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85150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列宁说:“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 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这主要说明 ( )(A)认识对象来自实践(B)认识内容源于实践(C)逻辑格式源于实践(D)客观公理来自实践2 马克思引用亚当? 斯密的话指出, “他清楚地看到: 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得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

2、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由此可见 ( )(A)个人之间才能的差异是天赋的(B)成年人彼此之间的区别是分工的原因(C)生理素质决定个人才能的高低(D)实践造成了个人之问才能的差异3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4 王夫之的“ 知行始终不相离 ”说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的关系是 ( )(A)二者都是唯心主义观点(B)

3、二者都把知与行混同(C)前者肯定知行统一,后者混淆知行差别(D)二者都肯定知行的对立统一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知是绝对的,不知是相对的(B)承认不知就是真知(C)实事求是才是真知(D)现象可知,本质不可知6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知行合一(B)因知进行(C)行先于知,由行致知(D)以知验行,以知证行7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这一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行可以包括知(B)知可以包括行(C)知必能行(D)知行合一8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先思后行,以知统行。这种现象

4、说明 ( )(A)认识决定实践(B)思第一,行第二(C)思高于行(D)知反作用于行9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这主要表明( )(A)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C)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全部条件(D)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10 哥白尼提出的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理论,完全把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一直观常识颠倒了过来,此后人们就把具有这种颠倒意义的理论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哥白尼式的革命”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直观常识是错觉

5、(B)直接经验来源于间接经验(C)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11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当下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 ,而且能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这主要体现在认识的 ( )

6、(A)客观性(B)对象性(C)反映性(D)创造性12 黑格尔说,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一思想的哲学寓意是 ( )(A)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总是同理性认识对立着的(C)同一句格言,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不一样(D)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13 毛泽东说:“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这句话强调了 ( )(A)现象是本质的反映(B)现象与本质的同一性(C)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的对立(D)感觉与理论的相互渗透14 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 )(A)都是唯心主义

7、哲学派别(B)都否认了反映论(C)都属于不可知论(D)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15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A)都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都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其错误既是唯心主义又是形而上学(D)都坚持从感觉、经验出发16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 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7 成语中的“ 量体裁衣” 和 “按图索骥”,这两种正反的典型事例主要说明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解决个别的、具体的问题(C)从实际出发,坚持理

8、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18 马克思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直觉和灵感激发人的创造力(B)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可贵品质(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说明19 列宁说:“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主要说明非理性因素的 ( )(A)动力作用(B)诱导作用(C)预见作用(D)激发作用2

9、0 余姚师多馆吴下,春初即到,腊尽方归,本土风景,反认不真。偶见柳丝可爱,向主人乞一枝,寄归种之。主人曰:“此贱种,是处俱有,贵处宁独无耶?”师曰:“敝地是无叶的。 ”这则笑话的哲学寓意是 ( )(A)世间万物是有因有果的整体,不能只见片段(B)规律都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C)认识主体决定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D)任何价值都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1 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要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这表明 ( )(A)认识

10、过程具有反复性(B)认识内容具有主观性(C)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D)认识能力具有至上性22 周恩来说:“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这一观点的哲学寓意是 ( )(A)真理就是事实(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事实是本质,真理是现象(D)事实与真理都是社会存在23 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 ,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 ,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 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 ( )(A)否定真理的意识性(B)否定真理的相对性(C)否定真理的客观性(D)否定真理的价值性24 “抽象地、简单地说下雨好还

11、是坏,都不是真理。” 黑格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 ( )(A)真理的绝对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具体性(D)真理的一元性25 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是( )(A)怀疑论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6 有人把教条主义的破产看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危机,这种观点 ( )(A)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B)把已有理论看成是永恒真理(C)属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D)否认真理中也包含谬误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6 “神九”任务乘组发回首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20

12、12 年 6 月 25 日 16 时 43 分,女航天员刘洋代表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利用地面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发回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通过“天宫一号” 科普微博,向祖国致敬!向全国人民问好!这条来自太空的短信内容是:“此时此刻,我们在距离地球 340 千米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向祖国致敬!向广大朋友们问好!希望这条从太空传回的信息,能够架起一座沟通天地的桥梁,以此展现栽人航天魅力,传承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国家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之中!神舟九号任务乘组。”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经过多次无人和有人航天实践,不断完善,并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

13、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请回答:27 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和意义。28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关系。29 用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作用。29 以下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材料:材料 1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生产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成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14、,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697 页材料 2 列宁指出:“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第 694 页材料 3 邓小平指出:“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

15、,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83 页请回答:30 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31 结合材料 1、2、3,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1 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也可以被用来散布各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

16、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存在,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江苏某学院做出了一个处罚决定。决定对 113 名考试八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做出了退学处理,而对 156 名考试四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留级一年。这么多的同学被退学和留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被处理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是因为染上网瘾而荒废学业的。有评论说:早知今日,不如不花钱上学,直接开个网吧,还痛快些。请结合材料回答:32 用矛盾学说的有关原理分析互联网的作用。33 请分析互联网的作用与树立科学世界观和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7、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列宁所说“逻辑的式”属于认识形式。认识的内容与形式是实践中形成的。但本题干是讲逻辑格式这种认识形式是经过反复实践而成为公理的。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不符合题意。备选 A、D 两项观点错误。认识对象即客观事物先于、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公理是主观意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分工指人的实践的具体形式。实践活动不同造成了个人之间才能的差别。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 两项观点错误。实践决定个人才能的差异与水平高低。备选

18、B 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恩格斯说,改变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决定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精神派生出自然界及其规律。实践是人的智力的现实基础,并决定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改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前者是知与行相互依存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后者是把行混同于知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要获得正确认

19、识,必须实事求是。因此,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知与不知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承认不知未必真知。现象与本质都是可知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的哲理是实践即行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根本标准。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D 两项观点错误。认识即知与实践不能合一。认识也不是检验实践的标准。备选 B 项讲认识指导实践,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行即实践是整体,包括知即认识这个重要部分。所以,备选 A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B、C、D 三项观点错

20、误。认识可以作用于实践,不包括实践。有认识未必能实践。认识与实践不能合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种现象表明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观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第二性的意识现象。实践高于认识、思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主要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D 两项不符合题意。这两项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能否定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和人的大脑、感官在

21、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备选 C 项观点错误。实践不可能为认识发展提供全部条件。【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指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观点错误。直观常识属于感性认识,不是错觉。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阶级

22、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蓝图”指认识在人脑中建构的理想客体,这是认识具有创造性的突出表现。因此,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其中 C项所说的“反映”包括能动的创造性反映和消极被动的反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阅历”指感性认识,理解格言的内涵则属于理性认识。黑格尔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一个感性认识丰富的人更能够深刻全面地认识格言的内涵。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点错误。感性认识并非都是不可靠的,它与理性认识既对

23、立又统一。备选 C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是讲理论 (理性认识)准备不同,感受(感性认识) 就不一样。【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感觉属于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论属于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现象表现本质。备选 B、D 两项是讲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哲学史上既有坚持唯物主义的唯理论、经验论,也有主张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经验论。因此,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观点

24、错误。坚持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同时也是反映论,属于可知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条主义即本本主义,是从理论、原则出发处理、解决问题,而经验主义则是从个人或局部的经验出发去做事情,因此,它们都是主张精神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同时,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又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是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熟知”指感性认识,“真知”指理性认识,二者有区别,不能混同。所以,备选 B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25、 A、C、D 三项观点错误。理性认识来自于对感性认识的概括,感性认识并非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两个成语所说的事例都表明: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点错误。实现第二次飞跃,要做的既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质,也不是解决个别问题。备选 D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是讲怎样寻找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这段话是讲非理性因素中的意志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26、三项所说的直觉、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科学理论这一理性因素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列宁这段话是讲想象这种非理性因素对科学研究的诱导作用。因此,备选 B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是说在外地教书的老师没有见过家乡柳树生长的整个过程,因而看问题片面。所以,备选 A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B、C 两项观点错误。自然规律不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决定认识。备选 D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是讲事实问题,不是讲价值问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表明,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所以,备选 A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C、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周恩来的这句话是指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实即其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备选 B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观点错误。真理是正确认识,它属于意识现象,不是社会存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主观真理论否认真

28、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即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下雨好与不好的观点需具体分析即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因此,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因此,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怀疑论即不可知论。诡辩论、相对主义只承认事物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C【试题

29、解析】 以教条主义的破产为借口,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绝对性、正确性,这是相对主义的错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相对主义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是绝对主义的错误,不符合题意。备选 D 项观点错误,不能把真理与谬误看成是相互包含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创新的哲学依据在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一原理要求人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只

30、有创新,才能使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伟大实践决定了伟大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伟大的精神,对伟大的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当代航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

31、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人类社会在这方面也像自然界一样,实质上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

32、进的过程。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都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的,所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的,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人类世界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

33、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矛盾学说指出,任何矛盾都有两个方面,其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34、一般说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非主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也会相互转化。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互联网两个方面的作用,构成矛盾双方,其中传播先进文化是主要方面,它主要规定着互联网所具有的积极的性质,但人们也不能忽视互联网散布各种文化垃圾的消极作用。互联网这两方面作用的主次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转化,因此应该对互联网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科学的引导。【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 【正确答案】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价值是主体实践中选择的结果。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多样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它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人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既唯物又辩证地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树立先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的价值观。学生染上网瘾而荒废学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错误的价值取向。【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