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5143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近年来,西方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呈现出某种激化的趋势,资本主义国家一些有识之士重新到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答案,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热销的情况,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讨论也出现热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它(A)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

2、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它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我们理解的哲学是(A)世界观(B)方法论(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的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 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对物质的把握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

3、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5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因为静止是(A)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6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A)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B)是不受约束的(C)是任意的(D)受制于客观规律8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人到别人

4、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9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的10 “知识就是力量

5、 ”。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11 “人的本质 ”这一概念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它力图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什么 “或“什么是人”这一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12 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4 某企业家投资 l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 4:1,剩余价值率 m=100,一年周转 4 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A)80 元,100(B) 40 万元,400(C) 40 万元,100(D)80 万元,40015 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自由竞争(B)垄断利润(C)垄断统治(D)资本主义私有制16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唯物史

7、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7 恩格斯指出:“ 我认为,所谓 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是(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根本克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18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实现的必要条件是(A)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

8、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恩格斯指出:“ 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这里的“ 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指的是(A)什么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B)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问题(C)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0 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原理

9、(A)同唯心主义一元论是根本对立的(B)同二元论是根本对立的(C)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有原则的区别(D)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21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A)形式(B)承担者(C)主体(D)实在基础22 马克思说:“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包括(A)实践既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存在方式(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内容23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了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人造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

10、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 的成功研制佐证了(A)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B)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C)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D)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24 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的特点是(A)普遍性(B)多样性(C)主体性(D)客观性25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6

11、价值的基本特性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其中的主体性是指(A)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B)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D)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27 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一观点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28 下列属于唯物史观

12、的“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29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有(A)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B)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C)坚持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基本原则(D)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30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

13、通过“参与制 ”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国内外政策(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4、,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C 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 选项表述错误,不是具体指导,而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C 选项表述都不全面。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A 选项,客观

15、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B 选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灵、目的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C 选项,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否认事物内部联系性的观点;D 选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金、木、水、火、土、元气等)出发,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题干中“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的意思是,凡是有形态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大自然现

16、象的表现;而这样的现象,都可以解释为灵气的驱动使然,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B,C,D 选项都是干扰选项。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

17、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A 选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 选项错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是物质。另外,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 选项错误。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由此可看出,在一定时期或一定阶段上的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

18、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里的“变”指的是运动,“不变”指的是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选项C 正确。A 选项表述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非变化;B 选项表述错误,世界上既有绝对运动,又有相对静止;D 选项表述错误,运动和静止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对对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9、”的意思是,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因此,A 选项正确。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是不受约束的、任意的,B,C 选项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等同于受制于客观规律,AJI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认识和发展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度的理解。质和量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了度的范围,事物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20、。题干中菜好不好吃的关键在于放食盐的时候能否把握好“度”。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满足自己的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21、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必须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题干的“知识”是指真理性认识,“力量”是对人的有用性,这就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B 选项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选项属于唯心史观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D 选项错误。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C【试题

22、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及作用。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

23、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

24、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突出表现。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 4:1,表明在 100 万元的资本中,不变资本 c 为 80 万元,可变资本 y 为 20 万元,剩余价值率为 100。每周转 1 次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为 20 万元。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年周转次数,为 80 万元。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即8020100 =

25、400。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价格的形成。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对经济生活的垄断统治。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垄断价格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不会产生垄断价格。垄断利润就是通过垄断价格攫取的。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

26、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三大理论来源,而并非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理论基础。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据。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选项 A,说法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本题题干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不是动力;选项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是社会主义的现状,并不是根源;选项 D,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是,在一个相当长

27、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新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8、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及二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在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中,谁为世界本原的问题居于最高地位,是哲学的最高问题。选项 A,C 阐述的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中谁为“本原”的问题。选项 B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选项 D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认识论的内容。因此,选项 A,C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

29、,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主张世界是统一的,即只有个本原,这就坚持了一元论,反对了二元论;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唯心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正确解决了物质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同把物质的共性与个性混为一谈的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因此,选项 A,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

30、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和实在基础。脱离运动的物质和离开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对于社会历史来说,人是主体,而人的社会性活动所指向的存在则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实践是人的活动,是人与世界的中介,人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既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不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现实基础和存在方式。因此,选项 B,C,D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

31、,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A 选项错误,应该是人的意识有能动 l 生、创造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C 选项错误,人创造出来的事物,总能在客观世界找到原型。因此,选项 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特点。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主体 I 生不是联系的特点,C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性质和

32、趋势。选项 C 说法错误,矛盾双方能融合,但不能调和,矛盾双方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基本特性。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33、【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相互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才是绝对的(否认了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因此,一定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一旦超出特定的范围,二者的对立就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A,D 选项表述错误。因此,选项 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方式,即在这一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包括人口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选项 C,人们在实践

34、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包括物质性的生产关系,而且包括非物质性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超出了社会存在的范畴。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第二,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四,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选项 C 不符合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立场。

35、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寡头的统治方式。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实现的。在政治上,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 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出版、科教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意识是多元化的,新闻媒体仅仅起到左右和影响国民思想意识的作用,不可能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D 选项说法错误,故不选。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