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2、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可以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
3、能量包括阳光、水、空气、热能、无机盐等3下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物种 C 和物种 B 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 6 条食物链B物种 B 和物种 C 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 E 突然大量减少,则 A 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
4、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D 错误。6. 【答案】D【解析】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 错误;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B 错误;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是能量的散失,C 错误;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D 正确。7. 【答案】D【解析】能量传递效率 10%20%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摄入量之比,所以 A 错误;各级消费者的摄
5、入量减粪便量是同化量,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图中 b 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 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B 错误;图中 a 粪便量,能量数值 b=呼吸散失量+c,C 错误;c 表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用能量,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会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下一营养级的粪便属于 c 而不属于自身的同化量,所以图中 c 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遗体残骸,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D 正确。8. 【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是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是三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大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消耗,其余的部分流向下一营养
6、级,部分流向分解者,故+,A 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可以循环利用的,B 错误;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和未利用部分,C 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只发生在各营养级之间,D 错误。9. 【答案】C【解析】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知,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一般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 10%20%,A 正确;甲生态系统受到 DDT 农药污染,2该物质在食物链中会富集,因此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B 正确;图乙中人类可以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C 错误;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为
7、人工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D 正确。10. 【答案】C【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的绿色植物,能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A正确;自然生态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存在倒置情形(即生物数量随营养级数的增加而增加),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倒置情形,B 正确;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在农田中除草、捉虫,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 正确。11. 【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
8、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往返的过程,A 正确。12. 【答案】C【解析】甲图 D 是细胞内液,A 是组织液,B 是淋巴,C 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进行物质交换,A 错误;乙图中 B 体重增加 x,C 占的比例为a,至少需要 A 的量为 y,则:y25ax5(1a)x20ax5x,C 正确;丙图中的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 是消费者,D 是大气中的 CO2,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B 错误;从研究内容来看,丙属于生态系统水平,D 错误。13. 【答案】B【解析】碳是以 CO2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
9、物进入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细胞呼吸,通过化石、燃料燃烧、火山喷发等释放到无机环境,综上所述,B 正确。14. 【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则表示呼吸作用,A、C 错误;根据能量传递的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甲含有能量最多,则其含有的碳元素也最多,B 正确;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与丁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D 错误。15. 【答案】C【解析】根据丙和大气中的 CO2之间存在双向箭头,可判断丙为生产者,根据围绕甲的箭头“多进一出”、围绕乙的箭头“一进多出”可判断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A
10、正确;表示 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B正确;包括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C 错误;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 正确。16. 【答案】B【解析】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 CO2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 正确;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的范围内,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B 错误;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 CO2,可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原料,进而促进碳循环,C 正确;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D 正确。17. 【答案】D【解析
11、】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增加或延长食物链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D 错误。18. 【答案】D【解析】昆虫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A 错误;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B 错误;桂花散发的香气,属于化学信息,C 错误;狼发出的嚎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 正确。19. 【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体,A 错误;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是化学信息,B 错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错误;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20. 【答案】C【解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12、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不能正常生存,C 错误。21. 【答案】B3【解析】富营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是单向的,A 错误;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 正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C 错误;物质循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 错
13、误。22. 【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 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不是由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B 错误;种群密度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也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C 错误;生态系统的稳定包括其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仅是物质循环的稳定,D 错误。23.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低,A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鸟类属于活
14、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C 正确;适当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种类,能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不能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D 错误。24. 【答案】D【解析】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可满足各种生物有氧呼吸的需要,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A 正确;给予一定的光照,可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提供能量,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B 正确;添加一些分解者,有力促进物质循环,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C 正确;池塘水可以为生物提供必要的无机盐,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会导致部分
15、生物营养不良甚至死亡,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25. 【答案】A【解析】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A 正确;由于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B 错误;生态瓶可产生氧气,C 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D 错误。26. 【答案】(1)光、水、温度、空气(2)分解者(3)生产者和分解者(4)物种组成、营养结构。【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1、2、3 号瓶中具有的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空气、水等。(2)河泥中有分解者存在,与 3 号瓶
16、相比,2 号瓶中无河泥,也就无分解者,实验结果是 2 号瓶中金鱼的存活时间较短,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3)与 3 号瓶相比,1 号瓶中缺少金鱼藻和河泥,换言之,1 号瓶中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结果是 1 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4)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27. 【答案】 (1)117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的输入 呼吸散失的热量 有机物(2)12.7 17.9【解析】(1)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
17、量,故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0.050.255.12.152.5 J/(cm2a),同理,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4+9+2.5+0.5-2=14 J/(cm2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3+14+70+23=110 J/(cm2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甲图中 A 代表呼吸散失的能量。生态系统中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14/110=12.7%,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5/14=17.9%。28. 【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2)桑树 分解者 (3)捕食 (4)抵抗力 负反馈 (5)太阳能 多级利用 循环再生(利
18、用)4【解析】(1)科学规划和管理桑基鱼塘,应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按照规律调整各种生物的比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2)在图示生态系统中,桑树是主要的生产者。沼气发酵过程中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3)蚕吃桑叶,二者之间属于捕食关系。(4)鱼塘受到污染,但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桑树固定的太阳能。“桑基鱼塘”从人类需要出发,使蚕沙、沼气渣中的能量被充分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29. 【答案】(1)标志重捕 衰退型 大于(2)调节
19、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 (1) 雪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估算其种群数量,通常采取标志重捕法。题图显示:当 t 为 ab 时,N t+1/Nt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且小于 1,说明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当 t 为 ce时,N t+1/Nt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且大于 1,说明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因此髙原雪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 髙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