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86465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0 年卷一 8 题,单选)(A)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2 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2009 年卷一 9 题,单选)(A)作为一种法律

2、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5 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09 年卷一 10

3、 题,单选)(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4 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 15 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 15 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6 年卷一 12 题,单选 )(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

4、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B)邻居运用设证推理方法断定崔宁为凶手(C) “盗贼自刘贵家盗走 15 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D)从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转化需要一个证成过程,从法治的角度看,官府的行为符合证成标准5 范某参加单位委托某拓展训练中心组织的拔河赛时,由于比赛用绳断裂导致范某骨折致残。范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要求赔偿 10 万余元。法院认定,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事故的发生,范某本人也有过错,判决该中心按 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 4 万元。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 15 题,单选 )(A)范某对案件仅做了事实描述,

5、未进行法律判断(B) “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一语句所表达的是一种裁判事实,可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C) “该中心按 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 4 万元 ”是从逻辑前提中推导而来的(D)法院主要根据法律责任的效益原则作出判决6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09 年卷一 7 题,单选)(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

6、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7 王某参加战友金某婚礼期间,自愿帮忙接待客人。婚礼后王某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住院治疗花去费用 1 万元。王某认为,参加婚礼并帮忙接待客人属帮工行为,遂将金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王某行为属由道德规范的情谊行为,不在法律调整范围内。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6 年卷一 14 题,单选)(A)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B)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C)道德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D)一般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8 关于法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 年卷一 15 题,单选

7、)(A)人权不能同时作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而存在(B)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C)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D)人权被法律化的程度会受到一国民族传统、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9 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2011 年卷一 15 题,单选)(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B)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C)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10 有法谚云

8、:“ 法律为未来作规定,法官为过去作判决” 。关于该法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 11 题,单选)(A)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法官的判决根据总是滞后的(B)法官只考虑已经发生的事实,故判案时一律选择适用旧法(C)法律绝对禁止溯及既往(D)即使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但“为未来作规定”的法律仍然可以作为其认定的根据11 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4 年卷一 9 题,单选)(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

9、一切不平等问题(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12 法律谚语:“ 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 ”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 年卷一 9 题,单选)(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存在权利(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C)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D)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13 法律格言说:“ 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 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 年卷一 6

10、 题,单选 )(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14 法律格言说:“ 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 6 题,单选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

11、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5 1983 年 3 月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商标法生效;2002 年 9 月 15 日,国务院制定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生效;2002 年 10 月 16 日,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 53 题,多选)(A)商标法实施条例是部门规章(B)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C) 商标法实施条例的效力要低于商标法(D)商标法实施条例是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母法16 200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

12、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 刑法规定的 信用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2009 年卷一 51 题,多选)(A)该解释是学理解释(B)该解释属于有权解释(C)该解释和刑法本身具有同等效力(D)该解释所采用的是文理解释17 2007 年,张某请风水先生选了块墓地安葬亡父,下葬时却挖到十年前安葬的刘某父亲的棺木,张某将该棺木锯下一角,紧贴着安葬了自己父亲。后刘某发觉,以故意损害他人财物为由起诉张某,要求赔偿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此案,合议庭意见不一

13、。法官甲认为,下葬棺木不属于民法上的物,本案不存在精神损害。法官乙认为,张某不仅要承担损毁他人财物的侵权责任,还要因其行为违背公序良俗而向刘某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0 年卷一 53题,多选)(A)下葬棺木是否属于民法上的物,可以通过“解释学循环”进行判断(B) “入土为安,死者不受打扰”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之一(C) “公序良俗” 属伦理范畴,非法律规范,故法官乙推理不成立(D)当地群众对该事件的一般看法,可成为判断刘某是否受到精神损害的因素之一18 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经司法

14、鉴定,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法院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 10 年。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5年卷一 58 题,多选)(A)“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这句话包含对事实的法律认定(B)法院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但未体现评价作用(C)该案中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D)“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该案法官推理中的大前提19 新郎经过紧张筹备准备迎娶新娘。婚礼当天迎亲车队到达时,新娘却已飞往国外,由其家人转告将另嫁他人,离婚手续随后办理。此事对新郎造成严重伤害。法院认为,新娘违

15、背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侮辱了新郎人格尊严,判决新娘赔偿新郎财产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可以成立?(2014 年卷一 52题,多选)(A)由于缺乏可供适用的法律规则,法官可依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案件(B)本案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C)确认案件事实是法官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D)只有依据法律原则裁判的情形,法官才需提供裁判理由20 周某半夜驾车出游时发生交通事故致行人鲁某重伤残疾,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周某。法院开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就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质证,就法的适用展开辩论。法庭经过庭审查实,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宣判其无罪释放。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6、(2009 年卷一 92 题,不定项)(A)法院审理案件目的在于获得正确的法律判决,该判决应当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可预测性,还应当在内容上符合法律的精神和价值,具有正当性(B)在本案中,检察院使用了归纳推理的方法(C)法院在庭审中认定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这主要解决的是事实问题(D)法庭主持的调查和法庭辩论活动,从法律推理的角度讲,是在为演绎推理确定大小前提21 “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 52 题,多

17、选)(A)1804 年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制度、原则的继承(B)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C)法的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仅体现空间关系(D)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制定法,还包括习惯法22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2011 年卷一 52 题,多选)(A)法国大革命后制定的法国民法典(B)西周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C)中国传统的“和为贵”、“ 少讼”、“厌讼”(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3 “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这一新的社

18、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 51 题,多选)(A)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C)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D)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属于法的规范作用24 2007 年 8 月 30 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2009年卷一 54 题,多选)(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

19、是社会的产物(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 (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25 2007 年,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 53 题,多选)(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

20、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C)如因该研究成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则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26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 51 题,多选)(A)法律既可以强化权力,也可以弱化权力(B)近现代法治只控制公权,

21、而不限制私权(C)在法治国家,权力若不加限制,将失去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D)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27 公元前 399 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 501 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 不敬神” 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 52 题,多选)(A)人的良知、道

22、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 “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28 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 55 题,多选)(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2

23、9 2011 年 7 月 5 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推车既会造成后方车辆行驶障碍,也会构成对推车人的安全威胁,建议酒后将车置于安全地点,或找人代驾。鉴于我国对“酒后代驾”缺乏明确规定,高经理起草了一份 酒后代驾服务规则 ,包括总则、代驾人、被代驾人、权利与义务、代为驾驶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条邮寄给国家立法机关。关于交警部门的推车前行不属于“酒驾” 的解释,下列判断不正

24、确的是:(201 1 年卷一 90 题,不定项)(A)属于司法解释(B)属于行政解释(C)直接运用了类比推理(D)运用了演绎推理30 关于法的发展、法的传统与法的现代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4 年卷一 93题,不定项)(A)中国的法的现代化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渐进变革的过程(B)法律意识是一国法律传统中相对比较稳定的部分(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堇(D)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的正式启动31 “一般来说,近代以前的法在内容上与道德的重合程度极高,有时浑然一体。近现代法在确认和体现道德时大多注意二者重合的限度,倾向于只将最低限

25、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义务,注意明确法与道德的调整界限。”据此引文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10 年卷一 91 题,不定项)(A)在历史上,法与道德之间要么是浑然一体的要么是绝然分离的(B)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是可以转化的(C)古代立法者倾向于将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分开(D)近现代立法者均持“恶法亦法” 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立场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所谓行政法,是指调整由于国家行政管理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6、食品卫生条例主要规定的食品卫生行政管理,故其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食品卫生条例的主要内容也可归属于经济法,但这并不妨碍 A 项说法的正确。注意:部门法的划分,不是“非黑即白”,可能存在“重合地带”。在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均属于法的正式渊源,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第 4 条规定:“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第 5 条

27、规定:“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根据上述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中直接适用。故 B 项正确。根据 1981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4 条的精神,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人大的常委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制定法规的人大同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进行解释。简单地说,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性解释,由制定机关的常委会进行;而具体

28、应用性解释,由同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进行。故 C 项“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的表述错误。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普遍有效性、平等适用性和普遍一致性。地方性法规作为一种法,上述三层含义的普遍性,它都具有。故 D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推理,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而非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在法律推理中,“事实”只是推理的前提之一。而且作为法律推理前提的“事实”是法律推定的事实或者证据证明的事实,而非“绝对事实”或“真相”,法律认定的事实与客观事实可能存在一定差距。故选项 A错误。法律解

29、释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某一法律规定对某一法律事实是否有意义,从而处理具体案件。法律推理,是指在法律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包括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解决争议的过程。很显然,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紧密相关:法律解释活动所解释的对象(即法律规定)是法律推理所依赖的前提之一。故选项 B 错误。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以法律以及法学理论中的理由为基础,为法律决定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因此,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必须以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说,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也要遵守和服从法律原则。而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

30、准则或规范。简单地说,法律原则的内容是价值准则或规范,遵守和服从法律原则必然是按照法律原则所指示的方向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故选项 C 说法正确。法律推理不仅存在形式推理方法(比如演绎推理),还存在辩证推理方法。作为法律推理前提之一的法律规范,不管是法律规则还是法律原则,都受人的价值需求影响。故法律推理必然是一个价值平衡和价值选择的过程,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选非题。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

31、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该规定中的“可以”字眼表明“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故属于任意性规则,选项 A 正确。法律适用的过程就是一个法律推理的过程,即将具体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从而得出法律结论的过程,故选项 B 错误。法的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法的实现方式不仅表现在以国家暴力为后盾,更表现在以一种制度化的争议解决机制为权利人提供保障,通过权利人的行动,启动法律与制度的运行,进而凸显法律的功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5

32、条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规定,明显体现了法的可诉性,故选项 C 正确。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的指引,即通过设置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使社会成员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另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5 条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规定,赋予了当事人寻求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权利,而权利所进行的指引属于不确定的指引,故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错斩崔宁仅仅是话本小说,不能成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故

33、A项错误。设证推理是对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中优先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邻居推论陈、崔二人为凶手的形式是:杀死刘贵的人,盗了刘贵家 15 贯钱;崔宁携带 15 贯钱,且与陈二姐同行;故陈、崔杀刘贵。此运用的是设证推理。故 B 项正确。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盗贼自刘贵家盗走 15 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案件事实,而非法律规则,更不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C 项错误。官府的行为不符合证成标准,因为法治原则要求:没有直接证据,仅凭间接证据定罪时,这些间接证据必须同时符

34、合下列条件:(1)证据已经查证属实;(2)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3)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4)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5)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官府对陈、崔二人的定罪,显然没有同时符合上述条件,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中,“范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要求赔偿 10 万余元”,范某很显然进行了法律上的判断:“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是其诉求依据,“要求赔偿 10 万余元”是其诉求内容。故A 项表述错误。演绎推理的大

35、前提是法律规定,小前提是案件事实。故 B 项“事实,可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的表述错误。C 项表述的其实是说法院的裁判结果是法律推理的结果,自然是正确的。归责原则中的公正原则,要求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效益原则,是指在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讲求法律责任的效益。法院根据当事人过错大小分配责任,与效益原则无关,体现的是公正原则,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简言之,即在任何社会,法的发展受制于社会本身,即以社会为基础。法以社会

36、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故选项A、B、C 均正确。在任何时代,法不可能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法与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是紧密相关的。立法可以创制法,法学可以指导法的创制和实践,司法判决则是法实践的结果。故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律是有限的,不能调整所有社会关系,故 A 项错误。法与道德是不同的,法官审案一般应当适用法律,但道德可以作为法律善恶的评价标准,即可以进行价值判断。故 B 项正确。在特殊情形下,道德规范可以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故 C 项错误。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37、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权利,属于应有权利的范畴,即基于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人的“应有权利”只有法律确认为“法定权利”后才有实现的可能。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仅仅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性与资格,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人权还必须是一种实有权利,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利。故人权同时作为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实有权利而存在,故 A 项说法错误。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权不是

38、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故 B 项说法正确。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是法的源泉,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故 C 项说法正确。哪些人权能转化为法律权利,得到法的保护,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一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人权的法律化受到一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制约。二是取决于某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故 D 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

39、、文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根据上述阐释,本题应选 D。【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尽管是为未来作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也可能滞后社会发展需要;法官的判断尽管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裁决,但也并不意味着法官判决总是滞后的,也可能对未来具有引导作用。故 A 项错误。法官判案时并非一律选择适用旧法,若适用新法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应依法

40、适用新法,故 B 项错误。法律禁止溯及既往,但不是绝对的,存在例外,故 C 项错误。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依法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认定案件事实,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个人能否享有法律上规定的权利,是受到其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等因素影响的,故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不可能都是平等的,故 A 项错误。在奴隶制、封建制等社会,并没有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故 B 项错误。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不可能仅通过法律就能得到解决,故 C 项错误。平等原则并不禁止一切差别对待,其禁止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C【

41、试题解析】 平等的社会不仅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也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不仅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也存在特权者的权利。故 A 项表述错误。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不仅指财产上的权利,也指人身上的权利。故 B 项表述错误。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这个表述是正确的。但自由必须受法律限制。故 D 项“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之表述错误。本题应选 C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是否知道法律,不影响该人是否享有权利,故 A 项说法错误。知道自己权利的人,未必知道整个法律体系,故 B 项说法错误。权利是法律的内容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法律除了权利外,还有权力

42、、义务、责任等,故 D 项“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的表述本身是错误的。在排除了 ABD 的情形下,本题只能选 C。【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紧急状态下,仍然存在法律。比如,戒严属于紧急状态之一种,在此情形下,仍有戒严法的适用,故选项 A 错误。紧急避险并非法定免责事由,因其本身并不产生责任,无“责”可免,故 B 项正确。法对社会具有调整作用,可以运用法律对社会机体的疾病进行治疗,但法不能够完全改造社会,从而完全避免紧急状态的存在,故选项 C 错误。法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而非“紧急状态”,故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

43、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立法法第 65 条第 1 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据此,国务院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谓行政法规。商标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属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只能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制定。故选项 A 说法错误。人民法院组织法第 32 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据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针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

44、”,而非针对“具体应用行政法规的问题”,故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对商标法的司法解释,而非对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解释,故选项 B 说法正确,而选项 D“商标法实施条例是母法”的说法错误。商标法实施条例是行政法规,而商标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立法法第 88 条第 1 款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据此,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故选项 C 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学理解释,也叫非正式解释、无权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有权解释,也称法

45、定解释、正式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学理解释与有权解释的关键。对于这里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应当作狭义的理解,即特指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法律约束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故选项 A 错误,选项 B 正确。根据立法法第 50 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故选项 C 正确。文理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义解释。这是指按照日常的、一般的或法律的语言使用方式清晰地描述制定法的某个条款的内涵。这种方式要求解释者必须对

46、语言使用方式或规则的有效性进行证成。文义解释的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文理解释”与“系统解释”、“主观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相对。在本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信用卡”涵义的阐释,并没有使用“系统解释”、“主观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等方法,故选项 D 正确。特别注意: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文理解释”的结果可能是扩充解释,也可能是限制解释或者字面解释。【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在法律解释中,解释者要理解法律的每个

47、用语、条文和规定,需要以理解该用语、条文和规定所在的制度、法律整体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为条件;而要理解某一法律制度、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又需要以理解单个的用语、条文和制度为条件。下葬棺木是否属于民法上的物,既要关注物权法关于“物”的单个规定,也要结合物权法的整体理解,故 A 项正确。社会传统、民众情感,体现了社会成员事实上的共同情感和要求,体现了共同理性,可以成为法的非正式渊源,故 B、D 的表述正确。宪法第 5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民法通则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公序良俗”不仅属伦理范畴(道德范畴),

48、也是法律规范,故法官乙推理也可成立。故 C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是否存在,这属于事实认定范畴,故 A项对。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法院判决对许某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故 B 项“未体现评价作用”的说法错误。该案中,法院将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作为大前提,许某刺伤何某的行为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从而作出判决,运用的是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故 C 项对。“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案件事实,应当是该案法院推理中的小前提。该案法院推理中的大前提应当是刑法关

49、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故 D 项错。【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无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法律原则才可以作为弥补规则漏洞的手段发挥作用。在本案,缺少可资适用的法律规则裁判,故法官可依照民法通则规定的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故 A 项成立。演绎推理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必然地推导出结论,或结论必然地蕴含在前提之中的推论。所谓大前提是因为该命题代表整体,所谓小前提则代表整体中的人或事。在本案,法律规定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进行的是演绎推理。故 B 项成立。法律推理的前提有二:一是法律规定;二是案件事实。故 C 项成立。法官不管是依据法律原则裁判,还是依据法律规则裁判,都需要提供裁判理由,故 D 项不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法律适用的目的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而在法治社会,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是指法律决定具有可预测性和正当性。故选项 A 正确。检察院用的是演绎的三段论的推理方式,所以 B 项错误。在本案中,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是否由周某行为引起是一个事实问题,故选项 C 正确。在法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