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1637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3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4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5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 )(A

2、)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6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 )(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生存于社会中的人(D)一切从事社会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8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是 ( )(A)认识是不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实践、认识、再实

3、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D)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10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 )(A)普遍性(B)特殊性(C)不确定性(D)绝对性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1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3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革命和改革14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

4、在其现实性上是 ( )(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 下列关于使用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C)同一物品可具有多种使用价值(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6 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1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8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

5、是指 (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19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A)提高平均利润率(B)提高剩余价值率(C)提高资本积累率(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20 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 ( )(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

6、务是 ( )(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维持高就业率(C)保证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23 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24 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 ( )(A)列宁(B)斯大林(C)布哈林(D)托洛茨基25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二、简答题26

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27 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8 简述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29 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30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三、论述题31 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32 试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33 试述从资本输出国方面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 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

8、义学说,它们代表了 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

9、方法。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具有两个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10、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里讲的循环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人的认识运动既不是简单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就是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然而,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1、】 上层建筑可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其中,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 所同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

12、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含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在购买了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8 【正确答案】 A【试

13、题解析】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而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而产业资本家从剥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总是在生产经营中竭力加速其资本的周转速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的货币资本独立出来,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资本形式,它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政权的力量日益深入地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

14、的各个领域,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这一资本国际化进程,表明了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 1918 年夏到 1921 年春,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两年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是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25

15、【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者既相互区别义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27 【正确答案】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

16、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28 【正确答案】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种划分法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

17、,则指的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我们既不能只讲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不讲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也不能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否定或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9 【正确答案】 (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今)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闲置而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2)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开寸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30 【正确答案】 战后以来生产国际化的程度极大提高,现代科技革命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

18、进一步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成为国际性的;产业资本大规模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则把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为国际专业化分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发展为以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同时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入世界工业分工体系之中。通过以上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发展过程的简要考察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流通过程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三、论述题31 【正确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9、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2 【正确答

20、案】 (1)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 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许多认识的真理性往往不是经过实践的一次检验就能被证实或驳倒,而是经过多次反复检验,才能被证实或驳倒。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随着实践的扩

21、展和深化,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不断地深化。(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33 【正确答案】 (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在国外投资,可利用当地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获得国内投资无法得到的高额利润;对外贷款也往往能获得高额利息。(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带有一系列旨在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苛刻条件,从而形成和强化金融资本对输入国的统治。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这主要是通过贷款及其附带条件实现的,比如,在贷款时就规定贷款用途,必须用输出国的岱款购买输出国的商品。这样不但把输出国的过剩商品推销出去,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且还稳获高额贷款利息。(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银行已成为补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遍布世界的银行网络的形成,使得金融资本能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实现其对世界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