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DN 098一1998目次前言m1范围.。12引用标准。13定义,24业务、业务质量与性能25网路等级结构及网路组织”“36电路群设置及其路由计划。107传枯标准及其分配。158接续标准及其分配. 379编号计划3910信令4211同步4412计费。一4513数字交换设备基本进网要求5014数字传输系统基本进网要求。5015网路管理与监控5016终端设备基本进网要求“”“6317国际通信63YDN 088一1998前言本技术体制主要内容包括:业务种类及质量,网路等级结构与组织,电路群设置及路由计划,传输标准及分配,接续标准及分配,编号计划,信令,同步,计费及网管与监控,数字交换、传输和终端设
2、备基本进网要求,国际通信等,并对这些内容提出了系统的、明确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本技术体制的实施,将有利于全网的统一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网运行的效益和可靠性。本技术体制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n飞-T有关建议,并吸取了国外有益的经验;参照了相关数字装备的要求;吸收和总结了全国各地区在电话网(数字)建设过程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本技术体制起草单位:原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技术体制主要起草人:王鸿生龚双瑾李少英汪建华罗建国林善希李琳王国珍吴光林康笃栋王立言马wYDN 088一19983定义1)网路结构:它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各个交换中心(节点)、选路规划,以及依一定规则连接交换中心的路由,用以达到经济、
3、合理、高效、优质地疏通用户之间的话务2)网路等级:它是对网中的各个交换中心的一种安排。在有级网中,它为每个交换中心分配一个等级;除了最高等级的交换中心以外,每个交换中心必须接到等级比它高的交换中心。本地交换中心位于较低等级,而转接交换中心和长途交换中心位于较高等级。3)路由:它是指在电话自动交换网中两个交换中心之间为建立一个呼叫连接或传送信息的途径。4)响度评定值:它用以表示通话连接或其组成部分(如发送系统、中继电路、接收系统)的话音响度性能,以dB为单位。5)网状网:各个交换中心可以直接连接到所有其它的交换中心的网络。由于交换中心之间的呼叫最多经过一个链路,因而不存在转接交换中心。6)差错:
4、在发送的数字信号中的数字和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中的数字之间的不一致。有比特差错和块(BLACK)差错两种类型。7)块:一组与通道相关的连续比特,每个比特属于一个并仅属于一个“块”。8)差错秒:具有任何比特差错的15时间间隔。9)严重差错秒:具有劣于1x10-3差错的is时间间隔。10)滑动:同步或准同步比特流中由于缓冲存储器的读写差错而引起的一组比特的重复或丢失。11)同步:时标或信号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它的相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平均速率出现。12)同步网:一个提供参考定时的网。通常同步网的结构包括被同步链路连接的同步网路节点。4业务、业务质f与性能4.1业务在数字电话网上可以开放下述几种电信业
5、务:自动交换的电话业务。借助于电话网开放30 x 64kbid。速率的电话与非电话业务。在数字网的基础上,开放2Mbids以及y 2Mbit/s的租用中继线业务。此外,还可通过自动网疏通人工接续的电话业务。有关自动网与人工网之间的互通关系,详见(人工电话网技术体制中的有关规定。4.2业务质f与性能业务质量是由用户使用业务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网路向用2邮电技术规定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YDN 088一19981范围本技术体制适用于数字交换、数字传输装备组成的数字电话网。针对数字电话网的特点,本技术体制在网路结构,传输标准,编号,信令,同步,交换、传输、终端装备基本进网
6、要求等方面,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规定。本技术体制主要适用于自动电话业务,同时适用于电话网开放传真、数据等低速、高速非话业务。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技术体制引用以下标准:I)公用电话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2)数模混合网传输参数3) GF-018一1995公用电话网自动电话编号4)中国电话网随路信令方式技术规范5) GF-010-95国内No. 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一信令链路控制部分)6)中国电话网No. 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7)数字同步网规划方法与组织原
7、则8) GF一002一9002.1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9)长途传输装备基本进网要求10) TTU-T一般网路规划11) TTU-T G.100系列建议12) TTU-T G.700系列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8一04一17批准1998一07-01实施YDN 088一1998刃|1|口曰图1长途电话二级网等级结构及网路组织示意图2电话网端局间最大串接电路段数和串接交换中心数示意国内长途交换中心分为两个等级,其中汇接全省转接(含终端)长途话务的交换中心为省级交换中心,用DC1表示;汇接本地网长途终端话务的交换中心用】)C2表示。5.2.1一级交换中心(DC1)一级交换中心(DC
8、I)为省(自治区、直辖市)长途交换中心,其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一级交换中心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O之间以基干路由网状相连。地(市)本地网的DC2与本省(自治区)所属的DC1均以基干路由相连。5.2.2二级交换中心(DC2)二级交换中心(DC2)是长途网的长途终端交换中心,其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本地网YDN 088一1998户提供通信能力的性能。由此,业务质量可用网路性能来度量。网路性能可以用传输性能、接续性能、可保持性能来代表。4.2.1传输性能传输性能是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信号经网路的设备传送到接收端时再现其原有信号的程度。它对电话业务的影响体现在通
9、话质量方面。在进行长途或本地通话时,当全程的响度评定值为23.OdB和其它传输损伤在允许范围内时,用户感到能正常通话的百分比应在85%以上,感到满意通话的百分比应在27%以上。此时,通话连接中出现的振鸣概率应小于0.1%,出现的准振鸣概率应小于1%;出现回声的概率应小于1%;出现可懂串话的概率,本局用户间应不大于0.1%,非本局用户间应不大于1%04.2.2接续性能接续性能表示在给定条件下用户发出呼叫时网路能够提供业务能力的程度,一般用呼损来表示。在进行长途通话时,全程呼损应小于0.054,此时用户感到能进行满意通话;在进行本地通话时,全程呼损应小于0.042,此时用户感到能进行满意通话。4.
10、2.3可保持性能可保持性能表示一旦提供业务后,便能在给定的条件和所请求呼叫的持续时间内继续提供业务的能力,反映网路的可信赖程度(Dependability)。目前在国际电联的E系列建议中以呼叫中断率的参数来表示可保持性能。具体的规定待进一步研究。5网路等级结构及网路组织5.1电话网等级结构网路等级是对网中各个交换中心的一种安排。在有级网中,它为每个交换中心分配一个等级;除了最高等级的交换中心以外,每个交换中心必须接到等级比它高的交换中心。本地交换中心位于较低等级,而转接交换中心和长途交换中心位于较高等级。网路结构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各个交换中心(节点)、选路规划,以及依一定规则连接交换
11、中心的路由,用以达到经济、合理、高效、优质地疏通用户之间的话务。电话网等级,主要是依据交换中心之间的话务流量、流向、交换和传输设备之间的费用比以及运营管理等因素划分的。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将由现有的五级逐步演变为三级,长途电话网将基本完成由四级网向二级网的过渡。长途电话二级网的等级结构及网路组织示意如图1所示。全网演变为三级时,两端局之间最大的申接电路段数为5段,串接交换中心数最多为6个,如图2所示。5.2长途交换中心的等级划分及其职能根据各长途交换中心在网路中的地位和所汇接的话务类型不同,长途电话二级网将YDN 088一1998的长途终端话务根据话务流量流向,二级交换中心也可与非从属一级交换
12、中心DC1建立直达电路群。5.2.3长途交换中心的职能长途网较高等级的交换中心可以具有较低等级交换中心的职能,如表1所示表1各级长途交换中心应具有的职能注:所有长途交换中心一般应具有本地交换中心的功能5.3过渡阶段的网路连接在长途网由四级向二级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省级交换中心之间的长途话务需经由第三省的交换中心(一般为现有四级网中的C1局)进行转接。少量尚未实施扩大本地网地区的长途话务仍需经由县长途交换中心(C4)进行汇接,待实施地(市)本地网后,取消县级长途交换的功能。图3示出过渡阶段的网路连接方式。Do (CI)DC(C)DC2(C3)(C4)图3过渡阶段长途网网路连接方
13、式5.4设里长途交换中心的原则、条件及其等级确定原则5.4.1各级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及汇接区域的划分(1)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DC1设置在省会(自治区、直辖市)城市;DC2一般设置在地(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长途话务量较大的省会城市也可设置DC2o(2)汇接区域的划分YDN 088一1998以各级交换中心为汇接局,汇接局负责汇接的区域为汇接区。全国电话网以省级长途交换中心为汇接局,分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汇接区。各省(自治区)的地(市)长途交换中心的汇接区域一般可根据行政区划进行划分,但考虑经济合理的组网,也可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5.4.2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的原则(I)省会(自治区、直辖
14、市)本地网至少应设置一个省级长途交换中心,且采用可扩容的大容量长途交换系统。(2)地(市)本地网可单独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也可与省(自治区)内地理位置相邻的本地网共同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该交换中心应使用大容量的长途交换系统。5.4.3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的条件(I)随着长途业务量的增长,为保证网路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地疏通话务,允许在同一本地网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2)当一个长途交换中心汇接的忙时话务量达到600(】一8 OOOErl或交换机满容量时),且根据话务预测两年内该长途交换中心汇接的忙时话务量将达到12 OOOErl以上时,可以设第二个长途交换中心。(3)当已设的两个长途交换中心
15、所汇接的长途话务量已达到20 OOOErl以上时,可安排引人多个长途交换系统。依此规律,根据本地网的长途业务量规划要求,逐步增加交换系统的数目。5.4.4长途交换中心的等级设置原则(1)直辖市本地网内设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均设为DCI(含DC2功能)。(2)省(自治区)本地网内设一个或两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均设为DC1(含DC2功能);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设两个DC1和若干个DC2 0(3)地(市)本地网内设长途交换中心时,所有长途交换中心均设为DC2a5.5本地网交换中心等级划分及其功能5.5.1本地网交换等级划分本地网中一般设置终端交换中心(以下称端局,用DL表示)
16、和汇接交换中心(以下称汇接局,用DTm表示)。本地网可仅设置终端交换中心。5.5.2本地网交换中心的职能5.5.2.1端局(DL)的职能本地网中的端局,仅有本局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端局直接与用户连接。根据组网需要,端局以下还可接远端用户模块、用户集线器、PABX等用户装置。根据端局设置地点的差异,可分为市内端局,县(市)及卫星城镇端局,农村乡、镇端局。他们的功能完全一样,并统称为端局。5.5.2.2汇接局(DTm)职能及分类在本地网中负责转接端局之间(也可汇接各端局至长途局间)话务的交换中心称为汇接局。若有的汇接局还负责疏通用户的来、去话务,即兼有端局职能,则称为混合汇接局(DTm/DL)
17、。在本地网中汇接局是端局的上级局。YDN 0朋一19985.6本地网网路等级结构依据本地网规模大小、端局的数量,本地网结构可分为两种:网状网结构和二级网结构。各端局所接的远端模块(BSU)、用户数字复用器、用户集线器或PABX等均属于端局至用户终端之间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BSU等至端局应设置低呼损(-1%呼损率)直达中继电路群。5.6.1网状网结构本地网中仅设置端局,各端局之间设置低呼损(5-1515-5555-160160一3500比特/块800- 5000 注12(洲刃-留X幻中D(幻-2000063(幻_2001幻15000- 3洲0注2ESR0.040.050.ms0.16注3YDN
18、088一1998续表5速率(MbiVe) I1.5一55-1515一55 55 - 16(1160-3500SESR0.0(犯0.0020川】20.0020.002BBER2 x 10-2. 10-2 x 10-2 x 10-10-1注I对早于1996年设计的系统的BBER指标是3 x 10-注2对使用751686iVblock的VC一4一4C的停业务测试,BBER指标用4x10一4注3由于缺少运行在高于160MbiV,通道的性能信息,还没有确定ESR指标各项参数应同时达到其分配的指标。差错性能的评估周期是一个月。7.6.3.5 HRP端到端指标的分配HRI国内和国际部分的边界规定在国际接口局
19、(IG)。对一次群速率以上通道相应于IUT(国际数字传输中心)或PEP(通道终点)。IG可用于计算通道的长度及其配额。IG总是以陆地为基础的设备,物理地存在于终端国家和中间国家。分配的方法考虑了通道的长度和复杂性两方面,分配方法适用于每一个参数。(1) HRP国内部分的配额基于复杂性,每一端国内部分分配的固定的“块”配额为17.5%,外加基于通道长度的配额,即每500km配额为1巍。通道长度应是实际路由长度,也可采用空间路由长度乘以选路系数rf。通道长度取整到最接近的500kmo国内部分包括一个卫星段时,其总配额为42%。这42%的总容差替代了基于距离的配额和给国内部分的17.5%的块配额二者
20、。(2) HRP国际部分的配额基于复杂性,国际部分固定的块配额是中间国2%,终端国1%,外加一个基于通道长度的配额,即每500km配额为1%。通道长度的取定同国内部分。国际部分卫星一段,与距离无关,配额为35%,并用以取代该部分基于长度的配额及基于复杂性的块配额。在国际部分的配额小于6%的场合,应取6%作为配额。(3)我国高比特率通道的差错性能配额差错性能总配额包括两部分,即基于复杂性的块配额和基于通道长度的配额。基于复杂性的块配额,在国际部分包括终端国的1%和中间国的2%,都将分配给网络的复杂性。对于国内部分(从IG至PEP部分),17.5%同样也应分配给网络的复杂性。但是国内部分复杂性的配
21、额还应包括长途通道以下大量的市内局间中继通道、用户接人及用户设施采用一些较经济而质量相对较低的设备所需的额外配额。基于通道长度的配额为每500km分配1%。为此对图25、图27所示通话连接各部分的高比特率通道差错指标分配见表60YDN 088一1998表6高比特率通道差错指标分配通道在连接中的位置复杂性块配额(%)距离值配额(%)IB-IB(IGICIGDCIIGIBDCI-DC1其它2212注1注2LSiX)L5刃L500L夕刃D1二国际边界,IG二国际接口局,L=通道长度(km)注1:指新建的国际通信通道,其它用途的通道争取达到。注2;图25中DCI-DL部分通道及用户部分,考虑到国内现状
22、暂用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相应部分的配额。7.7抖动7.7.1抖动的定义及影响数字信号流的有效瞬时位置离开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期变化称为抖动,其单位为U1(Urul Interval) o根据每个互连设备所产生的抖动及其在输人输出端口间的传递特性,在传输网内的抖动会累积。当抖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误码、滑动和信号失真等性能进一步恶化o7.7.2为减少抖动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应采用抖动抑制设备。因此,根据网路的复杂性和规模大小,可以采用抖动抑制设备,对在网路接口处出现的抖动累积进行控制。对网路接口处所允许的抖动限值,见表7a7.7.2.1表7中规定的网路抖动限值,与所有设备输人抖动容限的最小值相一致
23、。对于所有运行情况,不管网路接口间设备数量有多少,在网路接口处都应满足表7中网路抖动限值的规定要求。yDN舰旧一1995表7在PDH和SDH网路接口的最大网路抖动限值网路抖动限值测量滤波器带宽数字率参数值(kbt/s)BI (f一几)(U6)几(fi一几)(U6)带通滤波器有低端截止频率f或I和高端截止频率f4f八。64(注1)2048844834368139264S剐-1S初-4SIM-160.251.5十0.05一 201Iz0.2 201bRHz20kHz18kIiz7JIHz3kHz80Hz10目七I0kM65kHz7哪卜珑3.5MHz1.3MHz5如h祷15一15一些15-15一15
24、注1只对同向型接口注2暂定值注3对于“kbiVs lUI二15.6p.对于2 048kbit/e IUl二488m对于8448kbit/s IUi=118-对于34 368kbit/s lUl二29.1ns对于139264kbiVs IUI=75.18ns对于Sim一1 lul二6.43m对于sm一4 M二1.61-对于S11V,一16 l饥二0.40.7.7.2.2在运行的网路中,为了对网路单元(例如再生器等)和在传翰中所累积的抖动进行补偿,一般应将抖动适当地控制在相对最大网路抖动限值较低的水平上。因此,由大量级联数字段组成的长距离传输路由应采用抖动抑制设备加以控制,以避免抖动超过网路限值和
25、设备的输人抖动容限。抖动抑制设备应能容纳规定的网路限值抖动和加人抖动抑制设备之前由传输系统产生的各种附加抖动。7.7.3适合于数字设备的抖动限值的规定数字设备抖动限值的规定包括输人口抖动容限、无输人抖动时最大输出抖动和抖动27YDN 088一1998转移特性7.7.3.1数字输人口的抖动容限为了保证设备能够与网中建议的任何数字接口相连,所有设备的输人口应该具备容纳表7中规定的最大网路抖动的能力。为了保证数字设备能正常运行,数字接口输人口对输人数字信号漂动和抖动的最低容限如图28所示。对于不同的数字接口,图28中各参数的规定值见表80(级盆)昌f0 f10 f9 f8 f几乃f4抖动狈率对数)(
26、e) PDH数字接口输人抖动和漂动的最低容限20dB/10倍频程从击月2山J4AAA翻食全弓fu fu f10 f9 f8 fl f2乃f: 抖动频率(对数)(助SDH数字接口物人口翰人抖动和湃动的最低容限图28数字设备输人口输人抖动和漂动的最低容限图28中f和几频率之间的抖动部分,反映了网路允许的最大抖动量。低于f频率的部分主要考虑漂动的影响。7.7.3.2无输人抖动时输出口的最大输出抖动应用的实际限值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在任何情况下,设备最大输出抖动限值绝对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网路抖动限值。设备最大输出抖动限值的规定,见相关设备进网要求中有关输出抖动限值要求。7.7.3.3抖动转移特性典型的抖
27、动转移特性如图29所示。图29中各参数值的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见相关设备进网要求中有关抖动转移特性要求YDN 088一1998恻象物名医仲称跪辱称裁口戒澳申书外级的耀YDN 088一199820dB/十倍频程f5 A抖动频率(对数)巨了图29典型的抖动转移特性7.7.3.4数字段抖动要求数字段输人口抖动容限见图29和表8中规定的要求。数字段输出口最大抖动限值要求见表9.数字段抖动转移特性待定。表9数字段输出口最大输出抖动限值数字率参数值(kbwa)最大输出抖动限值测量撼波器带宽B,(f,一fa )(Ulm)e2(方一几)(Ulm)带通渔波器有低端截止频率f或f3和高端截止频率f4f5f3
28、人PDH20480.750.220Hzl8k比l00kHz844日0.750.220比AHz俐l0kHz343680.750.15V幻比lOkf800k凡1392640.750.075)OHz1OkHz35(犯kHzSDHSrM一10.750.15引0H.65kf1.3MHzSTM一40.750.15l000比250k比SMH留SM一160.750.15511旧比1MH艺(往)帕MHz注:暂定值7.7.3.5数字复用设备的抖动的要求见相关数字复用设备进网要求中有关抖动的要求。7.8滑动7.8.1滑动性能指标国际数字连接的受控滑动率指标如表10所示。YDN 088一1998表10 64kbit/
29、s国际连接或承载通路的受控滑动性能性能类别平均滑动率时间百分比(注)(a)_,5次/24h 98.9%(b)5次/24h缤30次/lh 30次/1hs!厂,厂107呼护口1.0。闰目盆10-410-310-210- 1 10 10 10 10 100 10 10 10 10(习图31一个网路节点输出端上容许的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TIE)与观察周期S的关系7.8.2.2漂动传递特性在同步网的各同步节点上,用于提供同步定时信号的同步设备应满足图32所示的漂动传递特性。在输人信号处于图中虚线给出的限度时,输出信号的漂动应当衰减到满足图中实线的要求。假定在一个同步网中,在各节点上配备的数字设备可以适应
30、在输人信号上的允许相位偏离以及从传输设备来的漂动,那么在正常同步条件下将不发生滑动。但是,应该认识到,由于某些性能的恶化、故障情况、维护措施和其它事件,输人信号和终端设备内部定时信号之间的相对时间间隔误差(TIE)有可能超过设备的漂动容限,从而产生受控滑动。网络节点的漂动参考模型示于图33。它是基于建议G.823中规定的输人信号与从基准时钟得出的内部定时本地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偏离A(18ps)值考虑的。漂动指标为:(1)基准时钟漂动3ps;(2)从钟的最大相对漂动lps;(3)网络节点输出端的最大漂动lops;(4)网络节点间信息传输系统的漂动4ps;(5)网络节点的最大相对漂动IspsYDN
31、 088一1998龙益0增图32漂动传递特性7.9杂音数字网的杂音主要来自于模拟设备部分以及数模变换的模拟侧部分。7.9.1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杂音要求(1)衡重杂音由交换机Z-Z间形成一个完整连接,在二线接口处的总杂音计功率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数值。c一c如+无.LP,-PANG+10 io )+10 io一pwP相应的总杂音电平乙。=l01g(1 pW) - 9OdBmp式中:尸。数字交换机二线接口间(Z-Z)连接的总的衡重杂音功率;PA、由模拟部分产生的衡重杂音功率,为200pWp;La Z接口点输出相对电平;L;同一交换机Z接口点输人相对电平;L,N PCM转换设备的衡重杂音(空闲信道杂音
32、),为一65dBmOp(相对零电平点的绝对功率电平);L。由本地交换机二线模拟接口C2之间的总杂音功率,将分别为两个半连接(输人连接、输出连接)出现在二线模拟输出口处杂音功率的和。(2)单频杂音选择测量任一单频,特别是取样频率及其倍频的电平不应超过一(3)非衡重杂音50M.0,在忙时非杂音计功率电平(测量频宽30 - 20 OOOHz)应不大于相当于功率0.1uW。YDN 088一1998一一J t绝对、卜-一饰s-一一订一、一斗)-一.叫。C-定时信号定时信号和数据A点的绝对漂动节点间相对漂动呀一人裂从钟输出同步通道网路”G.812从钟输人/一一178pstlht4p嘿ps从钟812同步设备
33、3.1.1/G.823%X-f9ps定时信号分量从钟间漂动输出-l相对L一一一,(laps2,网路节点输出传输链路漂动rcmi4m 4y )网路节点G2.2/G.8232.2/G.823Nn1p.黝(9p.(118p/ A,输人口从钟同步设备碧)从钟。出 *n )- top.注图中数字用于漂动线性增加最坏情况图33漂动参考模型(4)脉冲杂音交换机在忙时脉冲杂音的平均次数,在5min内超过一35dBm0,的脉冲杂音应不多于5次。但在每一个5min内脉冲杂音电平在一33一25dB.0,之间允许出现的次数可为6次,脉冲杂音电平在一35一33dBma。之间允许出现的次数可为20次。(5)总失真(包括量
34、化失真)在数字交换机二线接口间(Z)形成一个完整连接而出现的信号与总失真功率比,在用一个频率为1 020Hz的信号进行测量时,应大于下式计算数值:S/NT =:、:。一,。、10cOlg(10呀当十10生若n,。气户PWa)YDN 088一1998式中:SIN,经数字交换机形成一个完整连接的信号与总失真之比;L、测试信号的信号电平,dBmO;L。本地交换机输出相对电平,dBr;L本地交换机输人相对电平,dBr;SIN PCM通路转换设备的信号与总失真之比(建议G.712);杯,L、在发端和终端依G.123由模拟部分引起的杂音,对Z接口为一67dBmOpo7.9.2用户线由于热杂音和线对间串音在
35、用户线卜引起的杂音,在话机端测量应不超过IOOPW,(一70dBmp,) o7.9.3电力线感应杂音由于电力线的磁感应或静电感应在用户话机(接收时)线路端产生的杂音计电动势,对国际通话应不超过1mv,对国内通话应不超过2mVo7.9.4数字通路的杂音见7.9.1节。7.10时延它是数字损伤之一。由于在通话连接中存在反射点而出现反射信号,此反射信号因时延而滞后于话音信号,由此使数字信号产生变化或发生回声现象。短传播时延将使接收信号产生恶化,出现受话人回声的现象。长传播时延将出现发话人回声现象。当出现发话人回声的概率由1%增大到2%时,不加装回声控制设备的全程时延应控制在26。之内。网内允许各设备
36、所产生的时延列于表12表12允许各设备所产生的时延传输媒介单向传播时间陆地同轴电缆或无线中继系统(eDM)和数字传输知./km光纤电缆系统数字传输5洲kmPCM编码器或解码器0.3-数字转接交换机0.45-数字本地交换机模拟用户线一数字中继数字用户线一数字中继0.975-0. 825m回声抵消器1-yON朋旧一1998续表128接续标准及其分配8.,全程呼损指标及其分配1)数字长途电话网的全程呼损应0.054(见图34).0.005DL0.001DC20.001DC I0.001DCI0仪)5 0.01。001 0.005DC2 DL+0.0051图34长途电话的全程呼损2)数字本地电话网的全
37、程呼损应X0.042(见图35) a0.005 0.001 0.001 0.005图35本地电话的全程呼损如果在本地呼叫连接中含有支局或用户交换机或经过三个汇接局时,则呼损将分别为0.057和0.053(见图36和37) 00.005 0.001 0.001 0.001 0.005图36经过三个汇接局的本地电话的呼损8.2全程呼扭指标的分配由于各段电路呼损取值很小,因此,可以近似地将各段电路呼损相加,以计算全程呼损。对交换机的呼损要求,应视它在通话连接中所处的地位而确定。对通话连接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呼损要求规定如下:YDN 088一19980.005Dl.0.001DTm0.005DL0.01
38、0.010.01 0.010001肠半00570.005PABX图37一端有PABX时的呼损要求1)长途电话网的基干路由中各段基干电路群和低呼损电路群的呼损应-0.0102)国内、国际长途接续中,长、市中继电路群的呼损应X0.0103)本地电话网中基干和低呼损中继电路群的呼损应(0.0104)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呼损指标列于表13表13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呼损指标接续类型额定负荷超负荷25本局呼叫出局呼叫人局呼叫转接呼叫0.010.0050.0050.0010.040.030.030.0183接续时延接续时延是衡量网路服务质量的一个指标,它用拨号前时延和拨号后时延两个参数来衡量。拨号前时延是用户摘机至
39、听到拨号音瞬间的时间闻隔。拨号后时延是用户或终端设备拨号终了网路作出响应,即拨号终了至送出回铃音或忙音之间的时间间隔。(1)拨号前时延:它取决于所采用的交换机类型,对于数字程控交换机,拨号前时延应满足表14的要求。表14拨号前的时延要求平均值参考负荷A参考负荷B(喇刃ms落班刀n田不超过0.95概率的值600m1以刃.参考负荷B为参考负荷A乘以1.250YDN 088一1998(2)拨号后时延表示网路为建立一个用户一用户间通话连接所需的时间,它与交换设备本身(发送或转接或终端)的接续时延、信令的传递和处理时延等因素有关。数字网建立全程的时延为上述各因素的时延之和。长途通话的全程接续时延图38示
40、出全程通过No. 7信令网传送信令消息的途径。其中信令经6个SP和8个ST?点的情况下,网内极长连接全程接续时延平均为3 190ms,取整数4x;95%的接续时延为5 580ms,取整数为6s.图38网内极长连接全程接续示意本地通话全程接续时延平均全程接续时延为2.2x,95%的接续时延为4.6s.图39示出本地通话连接通过No. 7信令传送信令消息的途径。其中经STP点3次,SP点4次。IsTP】9即Is7P】Tm图39本地通话全程接续示意9编号计划91适用范围在公用电话网中,本编号计划可供长途电话全自动接续(国内长途全自动接续和国际长途全自动接续)、长途电话半自动接续(国内长途半自动接续和
41、国际长途半自动接续)、长途电话人工接续(国内长途人工接续和国际长途人工接续)、网间互通及呼叫某些特种业务、新业务使用。YDN 088一19989.2编号原则9.2.1编号计划应给本地电话与长途电话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9.2.2合理安排编号计划,使号码资源运用充分。9.2.3编号计划应符合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m)的建议,即国内有效号码的长度不超过12位,1996年年底后国际有效号码长度不能超过15位,同时应尽可能缩短号长和具有规律性,以便于用户使用。9.2.4编号计划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9.2.5编号计划应使长、市自动交换设备及路由选择的方案简单。9.2.6编号计划应能方便地向ISDN年
42、代编号计划过渡。9.3编号方式9.3.1拨号方式9.3.1.1本地呼叫在同一本地电话网范围内,用户之间相互呼叫时拨统一的本地用户号码。如呼叫电话网的用户,则拨该用户的号码,例如PQRABCD(以7位为例);如呼叫移动网的用户,则拨移动网的接人码+移动网用户号码,例如拨叫主网的GSM用户,则拨139H, H2H3ABCD.9.3.1.2长途呼叫长途呼叫,即不同本地电话网用户之间的呼叫。如呼叫固定电话网的用户,则需在本地电话号码前加拨长途字冠“0和长途区号,即0+长途区号+本地电话号码;如呼叫移动网的用户,则拨0十移动网的接人码十移动网的用户号码。9.3.1.3国际呼叫国际自动拨号程序为:00+1
43、1卜十被叫国的国内有效号码。其中11几为国家号码(以两位国家号码为例)。9.3.2全国编号目前仍采用不等位制,今后有条件逐步向等位编号过渡。不同城市(或县)根据其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不同给予不同号长的长途区号。不同本地电话网的号码长度也可不相等,但每一个本地电话网的长途区号加本地电话号码的总位数最多不允许超过10位(不包括长途全自动冠号“0)9.4第一位号码的分配使用a) 0,为国内长途全自动冠号;b) 00”为国际长途全自动冠号;c) 1”为特种业务、新业务及网间互通的首位号码;d) 2,一9为本地电话首位号码。其中,200,3000,W,500.600,700800”为新业务号码。9.5首位为“,”的号码安排9.5.1号码安排原则9.5.1.1首位为“1”的号码主要用于紧急业务号码,也用于需要全国统一的业务接人码、网间互通接人码、社会服务号码等。由于首位为“1”的号码资源紧张,某些业务量较小或属于地区性的业务不一定需要全国统一的号码,可以不使用首位为“1”的号码,而采用普通电话号码。、刃N088一19989.5.1.2为便于用户使用,原则匕已经使用的号码一般不再变动9.5.1.3为充分利用首位为“1”的号码资源,上述号码采用不等位编号。紧急业务号码采用3位编号,即in。业务接人码或网间互通接人码、社会服务等号码,视号码资源和业务允许情况,可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