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的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B)人类文明成果(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 2018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C)第一次提出辩证法的思想
2、(D)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C)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 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
3、观存在的物质世界5 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说法与此观点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C)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6 有人说:“ 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 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 ”。这两个观点分别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 20
4、17 年 6 月 16日宣布,利用“ 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量子纠缠所体现的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学最神奇的现象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 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 ”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D)人
5、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8 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 。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9 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近代
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0 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具体性(B)客观实在性(C)抽象性(D)运动性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2 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基本特征包括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是( )(A)艺术和教育实践(B
7、)生产劳动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13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
8、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6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 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B)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C)老马的识途功能说明动物也有意识(D)老马之“ 智” 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17 俗话说:“ 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
9、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一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一项名为“智能 LED 植物工厂”的成果未来或许会改变这一状况。它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植物以确保健康生长,实现不用土的植物生产。这说明(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
10、植物生长的规律(B)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C)人可以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D)人在改造世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19 荣获美国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的三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称为 Nitella 的细长的藻类中的巨大乌贼轴突(squid axon)能帮助他们分析与运动相关的蛋白,以及沿着细胞内部骨架移动的蛋白。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新型细胞骨架马达蛋白驱动蛋白,这种蛋白能沿着称为微管的细胞骨架移动。这些工作揭示了分子机器是如何帮助细胞移动和肌肉收缩的,也指出了研发新的心脏疾病和癌症潜在药物的方向。这说明( )(A)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B)只有不超出认识的范围
11、,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C)自在事物的联系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能动性(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20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 “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而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是一种耐寒锻炼的方式。但是,秋季气温变化大,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控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这说明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促进事物的质变(C)应在共性中把握个性注意分析事物个性(D)坚持
12、一分为二的观点。重点把握主要矛盾21 “幸福 9 号 ”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是某企业打造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它通过“互联网+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依托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养老产业生态链,提供衣、食、用、行、康、乐等服务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精彩。“幸福 9 号” 养老模式的构建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主要有( )(A)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B)联系可以根据人的需要任意去创造(C)联系的客观性(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人的思维来实现的22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
13、、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 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A)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B)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C)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D)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23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 ,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 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
14、 “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A)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B)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24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25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
15、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26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27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
16、主义的公有制28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29 下列选项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及价值作了论述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减少
17、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在江西省井冈山调研考察时,要求我们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以打好“十三五” 时期的开局攻坚战。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重大转折,预示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有望获得重大突破,由此实现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企业转型大升级及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一位速滑高手说:“ 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 45 度到 60 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 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材料
18、2从蒸汽机车到高铁动车在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姜家祖孙三人名气很响。从爷爷姜福临开的蒸汽机,到父亲姜爱舜开的内燃机、电力机,再到孙子瞿俊杰(随母姓)开的动车高铁,三代人把中国的火车开了个遍。1956 年,姜福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火车司机,一开就是 27 年。在儿子姜爱舜的脑海里,父亲开的蒸汽机车很神奇,不但会冒烟,还会发出“咣当咣当” 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只是父亲每次下班回到家,满身的油污总会惹来母亲一顿埋怨。不过,埋怨归埋怨,当父亲再上班时,总能穿上母亲洗得干干净净的工作服。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使姜爱舜也爱上了火车。长大后,他像父亲一样,成了一名火车司机。而且,开的是更先进的内燃机、电力机。速
19、度更快,工作环境也更好,没有了满身的油污。爷爷开火车,爸爸也开火车,到了第三代瞿俊杰,在自豪的同时,对火车有了更深的向往。“ 我长大了,也要像爷爷、爸爸那样开火车。” 面对儿子这一想法,姜爱舜一开始并不赞成。因为他知道,开火车很辛苦,工作时间经常黑白颠倒,一天三顿没个正点。然而,他内心又希望儿子能接自己的班。2011 年,瞿俊杰终于如愿以偿,也成了一名火车司机。到了他这一辈,动车高铁成了主力军。如今,姜家祖孙三代一共开了 56 年的火车,与火车结缘长达半个多世纪。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从电力机到动车高铁,姜家祖孙三代见证了中国交通飞速发展。截至 2016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124 万公里
20、,其中高速铁路 22 万公里以上。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交通路网的发展,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正如有网友说的,“车轮上的中国,正在飞速奔跑”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到“复兴号” 高铁,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请回答:30 “经济发展上的 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 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31 “从蒸汽机车到复兴号高铁,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怎样的发展观?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近日,科学家们研究了吸烟对身体不同器官所造成的灾难性的基因损伤,鉴定出了吸烟导致突变背后多种不同
21、的机制。来自英国 wellcome Trust Sanger 研究所、美国 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每天吸一包烟的 “吸烟者”每年每个肺细胞(lung cell)中会累积平均 150 个额外突变。2016 年 11 月 4 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这一项研究(论文题目:Mutational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tobacco smoking in human cancer)提供了吸烟数量与肿瘤 DNA 中突变数量之间的直接关联。其中,肺癌中观察到的突变率最高,但身体其他部分的肿瘤中也包含了这些吸烟相关的突变。这一结果解释了
22、为什么吸烟会导致多种人类癌症。吸烟每年会带走至少六百万人的生命。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WHO 预计,本世纪会有超过 10 亿人与烟草相关的死亡。从流行病学角度,吸烟与至少 17 种人类癌症相关,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找到吸烟导致其中许多癌症背后的机制。在这一研究中,研究者们首次对与吸烟相关的癌症 DNA 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超过5000 个肿瘤(来自 17 种不同的癌症类型)的体细胞突变和 DNA 甲基化对吸烟者和从不吸烟的患者的肿瘤进行了比较。他们在吸烟者的 DNA 中发现了 DNA 损伤特定的分子指纹称为突变标签(mutational signature),并且统计了在不同的肿瘤中会出现
23、多少这些特定的突变。科学家小组发现,平均来说,每天吸一包烟会导致每个肺细胞(each lung cell)每年出现 150 个突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会更高。其他器官也受到了影响。具体来说,每天吸一包烟会导致喉部(larynx)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 97个突变,咽部(plaarynx)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 39 个突变,口中(mouth)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 23 个突变,膀胱中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 18 个突变,肝脏中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 6 个突变。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吸烟如何增加了身体中不与烟直接接触部位的患癌风险。参与该研究的 David Phillip
24、s 教授解释道:“直接 DNA 损伤导致的突变主要发生在与吸入的烟雾直接接触的器官中。相比之下,机体中的其他细胞遭受的只是间接损伤,因为吸烟似乎影响的是这些细胞的关键机制,再反过来改变 DNA。”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Ludmil Alexandroy 博士说:“ 之前,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吸烟与癌症的关联,但现在我们能够真正的观察和量化吸烟导致的 DNA 中的分子变化。”通讯作者 Miclaael RStratton 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吸烟导致癌症的途径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这一研究告诉我们研究癌症中的 DNA 可以为弄清癌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望找到预防癌症的方法。”结果显示,
25、与不吸烟者相比,超 7000 个基因存在与吸烟相关的 DNA 甲基化修饰,数量约占人类基因组的 13。重要的是,即便戒烟,这些修饰依然会存在。虽然大多数被“ 修改” 的基因会在戒烟 5 年内“恢复”,但是仍然有一些被修饰的基因在戒烟 30 年后,依然留有香烟的“烙印” 。每次有以上这些研究出来,很多烟民都会调侃道:“吸烟危害这么大,让我抽根烟压压惊。” 甚至有人还拿出证据,证明好多抽烟的人寿命也很长,也没有得肺癌,而好多人没有抽烟,却得了肺癌请回答:32 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分析“吸烟者 每年每个肺细胞中会累积平均 150 个额外突变”体现什么哲理 ?33 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分析评述“好多
26、抽烟的人寿命也很长,也没有得肺癌,而好多人没有抽烟,却得了肺癌”的观点?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个考点。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
27、的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露出它固有的内在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激化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总之,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据此,本题选 D 项。其中 A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B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C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要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
28、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选项本身说法没有问题,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排除。 B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 2 月,它发表后即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而第一国际成立于 1864 年,所以排除 B 项。早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就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故排除 C 选项。1848 年 2 月 24 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故答案为 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
29、答案】 A【试题解析】 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汲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
30、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据此,本题选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反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是物质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反物质的存在说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 选项说法正确; A 选项说法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材料体现的是人有意识的认识世界,B 选项与题意不符;C 选项反物质不能称之为新事物。【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
31、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题干王夫之的名言都反映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本题选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
32、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题干材料“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这句话明显是强调客观实在性,是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思想的结果”属于典型的唯心
33、主义观点。据此,本题选 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卫星,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 项不选;B 选项本身说法没错,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C 项不选。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了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 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34、意识的能动反作用。B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错在“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错在“受自身立场 ”的制约;D 选项错在“价值判断”,与材料不符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表现在两点:第一,人们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第二,人们的认识不仅可以反映当前的现状还可以预测未来对未来进行判断。题干材料主要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共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题干部分内容描述的是
3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一种或几种物质想象成世界本原。这是一种天才的设想,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据此,本题选 B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36、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据此,本题选 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即:(
37、1)生产劳动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在这些形式中,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据此,本题选 B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缺了一个钉子导致了一块蹄铁的报废;缺了个蹄铁导致一匹战马倒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本来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却由于某种联系串联起来,最终导致亡国!一枚小小的钉子,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可是它偏偏做到了,因为事
38、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据此,本题选 A 项。少数同学可能会选 D 项。不选 D 项的原因是:这里没有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因为量变是指在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数量的积累或场所的变更,而这首童谣里的每件事性质都不同,都是“突变”,所以不存在量变的积累。故排除 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据此,本题选 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39、春”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此诗句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此诗句说明了“新叶”取代了“旧叶”、“后波”超越了“前波”。所以也体现出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据此,本题选 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据此,本题选 B 项。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
40、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发不发现它都存在,故 A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老马识途是动物本能体现,动物没有意识,故 C 项观点错误。老马不能进行实践活动,也没有意识,故 D 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产生及作用。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紧张”是一种心理反应,属于意识的范畴,由此而“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据此,本题选 C 项。ABD 三项本身说法也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41、。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对规律的一些认识。A 选项明显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否则就“揠苗助长”了。D 选项错误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此。本题选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了相关要素的联系。A 选项强调联系的客观性,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不能体现人的能动性,排除 C 选项;通过研究,发现了事物内部的客观联系,体现
42、了 D 选项。据此,本题选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适合多数人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说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A 、C 两选项正确。B 选项与题意不符,D 选项本身说法有问题,正确说法应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幸福 9 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联系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
43、提供衣、食、住、用、行等全方位服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联系虽然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仍然具有客观性。据此,A、C 两选项观点正确。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排除 B 选项。D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 ”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料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
44、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选BD。A、C 两选项本身说法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及其特征”相关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C 选项符合题意入选;桉树被引进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
45、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引入桉树是想要优质木材,结果桉树成了“废材”,D 选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稳定的联系是“存在的”,因此 A 选项本身表述错误,予以排除。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因此B 选项表述错误,也予以排除。故答案选 CD。 【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种说法错误,排除 A 选项。D 选项观点也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
46、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综上,选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不存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D 选项观点错误。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因此不选 C 选项。综上所述,选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47、】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特征“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及其本质”考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
48、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A 选项“因祸得福祸福相依”体现福与祸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其他选项都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49、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A、B 两选项入选。C 选项“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D 选项“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体现本质与现象。故 C、D 两选项不入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的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体现了双方相互依赖。“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体现矛盾是相互转化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意思是说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其增益,有时增益它反而使其受到减损。损、益是相互依赖与转化的。所以选 ACD。B 选项是体现发展变化的观点,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材料中的“经济发展上的弯道 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强调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