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0794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2 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3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4 教师表率作用的主要表现是(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5 论语提出的“

2、 举一反三 ”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6 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7 人们常说“ 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 ”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8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9 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

3、的集体化10 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A)教学工作的教师(B)德育工作的教师(C)学生工作的教师(D)团队工作的教师11 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B)教学方法(C)教材(D)学科课程标准12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组成部分的是在(A)1911 年(B) 1912 年(C) 1957 年(D)1958 年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14 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说明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6 说明学生是自我教

4、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依据和表现。17 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论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20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可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C)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D)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21 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22 在解

5、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23 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24 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25 1937 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A)卡特尔(B)塔佩斯(C)奥尔波特(D)霍兰德26 有一位先哲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27 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

6、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A)顺从(B)认同(C)内化(D)改变28 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 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 ”。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总和模式29 情绪、情感是在人的哪种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动机(B)认识(C)个性(D)态度30 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32 思维和感

7、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34 简要说明人格的特征。35 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C11 【

8、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B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正确答案】 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14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正确答案】 教

9、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把间接的生产力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投入生产过程之后,他才能真正变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成为合格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不仅指培养从事体力劳动的直接进行生产劳动的熟练技术工人,也包括培养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通过教育培养出这些科技、管理人员,然后投入生产过程,将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10、科学知识具有继承性,但科学知识的继承需要通过教育来传递。如果没有教育,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就无法被后人所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还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它还通过科研,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它在开展科学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国外高等学校都在承担和完成着重大科研

11、任务,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我国高等学校也承担着重要科研任务,高等学校有不少科研成果已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又出现了高等学校也是科技服务中心的提法,使高等学校加强了科研和应用工作,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16 【正确答案】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依据: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既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绝某种教育影响,即使是接受某种教育影响,也需要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育,而且逐步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

12、力,自觉主动地确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并为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表现: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性: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任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学生是否接受教师的教育及其接受的程度,都受到学生自己有意识的自觉的支配。他们对教师的教育具有选择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是简单的由外而内的装填的过程,而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经过学生大脑的自觉思考和积极活动,经过学生头脑内

13、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将外部的教育影响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精神财富。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和尊严。一句话,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作用有“过滤 ”、取舍的作用。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择业目标、理想前途都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的独立倾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充分估计学生的自主作用,并加以引导、发展,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创造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和结果,创造出新颖的解题方法;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出精美的小制作品、工艺品;在文艺活动中,自编自演的

14、精彩的歌舞、小品等,这些都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成果。因此,创造性是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在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17 【正确答案】 学生品德是在不断教育和修养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从旧质到新质的积累而螺旋式地发展上升的。这种积累发展、螺旋上升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教育。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凝聚物。因此,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培养和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品德不断地形成和发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经

15、验的丰富,各种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事物的广泛复杂,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同时,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先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因此,品德的培养、教育和提高是长期的、反复的、永无止境的。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斗争是长期的,它必然要反映到学生思想上来,这决定了他们思想上的矛盾斗争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因此,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教育和提高是长期的、反复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次完成。遵循德育过程的这一规律,教育者要不断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向其施加系统的和不断深化的思想道德影响,以引起学生品德内部系列化的

16、矛盾斗争,并促进、加速其顺利解决,从而促使其品德逐步向前发展。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正确答案】 (1)一方面教育制约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制约教育,这种教育和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17、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此题可以举一反三,即要了解动机的分类及每个分类的依据。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容易混淆,一旦确定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所以选 D。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注意原型与原型启发的区别。23 【正确答案】 D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题可以举一反三,要了解激发动机的几个理论及代表人物。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D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C29 【正确答案】 B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般能力即智力,一般由

18、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组成。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正确答案】 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32 【正确答案】 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以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正确答案】 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智

19、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动作; 原型内化。34 【正确答案】 (1)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2)稳定性:俗话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 “禀性”就是指人格说的。(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35 【正确答案】 意志和情绪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

20、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2)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力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试题解析】 该题是两个概念的关系题,谈到关系,一般从联系和区别两方面回答。1988 年考过“气质与性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002 年考过“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此外,涉及此类题的还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等。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正确答案】 (1)知觉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试题解析】 此题属于理论联系实际题,联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事例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