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质粒核酸是(A)双股 RNA(B)闭合环状 DNA(C)单股 DNA(D)不完整的 DNA(E)单链 RNA2 耐药菌株可以通过合成某种纯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下列不属于钝化酶的是(A)甲基化酶(B)转肽酶(C) -内酰胺酶(D)氯霉素乙酰转移酶(E)氨基糖苷类纯化酶3 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 R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C)耐药传递因子和 F 质粒的功能相似(D)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E)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4 基因突变
2、产生的耐药性与 R 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显著不同之处为(A)与抗菌药物使用无关(B)产生的突变株所具有表型能稳定的遗传,细菌耐药性可以保持许多代(C)不容易传播(D)获得的耐药性容易因为回复突变而丢失(E)发生的频率非常低5 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的哪个部位(A)细胞壁(B)内质网(C)细胞膜(D)细胞质(E)细胞核6 有计划的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次交替使用的目的是(A)使新出现的耐药基因不被药物选择而增多或让它们发生回复突变(B)处方如此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C)考虑到生产厂商的利益分配(D)利于杀灭各种病原菌(E)有利于生产和节约抗菌药物7 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A)40%.(B)
3、 90%以上(C) 80%以上(D)50% 60%(E)70% 80%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耐药性菌株可以变成敏感性菌株(B)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可以保持很多代(C)药物的使用促进了敏感菌株突变成为耐药性菌株(D)药物的筛选,使耐药性菌株比例增加(E)耐药性菌株在药物使用之前就出现了9 常常有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明显的交叉耐药现象的原因是(A)该类抗生素使用历史很久(B)耐药性质粒的传播很快(C)它们的结构相似(D)它们发生药物作用的结合靶点相同(E)它们比较容易被主动外排10 用高温的办法来人工消除 R 质粒时,温度一般为(A)42(B) 72(C) 37(D)100(E)61
4、11 R 质粒在哪类细菌中最为常见(A)芽孢杆菌(B)肠道菌(C)葡萄球菌(D)蓝细菌(E)奈瑟菌12 巨大芽孢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性突变率是 5 乘以十的五次方,对于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性突变率为 1 乘以十的五次方,估计巨大芽孢杆菌对这两种同时耐受的突变率约为(A)0.2(B) 1 乘以十的五次方(C) 6 乘以十的五次方(D)5 乘以十的五次方(E)5 乘以十的十次方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练习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1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