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2、验和发展真理2 在中外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许多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3 出卖这首歌的歌词中写道:“你的绝情出卖所有爱情,好梦一下子清醒,感情像个闹钟,按一下就停。”其中,“ 感情像个闹钟,按一下就停 ”这种看待感情的思维属于(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 科学的物质范畴是(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
3、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5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观的重要内容。时间和空间是(A)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B) “观念” 的表现形式(C)物质的两种属性(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7 为什么要用红头绳拴住人参呢?民间有一种传说:人参根茎像娃娃,碰到采参人会马上跑走,只有用红头绳拴住才跑不了。而事实上,是因为人参只在黎明前开花,太阳一出来花就凋谢了,人参混在杂草灌木中极难发现,采参人想要找到人参,必
4、须在黑暗中先用红头绳将其拴住,等天明再找红头绳就容易了。可是,即便科学证明“人参不会跑 ”,仍有人相信, “红头绳拴住人参是因为人参会跑”。这则民间传说所体现的道理是(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想要挖到好人参必须准备红头绳(C)客观规律是可以根据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的(D)间接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 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
5、于真理的追求。” 这句话肯定了(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10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它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它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1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历史人物的作用(B)杰出人物的作用(C)个人的作用(D)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商品生产者(A)制造某种使用价值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B)在劣等生产条件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6、劳动时间(C)在先进生产条件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D)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3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价值如何增殖问题(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问题(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4 投入某种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15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
7、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6 恩格斯指出:“ 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这段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 世纪中叶空想共产主义(D)19 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17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的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8、发展的不平衡(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阶级的原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下列命题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19 恩格斯的物质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0 运动的基本形式,除机械运动之外还有(A)物理运动(B)化学
9、运动(C)生物运动(D)社会运动21 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D)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A)总是融合在一起(B)统一于人的实践(C)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3 有人经过研究发现:“女人穿得过少会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男人看到穿着
10、暴露的美女,血流加速,体温升高,向周围环境排放的热量也会增加,直接导致环境变暖;男人看到穿着暴露的美女,呼吸变得急促,呼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量增加,间接导致环境变暖” 。这种观点(A)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属于主观臆想观点(C)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抓住了事物的真实联系24 有人认为,“ 整个世界发展过程是一系列突变的积累” 。这种观点(A)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否认了质变要以量变为前提(C)在实践中容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D)否认了量变的必要性25 一个由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为期三年半的观察研究,发现了猫是如何将碟子中的牛奶饮到嘴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能保持不弄湿自己
11、的下巴。研究发现,猫喝奶的动作简直是在进行“两种物理作用力的完美平衡”的流体力学表演。猫的舌尖刚碰到牛奶的表面就迅速收回,这样猫的舌头和牛奶表面形成一个“ 牛奶圆柱” ,重力将牛奶重新 “吸回”碗里,而惯性将牛奶继续推向原来运动的方向,直到在重力的干预下回落,这个“牛奶圆柱” 是在重力与惯性之间达到平衡而形成的。而猫本能地知道如何保持这两种力的平衡,以测算吮吸一次的时间,确保喝到牛奶,家猫每秒钟吮吸四次奶,每次大约能喝到 01 毫升的牛奶,大型猫会自然放慢吮吸速度,以保持重力和惯性之间的平衡。这一研究过程表明(A)归纳和演绎两种辩证思维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B)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
12、纳提供了理论依据(C)归纳以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为基础(D)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26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主要体现在(A)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B)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C)通过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历史的逻辑的统一(D)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27 列宁说:“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 =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说明真理具有(A)相对性(B)绝对性(C)客观性(D)有限性2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A)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
13、)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受任何条件的制约(D)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29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D)有利于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30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是(A)资本主义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C)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D)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
14、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A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B 选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D 选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5、。凡是认为思维是第一性,存在是第二性,思维决定存在的哲学派别就是唯心主义。凡是认为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的哲学派别就是唯物主义。A,B,D 选项都是干扰选项。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派别的区分。A 选项,形而上学的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否认事物内部的联系;B 选项,辩证法的观点是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承认事物内部的联系;C 选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D 选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
16、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题干中“感情像个闹钟,按一下就停”就是用孤立的、机械的以及否认事物内部之间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的物质范畴。科学的物质范畴是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最高概括,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因此,选项 C 正确,选项 D 表述错误。A 选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B 选项中,“某一层次”表述错误,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故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
17、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就是这一道理。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和空间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因此,选项 D 正确。A,B 选项是唯心主义的时间观,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C 选项错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18、析】 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参在黎明前开花,用红头绳先将其“拴住”,等天明人参更容易被找到,体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B 选项排除。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C 选项错误;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途径,是由实践决定的,D 选项错误。因此,选项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
19、质。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选项A,B,C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沉舟”和“病树”,以及“陈叶”和“前波”都是旧事物的代表,而“千帆过”和“万木春”,以及“新叶”和“后波”则代表新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还包括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
20、动和控制作用,美好的心境、坚韧的意志、饱满的热情等,往往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实践的目标。“人的感情”与人的理性相对,属于非理性范畴,A 选项排除,选项 C,D 与题干无关,属于干扰选项。因此,选项 B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
21、性的突出表现。因此,选项 A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这种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个别英雄,而是人民群众,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
22、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选项 A 是个别劳动时间,选项 B,C 都属于非“正常”生产条件。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
23、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只有社会总产品能够销售出去才能够补偿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价值,才有可能重新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社会再生产。第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得到补偿,是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社会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实物的替换(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社会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
24、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
25、形成。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19 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高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A 选项是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B 选项是 18 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有温斯坦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C 选项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后的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德萨米、布朗基、魏特林。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
26、考查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的依据。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也即矛盾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27、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选项 A 讲变化;选项 B,D讲祸福、有无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A,B,D 选项。选项 C 强调“不变”,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恩格斯的物质定义。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的物质定义说明,作为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物质形态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选项 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28、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的基本形式。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物质运动有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因此,选项 A,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识的理解。意识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的关联性。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 选项,“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
29、在一起 ”错在“总是”,表述过于绝对,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人的观念无关;C 选项错在把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混为一谈。因此,选项 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题干中将全球变暖归结于女人穿得过少,并没有抓住事物的真实联系,属于主观臆想的联系,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因此,选项 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30、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质变规律。题干将世界的发展过程归结为突变的积累,即归结为质变的积累,忽视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选项A 错误。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和演绎的含义及方法论。归纳和演绎两种辩证思维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归纳虽然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性,但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必须靠演绎来补充和修正,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演绎是以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为基础的,并非归纳,C 选项错误。因此,选项 A,B,D
31、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32、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对性。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中心词“不能完全地把握”和“永远地接近”,说明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选项 B,C 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A,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当然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但 C 选项是说受任何条件的制约,这一任何条件不存在
33、,因为条件之为条件总是一定的,不可能是任何的。C 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利润的形成。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这样一来,垄断资本家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长期性。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但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第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因此,选项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