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75020E 11备案号:448872014 N 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0022014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Specification of seismic prospecting for coalbed methane20140318发布 201 4一08一01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布目 次前言“l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地震勘探阶段与地震勘探设计“4 1地震勘探阶段一42地震勘探设计”5质量控制5 1质量管理分级“52投资方职责-53设计方职责-54监理方职责55作业方职责-6地震资料采集-6 1准备工作-62地震资料采集设计63测量工作-6 4表层结构调查-
2、65地震资料采集试验-66二维地震资科采集-67三维地震资料采集68现场处理-“69地震采集资料质量评价标准-6 10地震资料采集竣工验收6“地震资料采集报告6 12地震采集资料整理与上交-7地震资料处理71资料收集与分析-72地震资科处理设计-73地震资料预处理-一74地震资料叠前去噪-一75地震资料振幅补偿-76地震资科反褶积-7 7地震资料静校正-78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和叠加-79地震资料叠后去噪和提高分辨率-7 10地震资料叠后时间偏移71l地震资料叠前时间深度偏移-”NB,T 10002201411-1-”222“3-3”5-56-6-6-6-8-8-”8-9-10一121212-14
3、14-一-tt-14,15-15r1616-17-1718一1819-19-20-20NB,T100022014712地震资料处理剖面质量评价标准-7 13地震资料处理成果验收-7 i4地震资料处理报告715地震处理资料整理与上交8地震资料解释-81基础工作,8 2地震资料解释设计83构造解释”84沉积环境分析-85岩性分析一86煤层气储层预测-87综合研究及评价一88地震勘探成果报告编制、评审与资料归档-“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资料处理成果数据的SEGY带头及道头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震勘探成果报告编制提纲II21-212l-22-22-22242528-2829-293032-36刖
4、 吾NB,T100022014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 1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军杰、邢春颖、喻岳钰、甘嫦华、孙爱、杨劲、王学博、倪宇东。III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NB,T 102201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震勘探工作程序、地震勘探阶段、地震勘探设计、质量控制、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成果报告
5、编写、质量检验标准等。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各个阶段的地震勘探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El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950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s、r厂r 5171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厂r 53 14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厂r 533 1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sY厂r 5928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范SYT 6290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煤层气coalbed methane赋存于煤层及煤质地层中
6、,主要成分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32煤层气地震勘探seismic prospecting for coalbed methane煤层气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性质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特征,推断煤层气储层及其上下相关地层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33平原plain地形起伏相对高差较小,车辆通行便利的广阔平缓地区。34山区mountain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较大,车辆通行困难的地区。35黄土塬loess表层被巨厚黄土所覆盖,地形起伏剧烈,冲沟发育,车辆难以通行的地区。36城区urban area地震采集施工范围内面积在10kra2以上的城镇、工矿区。NB,
7、T10002201437障碍区obstacle地震采集施工范围内面积在10km2以下,地震排列不能够正常通过的城镇、工矿区及其他复杂地表区。4地震勘探阶段与地震勘探设计41地震勘探阶段41 1地震普查在其他物探、钻探、地质工作基础上进行地震普查,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带,完成以下地质任务:a) 了解区域构造特征、构造发育史,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上、下构造层之间的关系,及主要断裂分布特征:b)了解煤层气储层的分布、埋藏深度与厚度变化趋势,深度误差不大于5;C)建立与划分地震地层层序,初步了解各套地层的沉积厚度和特征;d)结合其他地质资料,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带,为计算煤层气预测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参数井
8、和预探井井位建议。412地震详查在煤层气资源预测和综合评价基础上,对煤层气有利区带进行地震详查,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块,与其他工作配合完成以下地质任务:a) 基本查明主要煤层气储层的分布特征与埋深,深度误差不大于4:b)基本查明主要目的层段及围岩的断裂系统展布特征,落实断距不小于15m的断层,平面摆动误差不大于2个道距:c)结合钻井、测井资料,预测主要煤层气储层的厚度变化;d)结合其他地质资料,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块,为计算煤层气控制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评价井井位建议;e)基本查明幅度不小于20m的褶曲,探明直径不小于40m的陷落柱,了解古河床、古隆起、岩浆岩等对主要煤层的影响范围。413地震精查针
9、对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地震精查,配合煤层气开发完成以下地质任务:a) 查明煤层气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与埋深,平原区深度误差不大于2,山区或黄土塬区深度误差不大于3;b)查明煤层气储层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落实断距不小于10In的断层,平面摆动误差不大于2个道距:c)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煤层气储层厚度及其顶底板的岩性、物性、含气性进行预测;d)为计算煤层气探明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开发井井位建议;e)查明幅度不小于10m的褶曲,探明直径不小于30m的陷落柱。42地震勘探设计421地震勘探任务书由投资方组织编写。针对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的任务书可分开或合并编写。主要内容宜包括:工区概况(工区位置
10、、地质概况、勘探程度、地震部署),地质任务,工作量、工期、队伍资质要求,技术装备要求,质量指标要求,主要技术要求,提交成果要求,健康、安全、环境(HSE)目标要求,成本要求。附工作量统计表、地震勘探部署图。422地震勘探设计由投资方或委托设计方组织编写。地震勘探设计一般应包括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重复处理、解释或连片处理、解释的地震勘探设计可分别编写。2NB,T100022014设计依据:投资方任务书、合同、相关标准、前期勘探成果、工区踏勘报告、相关理论分析与技术论证。主要内容:工区概况(工区位置,地质概况,勘探程度,地震部署目的、依据、方案)、地质任务、工作量、工期、地震地质条件分
11、析、难点与对策、观测系统设计论证、试验方案、队伍资质与技术装备、作业计划与进度保障措施、质量指标与质量保障措施、HSE目标与保障措障、成本预测、提交成果。处理、解释环节内容依据地质任务确定。附设计工作量统计表、地震勘探部署图、地震测线设计图等。423地震测线部署原则根据地质任务,对全区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期实施。测线布置任务明确,长度能够控制勘探目标。地震普查、详查阶段二维测线要形成闭合网,精查阶段尽量部署三维测网。一般主测线方向垂直构造走向,联络线方向垂直主测线布设,为了特殊地质目的,可布置少量其他方向测线。精心选线,一般按直线施工。避开城区,遇障碍区无法按直线施工,且共中心点(CMP
12、)离散程度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折线或弯线施工,转折角不大于8。地震测线通过主要探井。相邻工区、不同年度地震测线满覆盖相互连接。424地震测网密度4241地震测网密度设计依据地震测网密度设计依据为:a)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b)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c)开发井组方案的具体需求。42 42各地震勘探阶段测网密度要求各地震勘探阶段测网密度要求如下:a)地震普查:二维地震,主测线距4kmSkm,联络测线距4kmSkm。b)地震详查:二维地震,主测线距lkm2km,联络测线距lkm2km。c)地震精查:三维地震,面元不大于20mx40m:或高精度二维,主测线线距不大于O5km,联络测线线距不大于lkm。4
13、25设计审批地震勘探设计审批由投资方负责。地震勘探设计审批前需经投资方组织相关专家评审论证,评审合格后,设计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凡对地质任务、工区和地震测网等作较大变动时,须经投资方、监理方、设计方、作业方协商一致,并由投资方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方可实施;局部测线调整,需作业方提出变更申请,经监理方、设计方、投资方代表签字同意后方可变更。任务变更通知书、变更申请与设计一起作为项目验收依据。5质量控制51质量管理分级511质量控制总则投资方、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应对相应质量控制级别的内容进行过程控制。各方应明确项目代表人,保证责任落实到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应设质量
14、控制点,根据各环节质量控制点对质量的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的控制级别。3NB,T100022014质量控制级别设为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和c级。高级控制应在下一级别控制基础上进行,并对下一级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512三级质量控制划分5121 A级控制由投资方负责,设计方、监理方辅助。主要控制点有:a)地震勘探任务书编制,地震勘探设计编制、审核、变更,队伍选择,资质审查,开工验收。b)地震资料采集设计(含试验方案)审查、变更、审批,采集参数确认(含二次方法论证后的变更),采集成果验收(含原始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剖面、测量成果、表层结构调查成果和地震辅助数据),地震资料采集竣工验收。c)地震资
15、料处理设计(含试处理方案)审查、变更、审批,处理流程及参数确定,处理成果验收。d)地震资料解释设计审查、变更、审批,地震资料解释(构造、层序、岩性、储层预测)合理性确认,勘探部署建议审核,成果报告验收。5122 B级控制由监理方负责,落实A级控制内容,并对以下控制点进行监督核验:a)地震资料采集:工区踏勘报告,人员组织、仪器和装备准备与合格性检查,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试验内容和参数认定,现场试验检查,试验资料分析,试验记录评价,测量控制网、测量成果检查,表层结构调查检查,施工现场质量检查,采集设计,观测系统检查,原始资料质量评价,地震资料现场处理剖面质量评价。b)地震资料处理:处理
16、设计,原始资料分析,试处理效果分析,处理流程及参数确定,观测系统定义,静校正应用,剩余静校正应用,去噪前后效果对比分析(包括道集、叠加剖面),反褶积前后效果对比分析(包括炮集、CMP道集、叠加剖面),纯波叠加剖面和滤波增益后剖面的对比分析,提高分辨率前后的剖面对比分析,偏移后的纯波剖面和滤波增益剖面对比分析,偏移成果剖面质量评价。c)地震资料解释:资料分析评价,地震反射层位标定,地震构造解释(基干剖面标准层确定与解释,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成果图件检查),地震层序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及有利相带综合解释,成果图件检查),地震地层岩性解释(地层岩性综合识别分析,成果图件检查),地震储层预测(储层岩
17、性、物性及含气性综合描述评价,成果图件检查),综合分析评价,成果报告预验收。5123 c级控制由作业方负责落实A级、B级控制内容,并对以下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a)地震资料采集。C级采集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测量:仪器检验,测线物理点坐标、高程实测,测量资料整理和测量成果计算。2)表层结构调查:仪器检验,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设计点位选择原则、表层结构调查资料整理、解释。3)激发:地震钻井井位、井深,组合参数,药型、药量、闷井措施,可控震源等非炸药震源激发参数及组合方式。4)接收:仪器及辅助系统检查,检波器埋置、点位、组合检查,监视记录评价。5)成果:地震资料采集报告编写,原始资料归档。b)地
18、震资料处理:原始数据解编及格式转换,叠前振幅处理,静校正(基准面、表层模型、初至拾取检查)、剩余静校正(曲线或平面图),去噪前后和差异道集,反褶积方法和参数确定,反褶积前后频谱对比和自相关分析,初至切除,速度谱参数和速度拾取,速度剖面和动校正前后道集,叠后去噪和提高分辨率的方法及参数确定,偏移方法和参数试验,偏移速度场检查(三维按两个方向间隔绘制),目的层频谱分析。地震资料处理报告编写,成果资料归档。4NB,T100022014c)解释:解释所需资料收集整理,速度场建立,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合成记录制作、VSP(垂直地震剖面)解释,层位标定,地震反射层位对比解释,断层解释和组合,三维时间切片分析
19、与应用,速度场建立和时深转换,成果图件编制),地震层序解释(资料准备,层序界面的地震标定、识别及追踪,地震相解释,成果图件编制),地震地层岩性解释(资料准备,特殊地质现象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成果图件编制),地震储层预测(资料准备、测井及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成果图件编制),构造发展史、沉积发育史研究。综合研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资料归档。52投资方职责521队伍选择地震勘探项目确立后,投资方宜通过招标方式优选确定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投资方与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在地震勘探项目中的责任和义务,应采用合同形式确定。5 22资质审查投资方应对参加投标的设计方、监理方、
20、作业方的资质进行审查。资质审查内容包括:投标单位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关键技术与特殊工种人员资质证书、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HSE管理体系认证书、软硬件配备。对作业方需增加审查内容:炸药使用及储运证书、仪器装备状况、近期主要业绩,有无质量、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等。523任务下达组织编写任务书。组织地震勘探设计评审与审批。524开工通知开工前投资方应要求作业方按照合同及地震勘探设计做好人员、设备、技术、质量、HSE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并提供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或解释设计。投资方组织或委托监理方按照合同及地震勘探设计规定,对作业方进行队伍资质、人员资质(技术、质量、HSE及特殊工种人
21、员要求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含软件、硬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HSE管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逐项审核验收。投资方应对作业方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或解释设计进行审批。验收合格后,投资方出具开工通知书,作业方方可进行正式生产。52。5过程控制要求作业方适时提供主要控制点的中间成果和质量监控图件,充分发挥作业方自检和监理方全过程监督作用。投资方在作业方工作过程中,应按照三级质量控制责任划分,适时组织设计方、监理方对作业方进行中间检查。52 6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由投资方组织,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项目代表人参加。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报告的验收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验收依据:合同,地震勘探设计,作业方编写的
22、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设计,设计变更等过程管理文件,监理报告。验收内容:合同与设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实物工作量、地质任务、质量指标、HSE指标、工程期限、成果报告及资料整理与归档完成情况等。5 3设计方职责设计人员应具有地球物理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按照422的要求编写地震勘探设计。NB,T100022014根据投资方组织的专家评审意见或二次方法论证意见修改完善设计。设计合理的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人员队伍、工程期限,保证实物工作量和地质任务的完成。为投资方控制质量、HSE、进度、成本提供支持,参与项目中间检查与竣工验收。54监理方职责提供单位及监理人员的资质证书
23、,报投资方查验、备案。依据合同、地震勘探设计、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设计、相关标准等,对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监督作业方对设计与合同的执行情况。为投资方控制质量、HSE、进度、成本提供支持,参与项目中间检查与竣工验收。完成项目监理全部工作后,向投资方提交监理报告。55作业方职责开工前提供单位及主要管理、技术、质量、HSE及特殊工种人员的资质,报投资方查验、备案。投入地震勘探项目的队伍、人员、仪器、设备、软硬件应能够满足项目实施需要。根据合同、地震勘探设计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工区踏勘,编写工区踏勘报告,编写地震资料采集设计或处理、解释设计。负责组织实施地震勘探项目,落
24、实合同、地震勘探设计要求。对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试验与生产的质量、HSE、进度、成本情况适时自检。为监理方的全程监督提供相关资料。编写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的成果报告。按期完成原始记录、成果报告、图件等相关资料整理,并移交投资方归档。6地震资料采集61准备工作611工区踏勘作业方应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依据地形图或卫星图片等,组织生产、技术、HSE等方面人员进行工区踏勘。主要内容:工区地表条件,人文、地理、经济信息,城区、农牧渔林养殖及工矿企业等障碍区的位置和干扰源的分布情况,交通情况。编写踏勘报告,绘制踏勘草图。6,12开工前资料准备开工前资料准备包括:a)地震采集设计(含
25、地震采集试验方案);b)地震仪器、表层结构调查仪器检测报告;c)测量仪器检测报告;d)检波器测试仪校验合格证;e)记录极性和道一致性检测记录;f) 检波器测试结果;g)爆炸机测试结果或可控震源测试结果:h)作业计划;i)HSE管理措施;j) 项目施工中执行的标准。613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行政组(领导、财务、物资供应、后勤)、解释组、仪器组、测量组、司机班、技工班、钻机班、爆炸组、震源组(可控震源队)、炊事班、HSE管理和协调组。6NBT100022014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司机、爆炸工、HSE、特种车辆驾驶员、电焊工等)应具有相应资质与经验。614岗位培训管理岗培训内容
26、为岗位职责、合同工期、工作量、地质任务、技术要求、施工难点与对策、进度安排、HSE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等。技术岗培训内容为岗位职责、地震资料采集设计、行业标准等。其他岗培训内容为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工程计划安排、HSE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等。615 RSE管理体系地震资料采集作业方应根据HSE管理体系,结合工区特点和任务,制定HSE作业计划书,其主要内容包括:a)方针、目标与责任:b)管理职责;c)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d)工作制度、作业计划、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南(包括岗位操作和HSE作业指南);e)资源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和设备配备):f) 风险识别与应急预案;g)环境识别及风险控制:h)检查监督与持
27、续改进措施。616仪器设备6161仪器主要仪器包括:a)数字地震仪、采集站、电源站及其配套装置,或无线仪器系列。b)表层结构调查仪器。c)检波器。d)爆炸机或可控震源。e)测量仪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手持GPS机等。f) 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系统,包括主机、绘图仪、监控处理软件系统等。g)观测系统设计及原始资料现场质量控制系统。h)检波器及电缆测试仪器,仪器维护站。i) 网络通信设备。6162设备主要设备包括:a)钻井设备。根据作业区地表条件配备,如车载钻机、山地钻、风钻、洛阳铲等。b)运载设备。包括指挥车、采集设备运输车、水车、油罐车、爆炸物品运输专用车、测量车、小折射车、现场作业人员乘
28、载专用车等。c) 营地装备。包括寝车、锅炉、发电机组、医疗设施、餐饮设施、办公设施等。d)HSE要求配备的专用设备。617仪器设备检测要求开工前作业方应对地震仪器和辅助设备进行检修、测试,保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出厂质检合格标准要求。对机动设备和后勤装备进行全面维修保养,保证施工正常进度。所有测试、测定记录应有作业方仪器设备测试员、仪器设备主管或质检员、技术负责入签字,由工程监理方审查验收。7NB,T10002201462地震资料采集设计621设计编写与审批由地震资料采集作业方编写,投资方组织专家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622设计依据地震勘探设计、合同、相关标准、前期勘探成果、工区踏勘报告。6 2 3
29、设计内容项目概况(任务来源、勘探目标、地质概况、工区概况),地质任务,工作量,拟定作业方法(观测系统、采集参数等),质量指标与保证措施,难点与对策。试验方案,生产进度安排。队伍装备情况(单位资质,管理、技术、特殊工种人员资质,仪器、设备配备),HSE管理体系,提交成果。63测量工作63 1测量要求测量工序执行sY厂r 517|的规定。实测所有物理点坐标、高程,不合格点进行补测,激发点和接收点偏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测量成果记录手簿字迹整洁,内容齐全,备注清楚真实,绘制标有沿线地物、地貌的测量草图。检查每条测线的测量计算成果,对特殊地形和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段,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检查导线测量的真实可靠性
30、。物理点测量后未及时施工造成标示不清,不能正确判定物理点位时,应及时重新测量。在水陆交互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时,测量应与激发同步实施,不应提前测量:静水区测量抛标后,若未及时施工,遇大风后施工应重新测量;深水区施工应同步测量水深。6 3 2测量工作检查6 3 21检查责任监理方负责,采用抽检、巡回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结果形成文字记录。6322检查内容主要检查内容如下:a)测量仪器检测合格记录。b)大地测量控制点、GPS控制网建立实测精度;坐标系统、投影系、成图比例尺精度。c)设计导线布设方法、精度。d)实测导线方法、成果、精度、合格通知书。e)设计物理点(炮点、检波点)野外放样方法、
31、精度。f) 设计测线物理点(炮点、检波点)实测、野外放样。g)施测测线测量草图绘制。h)测线交点、拼接重复点及复测点精度。i) 测量资料整理。6 4表层结构调查641表层结构调查要求表层结构调查目的是指导激发条件选择,为野外静校正提供基础数据。根据表层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合理选择小折射、微测井,结台地质露头、潜水面分布、地表高程,调查表层低降速层速度、厚度、岩性、潜水面、地表高程变化。 表层结构调查应在地震资料采集测线(束)生产前完成。表层结构调查点位布设密度应按照表层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尽量满足确定激发井深和静校正计算约束的需要。小折射、微测井仪器日检记录合格,仪器工作正常。NB,T
32、1022014642表层结构调查质量控制6 421小折射质量控制小折射质量控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小折射排列应布设在地形平坦地段,排列内检波点相对高差小于2m,中心点应对准桩号,最大偏离距离为设计点距的10。b)排列长度、道距、偏移距设计应保证同一速度层不少于4个控制点,初至清晰,各激发点和接收点在一条直线上。c)检波器应对准各道标记,背景干扰较大时可挖坑埋置,但坑深不大于20cm。d)激发药量合理。在保证初至清楚,起跳干脆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药量。e)低降速层较厚,采用追逐放炮时,延长排列应有两个或以上重复道,移动炮点应保证炮点与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移动距离不大于排列长度的23。f) 小折射资
33、料应满足:1)初至拾取准确,互换时间正确:2)时距曲线解释合理,解释层位齐全;3)时距图上应标明测线号、桩号、各道初至时间、各层视速度、各层折射波时间、层速度、厚度:4)直达波、各层折射波及高速层控制距离或控制道数满足设计要求;5)地表类型、地层结构相似的相邻段高速层顶面及速度应变化平缓、连续。64 22微测井质量控制微测井质量控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井口位置要对准设计桩号。b)井深应保证低降速层速度、厚度、岩性及高速层速度记录齐全准确。c)地面激发点或接收点与井口之间的高差不大于05m,与井口之间的距离及摆放应符合设计要求。d)井中激发点或接收点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e)微测井采用地面不等
34、偏移距接收时,每个偏移距道应满足设计要求。f) 微测井资料应满足:1)标准道选取初至不受干扰、偏移距较小,记录面貌清楚的记录道;2)初至时间拾取准确,时深曲线解释合理,层位齐全;3)时深曲线图上应标明线号、桩号、平均速度或层速度、厚度;4)高速层控制深度或控制点数应满足设计要求。643表层结构调查成果单线、工区表层结构调查结束后,应编制表层结构剖面图或平面图。结合地质露头、潜水面、地表高程等建立的表层模型应符合地质规律。表层模型在测线交点处闭合差符合设计要求。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趋势变化合理。65地震资料采集试验651基本要求试验方案符合地震勘探设计要求,由采集作业方提出,投资方批准。布设的试
35、验点、段位置合理,具有代表性。生产过程中遇到采集资料品质变差时,应及时进行参数对比试验。652现场试验检查试验内容:有针对性,可对比参数单一,项目齐全,记录合格。仪器:日检合格。9NBT100022014激发:井炮激发试验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可控震源一致性合格,参数设置合理。接收:检波器埋置及组合、排列摆放符合设计要求。表层结构调查:符合设计要求。653试验资料处理分析6531试验资料处理要求试验资料处理时应做到可对比参数单一,能进行有效对比。6 5 32干扰波分析干扰波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所有试验炮进行环境噪声评价;b)按照炮检距顺序显示干扰波记录;c)分析计算干扰波的各项参数(视
36、速度、视频率、视波长、频率范围),分析干扰波的性质、类型和对记录的影响范围;d)分析干扰波强度随炮检距、时间的衰减情况及其与激发参数的关系。65 33有效波分析有效波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分析不同采集参数各目的层反射波有效频率范围;b)分析不同采集参数单炮记录上反射波空间分布范围;c)分析不同采集参数情况下反射波的能量变化情况。65 3 4信噪比分析信噪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比不同采集参数情况下浅、中、深层相应部位反射波与干扰波能量变化规律;b)估算不同采集参数情况下原始记录的浅、中、深层的信噪比。654采集方法确定通过论证分析和系统试验确定采集方法,主要包括:a)表层结构
37、调查方案:b)激发参数:c)接收参数:d)仪器参数;e)观测系统。采集方法确定后,需报投资方批准。655试生产及二次方法论证作业方应及时对试生产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剖面质量能否完成地质任务,并及时提供给监理方审核。若需对采集参数进行部分调整,应进行针对性补充试验,进行二次方法论证。确定的各项采集参数应由投资方组织审核确认。66二维地震资料采集6 61采集参数选择6611激发单井井中激发时,激发深度宜根据表层结构确定,激发层位选择宜利于激发出宽频、高能、低干扰的地震波。井深、药量、药型等根据野外试验效果对比确定,每种类型的表层结构至少要有一个试验点。组合井井中激发时,组合井数、井距应根据野外试
38、验效果对比确定,以最大限度地突出有效波,降低干扰波影响。可控震源激发时,应对震源台数、扫描方式、扫描频率、扫描长度、振动次数、组合形式、驱动幅度等参数进行试验。10NB,T100022014电火花震源激发时,应充电至额定电压,在有水的浅井或浅坑中激发,以消除声波干扰。6 61 2接收应在分析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试验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检波器类型。根据地质任务和干扰波调查资料,通过野外试验效果对比确定检波器组合形式、连接方式、组内距及组合基距。6613观测系统道距:保证有效波采样符合空间采样定理,尽量减少频率一波数域空间假频。最大炮检距:一般与最深目的层埋深相当,需要做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
39、分析时,最大炮检距应为目的层埋深的1520倍。覆盖次数:应保证目的层有效反射波在满覆盖叠加剖面上的信噪比不小于3。6 6 2野外施工技术要求6621仪器仪器参数:按设计和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日检:每天开工生产前录制合格的日检记录,日检不合格,不得投入生产。记录极性:按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规定要求监视记录初至下跳,初至样点值为负数。监视记录回放:一般采用全波记录监视若地震勘探设计或合同有其他要求,可以按规定方式回放。监视记录分析:操作员应认真分析监视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人为缺陷;记录变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记录质量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仪器班报:内容要准确、齐全,特殊情况应注记,宜使用
40、仪器产生的电子班报。同一勘探区多台仪器施工:应做一致性、极性等对比试验,采用相同位置排列、相同激发点位、参数,重复35炮。资料上交:每天收工后,及时将当日的原始资料交解释员验收。原始数据保护:每录完一盘磁带(软盘)后应立即做好写保护,双磁带数据备份。6622放线电缆:放线严禁拖、拉、踩、压,保持电缆插头和检波器接头接触良好,过路时做好防压保护;收线时盖好插头防护盖,保持干燥,防止漏电。检波器:埋置应做到插直、插紧、插准,与地面耦合良好,表层松软时应挖坑至密实土质埋置;检波器组合时应严格按组合图形埋置,且中心点对准桩号,同一道内的检波器组合高差应小于lm:遇特殊情况需要移动检波器埋置位置时,沿测
41、线方向移动不得大于15道距,垂直测线方向移动不得大于l2道距,接收点位置变动应进行坐标复测;特殊埋置条件或位置变动情况应在班报中注记。注意事项:放线员坚守岗位,做好警戒,遇特殊情况及时向仪器操作员报告;收放线应轻拿轻放,不准强拉引线,工作结束后将检波器擦拭干净并短路;采集站应有专人保管,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摔碰;保持干燥,不沾水或泥污;检波器装车、运输、存放时应注意防震。6623激发使用炸药震源时,应执行GB 12950中的规定。爆炸井深和药量应按设计要求和试验结果执行,并在班报中准确记录。爆炸机工作性能应良好,爆炸信号最大时差不大于一个采样间隔。组合激发时,要求各井炮雷管串联,各井炮药包埋置
42、标高不大于lm。采用可控震源激发时,应按照设计的组合图形移动。使用电火花震源时,充电电压应达到试验确定的额定值;且启爆同步性良好,误差不大于一个采样间隔。6624地震钻井井位:应实测所有激发点位置坐标、高程及井深;井位一般应布置在垂直测线距离5m之内;遇特殊情况,井位沿测线方向偏移距离应不大于l2道距,沿垂直测线方向偏移应不大于2个道距,井位偏Nil,T 1022014移后应复测其位置坐标、高程及井深。井深:按设计或试验结果执行,药包应下到钻孔底部。多井组合激发时:井距、位置和组合图形应符合设计要求。操作规程:严格遵守钻机操作规程,电力线附近钻孔应符合HSE规定。钻井班报:准确填写,特殊情况在班报中注记。67三维地震资料采集671观测系统观测形式:一般应采用规则观测系统,在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