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5593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一个称为伊科诺兰(Econoland) 的国家有 10 个人。他们的收入 (以千美元计)分别是 3、6、2、8、4、9、1、5、7 和 5。列一个分 5 个档次的收入分布表,绘制出一条洛伦茨曲线,并计算按本章中定义的基尼系数的大小。2 收入分配的趋势(trends of income distribution)3 收入和财富的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of income and wealth)4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5 贫困(poverty)6 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7 奥

2、肯“漏桶 ”(Okuns“leaky bucket”)8 公平与效率(equality vsefficiency)9 收入可能性曲线:理想情况与现实情况(income-possibility curve:ideal and realistic cases)10 绝对优势(劣势) 和比较优势(劣势)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or disadvan-tage)11 比较优势原则(principi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12 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economic gains from trade)13 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

3、triangular and multilateral trade)14 世界的和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world vsnational PPFs)15 贸易条件下的消费可能性和生产可能性(consumption vs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ithtrade)16 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mper Samuelson theorem)17 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tariff,quota,nontariff barriers)18 重商主义者、廉价外国劳动力和报复性关税的论点(mercantilist,cheap-foreign-la-bor,and r

4、etaliatory customs arguments)18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说明原因,并对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19 “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计算机和机床,它的工程技术也十分发达。墨西哥需要关税。否则墨西哥只能什么也不出口!”20 如果美国工人处于墨西哥廉价劳工的无限制的竞争之下,则其实际工资一定会大幅度地下降。21 如同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一样,比较优势原则也适用于不同的家庭、城市和州之间。22 本章所引用的罗斯.佩罗特的话:“从哲学角度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非常好的。但在现实中它对美国是不利的。在需要工作机会流入而非流

5、出的时期。这个协定会为美国制造一个无底洞,墨西哥的工资将上升到每小时 75 美元,而美国的工资将下降到每小时 75 美元。”23 下述情况会对税后收入的洛伦茨曲线产生什么影响?(假定政府用税收购买一部分 GDP。)(1)比例所得税 (即对所有收入按同样税率征税) ;(2)累进的所得税 (即对高收入的征税重于对低收入的征税);(3)对于香烟和食品的税收急剧上升。画出 4 条洛伦茨曲线来表示原始的收入分配情况以及采取上述 3 种行动之后的收入分配情况。24 考虑补贴穷人收入的两种方式:(1)现金资助(比如每月 500 美元)和(2)具体资助,如食品津贴、医疗保健。列出使用每种方式的长处和短处。你能

6、解释为什么美国主要倾向于使用方式(2)吗? 你是否赞同?25 将图 18-7 及附表的数据用于欧洲的情况。假定欧洲有 600 单位的劳动,劳动生产率如表 18-2 所示。26 如果表 18-2(参见上题)中的数据由(1 ,2;3,4) 变为(1,2;2,4) ,会发生什么?说明这时所有贸易都会被扼杀,用这个例子解释“多样性万岁” 这句话。为什么那些贸易前价格与世界价格差别很大的小国从贸易中获利最多?27 接问题 3:假设表 18-2 中的数据是关于一个新兴工业国和美国的,则两国之间的贸易利得会怎样? 现在假定此新兴工业国采用了美国技术。其生产可能性与表18-2 中美国的生产可能性相同。这对国际

7、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新兴工业国的生活水平和实际工资会发生什么变化?美国的生活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从中我们能否得到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对贸易及福利影响的某种教训?28 许多人继续在应该采取什么形式补助穷人的问题上进行争论。一派认为,“把钱交给人们并让他们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保健服务和食品。”另一派认为,“ 如果你把购买牛奶的钱交给穷人他们将把钱花在买啤酒上。如果你以实物形式提供服务,则你的钱对减轻营养不良和疾病就更为有效。你挣的钱可以由你随意花费。但是对于社会的收入支持款项,社会有权将它直接用于社会目标。”第一派的争论也许是依据需求理论:让每一个家庭在其有限的预算下决定如何使其效用最大化。第 5

8、 章表明为什么这种意见也许是对的。但是,如果家长的效用主要包括啤酒和彩票而不是给孩子的牛奶和衣服。则情况将会如何?你是否会同意第二种观点?根据你个人的经验和学习理解的情况,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 说明你的理由。29 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的收入的,或者。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都曾这样教导过我们。如果我们的经济是由于竞争对手的经济增长而下降,那么这些思想家以及他们的这套经济学信条,岂不就骗了我们整整 200 年。”请解释为什么第一句话是正确的,而第二句话与第一句并没有什么联系。你能否给出一个例子。说明 J 国的经济增长降低了 A 国的生产水平?(提

9、示:第 4 题的答案有助于找出这段话的错误之处。)30 现代贸易保护主义者曾应用下列观点来保护国内产业以避免与外国的竞争:(1)在某些条件下,如果其他国家不实行报复,一国可以通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2)中国的工资仅仅相当于美国工资的很小一部分。除非美国限制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否则美国将来的贸易赤字会由于来自低工资劳动者的竞争而持续恶化。(3)一国或许愿意接受生活水平的轻微下降,以保护它认为对国家安全很重要的产业,如超级计算机或石油,免受外国竞争的损害。(4)如果刚性的工资和价格或不合适的汇率导致了经济衰退或高失业率,那么关税或许会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率。将以上每种论点与一种传

10、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联系;说明这些论点成立的条件,并说明你是否赞同这些论点。31 美国实行配额的产品有钢铁、造船、汽车、纺织品及其他诸多产品,经过经济学家们的估算,通过拍卖配额权财政部每年至少可以获得 100 亿美元的收入。请用图对配额进行分析:假定政府的进口配额为 100,并将配额权按上一年的进口量分配给各进口国。那么服装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将是多少?配额导致的效率损失是多少?谁得到了矩形 B 的收入?拍卖配额权会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经济学(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和综合练习)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这 10 个人收入由低到高可以排列为:1、2、3、4、5、5、6、7、8、9,总收入为

11、50。收入分布表如表 17-1 所示。洛伦茨曲线如图 17-5 所示。 洛伦茨曲线和 45。线之间的面积为 0146,基尼系数为:014605=0292。【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2 【正确答案】 收入分配的趋势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得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变化的一般规律。一般而言,在政府未加干预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会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趋势。【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3 【正确答案】 (1) 个人收入是指某人或某家庭在某个时期(通常是一年)所获得的总的款项或现金。个人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如租金、利息和红利)以及政府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

12、入减去所有的税赋。(2)洛伦茨曲线是西方经济学中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 M.O.洛伦茨提出,因此被称为洛伦茨曲线。【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4 【正确答案】 基尼系数是表示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它根据洛伦茨曲线导出(如图 17-1 所示),基尼系数 G= ,其取值范围为 0 到 1 之间。若 G=1,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即全部社会收入都分配给一个人;若 G=0,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即任意占社会总人口 1的人所获得的收入正好也占社会总收入的 1,这种情况在图中表示为 OL 线,它呈 45 度;若 G 为 0 到 1 之间的一个数,则表示社会

13、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等和绝对平等之间。【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5 【正确答案】 贫困指个人或家庭生活水平极低的状况。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仅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状态,表现为饥饿、文盲、衣衫褴褛、住房简陋。相对贫困,是指生活水平处在大多数人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之下的状态。贫困程度一般以贫困线为标准来衡量。各国的贫困线的标准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贫困线的标准也不相同。贫困线常常以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世界银行以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础,以营养、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入学率等社会福利指标作为补充,来确定衡量标准。世界银行为衡量绝对贫困规定了两条贫困线,即人均年收入 275

14、美元(按 1985 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标准的赤贫贫困线以及以人均年收入 370 美元为标准的穷人贫困线。为衡量不同国家的绝对贫困程度,采用两个主要指标:贫困人口指数,即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贫困差距,即穷人总收入占总消费的百分比。世界银行在分析世界各国绝对贫困状况时还经常采用人均日收入 1 美元的全球统一贫困线。【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6 【正确答案】 福利国家是指由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实行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整个生存期间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平和多种福利的国家。【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7 【正确答案】 著名的奥肯“漏桶” 实验,形象地揭示了

15、由政府来进行再分配以实现公平时的效率损失。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认为,再分配之桶上难免会有个漏洞,政府从富人那里拿走 1 元钱,可能只有 05 元钱落入穷人手中。因此税收可能只有一部分能够转移到所需要的人手中。最终的结果是富人和穷人都不满意。【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8 【正确答案】 公平与效率是收入分配中的一对概念。公平是指收入分配应该均等化,效率是指收入分配应该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西方经济学界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大致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论。经济自由主义各流派均认为应将与市场机制相联系的效率作为优先的政策目标,反对政府干预收入分配。公平优先论。主张国家干预的学派一般将公平作为优先的政策目标

16、。公平与效率兼顾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必须兼顾。【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9 【正确答案】 (1)收入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在既定的资源和收入分配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值的组合的轨迹。收入可能性曲线如图 17-3 所示,低收入组的实际收入用纵轴表示,而高收入组用横轴表示,收入可能性曲线表明了收入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再分配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2)收入可能性曲线的理想情况是指促进公平的再分配计划不会产生扭曲和效率损失时的收入可能性曲线。如图17-3 中的 AE 所示的收入可能性曲线便是理性情况下的收入可能性曲线。人们为了社会公平目标,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可以从不公

17、平的 A 点到达收入公平的 E 点。(3)收入可能性曲线的现实情况是指促进公平的再分配计划导致扭曲和效率损失时的收入可能性曲线,如图 17-3 中的 ABZ 所示的收入可能性曲线便是现实情况下的收入可能性曲线。在现实情况下,大多数再分配计划事实上对效率有影响。如果一个国家以对最富者实施高税率的办法进行收入再分配,那么他们的储蓄和工作的热情就可能受到挫伤或误导,并导致国民总产出减少。同样,如果给予穷困的人大量补助,则贫困的刺激就会降低,穷人就可能会因此减少工作。对这种再分配计划的上述所有反应,都会降低国民总收入的规模。【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10 【正确答案】 (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

18、的投人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 1776 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19、。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 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2)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可以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1 【正确答案】 比较

20、优势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从事生产和贸易所遵循的一条原则。根据该原则,决定一国贸易模式的不是该国产业部门的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只要各国都专门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就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2 【正确答案】 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简称“贸易得益” ,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一国从对外贸易所获得的利益。它有可分为来自交换的得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得益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得益扩大了本国居民的消费选择的范围;来自专业化的得益使得世界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进行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率。【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3 【正确答案】 (1)三角贸易是指三个国家(或

21、地区)之间相互开展进出口贸易,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实现三方贸易收支平衡的贸易方式。例如,A 国对 B 国输出,B 国对 C 国输出, C 国对 A 国输出,这样,三国间的贸易由于相互抵消而得以维持平衡。三角贸易通常是由于在两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时,贸易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质量等不能彼此满足需要,或者进出口不能平衡,造成外汇支付困难,而把贸易活动扩展到第三个国家,以解决双边贸易出现的困难。三角贸易一般是以三国共同签订的贸易协定为基础进行的。(2)多边贸易又称 “多角贸易”,是指三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开展进出口贸易,进行多边贸易清算的贸易方式。开展多边贸易的国家并不要求与其他多边贸易国家实现各自的

22、贸易收支平衡,而是寻求与其他多边贸易国家的总输出和总输入大体上保持相等。多边贸易以通货可以自由兑换为前提条件,没有外汇限制,可以多边支付、多边交换。此外,开展多边贸易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减少各种关税、贸易配额等障碍,扩大彼此间的贸易量。与双边贸易、三角贸易相比,多边贸易方式更加符合比较利益原则,可以扩大国际分工和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国际间的优化配置。多边贸易一般以参加多边贸易的国家之间签订的多边贸易协定或支付协定为基础。贸易协定具体规定了贸易额、清算的范围和办法等。【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4 【正确答案】 (1)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几何分析工具之一。它代表了一国的最大生产可能

23、性,因而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是作为对供给(生产)面的刻画,又称“ 生产可能性曲线 “或“转换曲线”。如图 18-6 所示,一国把其全部的资源用于生产 Y 产品,能生产 OR 单位的 Y,把其全部资源全部用于生产 X 产品能生产 OS 单位的 X,而在除这两个端点外 PPF 上的任一如 G 点,该国会同时生产 X 和 Y,而且也把资源充分利用了。故在生产可能性边界 RGS 上的任一点资源都达到充分利用,故都是帕累托效率点。在PPF 之内的一点如 T 点则没有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故由 RGS 围起来的面积实际上是一生产可能性集合,而 PPF则是这一生产可行性集的边界,代表了该国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的

24、最大生产可能性。PPF 曲线的形状到底是凹向、凸向原点还是一条直线则要视生产是递增、递减还是不变机会成本而定。 (2)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代表了世界各国如果从事专业化分工生产,发挥其比较优势所能创造的最大生产可能性。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在进行贸易前,每个地区处在自己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由于没有贸易的均衡是无效率的均衡,因而世界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地区专业分工于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上。由于有效率的专业分工的存在,世界的生产将向外移到其效率边界上。【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5 【正确答案】 (1)贸易条件下消费的可能性是指在存在

25、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居民所能获得的最大消费的可能性集合。如果不存在国际贸易,则各国只能满足于它们各自所生产的产品,消费就局限于本国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自由贸易扩大了各国的消费选择。(2)贸易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是指在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可能性集合。在国际贸易下,各国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获得贸易利得,从而使世界生产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6 【正确答案】 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是斯托帕、萨缪尔森在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1941) 一文中,提出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称之为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

26、,该定理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其主要观点是: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7 【正确答案】 (1)关税指由政府海关机构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在现代经济中,一般国家基本上只征收进口关税,只有个别发展中国家还保留征收出口关税。征收关税的目的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保护本国生产。征收进口关税,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的调整会影响国内商品价格、生产和消费。一般认为,与自由贸易相比,关税的征收对于贸易小国的整体利益是有损失的,但贸易大国却可以从中获

27、得净收益。其原因在于:贸易大国有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通过关税制约,可以迫使出口国降低价格,实质是迫使出口国承担税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利用关税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的做法越来越不受欢迎。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主旨在于使各贸易国都获得最大限度的便利,虽不主张取消关税,但实际上是在减弱关税的作用。一些特殊形式的关税(如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等)仍被普遍认为要继续使用。各国政府都未放弃利用关税对本国经济实行保护的权力。(2)配额,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是一个国家对进出口商品量实施的限制,用来保护国内工业和改善国际收支。主要的配额是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它通过向进口商颁发许可证的方式限制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产品的

28、进口数量或进口价值。此外,实行进口限额制的国家由于政治上二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不公平地分配进口限额,因此进口限额制就成为在贸易上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政策的手段。限额制也可能是有关官员腐化的温床。(3)非关税壁垒是除关税壁垒以外的其他限制贸易的政策措施,如: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以及各种行政措施保护等。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的开展,许多国家将贸易保护的手段由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性原则:一个缔约方给予任何缔约方的贸易特权和优惠利益必须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所有缔约方;进口产品在征收关税人境之后,应视为同国内产品一样,不得加以歧视。非关税壁垒指除

29、关税壁垒以外的歧视性的限制贸易开展的措施。【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8 【正确答案】 17、 18 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如果一国卖的比买的要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因为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盈余,从而使黄金流进本国。重商主义的论断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积聚黄金或其他货币并不能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货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些什么。因此,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再会认为提高关税、取得贸易盈余肯定能改善一国的经济福利。这种观点认为,认为自由贸易会将本国劳工置于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之下;保持本国高工资的惟一方法,是将在低工资国家生产的产品排斥出去,或者对其施加高关税。“ 国外廉价劳

30、工论 ”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的工资远比其贸易伙伴高,该国也能从贸易中受益。高工资来自于高效率,而不是保护性关税。支持报复性关税的人会争辩说,实行报复会粉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但是历史研究发现,实行报复性关税通常导致其他国家将关税提得更高,而很少能够成为一种有效降低多边关税的讨价还价的筹码。【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19 【正确答案】 错误。尽管美国在许多生产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美国和墨西哥都各自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自由贸易仍然会给美国和墨西哥带来收益。【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0 【正确答案】 错误。尽管贸易会导致收入的

31、再分配,但是贸易可以带来总收入的增加。美国工人会由于其较高的生产率而获得较高的工资。【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1 【正确答案】 正确。每个地区发挥其比较优势,实行专业化分工,并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就会获得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带来的收益,扩大其消费的选择空间。【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2 【正确答案】 错误。罗斯忽视了比较优势原理和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工资高低的差异反映了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3 【正确答案】 (1)比例所得税对洛伦茨曲线不会产生影响。因为比例所得税按照同样税率对所有收入征税,它同时减少了所有人的收入,人们的收入相对分布没有改变。如图 17-4 所示,原始的洛伦

32、茨曲线为 a,征收比例所得税后的洛伦茨曲线仍然为 a。 (2)洛伦茨曲线向 45线移动。因为累进的所得税将使高收入者缴纳较多的税收,他们的收入减少更多,高收入者占的比例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如图 17-4 所示,原始的洛伦茨曲线为 a,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后的洛伦茨曲线变为 b。 (3)洛伦茨曲线向远离 45线方向移动。因为低收入者往往花费大部分收入用于香烟和食品的消费,随着香烟和食品的税收急剧上升,他们将支付更多的税收,所以他们会变得更加贫困,贫困人数也会增多。如图 17-4 所示,原始的洛伦茨曲线为口,征收香烟和食品税后的洛伦茨曲线变为 c。【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24 【正确答案】 一般

33、而言,现金补助能够扩大接受补助者的效用可能性边界,因此更具效率,但是现金补助无法保障受助者会将其完全用于特定商品的消费。具体补助能够确保受助者仅仅得到特定的商品,但是具体补助缺乏效率,而且要支付高额的管理费用。【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25 【正确答案】 根据欧洲的生产数据,可设欧洲生产的粮食为 X 单位,生产 1 单位粮食所需时间为 3 小时,则生产 X 单位粮食耗时 3X 小时;同理,设欧洲生产的服装为 Y 单位,共耗时 4Y 小时。总耗时满足:3X+4Y=600。因此,生产可能性表如表 18-3 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 18-8 所示。【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6 【正确答案】 当表

34、中的数据变为(1,2;2,4)时,在美国,生产服装的价格是粮食的两倍;而在欧洲,服装的价格也为粮食的两倍。因此,两个国家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都不可以通过贸易来扩展自己的消费可能性边界。这表明多样性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形成,从而通过贸易和专业分工,提高经济福利。贸易前价格与世界价格差别很大的小国可以按照比较低的世界价格购买到所需商品,而小国与大国不同的是,小国需求的增加不影响世界需求,从而世界价格不变。如果大国的需求增加将增加世界需求,而导致世界价格上升,所以说那些贸易前价格与世界价格差别很大的小国从贸易中获利最多。【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7 【正确答案】 新兴工业国和美国都将由于生产的专业化

35、而获得贸易利得,两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来扩展自己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如果新兴工业国采用了美国技术,两国的比较优势将会逐步消失,从而两国的贸易将消失。新兴工业国的生活水平将提高,实际工资将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美国的生活水平将会由于比较优势的相对下降而下降。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对贸易和福利影响的某种教训:根据模仿差距理论,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以及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如果生产者的模仿速度较快,即模仿时滞较短,而消费者的接受速度较慢,即需求时滞较长,则贸易不会发生:在创新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之前,它们已经能够自己生产出这

36、种产品了。但是如果模仿时滞长于需求时滞,贸易就会发生:在其他国家生产者还没有模仿出新产品之前,创新国就能向其他国家出口。一般情况下,模仿滞后的时间会比需求滞后的时间长,这时技术创新就会导致贸易的产生。技术创新国家出口能够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另一国模仿滞后的时间。模仿滞后期越长,出口的持续时间也就越长。如果创新国能够在其他国家模仿到它的新技术以后很快又创新出新的产品来,贸易就能不断地持续下去,否则,贸易将会停止。【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28 【正确答案】 第二派的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如果从经济效率角度而言,第一派的方法更为可取。现金补贴会使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所有商品的消费都可以增加。实物形式的补

37、贴也会使预算线平行移动,但是仅限于人们购买补贴的实物时,而其他消费品的消费不会增加。如图 17-6 所示,预算线 AB 是没有任何种类的补贴时,食物和其他支出的消费可能性曲线。消费者起初仅有 300 美元用于食物和其他支出。如果政府给予每个月 180 美元的食品券,则预算线变为 ACB,该消费者能够用于其他商品的最大支出仍为 300 美元,但是用于食物的最大消费增至480 美元。如果给消费者 180 美元的现金补助,则预算线变为 AB,此时消费者消费其他商品的最大可能支出增至 480 美元。在给予消费者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如图 17-6 所示,在食品券

38、补贴下,消费者是不能选择消费组合 D 的,但是在现金补贴下,消费者可以选择消费组合D。【知识模块】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29 【正确答案】 第一句话是正确的,因为他是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结果。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第二句话是错误的,因为竞争对手的经济增长不会必然导致其贸易伙伴国的生活水平的下降,但是竞争对手的经济增长会消除多样性。例如,如果 J 国采用了 A 国技术,导致两

39、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则两国的比较优势将会消失,从而两国的贸易将消失。J 国的生活水平将提高,实际工资将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A 国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将会由于比较优势的相对下降而下降。【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30 【正确答案】 (1)这是属于最优关税的论点。如果其他国家不实行报复,当一个大国对其进口品征收关税时,世界市场的需求会减少,因而均衡价格会下降。这样,该产品的税前进口价格就会降低。这种变化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提高该国的实际收入。(2)这种看法混淆了比较优势原理的概念。美国和中国工资高低的差异反映了两国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3)这是一种非经济目标原因。它反映了在制定贸易政策时目标的多样性

40、。(4)这是一种短期观点,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在经济衰退或滞胀的时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实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使得需求转向国内生产。当国内需求上升时,企业会雇佣更多工人,失业率就会下降。但这也是一项“以邻为壑”的政策,因为它是以其他国家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为成本来增加本国需求的。虽然保护会增加就业,但它并不能成为一个追求高就业率、高敢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的有效计划。【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31 【正确答案】 如果政府只是将配额权按上一年的进口量分配给各进口国,则这些服装在美国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与实行关税时一样。如图 18-5 所示 QJ-QR=100,均衡数量仍然为 QJ,均衡价格为 P1。配额导致的效率损失为区域 A 与 C的面积之和。政府没有得到矩形 B 的收入,矩形 B 的收入被那些获得配额权的人获得,他们以较低的世界价格购买或生产产品,同时以较高的国内价格 P1 出售产品。 当政府拍卖配额权时,均衡的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变,效率损失也不变,但是政府得到了矩形 B 的收入,政府可以用该收入补贴消费者的损失。【知识模块】 综合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2252-2012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L1505 (15CrMoV6) 1080 MPa Rm 1250 MPa Forgings De 100 mm《航空航天系列 钢铁FE-PL1505 (15CrMoV6) 1080 MPa Rm 1250 MPa 锻件 De 100 mm》.pdf BS EN 2252-2012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L1505 (15CrMoV6) 1080 MPa Rm 1250 MPa Forgings De 100 mm《航空航天系列 钢铁FE-PL1505 (15CrMoV6) 1080 MPa Rm 1250 MPa 锻件 De 100 mm》.pdf
  • BS EN 2256-2005 Aerospace series - Aluminium alloy AL-P2618A-T852 - Hand and die forgings - a 150 mm《航空航天系列 铝合金AL-P2618A-T852 手锻和模锻 a150 mm》.pdf BS EN 2256-2005 Aerospace series - Aluminium alloy AL-P2618A-T852 - Hand and die forgings - a 150 mm《航空航天系列 铝合金AL-P2618A-T852 手锻和模锻 a150 mm》.pdf
  • BS EN 2257-1997 Circular tubes for structures in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iameter 6 mm D 100 mm - Thickness 1 mm a 6 mm - Dimensions《铝和铝合金结构用圆管 直径为6mmD100mm 厚度为1mma6mm 尺寸》.pdf BS EN 2257-1997 Circular tubes for structures in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iameter 6 mm D 100 mm - Thickness 1 mm a 6 mm - Dimensions《铝和铝合金结构用圆管 直径为6mmD100mm 厚度为1mma6mm 尺寸》.pdf
  • BS EN 2258-1997 Circular tubes for fluids in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iameter 3 2 mm D 100 mm - Thickness 0 6 mm a 2 5 mm - Dimensions《铝和铝合金流体用圆管 直径为3 2mmD100mm 厚度为0 5mma2.pdf BS EN 2258-1997 Circular tubes for fluids in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iameter 3 2 mm D 100 mm - Thickness 0 6 mm a 2 5 mm - Dimensions《铝和铝合金流体用圆管 直径为3 2mmD100mm 厚度为0 5mma2.pdf
  • BS EN 2259-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 Hardness 50 IRHD《硅树脂橡胶(VMQ) 硬度 50 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pdf BS EN 2259-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 Hardness 50 IRHD《硅树脂橡胶(VMQ) 硬度 50 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pdf
  • BS EN 2260-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 Hardness 60 IRHD《硅树脂橡胶(VMQ) 硬度 60 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pdf BS EN 2260-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 Hardness 60 IRHD《硅树脂橡胶(VMQ) 硬度 60 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pdf
  • BS EN 2261-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 Hardness 70 IRHD《硅树脂橡胶(VMQ) 硬度 70 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pdf BS EN 2261-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 Hardness 70 IRHD《硅树脂橡胶(VMQ) 硬度 70 IRHD(国际橡胶硬度标度)》.pdf
  • BS EN 2262-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PVMQ) with high tear strength - Hardness 50 IRHD《高撕裂强度的硅合成橡胶(VMQ PVMQ) 硬度 50 IRHD》.pdf BS EN 2262-1995 Silicone rubber (VMQ PVMQ) with high tear strength - Hardness 50 IRHD《高撕裂强度的硅合成橡胶(VMQ PVMQ) 硬度 50 IRHD》.pdf
  • BS EN 2266-002-2005 Cables electrical for general purpose - Operating temperatures between -55 C and 200 C - Part 002 General《通用电缆 工作温度 55℃ 和 200℃ 之间 第002部分 总则》.pdf BS EN 2266-002-2005 Cables electrical for general purpose - Operating temperatures between -55 C and 200 C - Part 002 General《通用电缆 工作温度 55℃ 和 200℃ 之间 第002部分 总则》.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