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 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3201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B 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NB 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NB 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NB 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NB 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5020E 11备案号:448952014 N 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0102014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Standard of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of coal bed methane exploration20140318发布 201 40801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布前言l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任务确定-“4技术准备一4l资料准备”4 2:【区踏勘43观测系统参数计算与选择44其他采集参数选择-45观测系统设计-46观测系统命名4 7资料采集设计书编写48设计书审批-49设计书提交5开工验收一6试验及二次采集方法论证6l试

2、验工作-”62二次采集方法论证-一7野外采集-一7 1 测量-72表层结构调查73钻井激发-74接收-75地震仪器-7 6地震爆炸工作-7 7质量控制78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目 次8资料评价-”81原始资料质量评价82记录评价-9收队验收及竣工验收91验收程序”92验收内容-10资料整理及上交101表层调查资料整理lO2试验资料整理10 3生产资料整理-”lO4上交资料-NB,T 100102014lIIll-”l-ll888一8一o一-0o1010lOll一ll-1l1112Z2345NB,T100102014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附录C(资料性附录)附录D(资料性附录)附

3、录E(资料性附录)附录F(资料性附录)附录G(资料性附录)附录H(资料性附录)班报封面格式爆炸班报格式地震放线班报格式”钻井班报格式仪器班报格式”磁带标签格式”监视记录标签格式现场处理剖面标签格式”参考文献-IIH”M加”毖月IJ 舌NBT100102014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l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军、匡朝阳、郭思刚、常鉴、沈月芳。lll1范围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4、NB,T 100102014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任务确定、技术准备、开工验收、试验及二次方法论证、野外采集、资料评价、收队及竣工验收、资料整理及上交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及质量检验等工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YT 51712011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厂r 53142011 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3任务确定根据煤层气勘探要求,勘探部署方(

5、雇主方)应组织人员确定地质目标,并对分辨率、信噪比等指标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确定可行的基础上,完成地质设计,内容包括地质任务、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勘探工作量、二维地震测网密度或三维CDP(commondepthpoint,共深度点)网格大小、施工期限、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任务及要求等。测网跨度较大以及跨越较多构造的区域地震调查,可分测线或分段下达任务。在低信噪比地区,无法有效描述地球物理参数时,应详细陈述地震勘探的期望目标。4技术准备41资料准备411地理资料4 1 11 自然地理资料:地形起伏、海拔、河流、湖泊、动植物分布、地表覆盖物类型及分布区域。4 112人文地理资料:行政

6、区划、居民点分布、工农业建筑和设施、地下油气管线分布图、农业状况、林业状况、牧业状况、渔业状况、公路和铁路交通状况、电力和通信设施、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事要地、民族风俗、地方病的特点等。412气象资料气象资料包括总体气候特点、局部特殊小气候规律统计、雷雨天气特点、海拔与气候关系、洪水期、风季分布、沙尘暴统计特点、严寒天气规律、冻土层的厚度和分布规律、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特点等。413测绘资料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地面地质图,卫星遥感数据和图片,交通图,行政区划图,GPS网成果,三角点成果,数字地图,以往二、三维地震测量成果资料等。41 4地球物理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包括地质任务、区域构造、地

7、层发育情况,以往的地震勘探试验资料、地震采集与处理解释报告及附图、典型的单炮数据和地震剖面,带有测线位置的主要目的层的构造图,垂直地震剖面NB,T100102014法勘探(VSP)资料,表层结构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干扰波调查资料,地震波的层速度、均方根速度、平均速度,主要目的层深度、反射时间、各目的层倾角与倾向、反射波频率,邻近二维地震测线资料,邻近三维地震工区的边界、观测系统参数、面元属性、处理与解释报告、陆上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SPS)成果等资料。415钻井地质资料钻井地质资料包括构造单元、构造特征、地层、岩性、主要探井分布范围、主要探井综合完井图、油气水资料、地质分层数据、测井资料、主

8、要煤层厚度及分布等。416煤矿、煤层资料煤矿、煤层资料包括煤矿分布及各煤矿井田、巷道分布情况以及各煤层资料等。42工区踏勘4 21 工区踏勘前提出详细踏勘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踏勘结束后应提交踏勘报告。422应详细了解工区地形起伏、河流水系分布、交通、气候、农作物分布、地下管线、铁路、隧桥、煤矿、高压输电线、森林覆盖区、保护区等以及测量三角点分布情况,还应对工区内难以施工的河流、水库、工矿、城镇及自然保护区等边界进行实测,用以指导室内设计;军事设施边界的确定应与有关方面协调。423应了解工区内地表出露和地层分布情况、出露地层岩性,对表层岩性应进行初步的分区,初步掌握钻井激发、检波器接收条件。4

9、3观测系统参数计算与选择431观测系统参数二维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参数包括:道距、炮点距、覆盖次数、偏移距、最大炮检距、附加段长度等。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参数包括:面元大小、道距、炮距、纵向覆盖次数、横向覆盖次数、总覆盖次数、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最大非纵距、炮线距、接收线距等。43 2炮检距的选择炮检距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目的层深度、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反射系数等。最小炮检距j缶。的选择应考虑最浅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避开激发源的强干扰,一般不大于最浅目的层埋藏深度。最大炮检距石。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a)主要目的层应避开直达波的干涉;b)主要目的层应避开初至折射波的干涉:c)应小于最深目的层

10、临界折射炮检距;d)应满足速度分析精度的要求;e)满足动校正拉伸对分辨率的要求:f) 应防止道集内的离散距增大;2)应满足消除多次波的要求:h)应借鉴以往最大炮检距的实际试验资料,如炮集记录及叠加剖面等,以选取最大炮检距。i) 应充分考虑广角反射,在近地表速度非常高的区域,需考虑动校畸变切除的因素,以满足煤层气含气性预测要求的排列长度。i) 需要做AVO分析时,最大炮检距应为目的层埋深的1520倍。433其他观测系统参数其他观测系统参数计算方法按照SYT 5314-2011的规定执行。44其他采集参数选择441接收参数4411检波器类型:应根据不同的地质任务、地震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检波器。

11、2NBT1001020144412检波器组合形式:应选择合适的组合图形、检波器个数及串并方式,有效地压制干扰波,保护有效波。4 4 13检波器组合高差:同道检波器组合高差应不大于反射波视波长的l4,应考虑目的层厚度、地表高程等因素,一般不大于lm。组合高差计算见式(1):曲=v(4fdom) (1)式中:同道内检波器组合高差,m;v近地表地层的速度,耐s;。最浅目的层反射波主频,Hz。442激发参数4421激发参数选择应保证激发地震波的频带较宽和能量足够,尽可能避开面波、声波虚反射等干扰。4422炸药震源:应选择高速层或潜水面以下合适的激发井深和激发药量。组合井激发时,组合井距应大于爆炸半径的

12、2倍。4423可控震源:应根据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及资料品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线性扫描或非线性扫描)、扫描频宽、扫描长度、驱动幅度、组合台数及组合基距,保证激发的地震波有足够能量与频宽。443仪器因素根据地质任务和地表条件选择合适的仪器类型及仪器因素。记录长度选择应考虑最深目的层深度与最大炮检距对应的射线旅行时间,一般应比该射线旅行时间长ls。采样率可根据项目地质任务及要求确定。45观测系统设计4 51二维地震测线设计原则4511 应充分考虑煤层气勘探的要求,分析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和存在的地质、物探问题,结合区内地震地质条件,确定有效的二维观测方式,并对测线分布设计进行全区整体规划

13、。4512同一区域的二维测线命名应统一网格化命名。4513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多轴线构造可布设两组以上的主测线。4514同一条测线跨越不同信噪比区域或不同的构造部位时,可以分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式。45 1 5地震测线应按直线施工,但在测线遇到较大障碍物时,可采取“拐8。角”方式施工,拐入、拐出点均应在设计的满次覆盖段内。拐点按实际情况设置,可用梯形形式。拐入、拐出角最大不超过8。偏离测线垂直最大距离应小于线距的14,绝对值不超过500m(山区、黄土塬偏离测线垂直最大距离应小于线距的12,绝对值不超过1000m)。其他要求执行SY,r 531420ll的规定。4516跨度较大的测线遇到平行的悬

14、崖、河流,不能采取折线方式施工时,可采取非纵的方式施工,其中炮线和接收线的距离要保证最浅主要目的层不缺失。4517工区内主要探井应有地震测线通过,以利于层位对比。4518应考虑主要煤层上、下的地层反射。452三维地震测线设计原则45 21 应分析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和存在的地质、物探问题,结合参数论证的结果,初步确定几种观测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对比。4522要求设计的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4523针对工区的地表条件,设计具有较强的跨越地面障碍能力的观测系统,同时应考虑地下构造和煤层气储层的复杂程度。4 5 24整体设计的大面积规则三维测网,多支队伍施工时对重复使用的接收线使用统一的

15、测量成果。4525相邻区块三维勘探应考虑区块的无缝拼接,形成统一测网。452 6若因局部障碍导致数个激发点无法布设在设计位置时,为确保空间采样的连续性,避免偏移假NB,T100102014象,激发点的移动应尽量保持平滑,移动首选恢复性激发,应实测移动后炮点的坐标、高程。453观测系统属性分析4531 覆盖次数分析: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进行覆盖次数分析和不同深度上覆盖次数的分布分析。45 32炮检距分布分析:应进行基于共中心点及共反射点的炮检距分布分析。4 5 3 3方位角分布分析:应进行基于共中心点及共反射点的方位角分布分析。45 4正演模拟4541 基于工区内的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的方法对设

16、计的观测系统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射线追踪不同目的层、不同构造部位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或照明分析。4542对设计的观测系统应进行单炮记录正演模拟,分析是否能够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455三维不规则观测系统4551 遇大型障碍物无法正常设置规则的激发线和接收线,或主要构造部位和目的层埋藏较浅,有效覆盖次数较低,地质任务难以完成时,可设计不规则观测系统。4 5 52设计前应详细测量影响激发、接收的障碍物位置和范围。4553不规则观测系统与正常观测系统的CMP(commonmidpoint,共中心点)网格应能够正常拼接。455 4不规则三维观测系统中接收线和激发线主要根据地

17、表条件来布设,道间距和激发点距可以不规则布置,但应经反复踏勘,实测地表的各种障碍距离和激发点、接收点后再设计。观测系统中包括覆盖次数和观测方位角在内的各项采集参数应严格计算。4555接收点可在原设计点位置110道距的范围内进行偏移,相邻激发点连续偏移时,应保持平滑;激发点纵向偏移小于110个道距,横向偏移小于12个道距,偏移后的物理位置应实测坐标和高程,并做好测量标志。4556物理点偏移后要保证其反射面元与设计面元一致。4 5 57当沿接收线方向障碍物大于最浅目的层深度或遇大型障碍物致使批量激发点无法在较多的设计位置确定时,不得采用恢复性激发点,应使用灵活变化的观测系统。变观的CMP位置要与原

18、设计的CMP网格相一致,CMP面元道集内炮检距应力求均匀分布,方位角分布尽量均匀,变观后主要目的层覆盖次数不低于设计的56,各项采集参数符合设计要求。46观测系统命名4 61二维测线系统二维测线命名应遵循下列原则:a) 二维地震测线命名应反映地区、年份及测线编号,测线编号以千米为单位,桩号以米为单位,测线号、桩号由西向东、自南而北递增。示例:GZ 201lsN535,GZ表示地区(拼音首位字母),2011表示年份,SN表示测线方向,535表示测线号。b) 二维观测系统表述应反映出道距(x)、最小炮检距(h)、最大炮检距(五。)的参数及炮检相对位置。一般表述为:单边放炮:大号放炮疋一嗡m。一Ar

19、或最小放炮卜i,一。;中间放炮:戳一m一卜。一。462三维观测系统三维观测系统反映主要观测参数、炮点与检波点相对位置和炮点线相对接收线的形状,一般应按下列方式表述:a)规则观测系统:一般表述为接线数L炮点数S单条接线的接收道数T下束滚动接收线条数R+形状;示例:“20Lx3S150TlR+斜交式”表示接收20条线,3个炮点,单线接收150道,线束滚动时移动接收线1条,斜交式激发的观测系统。4NB,T100102014三维纵向观测系统的表述按二维观测系统命名原则进行。b)不规则观测系统:一般按接收线、炮点线及相对形状来表述,如“网状三维”等。47资料采集设计书编写471资料采集设计书编写内容资料

20、采集设计书包括工程设计书和施工设计书。工程设计书由雇主组织编写,施工设计书应依据工程设计书和工区调查结果由施工方负责编写。设计书名称为“年度盆地(地区,构造名称)煤层气二(三)维地震勘探工程(资料采集施工)设计。”472工程设计书编写内容工程设计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a)工区概况,包括工区范围、自然条件、煤层气勘探地震地质条件、工区煤层分布情况、以往施工方法及资料品质分析:b)部署工作量;e)地质任务及要求;d)主要资料采集参数论证:e)拟定资料采集参数及工作量;f) 施工可行性分析:g)试验方案:h)质量指标与技术要求;i) 施工要求;j) 资料处理技术指标和要求;k)资料解释技术指标和要求

21、:1)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m)进度安排;n)附表和附图。473施工设计书编写内容施工设计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a)项目来源;b)设计工作量:c)地质任务及资料采集要求;d)工区概况,包括工区范围、自然条件、煤层气勘探地震地质条件、以往勘探情况;e)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f) 资料采集参数与施工方法;g)试验工作;h)表层结构调查与设计:i) 现场数据处理工作;J) 施工组织与管理措施;k)HSE管理体系;I) 施工计划,包括人员与设备配置、生产计划;m)需提交原始资料及要求。47 4设计书附图a) 设计书附图主要包括地震部署图和地震

22、施工设计图。b)设计书附图基本要求:图框、坐标、图例、说明、责任表、图名、比例尺、底图、设计测线、以往测线、主要探井。NB,T100102014c) 地震部署图:底图应以主要目的层(或基底)等或构造图为背景,并反映主要地形地物,绘制出测线的满覆盖起止点及坐标,三维部署图还应绘制出一次覆盖和满覆盖边界线及坐标、炮点线和检波点线。4 8设计书审批工程设计书、施工设计书应由雇主审批。49设计书提交地震资料采集设计书(含附件)应按雇主要求提交纸质和光盘的存档资料。5开工验收5 1资料采集项目实施前,应由雇主组织开工验收。5 2验收依据:设计、合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53验收内容:采集仪器和生产辅助设

23、备及检测记录、施工人员、基础资料、岗前培训记录、质量和HSE管理体系。54验收结束时验收组应提出是否符合开工的意见,并填写地震资料采集项目开工验收书。55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验收不合格,应按要求整改并经雇主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工。6试验及二次采集方法论证61试验工作611试验原则6 111 试验内容应根据地质任务和工区具体情况确定:a) 新工区、新层系应进行系统的点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表层结构调查、干扰波调查、激发因素、接收因素、观测系统和仪器因素等;b)老工区、老层系应借鉴以往成果,结合地质任务进行针对性试验。6112二维测线系统点试验确定因素后,应根据工区不同的地表类型、表层与地下地质结构、煤

24、层气勘探地质任务与质量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段进行段试验,以选取适合的观测系统参数。612试验设计书编写内容试验设计书应根据工程设计书方案编写,主要内容应包括试验方案、试验工作量、试验施工要求、试验质量分析内容及要求、需提交的资料。613试验资料分析试验资料分析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a)干扰波的类型、视速度、视波长、视频率、出现时间和影响程度;b)有效波的频率范围、优势频率、能量变化及信噪比:c) 不同激发井深与激发药量的频谱、能量;d)不同接收效果:e) 不同观测系统和仪器因素的效果。614试验总结报告试验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a)试验时间、目的:b)试验技术

25、要求:c)试验点(段或线)地理位置、地质及岩性情况;d)试验内容与工作量;e)资料对比分析;f) 结论。6NB,T 10010201462二次采集方法论证6 2 1 二维勘探二次采集方法论证段试验资料应与点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段试验资料选择不同参数抽取不同地震剖面进行分析确定各项观测系统参数能否满足煤层气勘探的需要。根据分析情况,确定最佳二维观测系统。为了获得最佳性价比的地震资料,在首次开展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应进行二次采集方法论证;在已有地震勘探资料且较为成熟的工区,视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二次采集方法论证。62 2三维勘探二次采集方法论证6-221 每束线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分析该束线的覆盖次数、

26、炮检距及方位角的分布情况,对不能满足要求的点位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束线设计。6222当出现满覆盖剖面(或试验设计中的束线数)时,应进行二次采集方法论证工作,确定适合的观测系统及激发、接收参数。在首次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区应进行二次采集方法论证;在已有地震勘探资料且较为成熟的工区,视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二次采集方法论证。6 2 3二次采集方法论证方案和结论二次采集方法论证方案和结论应经雇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资料采集。施工方应提交二次采集方法论证报告,雇主应出具书面意见。7野外采集7 1测量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Y厂r 51712011和工程设计要求。72表层结构调查7_2 1 表层结构调查应先确定表

27、层结构调查的方法,主要方法一般为小折射和微测井,辅助方法有岩性录井、潜水面调查和地质露头调查等。表层调查点的密度应能控制低降速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全区点位分布应基本均匀。在微测井无法收集完整表层资料时,应使用折射波法、大炮折射初至反演等方法联合进行表层结构调查。722在岩性变化区域、地震资料品质差异较大的区域、表层结构变化较剧烈的区域等,宜适当加密表层结构调查控制点。723应首先确定微测井的工作方法(地面激发、井中激发、双井激发等)。7 2 4依据区内的地质图和实测露头结果等,分别沿接收线方向和炮线方向作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图。73钻井激发73 1在以测点标志为中心,平原半径05m(山区、黄土塬

28、为lm)范围内钻井施工时,其井El与测定桩号的高程差应小于O5m,对超过此规定偏移炮点,一定要复测坐标和高程,并正确加载到SPS(shell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辅助数据格式)文件中。73 2应准确记录每一炮的激发深度,保证静校正的准确性。733对钻完的每口炮井应及时填写钻井班报表。734每口井的井深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做到井身直、井壁光滑、封好井口。735钻井激发的其他要求执行sYT 5314-201l的规定。74接收741检波器型号和串并结构应相同,每月用检波器测试仪对在用检波器轮流检测一次,检修后的电缆和检波器串应进行全面测试,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 4

29、 2检波器组合中心应对准桩号,误差小于O5m,一般情况下应做到组合图形正确,检波器埋置做到耦合良好。743同一道内各检波器埋置高差应不大于05m(山区、黄土塬为lm)。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按NB,T100102014比例缩小组合图形或等高线等方式埋置检波器。744对于埋置条件变化较大的检波点,应尽量做到埋置介质单一,避免道内检波器接收一致性差。74 5检波器应挖坑埋置;位于岩石裸露区、水泥地表区等处的接收道,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耦合程度,减弱高频噪声。746靠近严重干扰位置的接收道,应采取偏移的方式保证该道的有效接收,对偏移的接收道一定要复测坐标和高程,并正确加载到SPS文件中。7 4 7使

30、用数字检波器接收时,按照数字检波器的要求执行。74 8接收工作的其他要求执行SYT 5314201l的规定。75地震仪器7 5 1 投入使用的所有仪器应按相应的规定进行日、月、年检测试。7 52同一工区内磁带盘的编号不重复,同一盘带、同一束线文件号不得重复。753野外磁带应采用双磁带机同时记录两套,并且不应同时运输。7 5 4地震仪器的其他要求执行sY,r 53142011的规定。76地震爆炸工作76 1 激发前,炮班应与仪器操作员核对激发点桩号,报告井数、井深、药量。应做好警戒,发现激发点附近有干扰源时,应立即向仪器操作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7 62每个激发点应安置井口检波器,并保证该检波

31、器工作正常,以便记录f值。井口检波器离井口的距离应为2m。7 63仪器接收不到验证TB(timebreak,爆炸延迟)信号时,应及时检测爆炸机和中继站,调整爆炸机和中继站的位置,确保获取验证TB信号。77质量控制771 仪器操作员应显示每炮的监视记录,并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现场分析。现场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a)仪器、遥爆系统工作是否正常;b)爆炸信号、f值信号是否准确清楚:c)炮检关系是否正确;d)记录道工作情况,对道序错、反极性道以及并道等做出标记;e)工作不正常道是否超限,有无连续几炮相同的道不正常或不工作;f) 能量是否合适:g)根据生产安排,每天分多个时段录制噪声,分析干扰强弱情况;h

32、)每激发50炮回放1炮分频记录:i) 是否存在地质任务要求的目的层有效反射波组;j) 有无其他使记录不能使用的缺陷。772技术人员应负责室内质量检查,主要内容如下:a)仪器班报填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b)核对磁带盘与仪器班报的文件号是否一致;c) 核对仪器班报、钻井班报、SPS文件、观测系统的桩号和文件号;d)用初至时间检查激发点与接收点的准确性;e)分析反射品质对记录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f) 检查磁带标识、标签的正确性,以及与仪器班报的一致性:g)评价原始记录质量。773质量控制工作的其他要求执行sY厂r 5314201l的规定。78地震资料现场处理781对二维每条测线或三维按一定距离

33、(视工区构造变化程度)的满覆盖共中心线作现场初叠加处理。RNB,T100102014当相邻线构造特征变化显著时,应尽量等间隔加密的抽取共中心点线。782现场处理基本流程执行SY厂r 53142011的规定和雇主的要求。8资料评价81原始资料质量评价811 原始资料质量评价主要指微测井记录、地震生产和试验监视记录的评价,包括施工单位初评、雇主现场监督复评和雇主最终验收评价。812生产和试验监视记录按炮评价,微测井按全井评价。813生产记录、试验记录、微测井记录评价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价。82记录评价821生产记录评价821 1不合格记录凡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不合格记录,且不统计该炮工作量:a)

34、 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资料或导线测量成果精度不合格的生产记录;b)钟TB与验证TB信号时差大于生产采样间隔;c) 同一台爆炸机连续无验证爆炸信号超过5炮,则从第6炮开始评价为不合格记录;d)仪器工作不正常,炮检关系和偏移距不能确定:e)初至不正确,有二次或多次初至;f) 在深度范围内,地震能量弱致使有效波不能出现(以现场数据处理单炮记录显示为准);g) 工作不正常道数超过单线接收道数的124,相邻不正常道数超过不正常道数的14;h) 由于磁盘丢码或损坏造成数据记录无法使用;i) 地震仪器未按规定的期限检验、项目检验或者检验指标不合格所生产的记录。注1:工作不正常道包括不工作道、错序道、并道、

35、极性反向道、波形严重畸变和RF传输故障道,或与相邻正常道振幅相比,其比值小于l2或大于1倍的道。在非设备影响下,波形畸变和振幅异常道的判定应考虑目的层的反射信息是否受影响。注2:在低信噪比或面波发育地区评价记录时,可以现场数据处理分频单炮显示进行评价。82 1 2合格记录除8211规定的不合格记录外的记录为合格记录。822试验记录评价8221合格记录达到试验目的的记录应评价为合格记录。8 222不合格记录达不到试验目的的记录应评价为不合格记录,且不统计该炮工作量。823微测井记录评价8 2 31不合格记录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不合格记录,且不统计该炮工作量:a)班报、测线号、桩号、炮点混乱

36、无法查对者:b)初至不清,无法准确读出数据的道数超过记录总道数的16或连续2道者(不包括只为了取得近排列资料,而使用雷管和小药量激发的记录);c)爆炸信号不准;d) 在垂直时距曲线上高速层少于4个控制点记录;e)激发点与接收点位置不准确。9NB,T1001020148232合格记录除8 231规定的不合格记录外的记录为合格记录。9收队验收及竣工验收91验收程序911野外采集作业完成后,施工方应先按要求组织自查,向雇主提出验收申请,同时提交初审意见。912收队验收内容应对合同及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地质任务完成情况、HSE情况做检查。913竣工验收前应向雇主提供地震采集报告,地震采集报告名称:“

37、年度x盆地(地区,构造名称)煤层气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报告。”应包括:a)工区概况;b)地震地质条件;C)地震部署及工作量完成情况;d)地质任务及完成情况;e)施工难点及对策:f)试验情况;g)采集方法:h)采集资料成果分析:i) 生产组织及质量管理;i)HSE管理;k)结论与认识(建议)。9 1 4雇主收到申请后应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组做出资料采集项目的全面评价,并出具资料采集项目验收书。9 2验收内容92 1 合同任务完成情况9 2 1 1 合同任务变更时应提供有效的合同。9212二维地震资料采集工作量统计应包括:a)测线数量;b)激发点起止桩号及长度、接收点起止桩号及长度;c) 满覆

38、盖端点起止桩号和长度、一次覆盖端点起止桩号和长度;d)满覆盖端点坐标、一次覆盖端点坐标、激发点端点坐标、接收点端点坐标;e) 生产炮数、生产有效炮数、空炮数、空炮率、废炮数、废炮率;f)一试验工作量;g)接收道数、空道数;h)钻井口数、微测井口数。9213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工作量统计应包括:a)束线数、接收线数、激发线数:b)满覆盖面积、一次覆盖面积、激发点面积、接收点面积:c)满覆盖坐标、一次覆盖坐标、激发点坐标、接收点坐标;d)生产炮数、生产有效炮数、空炮数、空炮率、废炮数、废炮率;e)试验工作量;f) 接收道数、空道数;g)钻井口数、微测井口数。注:生产有效炮是指被评价为优级记录和合格记录

39、的生产炮:试验工作量是指被评价为合格记录的试验炮数。10NB,T1001020149214应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包括试验合格率、生产记录合格率、表层调查合格率、测量资料合格率、现场监控剖面合格率。9 21 5应说明地质任务完成情况。921 6 HSE情况说明,应包括职工健康、环境保护、炸药、雷管使用及处理、地方关系等情况。922各类资料情况9221原始资料应包括:a)监视记录及评价;b)原始数据磁盘(带);C)地震资料采集辅助数据;d)仪器班报;e)钻井班报、爆炸班报:f) 微测井仪器班报。9 2 22仪器、设备的检测资料应包括:a)地震仪器年检、月检及日检资料;b)地震仪器系统极性检测资

40、料;C)浅层地震仪年检、月检及日检资料;d)爆炸机测试记录;e) 电缆及检波器测试记录。9223现场数据处理资料应包括:a)现场数据处理剖面:b)单炮显示记录、分频扫描记录和其他分析资料。9 22 4测量资料应包括:a)测量原始数据:b)测量总结报告。9 2 2 5其他资料应包括:a)资料采集总结报告;b)HSE管理资料。10资料整理及上交101表层调查资料整理101 1微测井班报应按线束号、桩号顺序整理装订成册,微测井仪器班报格式参见表E1。1012微测井记录应按线束号、桩号顺序整理装订成册。10 1 3微测井解释的时距图、速度和厚度计算结果应装订成册(规格A4纸),应有封面、目次、内容。低

41、、降速带数据的计算结果,应写在时距图、微测井垂直时距曲线和层速度图的相应位置。10 1 4低速带、降速带厚度、速度平面图上应有调查点类别及桩号,比例尺为1:25 000。10 2试验资料整理试验仪器班报、磁带盘、辅助数据、监视记录、现场叠加剖面按生产资料要求整理。点试验资料应按试验点号整理,线(段)试验资料应按线束号整理。103生产资料整理1031班报和辅助数据电子文档10311班报封面格式参见附录A。10 31 2爆炸、放线、钻井班报应按线(束)整理成册,格式分别参见附录B、附录C、附录D。10 3 1 3仪器班报应分线(束)整理成册,格式参见表E2、表E3。NB,T100102014103

42、 14辅助数据格式按地震勘探SPS辅助数据格式规定整理。1032生产数据磁带标识参见附录F。10 3 3监视记录10 3 3 1监视记录头部应标明:线(束)号、文件号、炮点桩号、接收道号、接收道数、施工日期、评价。10 33 2监视记录应按线束整理成卷(册),封面(套)标识格式参见附录G。103 4现场数据处理剖面及分析资料现场数据处理剖面应按测线(束)整理成册(规格A4纸),外套标识参见附录H。104上交资料10 4 1 测量资料,包括测量原始资料及计算结果(纸质与光盘)。104 2数据磁带包括:a)生产原始数据磁带;b)试验原始磁带。1043仪器班报包括:a)生产原始仪器班报;b)试验原始

43、仪器班报;c)表层调查原始仪器班报。1044其他资料包括:a)三维勘探最终炮检点位置平面图;b)微测井资料解释结果(纸质与光盘):c)三维勘探低、降速带厚度与速度平面图(纸质与光盘);d)施工设计书(纸质与光盘);e)试验设计书(纸质与光盘);f) 试验总结报告(纸质与光盘);g)采集总结报告(纸质与光盘);h)地震资料采集项目竣工验收书(纸质):i) 其他雇主要求上交的资料。1045应提交包括10411044内容的资料交接清单。班报封面格式见图A 1。附录A(资料性附录)班报封面格式NB,T100102014图A1班报封面格式NB,T100102014爆炸班报见表B1。附录B(资料性附录)爆

44、炸班报格式表B1爆炸班报工区: 队号 束线号: 爆炸机型号: 日期: 年 月 日井数 激发深度 药量 雷管序号 激发点桩号 备注口 kg 发4爆炸员地震放线班报见表C1。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震放线班报格式表c 1地震放线班报NB,T 100102014工区: 队号 束线号: (接收线号: ) 日期: 年 月 日检波器组合情况桩号 数目 组合基距 检波器埋置条件个 厶 4 组合形式m m放线工5NB,T100102014钻井班报格式见表D1。附录D(资料性附录)钻井班报格式表D1钻井班报地区: 日期: 年 月 日 开工时间: 时分 收工时间: 时分柬线号: 钻机型号: 司钻:井数 激发深度 钻

45、井井深 药量 雷管序号 激发点桩号 激发岩性 备注(口) kg (发)16井监微测井仪器班报见表E1。附录E(资料性附录)仪器班报格式表E1微测井仪器班报NB,T100102014工区: 测线: 桩号: 队号: 日期: 年 月 日井口仪器 检波器 采样 记录长度 检波器间隔型号 型号 距离mS接收 激发(接收)点数: 井下激发(接收)点数:(激发)序号 文件号点深度 偏移距 井深度 药量 雷管 激发(接 记录kg 发 收)岩性 评价备注施工员 仪器操作员7NB,T100102014。半矗*端。噬H耀。世糍椎基丑霹 趟妇廿舞丑 盘1 盎 蹦耀 盎嗡兀jp生F 皿饿嗡翟掣塔誓星蜒敬侣匝口船 瓤圈

46、鞍描燕 嫩删曲斟蠕。g:苷 鬓暑H增褶磬魍糯刖 心掣 。卜 瓣 骝鼎 世 赢掣 馔辎 辐 蜊皿p 逝曼ii 嗡_珏 堪_心幅 岩建 心瞒 靶堪心盘议心蒯糕轻型 口卜凶 瞄 琏_ 堪 裂馘球蓉辑聪雕马萋世v器斟椎基叫固琳文样武铽堪聪蠼糯歧u鞲誊榷警8NB,T10010201419。半矗*蜒。嫒耀。噬世糍椎基皿划叮 妇廿躁 盎皿 盎 州H 盎耀 嗡脚盎矿 皿H嗡漫腰瘩蠢羹鲎萋受m懈困 辍糕捌 皿蜷蓬蚕享趔褂 籁H 鬻舡擢 摧州 蝈磬心 辎曼ii :淀擎 心蛙 掣d谣 靼褂 陬址 盎垛联 划心 业螂 饼_|珏 堪悄 撑蜂 mP懈 更堪小世钗卜蒯鼎 轻 捌 p凶 饼 妊H 堪 型翳楼烈日v鞯斟椎基囡僻。c僻武幅瓣聪摧辍口v晕基谁警NB,T100102014磁带标签格式见表E 1。附录F(资料性附录)磁带标签格式表F1磁带标签工区 测线号 队号总盘数 盘号 磁带类别起止炮号 卸带日期起止文件号 记录格式仪器型号 记录长度 采样率备注 档案号监视记录见表G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其他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