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炙学练习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1 患者,男,40 岁。突发胃痛,呕吐,腹胀,腹泻。治疗应首选(A)足三里(B)关元(C)命门(D)大椎(E)肾俞2 患者,男,43 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A)手、足太阴经穴(B)手、足少阴经穴(C)于、足少阳经穴(D)手阳明经穴(E)足太阳经穴3 一患者双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时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治疗除对症取穴外,整体取穴还应配(A)肾俞、关元(B)膈俞、气海(C)商丘、足三里(D)大椎、曲池(E)膝眼、太溪4 患者,男,70 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层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
2、,遗溺,子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A)肾俞、太溪(B)关元、神阙(C)脾俞、足三里(D)胃俞、三阴交(E)三焦俞、内关5 患者,女,55 岁。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脉细弦。治疗应首选(A)百会、脾俞、气海、足三里(B)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C)头维、中脘、内关、丰隆、解溪(D)脾俞、胃俞、合谷、足三里(E)四神聪、印堂、太阳、外关6 患者,男,24 岁。脘腹胀痛,痛甚欲便,泻后痛减,大便恶臭,伴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苔垢腻,脉滑。治疗时除取大肠俞、天枢、是三里外,还应加(A)曲池、内庭(B)中脘、内关(C)曲池、人椎(D)气海、上巨虚(E)梁门、外
3、关7 患者,女,40 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门,脉滑,治疗除取土穴外,还应加(A)列缺、尺泽(B)膻中、丰隆(C)曲池、外关(D)风池、尺泽(E)列缺、合谷8 患者,女,45 岁。失眠 2 个门,近日来人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A)神门、内关(B)神门、胆俞(C)神门、三阴交(D)心俞、脾俞(E)心俞、足三里9 百会位于(A)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3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B)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C)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D)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
4、上 5 寸,或两目外眦尖连线的中点处(E)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或两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处10 任脉起于(A)咽喉(B)口唇(C)鼻(D)眶下(E)小腹11 任脉主治(A)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B)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C)肺、喉病(D)侧头、胁肋病(E)后头、肩胛病、神志病12 既是腑会穴,又是胃之募穴的是(A)足三里(B)胃俞(C)中脘(D)上巨虚(E)天枢13 位于脐上 4 寸的穴位是(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14 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A)四缝(B)十宣(C)八邪(D)合谷(E)曲池15 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
5、,应首选(A)足三里(B)四缝(C)合谷(D)曲池(E)大椎16 针刺环跳时宜选(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17 斜刺的角度应为(A)150左右(B) 250左右(C) 350左右(D)450左右(E)600 左右18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A)直刺(B)斜刺(C)向上或向下平刺(D)向上斜刺(E)向下斜刺19 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A)补虚泻实(B)提插补泻(C)开合补泻(D)补法与泻法(E)平补平泻20 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
6、率快(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21 捻转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B)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C)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D)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E)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22 平补平泻法是(A)既有补法成份,也有泻法成份(B)既不是补法,也不是泻法(C)以补为主,兼有泻法(D)以泻为主,兼有补法(E)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23 晕针时应当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立即停止针刺(B)已刺之针暂时不能起出(C)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D)患者平卧,头部放低(E)松开衣带,注意保暖24 针刺时应当注意的
7、事项不包括(A)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B)注意患者的体质(C)尽量采取坐位(D)手法宜轻,切勿过重(E)对于饥饿、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体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25 以下病证不适宜灸法的是(A)血瘀(B)风湿(C)实热(D)厥逆(E)痛经26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A)寒性呕吐腹痛(B)哮喘(C)瘰疬(D)疮疡(E)小儿脐风27 具有温肾壮阳作用的间接灸是(A)隔蒜灸(B)隔盐灸(C)隔姜灸(D)温针灸(E)隔附子饼灸28 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A)高热惊厥(B)中风脱证(C)中暑昏迷(D)急性腰扭伤(E)喉蛾29 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频,或兼呕逆酸苦,苔薄白,脉沉弦,其治疗取穴
8、当选(A)取足太阴脾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B)取足厥阴肝经穴、足少阴肾经穴为主(C)取背俞穴、任脉经穴为主(D)取足阳明胃经穴、任脉经穴为主(E)取足厥阴肝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30 心脾两虚之不寐让除取神门穴、三阴交穴外,还应配(A)心俞、脾俞、厥阴俞(B)胃俞、行间、足三里(C)心俞、肾俞、太溪(D)心俞、脾俞、外关、合谷(E)肝俞、太冲、间使31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A)原穴(B)络穴(C)俞穴(D)郄穴(E)募穴32 八脉交会穴中,治疗心、胸、胃病症的腧穴是(A)后溪、申脉(B)公孙、内关(C)临泣、外关(D)列缺、照海(E)外关、内关33 既是合穴,又是八会穴的是(A)
9、足三里(B)尺泽(C)阳陵泉(D)悬钟(E)曲池34 风袭经络所致太阳经头痛的治疗配穴处方应选(A)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B)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D)率谷、太阳、委中、阿是穴(E)列缺、风池、百会、阿是穴35 治疗偏头痛的配方取穴是(A)天柱、昆仑、后溪、阿是穴(B)风池、侠溪、丝竹空透率谷(C)百会、风池、行间、阿是穴(D)上星、合谷、足三里、阿是穴(E)以上都不是36 患者,女,43 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游走不定。治疗除取阿是穴及局部经穴外,还应选用的是(A)膈俞、血海(B)肾俞、关元(C)足三里、阴陵泉(D)大椎、曲池(E)神阙、关元37
10、患者,男,38 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膈俞、次髎(B)命门、阳陵泉(C)腰阳关、养老(D)命门、志室(E)次髎、阳陵泉38 哪一穴位不能用于催乳(A)膻中(B)少泽(C)少商(D)耳穴内分泌(E)乳根39 习惯性痛经针灸疗效最好的时间是(A)行经前 34 天至经期后 4 天左右(B)痛经未发作时(C)行经前或行经后(D)行经期或行经后 34 天(E)坚持每日治疗,需针灸三个月40 小儿遗尿,治疗选穴主要选取(A)膀胱经背俞穴(B)任脉(C)任督二脉(D)任脉及足阳明胃经(E)任脉及背俞穴41 患者外
11、感风热,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治疗应首选(A)列缺(B)内庭(C)太溪(D)少商(E)廉泉针炙学练习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治疗口眼喎斜、口角跳动、齿痛、流泪、唇缓不收。2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口眼喎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3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治疗牙关紧闭、下颁疼痛、口喎、面痛、齿痛、耳鸣、耳聋。4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 2 寸。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5足二里在小腿前外侧,
12、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上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6,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痰多、哮喘、咳嗽、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7内庭在足背,当第 2、第 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齿痛、口喎、喉痹、鼻衄、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知识模块】 针炙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
13、穴。【知识模块】 针炙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炙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针炙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月经不调,遗精,阳萎,腰骶痛,下肢痿痹。2大椎在后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3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第 1 颈椎下。暴喑、舌强不语、癫狂痫、头痛、项强。4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
14、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5神庭在前发际正巾直上 0.5 寸。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6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 与中 1/3 交点处。昏迷、晕厥、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 斜、腰脊强痛。【知识模块】 针炙学1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知识模块】 针炙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腹、胸、颈、头面的局部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知识模块】
15、针炙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针炙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4 寸。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周、崩漏、带下、阴挺、不孕。2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3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4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疽、癫狂。5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6廉泉在
16、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喑、喉痹、吞咽困难。【知识模块】 针炙学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炙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穴。头痛、睹晕、失眠、健忘、癫痫。2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3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头痛、目疾。夹脊在背腰部,当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棘突下两侧穴,左右共 34 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厂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17、4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 寸(指寸)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为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膝痛、腿痛、脚气。5四缝在第 2 至第 1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 4 穴,左右共 8 穴。小儿疳积、百日咳。6胆囊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 2 寸。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7膝眼在髌尖两侧凹陷中。膝痛、腿脚重痛、脚气。【知识模块】 针炙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4提捏进针法
18、: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知识模块】 针炙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炙学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 90角,垂直刺人,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2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的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如胸、背部的穴位。3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角,横向刺人,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知识模块】 针炙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
19、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针刺必须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知识模块】 针炙学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炙学2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针炙学22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捻转补泻:补法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泻: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知识模块】 针炙学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1表现: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痿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人事不省、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知识模块】 针炙学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
21、灸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注意患者的体质,尽量采取卧位,井正确选择舒适自然且能持久的体位。取穴宜适当,不宜过多;手法宜轻,切勿过重。对于饥饿、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体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医者在治疗施术过程中,应思想集中,谨慎细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只要做好预防,晕针观象完全可以避免。【知识模块】 针炙学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知识模块】 针炙学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炙学2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1艾炷灸:瘢痕灸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病。无瘢痕
22、灸一般寒性疾病均可使用。隔姜灸寒性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隔蒜灸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隔附子饼灸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萎、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2艾卷灸:温和灸慢性病雀啄灸急性病太乙神针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雷火神针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3温针灸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4温灸器灸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适宜。【知识模块】 针炙学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洛治疗顽固性痹症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目前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
23、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疮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疾、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知识模块】 针炙学2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针炙学3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炙学3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针炙学3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3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针炙学3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3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炙学3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炙学3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炙学3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针炙学3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炙学4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知识模块】 针炙学4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