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pptx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940201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50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3讲 宋明理学,-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较少,多运用材料考查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辨别比较的能力。 2.从社会热点看,宋明理学中的道德修养观与今天国家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些内容有相似之处,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将会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宋明理学家的思想特点,认识宋明理学所体现出的民族气节和社会责任。,-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政治变迁与儒学地位的关系 1.(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

2、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解析,-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突出时空观念,同样是在唐朝,但跨越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三个不同的阶段,命题视角新颖,不是考查热考的唐朝的政治制度,而是考查唐朝政治与思想的关系。同时注重能力立意,需要对比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时不同的宗教政策进行推理。,-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宋明理学对人性论的解说 2.(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

3、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解析,-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对孟子之学的推崇,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孟子重视心的作用,推出了性善说,这一做法彰显了儒家一贯坚持的通过道德践履与天合一的具体途径,同时影响了理学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建构。,-7-,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3)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8-,2.创立 (1)地位:将儒家的

4、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2)内容 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邵雍: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开创“气学”一派,贡献巨大。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核心是“仁”。,-9-,教材补遗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在这一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10-,二、理学的成熟

5、 1.朱熹的理学体系 (1)地位:朱熹建立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内容 理气论:万物皆有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修养论:仁者境界是追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 (1)为四书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2)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11-,三、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 (1)历史地位: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2)核心命题:“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3)主张:“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

6、王守仁 (1)明代思想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特别强调“知行合一”。,-12-,图示解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3-,主题一,主题二,“理”“心”之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摘编自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

7、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4-,主题一,主题二,【读史攻略】,-15-,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8)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 ) 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 D.抛

8、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答案,解析,-17-,主题一,主题二,哲思明理宋明理学的特点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18-,主题一,主题二,材料二 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

9、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9-,主题一,主题二,【读史攻略】,-20-,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

10、、道因素。宋明理学吸收借鉴佛、道的形而上学,并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1-,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陕西榆林一模,4)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哲理化特点。以下各项中,反映了宋明理学这一特点的是( )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 C.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答案,解析,-22-,一、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

11、,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23-,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

12、松的思想环境。,-24-,对点训练 3.(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第一次月考,25)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与汉民族的冲突与交流,使中国不再是单统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做法( ) A.强调“天人感应” B.加速国内民族融合 C.推动理学的形成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答案,解析,-25-,二、辩证地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方面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13、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 (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26-,对点训练 4.(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8)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

14、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解析,-27-,【典例剖析】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

15、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28-,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并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根据材料二

16、,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9-,参考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2)不同 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 (3)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30-,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

17、根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根据材料一“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得出儒学家关注社会。第二小问“路径”,根据材料一“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编撰童蒙须知”得出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得出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31-,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得出朱熹的传播对象是士大夫阶层,而王阳明将传播对象发展到普通民众;根据材料二“王阳明的致良知”“朱子格物

18、致知的理论”得出朱熹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王阳明的认识论是致良知。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简易直接为特色”“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32-,第(3)问,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儒学的世俗化;根据材料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儒学的社会化。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得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根

19、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面向大众,联系实际。,-33-,情怀链接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1)宋明理学作为一定时期内时代精神的精华,标志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因而今人在诠释、评价宋明理学家时,应把它们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维结构的环境中,来审视它们的理论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2)宋明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这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显贫乏、道德标准缺失的今天,尤有借鉴的必要。 (3)注重道德建设,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互敬互助风尚,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身心的健康,也有利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