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418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D 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DD 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DD 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DD 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DD 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8-0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 年 10 月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1 5 设计编审 . . 3 6 样品布置 . . 3 6.1 样品分类 . . 3 6.2 土壤样品 . . 4 6.3 大气干湿沉降样品 . 4 6.4 水和底泥样品 . . 4 6.5 土壤垂向剖面 . . 4 6.6 农作物样品 . . 4 7 样品采集与分析 . . 4 7.1 土壤样品 . . 5 7.2 大气干湿沉降样品 . 5

2、7.3 水和底泥样品 . . 5 7.4 土壤垂向剖面 . . 5 8 评估单元 . . 5 9 评估指标分类 . . 5 10 评估指标筛选 . . 5 10.1 指标筛选范围 . . 5 10.2 指标筛选原则 . . 6 11 指标权重赋值 . . 6 11.1 评估指标层次 . . 6 11.2 指标权重赋值 . . 6 12 隶属函数值计算 . . 7 1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 7 13.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 . 7 13.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 . 8 13.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表示方法 . 9 13.4 图示和含义 . 9 1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合理性验证 .

3、 9 1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统计 . 9 16 报告编写 . . 10 16.1 图件 . 10 16.2 报告 . 10 I II 16.3 数据库 . .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 .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 13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 16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选取原则与权重赋值 . 17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层次分析法. 1 9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界限值 . 25 前 言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

4、术要求(试行)是针对我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而编制的。目的是使我国各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置于同一工作平台和同一技术要求之下,确保评估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以往国内外均未编制过类似工作的技术要求或指南。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D、附录 E 和附录 F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忠芳 吴克宁 郧文聚 成杭新 陈德友 汪庆华 余涛 侯青叶 周国华 冯海艳 刘应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5、 III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任务、评估指标、评估分级、评估比例尺、评估方法、等级划分、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技术要求内容。 本标准适合于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2101

6、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04 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 1005 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DD 20050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 DD 200502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DD 200503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3.1 土地质量 Land Quality 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及人类健康,保持或改善大气和水质量的能力。土地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地属性。 3.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La

7、nd Quality Geochemical Assessment 依据土地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等地球化学指标因素,及其对土地基本功能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土地质量级别评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以反映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要素如土壤肥力指标、土壤环境健康指标为主,以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农产品安全为辅,综合考虑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 4 总则 4.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量化土地质量、实现动态管理和成果数据的查询、利用为目的的一项综合评估工程。 1 4.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依

8、据土地中各项有益、有害元素指标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及其对土地生产功能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研究和质量级别评定,以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理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宗旨。 4.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土壤、湖相沉积物、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主要指标,以元素在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含量分布为辅助指标,对土地质量、价值及风险进行评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依据。 4.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遵循区域开展,逐步深入原则。一般应首先进行国家省级较小比例尺的区域评估,在了解全局后,逐步地、有针对性地依次开展较大比例尺的普查、详查和精查评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开展某一比例尺的评估。 4.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

9、估应兼顾全面评估和突出重点两个方面。全面评估,要求评价总体的、综合的生态地球化学状况和质量水平。突出重点,要求评价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 4.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省市等各级土地宏观管理和规划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服务。同时,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促进科学合理施肥及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4.7 评估任务 4.7.1 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研究为主,进行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制定出适合于研究区土壤特性、景观特征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4.7.2 研究影响土地质量的各项地球化学指

10、标特征,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的地球化学适宜性分区。 4.7.3 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数据库及图形库。 4.7.4 评估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确定最佳的土地管理措施,为政府制定可持续农业和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8 评估指标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土壤中元素含量、土壤 pH 值和土壤有机质等影响土地质量的内部因素为主要评估指标,同时兼顾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性等能够反映土地质量的外部因素作为辅助评估指标,实现对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分两类: a) 影响土地质

11、量的内部指标:主要指土壤中N、P、K、Ca、Mg、S、B、Mo、Mn、Si、Co、Na 等必需元素和有益元素,pH、有机质等理化指标和 As、Cd、Hg、Pb 等有害元素及有机污染物指标。 b) 影响土地质量的外部指标:由灌溉、施肥、大气沉降等因素进入到土壤中引起土地质量变化的环境健康指标;能够间接反映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指标,如农作物安全性指标(农作物可食部分 As 等有害元素含量及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有机污染物含量)、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等地球化学指标。 4.9 评估分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分四个层次/或尺度进行,即国家省级评估、市县级评估、乡镇级评估和村组级评估。 a) 国

12、家省级评估(区域评估) :在全国和省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进行农业经济区划和种植结构调整,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b) 市县级评估(普查评估) :在市县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为名特优产品种植、土地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c) 乡镇级评估(详查评估) :在乡镇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挖掘土地最大使用潜力、保持土地环境健康提供依据。 2 d) 村组级评估(精查评估) :在村组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配方施肥、土地利用现状调

13、整提供依据。 4.10 评估工作比例尺 不同级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比例尺不同,各级评估的比例尺为: a) 国家省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区域评估)比例尺为 1:250000。 b) 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普查评估)比例尺为 1:50000。 c) 乡镇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详查评估)比例尺为 1:10000。 d) 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精查评估)比例尺为 1: 5000。 4.11 评估工作顺序 按照任务书和附录 A 要求,首先编写设计书,专家评审通过和主管部门同意后,通常按照图 1 流程开展室内和野外工作。上述工作结束后,按照附录 B 要求编写报告和制作图集,最后提交报告,

14、进行评审验收。 图 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流程示意图 5 设计编审 5.1 设计书是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依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编写。 5.2 设计书编写前准备工作。 5.2.1 资料收集 a) 收集评估区自然地理、土壤类型、社会经济概况、城镇发展、主要生态问题等资料。 b) 收集评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及其他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 c) 收集评估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等资料。 d) 收集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种资料。 5.2.2 资料分析: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系统研究评估地区存在的各种土地质

15、量地球化学问题,认真总结影响评估地区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各种因素。 5.2.3 实地踏勘:在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实地踏勘,提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实施方案。 5.3 遵照附录 A的规定编写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设计书。 5.4 设计书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 6 样品布置 6.1 样品分类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样品分为土壤样品、大气干湿沉降样品、灌溉水样品、农作物样品等不同种类,各类样品布置原则及密度不同。 进行样点布置 样品采集处理 样品分析测试 评估指标筛选 隶属函数计算 综合参数计算 等级实地校正 土地等级划分 指标权重赋值 土地等级统计 3 6.2

16、土壤样品 6.2.1 一般情况下,土壤采样点按照网格化布置。 6.2.2 不同级别评估工作的样品密度为:国家省级评估采样密度为 1 个点/km2,市县级评估采样密度为 46个点/km2,乡镇级评估采样密度为 836 点/km2,村组级评估样点密度为 3664个点/km2。 6.2.3 下列情况采样密度可适当调整: a) 土壤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均匀的平原区、草原区,采样密度可适当放稀。 b) 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空间变异性较大的浅丘平坝、山间盆地、坡地、菜地、园地及小规模经济作物种植地区,采样密度可适当加密。 6.2.4 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样品应布置在相应比例

17、尺的工作底图上。 6.2.5 一般应首先进行国家省级评估,在了解全局后,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较大比例尺的评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开展某一级次的评估。 6.2.6 采样点要求按采样格子均匀分布, 样品要有代表性,样点尽量布置在格子的中间部位。不得出现连续 4个或 4 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6.3 大气干湿沉降样品 根据评估工作要求和评估区大气质量状况,自行确定大气干湿沉降样品的采样密度。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布置时,布点密度及位置需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调整: a) 农耕区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均匀布点。 b) 在城镇近郊区大气污染严重或空气质量较差地区,大气干湿沉降样点可适当加密。 c) 在城镇远郊区大气污染

18、不严重或空气质量较好地区,大气干湿沉降样点可适当放稀。 d) 城市区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按照不同功能区布置,同时兼顾空间上的均匀性;功能区划不明显的城市地区,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均匀布点。 6.4 水和底泥样品 根据评估工作要求和评估区灌溉水质量状况及灌溉水类型,自行确定水样及底泥样品的采样密度和采集种类。样品布置时,布点密度及采样位置需考虑以下情况: a) 评估区范围内,在灌溉水取水口或其上游位置布点取样。 b) 地表灌溉水网发达地区,水体和底泥样品可均匀布点。 c) 地下水灌溉地区,水体样品按照井水点布置。 d) 除井水外,水样和底泥样品同点位采集。 6.5 土壤垂向剖面 a) 在评估区范围内,按

19、照成土母质类型布置土壤垂向剖面。 b) 成土母质分布面积占评估区面积大于 20时,应至少有 1 条土壤垂向剖面控制。成土母质分布面积占评估区面积大于 50时,土壤垂向剖面数量应增加到 23 条,空间上要兼顾不同的地理地貌类型。 6.6 农作物样品 农作物样品采集密度需根据评价区土壤污染情况和农作物种植种类自行确定,农作物样品采集种类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a) 原则上只采集大宗农作物籽实样品,农作物为能够代表评估地区 80以上农作物的大宗作物,如南方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北方小麦、玉米、谷子等。 b) 评估区特色农产品、道地中药材等可适当布置采样点。 7 样品采集与分析 4 7.1 土壤样品 土壤

20、样品的编号、采样深度、采样方法、定点与标绘、采样记录、重复样采集、样品重量、样品加工、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等各项内容同 DD2005-01 中土壤表层样品各项规范要求。 7.2 大气干湿沉降样品 a) 原则上,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接受周期为一年。有条件的地区,接受周期为季度。 b) 接尘缸清洗、放置,样品采集、分样、运输,数据分析及质量监控等项要求按 DD2005-02 和DD2005-03 的有关要求执行。 7.3 水和底泥样品 水样采集时间应为农作物的灌溉期,采集现场测试水体的 pH 和水温等指标,根据测试指标不同,添加不同的保护剂。 水样和底泥样品的采集方法、保护剂种类、运输保存等各项要求同

21、DD2005-02和 DD2005-03。 7.4 土壤垂向剖面 丘陵区土壤垂向剖面位置一般为坡中处,采样点应避开人为污染,样点采集处应尽量为荒地,或人为影响较少的地方。平原区土壤垂向剖面应具有代表性,避开村庄、道路、工厂等明显的人为污染严重地区,样点采集处应为农耕地或荒地。 土壤垂向剖面的样品采集、样品加工参照 DD2005-02 执行。 8 评估单元 评估单元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最小空间单位,不同尺度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单元同采样单元。 9 评估指标分类 9.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 9.2 国家级评估指标是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

22、础上,依据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元素和指标的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给出的用于国家级和流域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划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具有全国和流域可比性。省级评估指标是在省( 市、区) 范围内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依据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元素和指标的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给出的用于省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划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具有全省( 市、区) 可比性。 9.3 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评估指标是在市县、乡镇和村组范围内相应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普查、详查和精查评估基础上,依据表层土壤元素和指标的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结合国家级和省级评估指标,给出的分别用于市县级

23、、乡镇级和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划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具有在相应地区范围内的可比性。 9.4 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使用小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如乡镇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可使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省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使用国家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以实现全国、全省、全市等不同级别评估范围内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可比。 10 评估指标筛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以土壤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含量和理化性质为主,以大气和水体环境质量指标为辅,同时综合考虑地质环境背景、地理地貌特征等影响土地质量的其他因素。 10.1 指

24、标筛选范围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分肥力指标和环境健康指标两类,不同样品评估指标筛选范围见表5 1。 不同评估地区,可根据土壤中元素分布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增加评估指标,如放射性元素、稀土和铊等。 原则上,农作物籽实的评估指标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各类限量指标。也可根据评估区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要素的生态质量对评估指标进行增减。 表 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筛选范围 样品种类 肥力指标 环境健康指标 土壤 氮(N)、磷(P)、钾(K) 、碳(C)、钙(Ca)、镁(Mg)、硫(S)、氯(Cl)、硅(Si)、硼(B)、钼(Mo)、锰(Mn)、铁(

25、Fe) 、铜(Cu)、锌(Zn)、 钴(Co)、镍(Ni)、钠(Na)和有机质 灌溉水和底泥 氮(N)、磷(P)和钾(K) 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 、铅(Pb)、镍(Ni) 、锌(Zn)和酸碱度(pH) 、氟(F)、硒(Se)、碘(I)和有机污染物 大气干湿沉降物 氮(N)、磷(P)和钾(K) 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 、铅(Pb)、镍(Ni)、锌(Zn) 、硒(Se) 和氟(F) 农作物 可食部分 砷(As)、镉(Cd)、汞(Hg) 、铅(Pb)、铬(Cr)、氟(F)、铜(Cu)、锌(Zn)、镍(Ni)、六六六(HCH)、

26、滴滴涕(DDT)、氟(F)和硒(Se) 10.2 指标筛选原则 在系统研究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指标的筛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筛选应遵循主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等,详见附录 D。 11 指标权重赋值 11.1 评估指标层次 11.1.1 土地质量影响程度相同或类似的一组指标为一个层次。影响土地质量的内部因素为第一评估指标层,该评估指标层由肥力指标层、环境健康指标层组成。 肥力指标进一步划分为必需大量元素(碳、氮、磷、钾、硫、镁、钙)、必需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和有益元素(硅、钴、镍、钠);环境健康指标进一

27、步划分为有害元素指标层(砷、镉、汞、铅等)、有机污染物指标层(有机氯农药类等)、健康指标层(硒、氟、碘)和pH 层。 11.1.2 根据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和对农作物生长的生态影响,铜、锌、镍等重金属可成为土壤肥力指标,也可作为环境健康指标参与评估。 11.1.3 影响土地质量的外部因素为第二、第三第 n 评估指标层,如大气质量指标、灌溉水质量指标、农作物安全性指标等。 11.2 指标权重赋值 11.2.1 参评指标权重赋值的基本原则是同类指标两两比较其对土地质量影响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依其空间变异性进行赋值,详见附录 D。 11.2.2 每个评估层同一类指标的权重之和应为 1。 11.2.3

28、 各项评估指标权重赋值的方法也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参见附录 E。 6 11.2.4 相同级别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评估指标权重取值一样。 11.2.5 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可使用小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小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可使用本级和更小比例尺的评估指标权重。 12 隶属函数值计算 12.1 各评估指标隶属函数模型见附录 F。 12.2 通常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必需元素及有益元素含量可采用戒上型函数模型;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作物中砷、镉等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 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作物) 可采用戒下型函数模型; 土壤酸碱度、质地和健康指标

29、采用峰值型函数模型。 12.3 在评估区范围内,土壤氮、磷含量很高,水体存在富营养化情况下,氮和磷可采用峰值型函数模型。 12.4 在评估区范围内,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情况下,钙、镁、硫和氯等元素可采用峰值型函数模型。 12.5 隶属函数模型中 L 值、O1值、O2值和 U 值的确定原则见附录 F。 12.6 评估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见附录 F。 1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13.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 13.1.1 第一评估指标层划分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称为等。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划分基础上,叠加第二、第三第 n 层指标评估结果,在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级。 13.1.2 土地质量地球

30、化学等是土壤肥力分等和土壤环境健康分等结果叠置产生的。 13.1.3 依据土地肥力综合参数(P 肥综 )和土地环境健康综合参数(P 环综 )分别进行土地肥力和土地环境健康等级划分,一般分为 3 等。每等对应的综合参数值见表 2。 表 2 土地肥力分等和土地环境健康分等与综合参数对应表 综合参数(P 肥综 或 P 环综 ) 10.7 0.70.3 0.3 土地肥力分等 丰富(一等) 适量(二等) 缺乏(三等) 土地环境健康分等 清洁(一等) 正常(二等) 污染(三等) 13.1.4 采用加法模型,获得土地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地球化学综合指数。各评估指数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 Pf iC i(i=1

31、,2,3,4n) 式中:P综合指数; fi第i 个评估指标的隶属函数值; Ci第i 个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估指标为表征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各类指标。 13.1.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依据土地肥力质量等级和土地环境健康质量等级划分结果,采用表3 所示的分等方案,对评估单元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 7 表 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表 丰富 (一等) 适量 (二等) 缺乏 (三等) 清洁(一等) 优质 优良 良好 正常(二等) 优良 优良 良好 污染(三等) 中等 中等 差等 肥力质量分等 综合质量分等 环境健康质量分等 13.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 13.2.1 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基础上

32、,叠加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农作物安全等影响土地质量外部因素的指标评估结果,在等的基础上划分出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的划分不改变等的划分结果,两者是叠加关系。 13.2.2 大气、灌溉水的评估指标分类、评估指标筛选、权重赋值、隶属函数值计算、综合参数计算等要求同 14、15、16、17 相应内容。 13.2.3 原则上,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等影响土地质量外部因素的质量等级分为 3 级,每级对应的综合参数值见表 4。 13.2.4 参照国家和行业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农作物籽实的安全性进行分级,通常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的样品为绿色食品,分级代号为 1;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绿

33、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但低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的样品为安全食品,分级代号为 2;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的样品为超标食品,分级代号为 3。 13.2.5 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的图示颜色上,叠加上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级和评估的指标种类。 表 4 影响土地质量外部因素质量分级与综合参数对应表 综合参数 P 分级 分级意义10.7 一级 好 0.70.3 二级 一般 大气质量 0.3 三级 差 10.7 一级 好 0.70.3 二级 一般 灌溉水质量 0.3 三级 差 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 一级 绿色食品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

34、,低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 二级 安全食品农作物安全 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 三级 超标食品8 13.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表示方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有以下两种表达方法: a) 色块:色块只用于表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优质为深绿色,优良为绿色,良好为黄色,中等为橙色,差等为红色。各等图示颜色见图 2。 b) 数字:数字表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和级。 1) 数字构成:数字由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构成。每组数字由左至右,内部因素占第一位,表示等;外部因素从第二位开始依次排列,表示级。 2) 数字含义:每组数字第一位由 15 组成,分别表示土地质量地球

35、化学的 5 个等。第二位表示大气质量,第三位表示灌溉水质量,第四位表示农作物安全。每位数字由 03 组成,分别表示不同参评因素所划分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0 表示该因素没有参评,1 表示该因素参评的结果为 1级,2 表示该因素参评的结果为 2 级,3 表示该因素参评的结果为 3级。 色号:0/155/0 105/255/0 224/255/0 255/152/0 255/65/0 等级: 优质 优良 良好 中等 差等 图 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图示颜色 13.4 图示和含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用颜色及代号表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不同等级图示及含义见表 5。 表 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示

36、及含义表 图示 等级含义 112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1 等,大气质量为1级,灌溉水质量为2级,农作物安全性没有参评。200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2 等,大气质量和灌溉水质量没有参评,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1级。313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 3 等,大气质量为 1 级,灌溉水质量为 3 级,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 2级。 421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 4 等,大气质量为 2 级,灌溉水质量为 1 级,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 3级。 532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 5 等,大气质量为 3 级,灌溉水质量为 2 级,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 1级。 1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合理性验证 在土地质量

37、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基础上,根据土地的地质背景、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坡度、坡向等土地质量的物理指标和生物指标,对初步划定的等级进行检验,采用实地校核与专家评议等方式对土地地球化学等级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等级。 1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统计 在不同比例尺的网格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色块图上,叠加相应比例尺的土壤类型图或土地利9 10 用现状图图层。根据叠置结果,分别统计出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面积和比例,根据统计结果,对评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16 报告编写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包括系列图件、文字和数据库。

38、16.1 图件 图件主要为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最终成果图。最终成果图应直观反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不同质量土地的空间分布及面积等状况。 16.1.1 工作底图 根据不同尺度的评估工作,工作底图采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貌图、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16.1.2 中间图件及实际材料图 中间图件主要为土地肥力质量评估图,土地环境健康质量评估图,灌溉水质量评估图,大气质量评估图;农作物安全性评估图等。 实际材料图包括各类介质采样点位图、异常查证图及其它实际材料图,图件编制要求同DD2005-01。 16.1.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图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图包括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无公害食

39、品、绿色食品种植建议图、配方施肥建议图及农作物结构调整建议图等系列图件。 16.2 报告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结束后,应编写评估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 B。 16.3 数据库 采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信息系统(GeoMDIS ) ,按照数据库统一要求,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和统计与评估数据库。 16.3.1 基础资料数据库 基础资料数据库包括:调查资料子库、分析数据子库和图形子库。 16.3.1.1 调查资料子库 包括各类定点的 GPS 坐标数据、各类采样记录、剖面记录、数字拍照资料、摄像资料、野外素描等。 16.3.1.2 分析数据子库 包括土壤、水体、生物样品、大气干湿沉降、底泥及各类样品的分析数据。 16.3.1.3 图形子库 包括地理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农业区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各类图件。 16.3.1.4 评估数据库 评估区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土地中各类元素和指标含量及各类参数统计值;灌溉水、大气、农作物籽实及其它样品中评估元素、指标含量及参数统计值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 A.1 前言 A.1.1 目的任务 包括任务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