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5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C)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
2、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5 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 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 ”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
3、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 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A)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B)可以利用规律,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D)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加以改造利用,服务人类6 19 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
4、误7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8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9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0 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5、的关系中(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11 马克思指出:“ 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由于在这个条件下,商品价值才能存在。”这段话是说明( )(A)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价格背离价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B)商品的价值是在供求关系中形成的(C)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值影响价格(D)商品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12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 10 小时内生产 20 个零件,生产资料价值为 5 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 10 元。某资本家企业
6、率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使每个工人 10 小时内生产 40 个零件。这时,超额剩余价值为( )(A)5 元(B) 10 元(C) 20 元(D)40 元13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
7、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15 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年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低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A)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
8、无限的(B)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D)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16 我国每年生成的 8 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A)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B)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D)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17 在人民政协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
9、引用清朝末年魏源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来阐述社会主义民主。魏源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 )(A)抓住主要矛盾,要搞好重点突破(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C)抓住矛盾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以人为本18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19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
10、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A)动力作用(B)诱导作用(C)激发作用(D)解释作用20 关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C)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制约(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一定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制约21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分工的出现(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2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
11、剩余价值的区别( )(A)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资本家采用新技术(B)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是长期的现象(C)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得到,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资本家得到(D)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是工作日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剩余价值23 马克思指出:“ 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恩格斯也指出:“ 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
12、。”对这两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D)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4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在( )(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C)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D)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工资水平大为提高25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有(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
13、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曾经发过一条简短的微博:我最喜欢吃土豆,我最喜欢的书聊斋志异。莫言坦言,他将席方平的故事克隆进了他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不少人认为他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其实他是从聊斋志异借鉴来的。另外,红高粱中“我奶奶” 这一泼辣形象,也是借鉴了聊斋志异中所写的一些类似妇女形象。材料
14、 2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请回答:26 结合材料 1,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蕴含的哲理。27 怎样看待“ 莫言坦言” 其作品借鉴他人作品 ?28 结合材料 2,从真理与价值角度分析“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所蕴含的哲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5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
15、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汲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16、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其大意是说:“马”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马”是普遍性,是共性。“白马”是特殊性,是个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中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用于治疗,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和
17、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选项 A 正确。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题意无关, 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 项排除; D 选项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联,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
18、结果。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据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A 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故排除;选项C 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故排除。选项 D 说法也是错误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和消灭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选项 B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
19、解析】 A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没有涉及认识指导实践,不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排除。B 选项观点错误,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排除。C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即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入选。D 选项观点错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的错误,故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
20、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主要叙述了不知廉耻、荣辱倒错的危害,对廉耻和荣辱的认识属于社会意识,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社会意识的阻碍作用。A 、D 两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 项观点错误,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题选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
21、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如果商品没有使用价值,那么商品中的价值也无法得到实现,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据此,本题选 A,排除C。决定价值大小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的大小不能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的大小也不能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排除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认为,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关于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三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题干名言体现了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
22、品价格背离价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据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率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资本家使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原来的两倍,比原来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10 元,所以 B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这段话来自考研教材原文。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为: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得“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
23、生产关系上,“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实现目标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旧式分工的消除; (3)自由时间;(4)劳动成为 “生活的第一需要”;(5)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不存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D 选项观点错误。物
24、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因此不选 C。综上所述选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联系的客观性”。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AC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BD 选项观点错误,质变并不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B
25、【试题解析】 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现象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AB 选项正确,CD 选项说法本身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古语意思是: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适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习主席借此比喻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民主道路,要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不必同”根据不同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政策,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采取什么政策,只
26、要有利于人民即可,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揭示了“行先知后”的思想;“因知以进行”“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表述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包含了知行结合、不可分割的思想。因此选项 ACD 正确。选项 B 是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属于记忆型考点,难度不大。D
27、选项属于理性因素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C 选项观点错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历史,但是不能随心所欲”。【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后者是决定性条件。据此,本题选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
28、,B,C,D【试题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超额,是暂时的经济现象。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是全社会资本家得到的,是长期的经济现象。相对剩余价值是工作日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剩余价值。【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因此,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即现象上表现出来的形式,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ABD 是正确
29、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据此,本题选ABC。D 选项内容属于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不是阶层和阶级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30、本题属于记忆型知识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阶级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ABCD 四个选项就是主要因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
31、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莫言一直生活在乡村,因此其作品“满是乡土气息”但却是“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 的作家。【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莫言借鉴别人的作
32、品,正是从别人的作品中获得间接经验。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整的认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主体的需要,不同的主体(张三或李四),对相同的客体(莫言作品) ,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价,“ 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哲学上的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两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