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86582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1 题,单选)(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2 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2、 年卷二 6 题,单选)(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1 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D)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3 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 7 题,单选)(A)甲将罪犯顾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

3、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甲成立正当防卫(B)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 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乙不成立正当防卫(C)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 6000 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丙成立正当防卫(D)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丁成立正当防卫4 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 6 题,单选)(A)

4、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5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3 题,单选)(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乙以杀人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 15 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不能追究丙的刑事责任(D)丁在

5、14 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6 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 9 题,单选)(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7 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6、确的?(2009 年卷二 5 题,单选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8 关于罪数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 10 题,单选)(A)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适用特别法条以招摇撞骗罪论处(B)冒充警察实施抢劫,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C)冒充军人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从一重罪论处(D)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实行数罪并罚9 关于职业禁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9 题,单选

7、)(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的,不一定都属于 “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B)行为人违反职业禁止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C)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决定职业禁止的,在有期徒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均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职业禁止(D)职业禁止的期限均为 3 年至 5 年10 关于假释的撤销,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 年卷二 12 题,单选)(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严重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也应撤销假释(C)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

8、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同种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D)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有他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数罪并罚11 陈某欲制造火车出轨事故,破坏轨道时将螺栓砸飞,击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陈某的行为被及时发现,未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事故。关于陈某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13 题,单选 )(A)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B)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C)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12 甲在建筑工地开翻

9、斗车。某夜,甲开车时未注意路况,当场将工友乙撞死、丙撞伤。甲背丙去医院,想到会坐牢,遂将丙弃至路沟后逃跑。丙不得救治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 年卷二 12 题,单选)(A)甲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伤,触犯交通肇事罪(B)甲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触犯重大责任事故罪(C)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想象竞合犯(D)甲为逃避法律责任,将丙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丙不得救治而亡,还触犯故意杀人罪13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 50 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10、(2010 年卷二 11 题,单选)(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4 国有 A 公司总经理甲发现 A 公司将从 B 公司购进的货物转手卖给某公司时,A 公司即可赚取 300 万元。甲便让其妻乙注册成立 C 公司,并利用其特殊身份,让 B 公司与 A 公司解除合同后,再将货物卖给 C 公司。C 公司由此获得 300 万元利润。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 20 题,单选)(A)贪污罪(B)为亲友非法牟利罪(C)诈骗罪(D)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15 甲

11、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二楼财务室领取 20 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一楼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 年卷二 15 题,单选)(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16 甲男(15 周岁) 与乙女(16 周岁) 因缺钱,共同绑架富商之子丙,成功索得 50 万元赎金。甲担心丙将来可能认出他们,提议杀丙,乙同意。乙给甲一根绳子,甲用绳子勒死丙。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

12、年卷二 16 题,单选)(A)甲、乙均触犯故意杀人罪,因而对故意杀人罪成立共同犯罪(B)甲、乙均触犯故意杀人罪,对甲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对乙应以绑架罪论处(C)丙系死于甲之手,乙未杀害丙,故对乙虽以绑架罪定罪,但对乙不能适用“杀害被绑架人 ”的规定(D)对甲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绑架罪论处,与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并不矛盾17 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 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2013 年卷二 17题,单选)(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18 甲杀丙后潜逃。为干扰侦查,甲

13、打电话让乙将一把未留有指纹的斧头粘上丙的鲜血放到现场。乙照办后报案称,自己看到“凶手” 杀害了丙,并描述了与甲相貌特征完全不同的“ 凶手” 情况,导致公安机关长期未将甲列为嫌疑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6 年卷二 20 题,单选)(A)乙将未留有指纹的斧头放到现场,成立帮助伪造证据罪(B)对乙伪造证据的行为,甲不负刑事责任(C)乙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成立诬告陷害罪(D)乙向公安机关虚假描述“凶手” 的相貌特征,成立包庇罪19 国家工作人员甲听到有人敲门,开门后有人扔进一个包就跑。甲发现包内有 20万元现金,推测是有求于自己职务行为的乙送的。甲打电话问乙时被告知“不要问是谁送

14、的,收下就是了”(事实上是乙安排丙送的) ,并重复了前几天的请托事项。甲虽不能确定是乙送的,但还是允诺为乙谋取利益。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21 题,单选 )(A)甲没有主动索取、收受财物,不构成受贿罪(B)甲没有受贿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不可能构成受贿罪,故甲不构成受贿罪(C)甲允诺为乙谋取利益与收受 20 万元现金之间无因果关系,故不构成受贿罪(D)即使认为甲不构成受贿罪,乙与丙也构成行贿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0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双方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

15、2012 年卷二 55 题,多选)(A)甲见卖淫秽影碟的小贩可怜,给小贩 1000 元,买下 200 张淫秽影碟(B)乙明知赵某已结婚,仍与其领取结婚证(C)丙送给国家工作人员 10 万元钱,托其将儿子录用为公务员(D)丁帮助组织卖淫的王某招募、运送卖淫女21 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立功?(2012 年卷二 57 题,多选 )(A)甲是唯一知晓同案犯裴某手机号的人,其主动供述裴某手机号,侦查机关据此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将裴某抓获(B)乙因购买境外人士赵某的海洛因被抓获后,按司法机关要求向赵某发短信“报平安”,并表示还要购买毒品,赵某因此未离境,等待乙时被抓获(C)丙被抓获后,通过律师转告其父想办法协助

16、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丙父最终找到同案犯藏匿地点,协助侦查机关将其抓获(D)丁被抓获后,向侦查机关提供同案犯的体貌特征,同案犯由此被抓获22 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 年卷二 58 题,多选)(A)甲征得 17 周岁的夏某同意,摘其一个肾脏后卖给他人,所获 3 万元全部交给夏某。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将自己 1 岁的女儿出卖,获利 6 万元用于赌博。对乙出卖女儿的行为,应以遗弃罪追究刑事责任(C)丙为索债将吴某绑于地下室。吴某挣脱后,驾车离开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丙的行为不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D)丁和朋友为寻求刺激,在大街上追逐、拦截两位女生。丁

17、的行为构成强制侮辱罪23 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实施强制猥亵行为。甲尚未将乙卖出便被公安人员抓获。关于甲行为的定性和处罚,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61 题,多选 )(A)构成绑架罪、故意伤害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B)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C)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D)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但由于尚未出卖,对拐卖妇女罪应适用未遂犯的规定24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59 题,多选)(A)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

18、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B)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 8,000 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C)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D)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25 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 年卷二 6l 题,多选)(A)甲曾借给好友乙 1 万元。乙还款时未要回借条。一年后,甲故意拿借条要乙还款。乙明知但碍于情面,又给甲 l

19、万元。甲虽获得 1 万元,但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B)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 2 万元。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C)甲请客(餐费 l 万元)后,发现未带钱,便向餐厅经理谎称送走客人后再付款。经理信以为真,甲趁机逃走。不管怎样理解处分意识,对甲的行为都应以诈骗罪论处(D)乙花 2 万元向甲购买假币,后发现是一堆白纸。由于购买假币的行为是违法的,乙不是诈骗罪的受害人,甲不成立诈骗罪26 关于侵占罪的认定(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 62 题,多选)(A)甲将他人停放在车棚内未上锁的自行车骑走卖掉。甲行为构成侵占罪(B)乙下车

20、取自己行李时将后备厢内乘客遗忘的行李箱一并拿走变卖。乙行为构成侵占罪(C)丙在某大学食堂将学生用于占座的手机拿走卖掉。丙行为成立侵占罪(D)丁受托为外出邻居看房,将邻居锁在柜里的手提电脑拿走变卖。丁行为成立侵占罪27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61 题,多选)(A)甲无牟利目的,为江某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达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数量标准。对甲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B)乙为蒋某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在交通费等必要开销之外收取了若干“劳务费”。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论处(C)丙与曾某互不知情,受雇于同一雇主,各自运输海洛因 500 克。丙将海洛因从一地运往另一地后,按雇主

21、吩咐交给曾某,曾某再运往第三地。丙应对运输1000 克海洛因负责(D)丁盗窃他人 200 克毒品后,将该毒品出卖。对丁应以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28 关于贿赂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65 题,多选)(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其财物而构成受贿罪的,请托人当然构成行贿罪(B)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当然不构成行贿罪(C)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某国家机关利用其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机关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的,构成单位受贿罪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

22、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91-10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28 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圜叁年” 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 请回答问题。(2011 年卷二 8687 题,不定项)29 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

23、立诈骗罪(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30 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30 朱某系某县民政局副局长,率县福利企业年检小组到同学黄某任厂长的电气厂年检时,明知该厂的材料有虚假、残疾员工未达法定人数,但朱某以该材料为准,使其顺利通过年检。为此,电气厂享受了不应享受的退税优惠政策,

24、获取退税 300万元。黄某动用关系,帮朱某升任民政局局长。检察院在调查朱某时发现,朱某有100 万元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但其拒绝说明来源。在审查起诉阶段,朱某交代100 万元系在澳门赌场所赢,经查证属实。 请回答问题。(2015 年卷二 8991 题,不定项) 31 关于朱某帮助电气厂通过年检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行为与国家损失 300 万元税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属滥用职权,构成滥用职权罪(C)属徇私舞弊,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同时构成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D)事后虽获得了利益(升任局长),但不构成受贿罪32 关于朱某 100 万元财产的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其财

25、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这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行行为(B)在审查起诉阶段已说明 100 万元的来源,故不能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提起公诉(C)在澳门赌博,数额特别巨大,构成赌博罪(D)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在澳门赌博,应依属人管辖原则追究其赌博的刑事责任33 关于黄某使电气厂获取 300 万元退税的定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具有逃税性质,触犯逃税罪(B)具有诈骗属性,触犯诈骗罪(C)成立逃税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应数罪并罚(D)属单位犯罪,应对电气厂判处罚金,并对黄某判处相应的刑罚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

26、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A 项:真正不作为犯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不作为犯,其作为义务来源于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如遗弃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等。但不真正不作为犯,其作为义务来源具有多样性,根据行为人对引起犯罪结果原因的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基于对危险源的控制而产生的作为义务和基于对法益无助者保护而产生的作为义务,并不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故 A 选项错误。 B 项:成立不作为犯罪,基于法不强人所难的原则,不仅要求行为人有作为的义务,还必须有作为的能力(作为可能性)。关于这一要求,并没有

27、例外,不真正不作为犯同样适用。故 B 选项错误。 C 项:不真正不作为犯既可以是结果犯,如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也可以是行为犯,如对于自己醉酒的未成年子女的驾驶机动车行为不予阻止。故 C 选项错误。 D 项: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而言,在任何一个以作为模式规定的刑法分则罪名中都可以存在。故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关系的判断。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了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时,应当考虑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8、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以及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 A 选项,如果依照条件说,则没有甲的行为就不可能出现乙死亡的结果,所以甲的行为是乙死亡结果的必要条件,二者有因果关系。但是现代刑法在认定因果关系之时采纳客观归责理论。依照客观归责理论,甲对乙进行伤害,警察出现之时乙并没有死亡,可以确定甲是伤害行为不是杀人行为,且受伤的乙被警察送往医院的途中,属于进入特殊第三人责任领域,甲对于乙后续的治疗过程已经没有支配力,不能将乙长期得不到治疗的死亡结果归责于甲。故 A 选项错误。 B 选项,前行为必然或者通常(高概率)导致介入因素出现的,前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仍然有因果力。此处的“必然或者通常”是指一般人

29、的认识或者行为人的特别认识。在公路上,车辆往来属于正常现象,倒在路中央的丙被过路车辆碾压的可能性极高。而丙昏倒在路中央是甲造成的,因此是甲的行为导致丙处于高度危险中,即使乙车超速,此介入因素也不具有异常性。因此,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因果关系是对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上是否存在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判断,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预见、能否预见没有关系。以杀人故意开枪,客观上导致丙中弹身亡,即使是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也应当认为存在因果关系。故 C 选项错误。 D 选项,甲向乙的茶水投毒,具有致使乙死亡的高度危险,但是中毒之后一般人都不会选择自杀,被

30、害人选择自杀这一介入因素过于异常,阻断了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甲的投毒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当防卫的认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A 选项,一般人扭送现行犯是法律规定的作为公民权利 (义务)的行为,属于法令行为。被扭送的罪犯反抗是其本能,面对顾某的激烈反抗,由于反抗本身也是一种不法侵害,所以甲有权进行正当防卫,死死摁住罪犯头部导致其窒息死亡的

31、,表明手段超过了必要限度。正当防卫超出必要限度的,可能构成过失犯罪。本项中的甲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故 A 选项错误。 B 选项, “正在进行”的侵害包括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不法侵害,也包括犯罪虽然已经既遂,但是从当场开始追击仍然可以挽回损失的时间段。(1)犯罪人齐某的抢劫罪虽然已经既遂,但乙为了保护他人财产权益,有权追击并抢回被害人财物。从当场出发对抢劫犯进行的追击,属于正当防卫。(2)齐某的死亡与乙没有因果关系,乙对齐某的死亡结果不成立正当防卫。齐某自己开车不慎撞死,不是乙的防卫行为所致,属于被害人自我答责,不需要作为正当防卫来讨论。故 B 选项正确。 正当防卫针对的必须是那些具有进攻性、

32、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对于卖淫和偷越国(边)境的不法行为,一方面没有个人法益被侵犯,公民的正当防卫必要性很小;另一方面也不具有进攻性和破坏性,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故 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关系、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意外事件。依据因果关系理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实行行为的客观风险现实化为危害结果的过程,即认定因果关系,首先要确定行为本身带来的风险。在我国刑法中,遇到被害人存在特殊体质的案件,原则上应当根据条件说或者客观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得出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故 C 选项正确。 当然,在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主观上同时有罪责

33、。成立故意杀人罪,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求行为人至少对崔某的死亡结果有预见可能性。首先,甲对于崔某的死亡没有杀人故意;其次,甲无法得知素不相识的人存在特殊体质,即甲对死亡结果没有预测可能性,也不成立过失犯罪。因此,甲对于崔某的死亡在刑法上属于意外事件。故A、B、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刑事责任能力。A 项:甲误以为他人追杀自己而反抗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人并没有破坏法秩序的故意,在有预见可能性的情况下,成立过失犯罪。吸毒导致的幻觉只是行为人成立过失犯罪的前提,并不是行为人丧失刑事责任能力

34、的条件。故 A 选项正确。 B 项:乙在实施砍杀行为时,已经具备了故意杀人罪的主客观要素,如果认为最终结果可以归责于乙认识清醒时的行为,则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如果认为被害人最终死亡的结果不可归责于乙清醒时的行为,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故 B 选项错误。 C 项:根据刑法第 17 条的规定,对于爆炸罪,年满 14 周岁即可承担刑事责任,丙已经满 15 周岁,即使具体的出生月和日不能查清,也不影响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要求。故 C 选项错误。 D 项:行为时不满 14 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此处的刑事责任判断点是 “行为出现的时间”,而不是结果出现的时间。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6

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形态。甲见乙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而收起枪支,属于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即“能达目的而不欲”,成立犯罪中止。之后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由于主观上是“不小心”,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对甲最终按照故意杀人罪(中止)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进行数罪并罚。故 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甲的行为计划是杀死自己的杀父仇人乙,在能够杀死乙,并且乙也确实就是杀父仇人(实行犯)的情况下,转念认为杀死作为教唆犯的仇人丙更合适,因而主动放弃杀乙的,属于对乙的故意杀人罪中止。在行为计划理论中

36、,犯罪性质即使相同,若犯罪对象属于人身性利益,则犯罪对象的改变就会引起行为计划的改变,成立新的行为构成。具体到本案,甲由杀死乙的行为计划改变为杀死丙的行为计划,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对丙将依后续的行为进程评价犯罪形态。【知识模块】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罪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 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 A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冒充警察抢劫的,是刑法 第 263 条第 6 项规定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只定抢劫罪。故

37、B 选项错误。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不是为了骗取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不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只成立劫持航空器罪。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罪数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职业禁止。刑法第 37 条之一第 1 款规定,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 3 年至 5 年。第 2 款规定,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禁令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A 项:“职业”的范围大于“职务”,“利用职务便

38、利 ”犯罪的,必然属于“利用职业便利”。故 A 选项错误。 B 项:符合 刑法第 37 条之一第 2 款的明文规定。故 B 选项正确。 C 项:职业禁止的执行起算点为“刑罚执行完毕之日 ”,此处应与累犯的规定作同一解释,即指主刑执行完毕之日。具体到本题中应指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不包括附加刑的执行。故 C 选项错误。 D 项:虽然刑法规定的职业禁止期限是 3 至 5 年,但是第 37 条之一第 3 款同时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如律师犯罪后的职业禁止是终身。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罚的种类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

39、考查假释的撤销。根据刑法第 86 条第 1 款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 71 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 71 条规定的是新罪并罚,即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又犯新罪的,原判刑罚的剩余刑罚和新罪的刑罚并罚,这被称为“先减后并”。所以A 的说法正确。 刑法第 86 条第 3 款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无论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还是在考验期满后才发现违规行为,都证明假释考验已经失败,罪犯的改造不可信

40、任,都应该撤销假释,执行剩余刑期。所以 B的说法正确。 刑法86 条第 2 款规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 70 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其他罪”既可以是异种罪,也可以是同种罪,数罪并罚的前提是假释考验期内发现漏罪,如果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漏罪的,则只处罚漏罪。所以 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刑罚的执行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犯。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指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的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制造了公共交通隐患的危险结果,该危

41、险结果进一步发展为现实的侵害结果。陈某砸铁轨是破坏交通设施、制造公共危险的行为,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由于没有因为破坏交通设施的基本行为发展出更严重的结果,所以只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陈某破坏铁轨时不小心将附近幼童砸死,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属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注意:陈某过失导致幼童死亡不是基本结果发展的加重结果,而是一行为数结果的情况。故 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和交通肇事罪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犯罪,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发生的空间不同,前者是保护生产

42、、作业领域内的公共安全,后者保护的是公共交通运输领域的公共安全。本题中的事发地点是建筑工地,不属于“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甲未注意路况,当场将工友乙撞死、丙撞伤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而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故 A 选项错误,B、C 选项正确。 将自己有救助义务的人带离现场,抛弃于路沟,断绝了丙被别人发现从而获救的机会,这一行为积极创设了丙死亡的危险,主观上甲认识到丙死亡的可能性,客观上导致丙死亡,所以甲遗弃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甲投毒的

43、对象是交售粮站的稻米,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同时,甲只有投毒的故意,没有毁坏财物的故意,因此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甲取出一部分稻米的行为属于盗窃行为,但构成盗窃罪要求盗窃的财物价值数额较大,所以甲取出一部分稻米用作饵料,用来毒麻雀的,由于数额不大,甲不构成盗窃罪。故 A、B 选项错误。 甲毒死麻雀的行为,没有侵害被刑法保护的法益,故不成立犯罪。甲将有毒的麻雀作为食品售予他人,不仅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也侵犯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秩序,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兜底”罪名,在其他罪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可以使用此罪

44、名。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贪污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主管国有企业财务的权力,将本属于国有企业的财产性利益转移给自己妻子(特定关系人)控制的公司,成立贪污罪。【知识模块】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犯罪形态。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成立保险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是诈骗罪的特别法条。成立诈骗型犯罪,要求行为人隐瞒真相、捏造事实,使受骗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自己的财物。案例中甲隐藏投保财

45、物,向保险公司索赔,其“索赔”行为是保险诈骗罪的着手。保险公司报警后,在侦查机关安排下,给付甲“理赔金”。那么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作为受骗人,其给付犯罪人财物的行为并不是基于认识错误,而是基于帮助侦查机关侦破案件的需要。所以,甲获得财物与保险诈骗之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并不是诈骗所得。所以甲只能成立保险诈骗罪未遂(即使甲获得财物后离开了保险公司大楼,警察并没能将其当场抓获,也只成立保险诈骗罪未遂)。【知识模块】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刑事责任年龄、绑架罪、故意杀人罪。根据行为共同说,成立共同犯罪只需要行为共同,不需要责任相同,

46、所以无责任能力人和有责任能力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成立违法层面的共同犯罪,只是一方有责任,另一方无责任。根据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5 周岁的甲不对绑架罪负责,仅对故意杀人罪负责,所以甲、乙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故 A 选项正确。 在本案中,甲、乙共谋绑架并杀害被害人,二人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但甲只对其故意杀人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对绑架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只成立故意杀人罪;对乙则以绑架罪论处,按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

47、规定处罚,二者并不矛盾。故 B、D 选项正确。 乙虽然没有实施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但提供了帮助,并且有共同杀人的故意,因而与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对乙应当适用“杀害被绑架人”的规定。故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盗窃罪。盗窃罪与诈骗罪所侵犯的法益基本相同,二者的唯一不同点在于是否有交付行为,即受骗人基于认识错误转移物的所有权或者占有权。 刑法上的占有是指人对物有实力上的支配关系。对占有应该综合考虑占有的事实(客观 ),以及占有的意思(主观,包括潜在的占有意思),然后根据一般的社会观念进行判断。所有者本人特意将财物放

48、置于与自己的所在地相隔离的场所,物仍然处在所有者的支配力所及的范围,能够认定所有者的占有。所以在马路上停放的车辆由车主或停车人占有。本案中虽然乙将车钥匙交给了甲,但是并没有同意甲将汽车开走,只是允许甲在停驶的汽车内休息,所以并没有基于受骗转移汽车的所有权、占有权。甲乘乙不注意,将车开走的,是完全违背被害人意志的盗取型犯罪,成立盗窃罪。【知识模块】 侵犯财产罪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帮助伪造证据罪、包庇罪、期待可能性。A 项:乙明知甲杀人,仍然应其要求为其提供伪造的证据,成立 刑法第 307 条第 2 款规定的帮助伪造证据罪。故 A 选项正确。 B 项:由于刑法仅规定“帮助当

49、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构成犯罪,即立法者在此处采纳了缺乏期待可能性责任阻却事由,不追究为了摆脱自己的罪名而伪造、毁灭证据的案件当事人的证据犯罪的刑事责任,因而甲在本案中不承担刑事责任。故 B选项正确。 C 项:由于乙并没有指明是谁杀死了被害人,即并没有 “诬告”具体的受害人,没有侵犯他人的人身权,不成立诬告陷害罪。故 C 选项错误,当选。 D 项:乙明知甲构成犯罪而对司法人员作假证明包庇的,成立 刑法第 310 条规定的包庇罪。故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受贿罪、行贿罪。甲明知乙有请托事项,也认真地认识到可能是乙送的财物而收受的,是间接故意的受贿。乙、丙二人成立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贿罪。 A 项:受贿罪既可以是主动索取,也可以是被动收受。故 A 选项错误。 B 项:受贿罪是故意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都包括在内。故 B 选项错误。 C 项:受贿罪的成立只需要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时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意图,并不需要事实上为他人谋取了利益,所以认定受贿罪不需要考察收受财物与谋取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因果关系”或者“无因果关系”都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故 C选项错误。 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