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874106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给兔静脉注射 50%葡萄糖 5ml 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E)血容量增多2 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血 Na+增多(B)血 K+增多(C)血量增多(D)血压升高(E)血管紧张素减少3 能用来准确地测出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A)肌酐(B)酚红(C)果糖(D)菊粉(E)对氨基马尿酸4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比值(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5 致

2、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A)肾小球滤过率(B)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循环血量(D)动脉血压(E)血 K+6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A)35% 40%(B) 45%55%(C) 65%70%(D)75% 80%(E)85% 90%7 关于肾交感神经的作用,错误的是(A)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B)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近球细胞释放肾素(D)促进肾小管各段分泌 K+(E)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重吸收 Na+、Cl -和水8 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A)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 范围内变动(B)输尿管结石和肿瘤压迫肾小管(C)血浆蛋白浓

3、度降低(D)肾血浆流量减少(E)滤过膜有效通透系数降低9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B)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终尿量(C)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D)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终尿量(E)每分钟两侧肾的血浆流量10 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B)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血 Na+降低(D)血 K+升高(E)致密斑活动降低11 有关近段小管前半段对 Na+的重吸收,错误的是(A)重吸收超滤液中约 70%的 Na+(B)主动转运(C)与葡萄糖和氨基酸同相转运(D)与 H+逆向转运(E)受醛固酮的调节12 闰细胞的功能是主动分泌(A)Na +(B) H+(C)

4、Cl-(D)K +(E)HCO 3-13 关于测定清除率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了解肾的功能(B)可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C)可以测定肾血流量(D)可以推测肾小管的转运功能(E)不能推测肾小管的转运功能14 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基膜(C)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D)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E)肾小球系膜细胞15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16 球管平衡是(A)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 65%70%(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C)肾小管

5、的重吸收率为 65%70%(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远曲小管重吸收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17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肾血浆流量增大(C)血浆蛋白浓度高(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上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18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19 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67% 的 Na+、Cl -、K +和水被重吸收(B) 85%的 HCO3-被重吸收(C)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被重吸收(D)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Na+泵(E)水的重吸收与 Na+泵的活动无关20 代谢性酸

6、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A)H + -Na+交换减弱(B) H+ -K+交换增强(C) K+ -Na+交换减弱(D)K +重吸收增加(E)NH 4+ -K 交换减弱21 肾脏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A)释放肾素(B)分泌醛固酮(C)释放抗利尿激素(D)排泄钠,氯离子(E)浓缩与稀释尿液22 近球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基侧膜上的 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23 正常情况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A)滤过膜的通透性(B)滤过面积(C)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E)囊内压24 肾小球滤过

7、率是指(A)单位时间内一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B)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C)单位时间内一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D)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E)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血流量25 交感神经兴奋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滤过膜通透性降低(D)肾血流量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26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囊内压下降(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肾血浆流量增多(E)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下降27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钠排钾(C)保钠保钾(D)排氢排钾(E)排氢保钾28 大量饮清水

8、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动脉血压升高(D)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血管紧张素减少29 肾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 Na+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 Na+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30 腰骶部脊髓或盆神经损伤时表现为(A)尿失禁(B)尿潴留(C)多尿(D)少尿(E)无尿31 肾小球滤过率是(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32 肾小管对 HCO3-重吸收(A)以 HCO3-的形式吸收(B)以 CO2 的形

9、式吸收(C)主要在远曲小管进行(D)滞后于 Cl-吸收(E)不依赖于 H+的分泌33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全身动脉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囊内压(D)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34 肾小管对 H+分泌增加不引起(A)Na +吸收增加(B) HCO3-重吸收增加(C) NH3 分泌增加(D)K +分泌增加(E)水排出增加35 滤过分数是指(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C)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D)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36 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的重吸收主要受血管升压素调节(B) Na

10、+和 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C) H+的分泌是一个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D)NH 3 的分泌与 H+的分泌密切相关(E)NH 3 的分泌与 H+的分泌无关37 形成髓质高渗梯度的重要结构是(A)近曲小管(B)髓襻(C)直小血管(D)远曲小管(E)集合管38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醛固酮不分泌(A)血中 K+浓度升高(B)血中 Na+浓度降低(C)肾交感神经兴奋(D)肾动脉灌流量增多(E)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39 肾糖阈是(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的浓度(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肾小球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肾小

11、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40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2、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1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

13、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2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2

14、【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动脉灌流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刺激醛固酮合成和释放;血 K+升高、Ns+降低直接刺激醛固酮分泌。【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3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4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尿的生成和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2 636-1-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1 Requirement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1部分 要求(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6-1-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1 Requirement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1部分 要求(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2-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2 Scenario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2部分 方案(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6-2-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2 Scenario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2部分 方案(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3-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3 Network architecture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3部分 网络架构(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6-3-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3 Network architecture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3部分 网络架构(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_1.pdf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_1.pdf
  • ETSI TS 102 636-4-2-2013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ETSI TS 102 636-4-2-2013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 ETSI TS 102 636-5-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5 Transport Protocols Sub-part 1 Basic Transport Protocol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pdf ETSI TS 102 636-5-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5 Transport Protocols Sub-part 1 Basic Transport Protocol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pdf
  • ETSI TS 102 636-5-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5 Transport Protocols Sub-part 1 Basic Transport Protocol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_1.pdf ETSI TS 102 636-5-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5 Transport Protocols Sub-part 1 Basic Transport Protocol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_1.pdf
  • ETSI TS 102 636-6-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6 Internet Integration Sub-part 1 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GeoNetw.pdf ETSI TS 102 636-6-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6 Internet Integration Sub-part 1 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GeoNetw.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