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3865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5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热点题型一 新航路的开辟 例 1、 (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21)图 9 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变式探究】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 5

2、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 “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2【提分秘籍】多元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

3、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方法技巧】1.从历史进步性角度命题。新航路开辟后,一方面引发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解题时往往利用新史观来分析,同时注意分析角度的多元化。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

4、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2)依据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措施进行归纳即可。材料中的“ 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可归纳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系、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等内容可归纳出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等。3【变式探究】(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 1650 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 6 至 10 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 2 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

5、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茶叶在“1650 年”还是“奢侈品” , “一个世纪后” “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 ,这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 C。中国茶叶产量大小在当时对英国饮茶影响不大,排除A;航海条例颁布于 17 世纪中期 ,排除 B;茶叶成为英国不可或缺的普通消费品与世界贸易发展有关,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 D。 【答案】C 【提分秘籍】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者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对殖民地 (1)破坏性:是灾难

6、,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是其现代落伍的历史根源之一。 (2)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世界 (1)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 (2)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方法技巧】1.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条件,但同时也给亚非拉等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导致了当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这主要是由资本的贪婪性和扩张性本质所决定。解题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材料,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2.(20

7、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10)10.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4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A【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 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 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 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 20 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 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

8、以偏概全,所以排除 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 排除。3.(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1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

9、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 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5示例: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10、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 (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21)图 9 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 (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6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新发现 (NO VAREPERTA) ”以及图片中的“罗盘” 、北美洲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 正确。A、C、D 三项的描述都不新航路

11、开辟的内容或者影响,排除。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 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解析】 (1)材料中的“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 ”为解题提供了时间依据,表明荷兰侵略台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通过这个信息点并结合教材又可知在 17 世纪上半期荷兰是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但同时其他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殖民扩张,所以也要分析殖民国家间的竞争问题。同样依据材料的时间也要分析当时中国的国情,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朝末年,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腐败无

12、能,社会动荡,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荷兰侵占台湾。关于其目的可以依据材料中的“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可得出相关的结论。1.(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表 4时间 中国 外国1415 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 等 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7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人。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

13、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 4 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4、)【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 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 -5 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 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略2.(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8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1621 年,荷兰人得

15、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 “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

16、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5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0 分)【答案】 (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解析】 (1)材料中的“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 ”为解题提供了时间依据,表明荷兰侵略台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通过这个信息点并结合教

17、材又可知在 17 世纪上半期荷兰是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但同时其他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殖民扩张,所以也要分析殖民国家间的竞争问题。同样依据材料的时间也要分析当时中国的国情,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朝末年,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社会动荡,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荷兰侵占台湾。关于其目的可以依据材料中的“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可得出相关的结论。(2)依据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措施进行归纳即可。材料中的“ 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可归纳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系、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等内容可归纳出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等。 (2)特点

18、: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 ;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9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 (1)可以从材料中来概括,主要从地域、范围、规模等角度来概括。 (2)本问有三个设问,需要分别来回答。特点需要从材料中来概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回答。贡献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考点】新

19、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3.(2016 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40)大航海时代(25 分)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 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 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 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10问题:(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 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6 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15 分)【

20、答案】 (1)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水平 2: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郑和船队最多有 200 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 17 艘。(2)水平 1: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水平 2: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11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其他答案。(3)本大题采

21、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 1:能对中西方两种模式作深刻反思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 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 。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得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水平 2: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水平 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与

22、材料水平 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水平 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平 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评分项三:水平 1:能够进 行深刻的论证水平 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水平 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 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 1:叙述成结构水平 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 3:仅能罗列史实12(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二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目的和方式上的差别。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行事方式,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经常地强调。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就是宣扬国威,但哥伦布的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

23、始积累;行事方式上,郑和是和平的贸易往来,注重形式和文化交流,哥伦布则是掠夺性的侵占,重视的是财富。(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回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的不同,概括出这种不同的深层含义。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材料加以辅证,把文化差异的原因挖掘出来。最终得出的结论要停留在物质和文化层面,这样才具有概括性。【考点】1516 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明清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1 (2015 年广东卷文综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 “黄金和白银的

24、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故本题选 A 项。B 项错误,应该是美洲和欧洲;C 项错在“阻碍” ,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哥伦布是意大 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

25、故 D 项错误。2.(2015 年上海卷历史 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 1500 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答案】B3.(2015 年四川卷文综历史 13) (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10 分)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 。人们能腾

26、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 “生齿日繁” 。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12 分)【答案】(1)解读:新航路开辟;(2 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 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

27、给人娄带来灾难难。 (4 分)(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 分)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3 分)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3 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3 分)【解析】C.新航路开辟时代所特有的三桅杆帆船。即可知,本题是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相关内容15 至 16 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结合图片,围绕以上主题,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展开解读,把握住“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交流,但也给落后地区带去了灾难”。重在强调积极影响,以14体现题干材料立意。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从其他角度回答,言

28、之成理,酌情给分)(2)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3)时代背景:20 世纪 10 年代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 ,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与科学” 、 “打倒孔家店” 、 “文学革命”等口号,掀起了白话

29、文运动。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汉字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因此提出了“废汉字”的主张解读:(略) (这是官方正式公布的答案,可以理解为“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材料中提到了英语在 18 世纪中后期得到广泛使用,在二战后成为很多场合的通用语言,所以原因就应该结合 18 世纪中后期和二战后这两个时间之间,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去思考,结合所学历史事件得出答案即可。(3)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20 世纪 10 年代”和新青年可以推断出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30、的相关史实,由此出发去思考,可以考虑新文化运动的局 限性之一,即主张否定传统文化来宣传西方新文化,由此出发得出答案即可。解读:需要从材料提供的汉字出现新词汇的角度来提取出汉字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说明汉字的发展演变是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的,与时俱进使得汉字和汉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例如,从音译外来词可以得出我们汉语发展过程一直在关注西方文化;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15变化可以得出我们汉语和汉字在不断地自身进行革新;从音译外来词到孔子学院则可以得出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输出我们的文化,扩大汉文化的影响;等等。只要言之成理,表达符合逻辑即可。8.(2015 年安徽卷文综 37) (3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 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 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表 2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

32、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8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12 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 分)【答案】(1)答案示例:1588 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2)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

33、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562 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 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 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 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 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1688 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 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 年 斯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6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2 (2014天津卷)1500 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34、( )A西班牙 B葡萄牙C荷兰 D英国【答案】B 3 (2014北京卷)(36 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 ,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 分)材料二图(a) 公元 1400 年前世界

35、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b) 公元 14001800 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17图(c) 公元 1900 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图(d) 公元 2013 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2)阅读图(a)至图(d),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 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36、?(14 分)【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2)示例 1:公元 1400 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 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

37、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1920 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 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

38、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 世纪 90 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

39、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197 (2014新课标全国卷)(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 A第一章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

40、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 1688 年政变第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1972 年版目录 B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 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 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 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 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20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41、观点正确,合理充分。)【答案】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 A 以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 B 以 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

42、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解析】本题以历史学习能力为主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民主革命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说明“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新航路开辟开启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国际

43、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形成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二战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标志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第(2)问,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一是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知识,二是探讨因果联系即分析原因;然后,对材料二图片信息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四“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得出陈旭麓肯定“中体西用”的结论,从“那个时候的中国”可知他评价“中体西用”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按照这一原则,材料四表格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4、的评价都是错误的,都离开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9.(2014浙江卷)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全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分)材料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21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

45、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 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 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 分)【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桑蚕、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