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864662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 10 题)(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 300 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2 尹老汉因女儿很少前来看望,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女儿每周前来看望 1 次。法院认为,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

2、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而且,关爱老人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法院遂判决被告每月看望老人 1 次。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 年卷一 11 题)(A)被告看望老人次数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法官自由裁量(B)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中没有规定法律后果(C)法院判决所依据的法条中规定了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D)法院判决主要是依据道德作出的3 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1 年卷一 9 题)(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这属

3、于义务性规则(B)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C)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6 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从法官裁判的角度看,下列哪一

4、说法符合条文规定的内容?(2012 年卷一 10 题 )(A)条文涉及法的渊源(B)条文规定了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C)条文直接规定了裁判规则(D)条文规定了法律关系5 1995 年颁布的保险法第 91 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09 年修订的保险法第 94 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请回答第(1) 、(2)题。 (2012 年卷一 86、88 题)(1)根据法的渊源的知识,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前法”与“后法”之间的关系(B)

5、 “一般法” 与“ 特别法”之间的关系(C) “上位法” 与“ 下位法”之间的关系(D)法的正式渊源与法的非正式渊源之间的关系6 甲法官处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耐心向被告乙解释计算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并将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提供乙参考。乙接受甲法官建议,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赔偿了原告损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 14题)(A)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B)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法(C)甲法官提供的指导性案例具有说服力(D)民事调解书经乙签署后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7 赵某因涉嫌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被立案侦查,在此期间逃往 A 国并一直滞留于该国

6、。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 13 题)(A)该案涉及法对人的效力和空间效力问题(B)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原则,赵某不在中国,故不能适用中国法律(C)该案的处理与法的溯及力相关(D)如果赵某长期滞留在 A 国,应当适用时效免贡8 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 12 题)(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D)债权关系是质

7、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9 王甲经法定程序将名字改为与知名作家相同的“王乙” ,并在其创作的小说上署名“王乙”以增加销量。作家王乙将王甲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公民虽享有姓名权,但被告署名的方式误导了读者,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一 10 题)(A)姓名权属于应然权利,而非法定权利(B)诚实信用原则可以填补规则漏洞(C)姓名权是相对权(D)若法院判决王甲承担赔偿责任,则体现了确定法与道德界限的 “冒犯原则”10 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2011 年卷一 15 题)(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

8、所谓释放”(B)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C)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11 法律格言说:“ 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 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 年卷一 6 题)(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9、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2 一外国电影故事描写道:五名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五人中的摩尔提议抽签吃掉一人,救活他人,大家同意。在抽签前摩尔反悔,但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抽中摩尔并将其吃掉。获救后,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并被判处绞刑。关于上述故事情节,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 年卷一 53 题)(A)其他四人侵犯了摩尔的生命权(B)按照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之福祉”的思想,“一命换多命” 是符合法理的(C)五人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D)从不同法学派的立场看,此案的判决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13 2011 年,李某购买了刘某一套房屋,准

10、备入住前从他处得知该房内两年前曾发生一起凶杀案。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法官认为,根据我国民俗习惯,多数人对发生凶杀案的房屋比较忌讳,被告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已构成欺诈,遂判决撤销合同。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56 题)(A)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B)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C)在司法判决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D)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为相关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化基础14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积极义务的范畴?(2011 年卷一 55 题)(A)子女赡养父母(B)严禁刑讯逼供(C)公民依法纳税(D)紧急避险15

11、 李某向王某借款 200 万元,由赵某担保。后李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王某将李某和赵某诉至法院,要求偿还借款。赵某认为,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借款合同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赵某无需承担担保责任。法院认为,借款合同并不因李某犯罪而无效,判决李某和赵某承担还款和担保责任。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 59 题)(A)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出现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竞合(B)李某与王某间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C)王某的起诉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产生的唯一法律事实(D)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部分民事责任16 王某向市环保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但未在法定期限内获

12、得答复,遂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环保局败诉。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 60 题)(A)王某申请信息公开属于守法行为(B)判决环保局败诉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C)王某起诉环保局的行为属于社会监督(D)王某的诉权属于绝对权利17 某法院在一起疑难案件的判决书中援引了法学教授叶某的学说予以说理。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 57 题)(A)法学学说在当代中国属于法律原则的一种(B)在我国,法学学说中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C)一般而言,只能在民事案件中援引法学学说(D)参考法学学说有助于对法律条文作出正确理解18 甲骑车经过乙公司在小区内的某施工场地时,

13、由于施工场地湿滑摔倒致骨折,遂诉至法院请求赔偿。由于民法通则对“公共场所” 没有界定,审理过程中双方对施工场地是否属于民法通则中的“公共场所” 产生争议。法官参考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和多个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 的规定后,对“公共场所”作出解释,并据此判定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此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 55 题)(A)法官对“ 公共场所” 的具体含义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B)法官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C)法官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D)该案表明,同一个术语在所有法律条文中的含义均应作相同解释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一 64 题)(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姓名权,故该解释属于宪法解释(B)与 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具有同等效力(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D)法院可在具体审判过程中针对个案对该解释进行解释20 1983 年 3 月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商标法生效;2002 年 9 月 15 曰,国务院制定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生效;2002 年 10 月 16 日,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

15、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 53 题)(A)商标法实施条例是部门规章(B)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C) 商标法实施条例的效力要低于商标法(D)商标法实施条例是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母法21 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经司法鉴定,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法院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 10 年。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5年卷一 58 题)(A)“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这句话包含对事实的法律

16、认定(B)法院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但未体现评价作用(C)该案中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D)“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该案法官推理中的大前提22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2011 年卷一 52 题)(A)法国大革命后制定的法国民法典(B)西周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C)中国传统的“和为贵”、“ 少讼”、“厌讼”(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91-10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23 2008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条规定:“县级

17、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0 年卷一 92 题)(A)该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在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问题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B)从法的价值的角度分析,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法的自由价值(C)该规定对于有关企业、政府及残疾人均具有指引作用(D)该规定在交通、邮政、电信方面给予残疾人的优待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

18、则24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立法权权限和立法程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3 年卷一 89 题)(A)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大闭会期间,可以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B)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予以公布(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审议法律案时,应邀请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D)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举行会议七日前将草案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25 关于适用法律过程中的内部证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3 年卷一 86 题)(A)内部证成是给一个法律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B)内部证成是

19、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C)内部证成是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D)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相互关联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A 项“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 ”体现的应是法的指引作用。故 A 项不选。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这里,行为的对象是他人。B 项“法院判决

20、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的应是法的评价作用,故 B 项不选。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C 项“ 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故 C 项不选。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这里,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D 项说法正确,应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1、 本题为选非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 18 条仅规定“经常”看望,至于何谓“经常”,该法未作明确规定,故 A 项正确。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 18 条仅规定了“不得”的消极义务和“应当”的积极义务。确实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故B、C 项正确。法院是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 18 条作出判决的,故 D 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按照法律规则内容规定不同,可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有权做一

22、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规定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反垄断法第 37 条中的“不得”字眼表明,它属于义务性规则,故选项 A 说法正确。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行政处罚法第 37 条第 3 款是关于执法人员回避义务的规定,表述的是法律规则,故选项 B“也不属于法律规则”的表述错误。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

23、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 37 条中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字眼表明,它属于委任性规则,故选项 C 说法正确。婚姻法第 22 条的内容明确,故属于确定性规则,选项 D 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民法通则第 6 条涉及的“法律”、“国家政策”均属于法的渊源。故 A 项正确。法与政策的一般

24、关系是二者是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该条未涉及此,故 B 项错。所谓裁判规则,是指决定案件争议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则,即案件的裁判标准,或者说,案件判决结论的大前提。民法通则第 6 条仅仅是指示如何适用法律、国家政策,该条不能直接作为法院裁判结论的大前提,故 C 项错。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该条未涉及具体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故 D 项错。【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95 年保险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2009 年保险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显然属于“前法”与“后法”之间的关系,故 A 项正确,B、C 项错误。两部保险法均是制定法,均属于法的正式渊

25、源,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地,法的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后者,是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的效力。这些文件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普遍约束力”,是指针对的人不特定,且能够反复适用。在本题,法院对某一案件作出的已生效判决,仅是对该案件的处理,对其他类似案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故选项 A 说法错误。所谓判例法,是指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先例规则,这种先例规则对以后的相同或类似案件具

26、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法律规范效力。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而非判例法。故选项 B 说法错误。判例在法的适用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弥补制定法的不足。具体地说,任何判例都是法官结合特定案件事实将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的制定法规范具体化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判例不再是一般的和抽象的了。这至少为将来的法官运用该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思路、经验和指导。同理,任何判例都是法官针对具体案件事实将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的制定法进行解释而得到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任何判例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使制定法的语言的外延和内涵在一定程度

27、上得到厘清。这样,判例就为将来的法官适用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帮助,至少可以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总之,选项 C 表述正确,当选。民事诉讼法第 97 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上述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仅由一方当事人签署。并不会使该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即使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也不是“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在现行法上,“行政强制执行力”是生效的行政行为才可能具有。法院制作的民事调解

28、书,是司法行为,它生效后应具有的是“司法强制执行力”。总之,选项 D 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法的空间效力。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该案涉及我国法是否对赵某适用。也涉及我国是否在 A 国有效力。故 A 项对。赵某的走私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根据属地主义原则,应当适用中国法律,故B 项错。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本案不涉及法的溯及力,C 项错。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的期限后而免除。刑法第 8

29、8 条第 1 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赵某已被立案侦查,故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即不适用时效免责。故 D 项错。【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 )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

30、、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 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它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 )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在本题,担保关系并非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故不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选项 A 说法错误。若命题“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正确,则意味着质押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而质押关系也并非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故选项 D 说法错误。按照相关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是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

31、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在债权关系与质押关系中,债权关系居于支配地位,而质押关系处于从属地位,故选项 B 说法正确,应选。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隶属性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法律关系。隶属性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平权性法律关系,是指平等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诉讼之原、被告关系等。在本题,股东之间的股权关系是平权性法律关系,因股权发生的民事诉讼,在争议股东之间发生的民事诉讼关系,也是平权性法律关系,故选项 C 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B【

32、试题解析】 民法总则第 110 条第 1 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据此,姓名权是应然权利,也是法定权利。故 A 项错误。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现代法理学一般都认为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故B 项正确。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故姓名权是绝对权。不是相对权。C 项错误。“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33、”。但是,“伤害原则”、“冒犯原则”都是确定这个限度的方法。伤害原则认为,每个个人在其不伤害到别人的情况下都拥有着自己的一切自由;冒犯原则认为,那些虽不伤害别人但却冒犯别人的行为,法律也应禁止,因为冒犯行为公然侮辱公众的道德信念、道德感情和社会风尚。王甲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并使用改变后的“王乙”。是行使其姓名权的行为,表面看不违法,但违反诚信,从而伤害知名作家王乙的权益,故若法院判决王甲承担赔偿责任,则体现了确定法与道德界限的“伤害原则”,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文

34、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根据上述阐释,本题应选 D。【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是否知道法律,不影响该人是否享有权利,故 A 项说法错误。知道自己权利的人,未必知道整个法律体系,故 B 项说法错误。权利是法律的内容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法律除了权利外,还有权力、义务、责任等,故 D 项“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的表述本身是错误的。在排除了 ABD 的情形下,

35、本题只能选 C。【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在摩尔未同意参与抽签的情况下,其他四人抽签且将摩尔吃掉,显然侵犯了摩尔的生命权,故 A 项表述正确。摩尔的生命换取了其他四人的生命,按照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之福祉”的思想,是合理的。故 B 项表述正确。五人之间存在生命利益上的冲突,故 C 项错误。从功利主义法学派立场看来,“一命换多命”是符合法理的,故不应当对四人以杀人罪判处绞刑;从纯粹法学派立场看来,其他四人未经摩尔同意将其杀

36、死,违反权威制定的法规范,应当对四人以杀人罪判处绞刑。故 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俗成或约定所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民俗习惯与现行法不相抵触的,经国家认可部分就属于正式法的渊源,其他部分则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故A 项对。诚实信用原则也适用于行政案件,故 B 项错。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而法律原则不是如此,故 C 项错。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故 D 项对。【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法律义务

37、,可分为积极义务(作为义务)和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前者,是指须根据权利内容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后者,是指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我国宪法第 49 条第 3 款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第56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据此,选项 A、C 属于义务,且该义务内容是作为,故应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50 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据此,选项 B“严禁刑讯逼供”属于义务,其内容是不作为,故属于消极义务。根据刑法第 21 条、侵权责任法第 31 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

38、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属于正当行为。对于行为人来说,是其权利,而非其义务。故选项 D 不应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出现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这两种责任依法均应追究,不存在相互冲突,故 A 项错误。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 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合同关系。故 B项正确。

39、原告起诉后。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原告的起诉,此时原告与法院之间才发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仅有原告起诉,并不能发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故 C 项错误。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依法部分或全部免除,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都属于守法行为。王某申请信息公开是行使知情权,故 A 项正确。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行为人遵守法律。故 B项正确。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王某起诉环保局,是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40、故应属于社会监督,C 项正确。绝对权,即对世权,绝对权对应不特定的义务人。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纠纷的发生,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纠纷或保护合法权益的权利。诉权针对的义务人是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从内容看,构成法的基本因素或元素,即法的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其中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统称为法律规范。法学学说并非法律规范,故 A 项错。非正式解释,也称为任意解释、学理解释,一般是由学者或者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在我国,学者对法律无正式的解释权,故 B 项对。除了在民事案件中可以援引

41、法学学说外,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也可以援引法学学说,故 C 项错。法学,是以法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它研究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故参考法学学说有助于对法律条文作出正确理解,D 项对。【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外部证成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的证成。在本案,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证成,是内部证成;对“公共场所”的具体含义的证成,应当属于外部证成。故 A 项正确。历史解释是指依据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历史事实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

42、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法官参考其他法律、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来对“公共场所”作出解释,显然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而非历史解释方法,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同一个术语在不同法律条文中含义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近亲属”在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上的范围是不一致的。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姓名权,而且该解释是针对民法通则和婚姻法有关条文的,故不属于宪法解释,而是法律解释。A 项错误。立法法第 50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故 B项正确。该法第 49 条

43、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故 C 项正确。该解释中仍存在“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等抽象概念,故仍有解释的必要,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立法法第 65 条第 1 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据此,国务院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谓行政法规。商标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属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只能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制定。故选项 A 说法错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凡属于法院审判

44、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据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针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而非针对“具体应用行政法规的问题”,故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对商标法的司法解释,而非对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解释,故选项 B 说法正确,而选项 D“商标法实施条例是母法”的说法错误。商标法实施条例是行政法规,而商标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立法法第 88 条第 l 款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据此,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故选项 C 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

45、是否存在。这属于事实认定范畴,故 A项对。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法院判决对许某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故 B 项“未体现评价作用”的说法错误。该案中,法院将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作为大前提,许某刺伤何某的行为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从而作出判决,运用的是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故 C 项对。“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是案件事实,应当是该案法院推理中的小前提。该案法院推理中的大前提应当是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故 D 项错。【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

46、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意识是与法律实践相对照的概念。法律实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律实施活动。选项 A 是立法,属于法律实践。选项 B、C、D 均是关于法律现象的观念,故均属于法律意识。【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91-10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2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自由,是指在没有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能力。正义,是指在涉及利害关系的场合,要求平等对待他人的观念形态。从法的价值的角度分析,该

47、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法的正义价值,而非自由价值。故 B 项错误。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差别对待,只要这种差别对待具有正当理由。残疾人在生理上存在劣势,故给予优待不违反平等原则,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67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据此,A 项正确。宪法第 8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据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

48、法律均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故 B 项“法律由主席团予以公布”的表述错误。立法法第 33 条第 2 款规定:“法律委员会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注意其中的“应当”字眼,故 C 项表述正确。立法法第 28 条第 l 款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法律草案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据此,D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证成”往往被定义为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或过程。故 A正确。法律证成可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属于内部证成;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前者关涉的只是从前提到结论之间推论是否是有效的,而推论的有效性依赖于是否符合推理规则或规律:后者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立。故 B 项正确,而 C 项错误。在法律适用中,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是相互关联的。外部证成是将一个新的三段论附加在论证的链条中,这个新的三段论是用来支持内部证成中的前提。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62471 Bb 1-2010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 - Part 2 Guidance on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relating to non-laser optical radiation safety (IEC TR 62471.pdf DIN EN 62471 Bb 1-2010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 - Part 2 Guidance on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relating to non-laser optical radiation safety (IEC TR 62471.pdf
  • DIN EN 62471-2009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 (IEC 62471 2006 modified) German version EN 62471 2008《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学安全(修改的IEC 62471-2006)》.pdf DIN EN 62471-2009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 (IEC 62471 2006 modified) German version EN 62471 2008《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学安全(修改的IEC 62471-2006)》.pdf
  • DIN EN 62474-2013 Material declaration for products of and for the electrotechnical industry (IEC 62474 2012) German version EN 62474 2012《电工电子产品材料声明 (IEC 62474-2012) 德文版本EN 62474-.pdf DIN EN 62474-2013 Material declaration for products of and for the electrotechnical industry (IEC 62474 2012) German version EN 62474 2012《电工电子产品材料声明 (IEC 62474-2012) 德文版本EN 62474-.pdf
  • DIN EN 62475-2011 High-current test techniques - Defini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test currents and measuring systems (IEC 62475 2010) German version EN 62475 2010《大电流试验技术 试验电流和测量系.pdf DIN EN 62475-2011 High-current test techniques - Defini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test currents and measuring systems (IEC 62475 2010) German version EN 62475 2010《大电流试验技术 试验电流和测量系.pdf
  • DIN EN 62477-1-2013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systems and equipment - Part 1 General (IEC 62477-1 2012) German version EN 62477-1 2012《电力电子转换器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要求 第.pdf DIN EN 62477-1-2013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systems and equipment - Part 1 General (IEC 62477-1 2012) German version EN 62477-1 2012《电力电子转换器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要求 第.pdf
  • DIN EN 62479-2011 Assessment of the compliance of low power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with the basic restrictions related to huma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10 .pdf DIN EN 62479-2011 Assessment of the compliance of low power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with the basic restrictions related to huma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10 .pdf
  • DIN EN 62480-2010 Multimedia home network - Network interfaces for network adapter (IEC 62480 2008) German version EN 62480 2009《多媒体家用网络 网络适配器用网络接口(IEC 62480-2008) 德文版本EN 62480-200.pdf DIN EN 62480-2010 Multimedia home network - Network interfaces for network adapter (IEC 62480 2008) German version EN 62480 2009《多媒体家用网络 网络适配器用网络接口(IEC 62480-2008) 德文版本EN 62480-200.pdf
  • DIN EN 62481-1-2014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 home networked device interoperability guidelines - Part 1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s (IEC 62481-1 2013) English version .pdf DIN EN 62481-1-2014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 home networked device interoperability guidelines - Part 1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s (IEC 62481-1 2013) English version .pdf
  • DIN EN 62481-2-2015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 home networked device interoperability guidelines - Part 2 DLNA media formats (IEC 62481-2 2013) English version EN 62481.pdf DIN EN 62481-2-2015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 home networked device interoperability guidelines - Part 2 DLNA media formats (IEC 62481-2 2013) English version EN 6248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