束手无策”?36 这个故事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有什么启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中的寓言故事主要说明了宋国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中捡到一只偶然撞死在树旁的兔子,他把这个兔子偶然撞死在自己田地里的事情作为一个必然性来对待,以为每天都可以捡到撞死到自己田地树上的兔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

30、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宋国农民的行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必然性来对待,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在:(1)二者的区别。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

31、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宋国农民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所以 A 不选;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所以B 不选;宋国农民把这个兔子偶然撞死在自己田地里的事情作为一个必然性来对待,他的行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必然性来对待,所以 C 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32、材料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D 符合题意。虽然材料体现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但是 A、C 说法是错误的;B 的说法与联系的客观性相违背,也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存储介质不断进步的前进历程,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存储介质的变化是明显的,所以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存储介质发展中的曲折,所以 B 不符合题意;存储介质的变化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发展过程,D 说法不准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

33、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制约着部分,部分反映着整体。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拥有每个部分都不具备的新特性,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是否相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故 C 符合题意。整体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的内容,故 A、B 错误。D 选项说法无误,但是与题意不符,故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类抚摸让猫头鹰瞪大眼睛,人们看到的现象是猫头鹰的“萌态”,但实质体现的是猫头鹰的恐惧,所以 D 符合题意。 A、B 在材

34、料中没有体现;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 C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存在区别,材料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B 正确。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A 说法错误;哲学关注的是万事万物, C 说法错误;雾与霾本质的区别决定了二者定义的差异,D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材料中说漉水暴溢,而荆人不知,仍然夜渡澭水造成千余人溺死,先表之时可导而今不可导,说明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35、,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或前进性,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过程,C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D 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命是一连串的作用与反作用,生前与身后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发生作用与反作用,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同时也说明运动是绝对的,A 符合题意。B、C、D 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是检验认识(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 D 正确。

36、通过感性直观确定思维具有客观真理性违背了实践是检验思维客观真理性的标准,所以 A 不对。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所以 B 不对。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只有依靠实践来验证,因此 C 不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联合国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接近其认识对象的本质,是因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属性在不同阶段的暴露程度不同,D 正确地解释了材料反映的哲理。实践决定认识,但认识并不总是落后于实践的,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科学理论则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

37、向,所以 A 说法错误;认识的不断完善能够推动实践不断深化,但是不能否认实践决定认识,B 说法错误;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但认识的发展与其认识主题密切相关,C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通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关键词判断出该题目所反映的

38、是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A、B、 C 说法无误,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们深化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医疗进步,说明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B 符合题意。创造世界的是实践,A 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C 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认识对实践的推动,没有突出真理的发展过程,D 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就目前来看,材料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当前的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还没有完全掌握量子力

39、学领域内的规律,但就人类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所以 C 正确, D 说法错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A 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但理性认识并不等于正确的认识,B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这首诗歌主要表述了因时节和地域的差异,垂钓时需要根据这些条件作相应改变。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人们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 C 符合题意。A 是矛盾的同一性内涵的其中一个方面,B 表述的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D 强调掌握事物的度,这三个选项都与题意不

40、符合,故都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价值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A 错误。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B 错误。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D 错误。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价值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列宁的这句话中,“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指的是对事物的价值评价,列宁这句话说的是,事物完整的“定义”,包括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知识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把实践作为价值评价的“实际确定者”,即实践是检

41、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C 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优质玉米接受劣等玉米花粉也获得不了丰收,说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故 C 符合题意。题目中没有体现持续的量变过程,故 A 不符合题意。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故 B 说法错误。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一一对应的,故 D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

42、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 正确。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A 、B 表述错误。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等社会存在所决定,所以 C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3、概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制度,从根本上说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新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4、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凡物各自有根本”,说明每一事物都有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正是这一特殊本质决定了自身的变化发展的规律,因此,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事物变化的根据是内因,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首诗没有体现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B 不符合题意。因此,

45、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辩证法称之为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砍光南坡上的森林与摧毁畜牧业、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是一种因果关系,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忽视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以至于造成不良后果,A 正确。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显然材料中的意大利人没有意识到砍光南坡的森林会造成的未来的变化趋势,C 正确。培养阿尔卑斯山北坡的松树具有某种可能性,但是为了变这种可能

46、为现实,意大利人错误的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D 正确。与必然辩证相关的范畴是偶然,B 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材料中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茶和酒又是可以兼容的,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A 符合题意。中国喜欢茶,比利时人喜欢啤酒,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B 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不是支配而是影响。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D 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

47、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它是有条件的、特殊的、有限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它是无条件的、普遍的、无限的,所以 A 正确;在矛盾的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 “相对中有绝对”,所以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 B 正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所以 C、D 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数据可以分为“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A 正确: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说明分析矛盾的

48、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区别和转化, 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C 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先试点再推广”体现了“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寓于特殊性(个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 A、B 正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 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 (个性)各有其特点,不能片面强调谁优于谁,D 说法错误。因

49、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正确。人类的食物变软,导致颚部变小,导致智齿消失,一系列的变化说明了事物的普遍联系,B 正确。C 与题意不符,D 说法错误,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信书或自误,经世渐知非”表达的意思是,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可能并不全对,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辨别是非,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选项中 B、C 都强调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与题干中诗句所含哲理相符。A 强调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题干含义相去甚远;D 强调书本学习的重要性,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农业气象员通过观察和实验,不断得到正确认识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 、D 符合题意。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所以A 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