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3535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检测(四)(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苏俄领导人在总结_的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 ”横线上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解析:由题干中“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可知,横线上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2 “1917 年 10 月到 1918 年夏

2、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 ”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解析:从 1917 年时间判断,再从材料中农民获得土地后的被强迫回报,说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3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要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工农联盟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解析:新经济政策将部分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国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内矿山和油田,目的是在一定范

3、围内恢复资本主义经营,以便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恢复生产。答案:D4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项目 1921 年 1923 年 1925 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 620 7 860 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解析:从表格中的年份是 1921 年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故选D。答案:D5某同学在关于苏俄(联)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

4、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根据题干“分配粮食和燃料”信息分析当时实行实物配给制,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新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A6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派城市干部进入农村去打击和消灭富农;而富农则采取毁灭牲畜、酝酿反对活动和拒绝服从政府等手段实行反击。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为中国的农业集体化提供了经验B推动了苏联“一五”

5、计划的顺利实施C对苏联农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D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材料“富农则采取毁灭牲畜、酝酿反对活动和拒绝服从政府等手段实行反击” ,3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对富农的过激措施,对苏联的农业造成了极大破坏。答案:C7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 “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C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解析:“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发生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排除 A、B 两

6、项;新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 C 项的任务,不存在“压垮”之说。1925 年 12 月,苏联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8 年,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故选 D 项。答案:D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赫鲁晓夫有关的是 ( )A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 “开垦、开垦、再开垦”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 项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关,B 项与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运动有关,C 项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有关,D 项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关。因此 C 项正确。答案:C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7、世纪 90 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D外国势力的影响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苏联不得不进行改革。答案:B10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因为(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4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

8、行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的理解能力,正是由于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改革步入死胡同,故选 C。答案:C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解析:“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是指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期,这个时期苏联正在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A、B 两项发生在 20 世纪的前 20 多年里,赫鲁晓夫改革发生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故 A、B、D 三项错误

9、。答案:C12有俄罗斯学者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A 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B 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C 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原则;D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13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10、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解析: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故 A 不正确;只能说体现自由贸易精神,故 C 说法不正确;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反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5方向发展,故 B 正确。答案:B14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 “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 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 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解析:材料反映了成立“超国家机构”存在困难,但并没有体

11、现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说明欧洲一体化在成立“超国家机构”方面面临着主权让渡的难题,战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说明欧洲一体化政治权力不足,并不是政治方面缺少约束,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B15欧元纸币共分为 5、10、20、50、100、200、500 欧元 7 种面值,对于这七种面值的纸币,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如图),欧元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可能代表着( )A开放与协作 B悠久与连接C动力与团结 D合作与沟通解析:欧元纸币正面上拱

12、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答案:D16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能解决墨西哥的一切问题,但是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有利,故选 B。答案:B17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

13、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6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C D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制度方面均有不同,排除。答案:C18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中国参与的世贸组织(WTO)环境产品谈判进程已于2014 年 1 月 24 日启动,以 APEC 清单为基础,在 WTO 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B中国开始主导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C世贸组织促成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D中国积极推动

14、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解析:世贸组织不是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故 A 错误;发达国家主导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故 B 错误;世贸组织致力于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还没有完全实现,故 C 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 WTO 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因此可以得出“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的结论,故 D 正确。答案:D19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学习活动中做成了下图。对该图推论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C阻断了经济全球化潮流D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从材料可知,图片体现的是欧元的诞生,结合史实可知,欧元诞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 A 项正确;欧

15、元是欧盟中欧元区国家的统一货币,不是欧洲的统一货币,故 B 项错误;欧元推动了欧盟一体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 C 项错误;20 世纪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欧元诞生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D 项错误。答案:A20.下边方框中是有关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它们最能说明( )7A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加深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中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解析:多极化是指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制约,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并非范围问题,排除 C 项;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 项符合题意。答案:A21经

16、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包括( )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范围扩大,贸易额增加 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A BC D解析:联系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分析,是全球化的本质,并非表现。答案:A2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这一观点认为全球化( )A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B增加发达国家的经济风险C引起全球政治局势的动荡D拉大全球发展的贫富差距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 ,故 D 项符合

17、题意。答案:D23.从如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8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新型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推动了全球化A BC D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下发生的现象,故不选;图片信息不能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推动了全球化,故不选。答案:C24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 世纪在欧洲诞生至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

18、革命的产物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解析:题干材料中“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意为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发展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A 项。答案:A25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B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C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D表明这些人爱国热情高涨解析:当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19、,故 A 项正确 。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其中 26 题 18 分,27 题 15 分,28 题 17 分,共 50 分)926(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 年,列宁说:“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材料二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它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三 为克服斯大林时期

20、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 1957 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 年苏联粮食产量比 1962 年减少 3 270 万吨。1964 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1)材料一中列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6 分)(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 分)(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根据

21、材料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 分)(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 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以及赫鲁晓夫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的改革,注意把握其失败的原因。第(1)问注意把握材料一关键句“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它具有新经济政策的明显特征,然后再依次回答特点、意义。第(2)问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即可,论证要充分。第(3)问从推广种植玉米,便可知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由于不顾气候条件盲目种植玉米,可知他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摆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措施:

22、实施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2)答案一:“功大于过”说。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答案二:“过大于功”说。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1

23、0(3)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4)实事求是;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等。27(15 分)一百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期 演变18701914 年古典金本位时期19 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151945 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51973 年布雷顿森林

24、体系时期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1973 年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1)简要说明 19 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

25、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3)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 80 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相同的影响是什么?(6 分)解析:第(1)问,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19 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与英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分不开,此时的英国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在其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2)问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原则,以稳定世界汇率,该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体现美国的特殊利益,一方面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两点,一是 7

26、0 年代随着欧洲、日本的崛起,美国地位相对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使货币一体化出现;影响是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答案:(1)原因: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局长期稳定;通过殖民扩11张,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2)内容:各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影响: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3)原因:(前者):欧洲和日本的崛起,美国

27、经济实力相对衰落;(后者):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影响: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8(17 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 16 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

28、,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 14 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 。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

29、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 “M 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3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 分)(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发展中国家如

30、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4 分)1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提问中的提示“媒介”直接归纳概括即可:殖民掠夺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另外要注意已经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流通领域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领域。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直接概括出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入手,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又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答案:(1)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CSN 42 0645 Cast 4-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polarograph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pdf CSN 42 0645 Cast 4-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polarograph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pdf
  • CSN 42 0645 Cast 5-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sulphur by the titrimetric method《锑 滴定法测定硫》.pdf CSN 42 0645 Cast 5-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sulphur by the titrimetric method《锑 滴定法测定硫》.pdf
  • CSN 42 0645 Cast 6-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by the polarograph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极谱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镍》.pdf CSN 42 0645 Cast 6-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by the polarograph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极谱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镍》.pdf
  • CSN 42 0645 Cast 7-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bismuth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铋含量.pdf CSN 42 0645 Cast 7-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bismuth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铋含量.pdf
  • CSN 42 0645 Cast 8-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zinc by the polarograph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极谱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锌》.pdf CSN 42 0645 Cast 8-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zinc by the polarograph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极谱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锌》.pdf
  • CSN 42 0645 Cast 9-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锰.pdf CSN 42 0645 Cast 9-1987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Antimony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锑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锰.pdf
  • CSN 42 0646 Cast 1-1989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Molybdenum Determination of iron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s《钼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铁》.pdf CSN 42 0646 Cast 1-1989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Molybdenum Determination of iron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s《钼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铁》.pdf
  • CSN 42 0646 Cast 10-1989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Molybdenum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by the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钼 原子吸收法测定镍》.pdf CSN 42 0646 Cast 10-1989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Molybdenum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by the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钼 原子吸收法测定镍》.pdf
  • CSN 42 0646 Cast 2-1989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Molybdenum Determination of aluminum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钼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pdf CSN 42 0646 Cast 2-1989 Chemical analysis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Molybdenum Determination of aluminum by the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钼 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