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64742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蕴涵丰富。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B)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D)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

2、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2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公平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B)党的领导可以对社会主义法治起到根本保证作用(C)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3 下列关于“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三个至上 ”,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B) “三个至上”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C) “宪法至上”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D)“宪法法律

3、至上 ”,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4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源头(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C)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但是外国法治思想则没什么借鉴作用(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的

4、基本理念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有着特定的内涵,这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个思想体系也应该是特定封闭的(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人权思想(C)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D)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我们必须在此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党的领导在特殊情势下要适度让位于法的领导6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服务大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涵,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错误?( )(A)服

5、务大局的理念要求政法机关和广大法治工作人员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立足本职,正确履行职责(B)作为上层建筑,法律必须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C)作为国家法治方式,社会主义法治归根到底受国家建设的大局和根本任务所决定并为之服务(D)保障、服务大局是检验评价社会主义法治工作成效的首要的根本标准7 关于法律权威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律权威是党的权威的体现和党执政的法律形式(B)党的领导与法律权威的一致性在于,党不仅要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而且要领导人民遵守法律(C)党的领导与法律权威的一致性意味着二者之间

6、不存在差别(D)在现实中,造成党的领导与法律权威矛盾的因素都发生在操作层面,是党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不完善,民主化程度不高和个别领导人执政能力不强的表现8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错误?( )(A)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做出的重大抉择(B)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C)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包括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D)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包括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利、以道

7、德制约权利” 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9 关于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B)人类社会存在普适于一切国度、完全相同一致的公平正义标准(C)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和维护的主流价值(D)公平正义是树立和强化法治权威的必要前提和保证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C)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

8、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明确提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2 法律面前人

9、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13 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指出:国法对每一个臣民来讲,是那些由国家通过口头、文字或其他足以表示意志的方式下达给他的规则,离开主权权力的命令,便不可能有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A)这是非实证主义者的观点(B)这种观点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分离的(C)权威性制定是法的概念的唯一要素(D)法的概念中应包含社会实效这个要素1

10、4 西方法律格言说:“ 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 关于这个格言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错误不是构成合法利益的前提(B)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C)任何人只要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应得到保护(D)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15 下列有关法的本质、特征问题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几乎都把法归结为正义(B)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这说明法律的内容不是由立法者决定的,因此法所体现的意志并非立法者的意志(C)近代以来,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这是

11、法的普遍性的表现之一(D)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规范。这说明哪里没有启动国家强制力,哪里就没有法16 马克思曾说:“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17 下列行为体

12、现法的教育作用的是:( )(A)小李准备晚上前往某储蓄所盗窃,下午坐在电视机前看法治在线节目,心有所感,放弃了盗窃的念头(B)小张从学校偷走一台电脑后,整天心惊胆战的,听学法律的同学说投案自首可以从轻处罚,就前往派出所向民警交代了自己偷电脑的事实(C)法院的公开审判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于通过旁听让公民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树立法律的权威(D)小赵经常打架斗殴,父亲屡次告诫他,这样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18 关于法律规则、法律条文与语言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律规则以“ 规范语句” 的形式表达(B)所有法律规则都具语言依赖性,在此意义上,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C)所有表述法

13、律规则的语句都可以带有道义助动词(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五条规定: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从语式上看,该条文表达的并非是一个法律规则19 下列关于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因此每一个法律条文与每一条法律规则都是相对应的(B)法律规则的适用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干个案中,而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却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C)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

14、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法律条文是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的(D)依据法律原则的不同分类判断,“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政策性原则、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原则20 民法通则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项理解正确?( )(A)此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21 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只能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但道德在法律和国家形成之前便已经出现,在法律

15、和国家消亡之后,仍然会存在(B)没有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是不存在的(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也有法律效力,因而属于广义的法律(D)法律形成于公共权力机构,这是法律与其他人为形成的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之一22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核心内容和要素,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法学院的同学甲和乙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甲认为:从数量上看,权利和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乙认为: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 从产生和发展看,权利和义务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的过程,现代社会处于后一个阶段。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

16、的?( )(A)甲的观点和乙的观点(B)甲的观点 和乙的观点(C)甲的观点 和乙的观点(D)甲的观点和乙的观点23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A)律师法第 13 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义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31 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 宪法第 4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

17、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62 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24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的两个概念,关于它们的关系,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说来,法律规则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B)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载体(C)每一个法律条文至少要表述一个法律规则(D)一个法律规

18、则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5 某家族存在如下习惯:“未按时参加家族祭祀祖先活动者,视为藐视祖先,因而剥夺其继承权” 。家族成员 A 未能按时参加当年的祭祀活动而被剥夺了遗产的继承权。后 A 诉至人民法院。他所持的理由有两点:其一, A 本身既缺乏劳动收入,又缺乏生活来源: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 13 条第 2 款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于这个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习惯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应当首先选择适用习惯(B)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只有法的正式渊源才是法律推理的前提,

19、非正式渊源(如习惯)不能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C)非正式渊源没有法律效力,本案中的家族习惯不应当成为剥夺家族成员继承权的理由(D)在具体的法律推理过程中,法官应当首先考虑适用法的正式渊源,只有在没有正式渊源作为依据的情况下才能适用非正式渊源26 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在现代各国,宪法、法律、法规等各种制定法均为法的正式渊源(B)根据 民法通则第 6 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因此国家政策是我国法的正式渊源(C)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案例在实际上对下级法院的案件审判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它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D)规章在我国只是行

20、政性法律规范文件,对法院审判案件只起参考作用,因此规章虽属于我国法的渊源,但不是法的正式渊源27 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 诸法合体” ,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28 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

21、的?( )(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9 关于法的效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地主义是指该国管辖区域内的所有人,无论是否是本国公民,都受该国法的保护和约束(B)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对中国公民犯罪,可能受到中国刑法的制裁,这是法的对人效力中保护主义原则的体现(C)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一概不溯及既往(D)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

22、,除有法律特别规定外,适用中国法律30 某镇政府与农民甲签署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但在拆迁后,该镇政府未给予足额补偿。甲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该镇政府给予补偿余下款项。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院在调解中与农民甲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B)法院与甲、镇政府在调解中的法律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C)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D)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31 依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产生法律关系?( )(A)李某和王某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并获得结婚证书(B)甲单位销售假冒伪劣产

23、品,被市工商局罚款(C)张某委托赵某在某刑事诉讼中做自己的辩护律师(D)孙某因赌博欠钱某 2 万元32 下列哪一情形构成责任竞合?( )(A)甲在向赵某讨要借款的过程中,赵某不仅不还钱,反而侮辱甲(B)乙在搬家过程中不慎把无偿给王某保管的电视机摔坏(C)丙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因司机孙某急刹车,丙的头部撞在了门上,鲜血直流(D)丁与李某争吵过程中,把李某打成重伤33 下列关于归责与免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B)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地归结法律责任,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

24、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C)免责即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包括全部免责和部分免责(D)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即无法律责任 34 甲女和乙女是邻居,某日因琐事发生争吵,甲遂怀恨在心,在邻居之间多次编造虚假事实,说乙乱搞男女关系,给乙造成了较大的精神损害。乙在进行法律咨询后,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该法院查明事实后,根据我国刑法246 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判处甲某拘役 2 个月。根据该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5、)法院所引用的刑法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强行性法律规则(B)该刑法条款对乙的起诉行为起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指引作用(C)法院在该案件中适用的法律推理属于归纳推理(D)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法律判断。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3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

26、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36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正效率、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37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

27、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在精神和灵魂(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38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关于这一进程的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A)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B)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基本方略(C)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这一崭新理论(D)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39 2007 年 12 月 26 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与精髓(B)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C)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证40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

29、法治理念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治是人类治国模式探索的有益经验之一,实施法治可以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B)在中国社会主义理念的基础内涵中,执法为民可以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但由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逐步展开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法治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维护与实现公平主义(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与改进、加强党的领导并不矛盾,借口法治而否定与取消党的领导的认识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D)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在国家大局需要时,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41 下列属于我国的法律制约

30、监督体系的有哪些?( )(A)社会舆论监督(B)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C)行政机关自我约束与监督(D)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4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C)社会成员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D)依法治国这种制度和法律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3 社会中有各种规范,包括道德、宗教、习惯、政策、法律等。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具有自己的特点,下列关于法的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1、只有经过公共权力机构亦即有权的国家机关的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B)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具有可诉性,但它不是判断一种规范是否属于法律的标志(D)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44 我国刑法第 264 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甲(20 周岁,大三学生)盗窃了同学 3 部手机。其父亲知道此事后,劝说并陪同甲投案。其大学同学知道此事后,估计法院会从轻或者减轻对甲的处罚,甚至可能会免除甲的处罚。后法院经审理,判处甲构成盗窃罪,但免除处罚。对此案,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甲盗窃了同学手机,说明刑法第

32、264 条的规定没有指引作用(B)甲的大学同学对案件进行预测,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C)法院依法进行审判,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D)在本案中,刑法没有体现教育作用45 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46 法的指引作用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A)刑法规定,强奸妇女多人的,应处 10 年

33、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B)宪法规定,公民的自由言论权不受侵犯(C)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D)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47 下列有关法的要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法的要素就是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B)法律概念用于表述规则和原则,是完全独立的法的要素(C)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英美法系由于用判例来表述规则,因此无需通过语句来表达48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A)判例 (B)地方性法规(C)国家政策 (D)习惯49 学者们

34、认为,当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可以采取价值位阶原则作为平衡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原则,下列哪些实例体现了该原则?( )(A)秩序必须接受自由、正义标准的约束(B)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但应尽可能实现“最小损害”或“最小限制 ”(C)自由代表人的最本质的人性需要,是法的价值的顶端,而正义则是自由之下制约其他价值的法律标准 (D)在某一民事案件中,法官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找出兼顾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50 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也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可以说,没有自由,法律仅仅是一种限制人们行为的强制性

35、规则 (B)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自由、平等、效率等法的价值表现需要以秩序为基础,所以,法律的其他价值目标要受现代社会所言的“秩序” 的规制(C)专利法中的强制实施许可制度体现了这样的基本原理:任何出于公共利益或长远利益的保护而对私人利益或短期利益的侵夺,都必须提供充分的理由,根据合理的标准,经过适当的程序和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相应的补偿(D)正义是法的基本标准,法律只有合乎正义的准则时,才是真正的法律。正义可以成为独立于法律之外的价值评判标准,用以评判法律是良法还是恶法。法律的执行不仅要有利于秩序的维持,更主要的是要实现社会正义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

36、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故 A 选项正确。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故 B 选项正确。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故 D 选项正确。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37、的重要保障。故 C 选项错误,当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为服务大局,尊重和保障人权属于执法为民的内容,因此 C 项错误。ABD 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属于教材内容的直接体现,熟读教材即可得分。需要注意的是 A 项,“三个至上”,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注意这里的“第一次”用词,虽然措辞比较主观,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范畴内,这种措辞是没有问题的。【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

38、D 项都是教材内容的直接或间接表述,都是正确的。C 项说法错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外国法治思想也为社会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A 选项前半段正确。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思想体系,它的形成、发展与实践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在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古老国家,人治传统源远流长,人治意识根深蒂固,制度和心理的巨大惯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只能是一个不断排除错误的、落后的、模糊的法治思想影

39、响的艰难长期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可能静止不变,必须渐进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不断借鉴与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故 A 选项后半段错误,A 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定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人权思想贡献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但不能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基础仅限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人权思想。故 B 选项

40、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点中国化进程为四个阶段,其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创新。故 C 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所以 D 选项前半段是正确的。在我国,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是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党的政治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主要指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党

41、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本质上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法律的至上性是高度统一的。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始终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绝不动摇。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服务大局就是要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所谓“大局”,不单指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故A 选项错误。BCD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主要体现于总揽法治事业的全局,在于为法治事业谋大局、定战略、把方向、主大事。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

42、事业的领导,应当进一步突出和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与权威。要及时把党中央的决策转化为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把党中央的要求细化为法治实践活动所必须依循的具体规则,形成对地方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指导与规范,借以有效地践行党中央的决策与要求。故 C 选项说法错误,ABD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二是,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做出的重大抉择;三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主要包括:(1)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

4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闭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3)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4) 普遍、严格遵循法律;(5)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D 选项的表述弄错了 “权力”和“权利”的制约关系。因此错误,当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因此,A 选项表述正确,不选。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条件下。公平正义的实际

44、内容及其实现方式和手段具有重要差异,人类社会不存在普适于一切国度、完全相同一致的公平正义标准。因此,B 选项的表述错误,当选。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1)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和维护的主流价值;(2)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与迫切要求;(3)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4)公平正义是树立和强化法治权威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因此。CD 选项表述正确,不选。本题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A 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

45、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选项 B 说法不成立。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选项 C 正确。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 1954 年 9 月 20 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选项 D 正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

46、,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创新。【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逐步创造性地、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1)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4)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5)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6)“ 死刑不能废除”;(7)“ 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8)把“一国两制 ”的构

47、想法律化;(9)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些思想构成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A 项是上述第二项方面的内容,正确。 BC 项是上述第七项方面的内容,正确。江泽民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创举。故本题应选 D。【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我国宪法第 3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

48、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内容为:(1)平等对待,就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这个目前有一定的争议,但是,从整体上讲,法律应当对相同的情况适用同样的标准说法正确,法律面前是同样的标准。(2)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要求。(3)禁止歧视,不允许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BCD三个选项是其具体内容的正确表述,不选。中国提倡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故社会成员的立法表决权并不相同,如只有人大代表享有立法表决权。故 A 选项表述不准确,当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法

49、的概念问题上,大体可以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两种观点。其中实证主义者主张权威性制定或社会实效是法的概念的首要要素,认为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非实证主义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定义要素,主张道德与法存在必然联系。从题干给出的材料看。这种观点是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分离的,因此 A 选项错误, B 选项正确。C 选项错在将权威性制定表述成法概念的唯一要素,D 选项的表述则不能从题干的材料推出来。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法的本体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B 项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这句话直接的意思就是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能因为莱种错误的行为而获得利益。所以错误是不能获得利益的,因此 A 项说法显然是正确的。不应当选。人们不能因为错误而获得利益,反之,没有错误其利益就不应当受到影响,所以人们的正确行为也应当受到保护。是否取得利益或者利益是否得到保护要看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可以受到保护;如果行为错误,就不应获得利益。所以 CD 两项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