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26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85287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2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2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2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2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2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练习试卷 260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B)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C)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兴奋(D)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2 属于 B 类纤维的是(A)本体感觉传入纤维(B)皮肤痛觉传入纤维(C)自主神经节前纤维(D)自主神经节后纤维3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A)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B)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C)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D)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4 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轴突内的轴浆并非经常在流动(B)顺向和逆向轴浆运输的速度相

2、等(C)与维持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无关(D)与神经的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有关5 下列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都有轴突(B)两者都有树突(C)两者都能产生动作电位(D)两者的细胞间都可存在缝隙连接6 下列关于经典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非定向化学性突触(B)含各类递质的突触小泡无形态差异(C)后膜受体都是化学门控通道(D)激活区位于前膜上对应于后膜受体的位置7 EPSP 与 IPSP 共同的特征为(A)突触前膜都去极化(B)突触前膜都超极化(C)突触后膜都去极化(D)突触后膜都超极化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A)即突触后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B)由突触后膜 K+电导增加

3、而产生(C)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D)由突触后膜 Ca2+电导增加而产生9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由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B)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C)由突触后膜 Na+电导增加而产生(D)由突触后膜 Ca2+电导增加而产生10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内凡能与受体结合的化学物质都是递质(B)递质作用于受体产生效应后很快被消除(C)一个神经元的全部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D)一种神经递质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受体11 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依赖于(A)K +内流(B) K+外流(C) Cl-外流(D)Ca 2+内流12 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

4、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A)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B)末梢膜电位的水平(C)进入末梢内的 Ca2+量(D)末梢内囊泡的数量13 关于电突触传递,错误的是(A)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B)双向传递(C)传递速度快(D)突触间隙约 24m14 下列哪一种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A)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B)所有副交感节后纤维(C)所有支配胰的交感节后纤维(D)所有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15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是(A)胰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16 下列肾上腺素能受体中,属于突触前受体的是(A) 1 受体(B) 2 受体(C) 1 受体(D) 2 受体17 下列

5、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 a 受体介导的(A)瞳孔扩大(B)心率加快(C)支气管扩张(D)糖酵解加强18 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 受体介导的(A)骨骼肌血管收缩(B)胃肠括约肌收缩(C)膀胱逼尿肌收缩(D)糖酵解加强19 当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收缩或收缩加强(A)心房心室肌(B)子宫平滑肌(C)小肠平滑肌(D)血管平滑肌20 当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舒张(A)血管平滑肌(B)小肠平滑肌(C)虹膜辐射状肌(D)胃肠括约肌21 儿茶酚胺与 受体结合后,不会产生下列哪一种生理效应(A)冠状血管舒张(B)子宫平滑肌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肌收缩减

6、弱22 脑内多巴胺最主要的产生部位是(A)脊髓(B)低位脑干(C)中脑黑质(D)纹状体23 N1 受体主要分布于(A)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B)神经一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C)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24 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A)突触前抑制(B)突触后抑制(C)去极化抑制(D)外周性抑制25 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传入侧支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B)传人纤维的主干与侧支释放不同的递质(C)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的作用(D)作用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26 关于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下列哪一描述是正确的(A)以

7、轴突一轴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B)通过串联性突触而起抑制作用(C)闰绍细胞内有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共存(D)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许多运动神经元同步活动27 下列关于突触前抑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树突一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B)多见于运动传出通路中(C)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D)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28 关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指丘脑感觉接替核及其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纤维(B)感觉接替核在所有感觉传导通路中都是第三级神经元(C)与大脑皮质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D)主要与大脑皮质第二层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29 下列关于丘脑髓板内核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无

8、关(B)直接接受经典感觉传导到第二极神经元的侧支纤维投射(C)发出的纤维多次换元后弥散性投射至皮质广泛区域(D)给予电刺激能激发大脑皮质感觉区神经元连续放电30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的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抑制大脑皮质的活动(D)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31 引起各种躯体感觉的强度取决于(A)感受器阈值的高低(B)感觉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C)特定的传入神经通路(D)传入通路中神经元换元的次数西医综合练习试卷 260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包括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是指

9、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性;绝缘性即为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但绝缘性不等于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如细胞外液中 Na+和 K+浓度的改变将明显影响兴奋的传导。【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神经的营养作用是指神经对受支配组织内在代谢活动的影响,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依靠末梢对支配组织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而实现,它不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当切断神经后即能明显表现出来,表现为肌肉萎缩等。【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轴浆运输是经常在流

10、动的,顺向轴浆运输速度一般是逆向轴浆运输的两倍,递质囊泡、对支配组织的某些营养性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输送都依靠轴浆运输而进行,所以,轴浆运输与神经的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都有关,并对维持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十分重要。【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神经胶质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细胞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也随细胞外 K+浓度而改变膜电位,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之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就是缝隙连接。【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典突触属于定向化学性突触,不同的突触内所含突触小泡的大小和形态不完全相同;

11、后膜受体为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可见 EPSP 和 IPSP 的共同特征是突触前膜的去极化。【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体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因此后膜对

12、Na+和 K+的通透性增大。 由于 Na+卜的内流大于 K+的外流,故发生净的正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它和骨骼肌终板电位一样,属于局部兴奋,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刺激强度(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 去极化程度随之增大,故 C 正确。【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选项 A 错误),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 Cl-通道开放,引起 Cl-内流,结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 K+通道的开放或 Na+通道和 Ca2

13、+通道的关闭(选项 C 和 D 错误)有关。【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能与受体结合的化学物质不一定是递质。已发现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 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一种神经递质可与多种受体结合。递质作用于受体并产生效应后,很快即被消除。消除的方式主要有酶促降解和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等。【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 Ca2+通道开放,细胞外 Ca2+内流进入突触前末梢,最后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递质

14、的释放量与进入神经末梢内的Ca2+正相关。【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 Ca2+通道开放,细胞外 Ca2+内流进入突触前末梢,最后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递质的释放量与进入神经末梢内的Ca2+正相关。【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由于其电阻低,因此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胆碱能纤

15、维包括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肽能和嘌呤能纤维除外)和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包括引起胰腺分泌的内脏大神经、支配全身与温热性发汗有关的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收缩胰腺血管、支配与精神性发汗有关的汗腺,以及通过 受体舒张冠脉、脑、肝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主神经的结构一般都是按下列规律走行:交感或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一神经递质一节后神经元一神经递质一效应器。但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相当于节前纤维。除肾上腺髓质外,其他如胰腺、甲状腺、胃腺、肾上腺皮质和心传导组织等都由交感节后

16、神经纤维支配。【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率加快为 1 受体介导;支气管扩张和糖酵解加强均为 2 受体介导。【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时引起子宫平滑肌、小肠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舒张。【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而言,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都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子宫和虹膜辐射状肌等的收缩;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平滑肌舒张。【知识模块】 神经

17、系统的功能2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N 受体也称烟碱受体,分布于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称 N1 受体,分布于神经一骨骼肌接头终板膜上的为 N2 受体。【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突触后抑制有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种形式。【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再通

18、过后者的活动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支配骨骼肌并发动运动,同时其轴突发出侧支与闰绍细胞构成突触联系;闰绍细胞兴奋时释放甘氨酸,回返性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运动神经元和同类的其他运动神经元。其意义在于及时终止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或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同步化。【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突触前抑制以轴突一胞体式突触和轴突一轴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不存在树突一树突式突触;因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而产生;在中枢内广泛存在,尤其多见于感觉传入通路中,

19、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形成丝球状结构;感觉接替核在部分感觉传导通路中为第三级神经元。【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丘脑髓板内核群在发生上属于最古老的结构,经典感觉传导到第二极神经元的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中反复换元后上行,再投射到丘脑髓板内核群,后者发出的纤维多次换元后弥散性投射至皮质广泛区域,给予电刺激很难激发大脑皮质感觉区神经元放电,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有关。【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没有专一的感觉传导功能,不能引起特殊的感觉。其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分布于各层内,以游离末梢的形式与皮层神经元的树突构成突触联系,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作用。【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各种躯体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感觉的强度则取决于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以及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此外,皮肤感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与感受器的点状分布密切有关。【知识模块】 神经系统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TS 300 124-1991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to Connect to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s (PSPDN) Using CCITT Recommendation X 25 (1984) In.pdf ETSI ETS 300 124-1991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to Connect to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s (PSPDN) Using CCITT Recommendation X 25 (1984) In.pdf
  • ETSI ETS 300 124-1991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to Connect to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s (PSPDN) Using CCITT Recommendation X 25 (1984) Ini.pdf ETSI ETS 300 124-1991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to Connect to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s (PSPDN) Using CCITT Recommendation X 25 (1984) Ini.pdf
  • ETSI ETS 300 125-199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CCITT Recommendations Q 920 I 440 and Q 921 I 4.pdf ETSI ETS 300 125-199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CCITT Recommendations Q 920 I 440 and Q 921 I 4.pdf
  • ETSI ETS 300 125-199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CCITT Recommendations Q 920 I 440 and Q 921 I 4_1.pdf ETSI ETS 300 125-199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CCITT Recommendations Q 920 I 440 and Q 921 I 4_1.pdf
  • ETSI ETS 300 128 AMD 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Service Descriptio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恶意呼叫识别(MCID)补充业务.pdf ETSI ETS 300 128 AMD 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Service Descriptio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恶意呼叫识别(MCID)补充业务.pdf
  • ETSI ETS 300 129-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Flows《综合业务数字网(IS.pdf ETSI ETS 300 129-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Flows《综合业务数字网(IS.pdf
  • ETSI ETS 300 129-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Flows《综合业务数字网(IS_1.pdf ETSI ETS 300 129-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formation Flows《综合业务数字网(IS_1.pdf
  • ETSI ETS 300 130-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One (DSS1) Proto.pdf ETSI ETS 300 130-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One (DSS1) Proto.pdf
  • ETSI ETS 300 130-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One (DSS1) Proto_1.pdf ETSI ETS 300 130-199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One (DSS1) Proto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