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综合练习练习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890169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综合练习练习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学类试卷]综合练习练习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学类试卷]综合练习练习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学类试卷]综合练习练习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学类试卷]综合练习练习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练习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1 患者,女性,54 岁,慢性肠炎,遵医嘱行 0.5%新霉素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妥的是(A)注入药物应缓慢(B)肛管插入直肠 79cm(C)操作前嘱病人先排便(D)病人臀部抬高 1Ocm(E)嘱病人保留药液 1h 以上2 有关“健康 “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正确地评价自己(B)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不能相互转化(C)有完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D)无躯体疾病或不适(E)保持心理上的平衡3 使用化学消毒灭菌法时,不正确的操作是(A)含氯消毒剂应现用现配(B)甲醛可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C)碘酊不能用于粘膜的消毒(D)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时,应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

2、盖(E)用化学消毒剂浸泡过的物品,取出后可直接使用4 将物理降温后所测得的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蓝圈,以蓝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B)红圈,以红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C)红圈,以红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D)蓝圈,以红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E)红点,以红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5 尿潴留病人首次导尿放出尿量不应超过(A)500ml(B) 800ml(C) 1500ml(D)1000ml(E)2000ml6 执行口头医嘱不妥的是(A)在抢救或手术过程中可执行(B)护士必须向医生复诵一遍(C)事后及时补写在抢救记录单上(D)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E)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7 有关

3、臂大肌注射时体表定位联线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下 1/3 处(B)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 1/3 处(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内下 1/3 处(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 1/3 处(E)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 1/3 处8 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病人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原因是(A)针头阻塞(B)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C)针刺入过深,药物注在组织间隙(D)针头穿透血管壁,针头斜面完全在血管外(E)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9 脉压增大主要见于(A)心动过速(B)心肌梗死(C)动脉硬化(D)心包积液(E)休克10 患者李某,在出差途中,不幸感染急性甲型肝炎在外地住院,他需要将

4、自己生病的情况告知家人,于是给家里写信,他的信件应该用何种方法处理后再寄出?(A)用氯胺溶液喷雾(B)用紫外线照射(C)高压蒸汽灭菌(D)甲醛熏蒸柜熏蒸(E)过氧乙酸擦拭11 灭菌效果最可靠的物理灭菌法是(A)燃烧法(B)紫外线照射法(C)压力蒸汽灭菌法(D)日光曝晒法(E)煮沸消毒法12 败血症病人发热时常见的热型是(A)稽留热(B)弛张热(C)不规则热(D)波浪热(E)间歇热13 患者田某,因足部被铁钉扎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皮试结果为阳性,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将抗毒素平均分 4 次,每隔 20 分钟一次注射(B)按原计划注射,同时给予抗过敏药(C)将抗毒素分 4 次逐渐增量,每

5、20 分钟一次,直至余量注完(D)将抗毒素分 4 次逐渐减量,每隔 20 分钟一次,直至余量注完(E)报告医师、停止医嘱14 下列不属于褥疮诱发因素的是(A)全身营养缺乏(B)石膏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C)局部组织长期受压(D)皮肤受汗液、尿液等潮湿刺激(E)肌肉萎缩15 下列不属于试验饮食的是(A)胆囊造影饮食(B)低胆固醇饮食(C)潜血试验饮食(D)肌酐试验饮食(E)忌碘饮食16 2 床,李某,6 个月,医生开医嘱: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40ml iv qd,正确的执行时间是(A)每日晚上 8 时(B)每日睡前一次(C)隔日上午 8 时(D)每日上午 8 时、下午 4 时各一次(E)每日上午

6、 8 时17 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A)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脑死亡(E)呼吸停止18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作血培养时的取血量为(A)1518ml(B) 1015ml(C) 13ml(D)25ml(E)5l0ml19 下列不符合无痛注射原则的一项是(A)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进针要深(B)推注药物的速度宜慢(C)病人侧卧位时上腿伸直(D)进针后、注射前,忌抽动活塞(E)分散病员注意力20 正常尿比重(A)1.0051.010(B) 1.0151.025(C) 1.0011.005(D)1.0251.030(E)1.0301.03521 下列药

7、物的保管,错误的是(A)盐酸肾上腺素:装在盒内用黑纸遮盖(B)乙肝疫苗:放冰箱内(C)维生素 C 片:装在白色瓶内,盖紧(D)糖衣片:装瓶,盖紧(E)氨茶碱片:装在有色密盖瓶内22 患者李某,20 岁,患急性扁桃腺炎,医嘱青霉素皮试。皮试后 5 分钟病人出现胸闷、气急伴濒危感,皮肤瘙痒,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你考虑病人出现何种情况(A)青霉素毒性反应(B)血清病型反应(C)呼吸道过敏反应(D)皮肤组织过敏反应(E)过敏性休克23 丁先生,入院 7 天,体温均在 39.540,其热型是(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波浪热(E)不规则热24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需定

8、期更换导尿管的目的是(A)防止导尿管老化、折断(B)使病人得到休息(C)便于膀胱冲洗(D)防止逆行感染(E)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25 王某,一周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持续高烧不退,痰多,黄色粘稠,不易咳出,双肺底满布湿啰音,疑肺炎,需作痰培养。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应准备广口的无菌培养瓶(B)应即刻留取痰标本(C)应立即送检(D)应用朵贝尔液及清水漱口后留取(E)嘱病人作深呼吸后用力咳痰26 单人操作时,胸外按压与吹气之比为(A)15:4(B) 15:3(C) 15:2(D)15:1(E)5:127 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实施仰头抬颏的目的是(A)清除口腔异物以利打开气道(B)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

9、度以利打开气道(C)减轻咽部肌肉痉挛以利打开气道(D)解除会厌肌肉松弛以利打开气道(E)使舌体离开咽部以利打开气道28 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A)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血压(B)运动、恐惧时血压升高(C)中年以前女性血压比男性血压低(D)下肢收缩压一般比上肢收缩压高(E)血压在傍晚时较清晨时低29 护士为病人实施吸痰后,其吸痰管的处理是(A)每 8 小时消毒一次(B)每 24 小时消毒一次(C)每 12 小时消毒一次(D)每次使用后消毒(E)每 4 小时消毒一次30 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忌用热敷的原因是(A)易加重患者疼痛(B)掩盖病情,难以确诊(C)易导致颅内感染(D)易造成面

10、部烫伤(E)易加重局部出血31 术前护理诊断中提法不妥的是(A)焦虑或恐惧(B)贫血(C)知识缺乏(D)营养失调(E)体液不足32 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A)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B)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D)生长激素分泌过多(E)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33 下列哪种药物中毒禁忌洗胃(A)硝酸(B)磷化锌(C)巴比妥钠(D)氰化物(E)敌百虫34 心包积液病人常有的脉搏是(A)水冲脉(B)短绌脉(C)奇脉(D)交替脉(E)不整脉35 提出自理模式的是(A)南丁格尔(B)佩普劳(C)奥雷姆(D)罗伊(E)纽曼36 若给病人用氧,氧流量 4L/min,其氧浓度是(A)21%.

11、(B) 25%.(C) 29%.(D)33%.(E)37%.37 乳癌病人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 改变是因为(A)癌肿堵塞皮下淋巴管(B)癌肿侵犯 Cooper 韧带(C)癌肿与胸肌粘连(D)癌肿与皮肤粘连(E)癌肿侵犯乳管38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每天起床热水泡手(B)红外线理疗(C)保持关节屈曲位(D)服用止痛药(E)卧床休息39 沟通技巧中可使对方感到被尊重和理解的是(A)开放自我(B)核实所听内容(C)不评论对方的谈话(D)沉默(E)抚摸40 混合痔是指(A)环行内痔(B)痔和肛瘘同时存在(C)瘘和肛门旁脓肿同时存在(D)内痔、外痔在不同位置同时存在(E)直肠上、

12、下静脉丛吻合处相互沟通形成的内外痔41 婴儿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脑膜刺激征(B)频繁或喷射性呕吐(C)肌张力增高(D)持续惊厥(E)前囟门张力增高42 正常肝脏触诊时判断其大小属于正常范围的标准是(A)肋下、剑下均触及超过 3cm(B)肋下、剑下刚触及(C)肋下刚触及,剑下触及时约 1.5cm(D)肋下触及时应小于 0.5cm,剑下触及时应小于 2cm(E)肋下触及时应小于 1cm,剑下触及时应小于 3cm综合练习练习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C 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直肠 1015cm ,以利于药物效果,而非 79cm。选项 C 保留灌肠前嘱病人先

13、排便,以利于药物吸收。选项 D 病人臀部抬高 10cm,使药液不溢出。选项 A 灌入药物时速度要缓慢,以使药液保留。选项E 拔出肛管后嘱病人保留药液 1 小时以上,以利于药物效果。故本题选项A、C、D、E 对该患者行保留灌肠来说均是正确的措施。只有选项 B 措施不妥。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WHO 对健康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而对健康的理解应该包含三维的内容。A、D、E 选项都是错误的,它们分别只是描述了健康的一部分,B选项中有关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论述是错误的,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

14、健康与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用化学清毒剂浸泡时将物品的轴节打开目的是使物品各个面都接触到消毒液。碘酊对粘膜有刺激性,因此不能用于粘膜的消毒。含氯消毒剂放置时间过长浓度会降低,应现用现配。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物理降温 30 分钟后测量体温,并将测得的体温值绘制在体温单上,用红圈表示测得的体温,划在物理降温前温度的同一纵格内,并用红线(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下次测得的体温仍与降温前温度相连。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尿潴留病人首次导尿放出尿量不应超过 1000ml,以防腹腔

15、压力突然降低而引起病人虚脱,另外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故正确答案为 D。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事后应由医生及时补写在医嘱单上。其余选项均正确。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臀大肌注射时联线法体表定位方法为: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 1/3 处,此部位肌肉较厚,没有大神经及大血管通过。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针头穿透血管壁,针头斜面完全在血管外时抽无回血,注入药液时病人会有痛感和局部肿胀;针刺入过深,药物注入组织间隙时,抽无回血,药液注入深部组织,可有痛感,局部不一定肿胀;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时,抽无回血,注入药液病人无局部肿胀、疼痛;针头阻塞时

16、抽无回血,推药费力甚至推注不了药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脉压增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硬化等,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D 可出现脉压减少。选项 B、E 可出现低血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选项的方法简便、有效。如果用擦拭或者喷雾会把信笺弄湿破损甚至字迹变浅,紫外线照射效果不理想。因此一般选择甲醛熏蒸柜熏蒸。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压力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是物理灭菌法中最有效的方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E 常见于疟疾;选项 C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选项A 常见于

17、肺炎、伤寒。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者可用脱敏注射,即多次小剂量注射,将抗毒素分 4 次(依次为 0.1ml0.2ml0.3ml余量),每 20 分钟注射一次,直至将余量注射完。1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褥疮的诱发因素:力的因素,故选项 B、C 正确(选项 B 造成局部组织承受持续性垂直压力);营养状况,当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时,造成蛋白质合成减少、皮下脂肪减少、负氮平衡、肌肉萎缩,一旦受压,易形成褥疮,故选项 A 正确;潮湿,皮肤受到来自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等物质的刺激变得潮湿后,致使皮肤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易产生褥疮,故选项 D

18、正确。选项 E 错误在于其不属于褥疮的诱发因素,只是营养障碍所造成的结果而已。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选项属于治疗饮食,而其余选项均属于试验饮食。1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qd 指的是每日一次,通常是上午 8 时;每晚一次的缩写为 qd;每日临睡前的缩写为 hs;隔日一次的缩写为 qod;每日两次的缩写为 bid。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将心跳、呼吸停止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已沿袭了数千年,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自身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还可以依靠机器来维持。因此,只要大脑功能保持着完整性,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可能完全恢复。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再构成对人

19、整体死亡的威胁,医学界人士提出新的比较客观的标准,主张以脑死亡作为死亡的判断依据。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血培养的取血量为 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人,为了提高培养的阳性率,采血量需增至 1015ml。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射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内注射前抽动活塞应无回血。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正常尿比重为 1.0151.025,故答案 B 正确。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维生素 C 为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的密盖瓶中,放阴凉处。22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病人

20、出现的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首先病人出现的时间在皮试后 5分钟,起病急,其次病人出现了呼吸道阻塞的症状(胸闷、气急伴濒死感)、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速、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以及皮肤过敏症状(皮肤瘙痒);血清病型反应通常出现于用药后 712 天,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病人体温在 39.540之间波动,达 7 日,为稽留热,故选项 A正确。选项 C 的表现为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间歇数小时、 1 天、2 天不等;选项 B 的表现为体温在 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 24 小时体温差在 1以上;没有选项 D 这种热型;

21、选项 E 的表现是体温在 24 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需每周更换导尿管,目的是防止逆行感染及尿盐沉积阻塞管腔。故正确答案为 D。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痰培养标本一般于清晨收集,因为此时痰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取痰标本时应用朵贝尔液及清水漱口后留取,以免混入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气管内的痰,置无菌广口容器内(因为广口容器利于集痰),应立即送检,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胸内压增加,间接按压左右心室,使血液流入大动脉,建立循环。单人完成一组按压、通气时,每

22、做 15 次按压,需做人工呼吸 2 次,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不得使复苏抢救中断时间超过 57 秒。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呼吸、心跳停止病人舌肌和会厌肌肉松弛,造成呼吸道阻塞。仰头抬颏法可使下颌前移,舌抬高,以利于气道通畅。28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血压一般傍晚高于清晨,故选项 E 错误。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吸痰管使用后重新消毒或统一处理后丢弃,避免引起感染。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因为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且和颅内海绵窦相通,热敷可使该处血流量增多,导致细菌及毒素进入血循环,促进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故正确答案为 C。31 【正确答案】 B32 【正确答案】 A33 【正确答案】 A34 【正确答案】 C35 【正确答案】 C36 【正确答案】 E37 【正确答案】 A38 【正确答案】 C39 【正确答案】 C40 【正确答案】 E41 【正确答案】 E42 【正确答案】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2 710-1-2016 Core Network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INT)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 subsystem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s Co1.pdf ETSI TS 102 710-1-2016 Core Network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INT)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 subsystem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s Co1.pdf
  • ETSI TS 102 710-2-2016 Core Network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INT)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 subsystem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s Co.pdf ETSI TS 102 710-2-2016 Core Network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INT)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 subsystem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s Co.pdf
  • ETSI TS 102 710-2-2016 Core Network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INT)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 subsystem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s Co1.pdf ETSI TS 102 710-2-2016 Core Network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INT)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 subsystem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s Co1.pdf
  • ETSI TS 102 721-1-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1 Genera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onfiguratio.pdf ETSI TS 102 721-1-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1 Genera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onfiguratio.pdf
  • ETSI TS 102 721-2-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2 Forward Link Subsystem Requirements (V1 2 1).pdf ETSI TS 102 721-2-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2 Forward Link Subsystem Requirements (V1 2 1).pdf
  • ETSI TS 102 721-3-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3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Return Link Asy.pdf ETSI TS 102 721-3-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3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Return Link Asy.pdf
  • ETSI TS 102 721-4-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4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Return Link Syn.pdf ETSI TS 102 721-4-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4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Return Link Syn.pdf
  • ETSI TS 102 721-5-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5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Link Layer (V1 2 1)《.pdf ETSI TS 102 721-5-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5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Link Layer (V1 2 1)《.pdf
  • ETSI TS 102 721-6-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6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System Signalling (V.pdf ETSI TS 102 721-6-2013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Air Interface for S-band Mobil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MIM) Part 6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System Signalling (V.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