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418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HS.Q-G.02.01-2009 磨机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 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2009- 发布 2009- 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线磨机工艺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线磨机工艺控制和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 (国家建材工业部 1986年10月版) 。 总则 降低入磨物料粒度,寻求合理的研磨体级配,最佳装载量,磨内结构 和能量传递方式。经常保持各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相互适应,以提 高粉磨效率,降低能耗。 喂料制度 4.1 入磨物料粒度、水分、温度的控制。 4.1.1 原料磨入磨石灰石粒度70占85以上, 最

2、大粒度不能超过175 。 4.1.2 混合材、石膏粒度30。 4.1.3 水泥磨入磨熟料粒度6。 4.1.4 混合材水分20。 4.1.5 原煤水分。 4.1.6 熟料温度。 4.2 喂料要稳定、均匀,操作员要根据入磨物料粒度、易磨性、水分等性 质的变化和产品控制指标、循环负荷、料层厚度等情况及时调整喂料量, 不得猛加、猛减,防止饱磨和空磨。 4.3 喂料配比应准确。巡检工应按操作规程检查喂料系统设备运转情况, 并做好记录。 4.4 调配站应有一定的储存量,以确保磨机的正常运转。 4.5 防止喂料堵塞或间断下料,保持喂料设备的正常运转。 4.6 巡检工应经常检查取料机的耙齿、刮板、刮板链条、小

3、车行走装置是HS.Q-G.02.01-2009 否正常;向外输送的皮带机是否调整适当。 4.7 严禁混料,应按质管部控制的指标生产,以保证出磨产品的质量符合 要求。 磨机生产管理 5.1 磨机的启动、停车,要严格按照磨机操作规程执行。磨机在运转中发 现衬板螺丝松动、脱落,应立即停磨处理,损坏的螺丝应更换。 5.2 立磨检查磨辊衬板、磨盘衬板厚度及有无局部磨损; 检查刮料板固定 螺栓是否松动;检查磨内喷水是否堵塞或漏水;检查磨辊润滑是否漏油。 水泥磨检查磨内衬板、隔仓板、出口圆筛等有无磨损。篦板的篦缝是否合 适;磨内各仓料球(锻)比是否合适;清除夹在隔仓板、篦缝的杂物,清 除煤磨烘干仓内扬料板上

4、的积料。 5.3 尽量减少磨机的开停次数。 5.4 水泥磨磨内温度不得控制过高,一般在 100135为宜。当磨内温 度超过145时,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5.5 清仓、洗磨的时间不宜太长、以防损坏设备。 5.6 如发生生产事故、应立即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并认真做好记录进 行事故分析。 自动控制和计量 6.1 堆场、立磨、水泥磨、煤磨系统的计量以及电气仪表、热工仪表都应 准确可靠。主副机所需的仪表应经常检查,以确保其灵敏、准确。各自动 控制计量设备应定期检查、测试、校验,发现仪器失灵、损坏、精密度下 降时应及时处理。 6.2 磨机系统各种报警装置必须准确、可靠。如发现失灵应及时找有关人 员处

5、理。 6.3 如需要修改控制程序和增减测试点时,应报技术管理部门审查,主管 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收尘设备的管理 7.1 收尘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 2009- 发布 2009- 实施 2 HS.Q-G.02.01-2009 7.2 经常检查电收尘防爆阀是否完好,确认其在危急时能灵敏动作。若有 磨损,应及时更换。 7.3 及时更换收尘袋,拆下的完整的旧袋经过清理后可以使用,在生产中 发现袋子破裂应及时更换。 7.4 收尘器出口气体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 0 ,以防结露。 7.5 所有收尘、通风设备都要密封,严防漏风。如发现漏风现象应及时处 理。

6、7.6 充分利用现有的收尘设备,收尘器运转率不得低于主机运转率的 %,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标准。 成品及检验 8.1 出磨水泥应按化验室指定的库送入,严禁擅自改库。如发现水泥库顶 串灰应及时处理和汇报。 8.2 保证产品质量。出磨水泥的细度、SO 3 、出磨生料、 煤粉的细度、水分 不得连续三个超过各指标范围。 8.3 入磨物料和出磨产品应按时取样、留样、按时检验,作为分析生产的 依据。取样应有代表性,检测数据应准确无误。化验所得结果,质管部质 检员应及时报给制造部中控室磨机操作员。 8.4 检验产品的仪器设备和操作应定期检查和校正,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 8.5 对在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方面卓有成

7、效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奖 励。出现质量事故,应查明原因,严肃处理。主要的质量控制指标,连续 三个指标及以上不合格,属质量事故,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质管部 应及时公布事故情况。 磨机衬板的使用 9.1 水泥磨机衬板在安装时,应按规定留有一定空隙。 9.2 衬板凡有掉角、破裂、拱起、压条磨平或厚度不足时应及时 更换。 9.3 每次清仓换球或检修时,应详细检查磨内衬板、隔仓板、盲板、筛板、 出料篦板等磨损情况。每次拆换衬板时应认真检查筒体及磨头的磨损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 2009- 发布 2009- 实施 3 HS.Q-G.02.01-2009 10 研磨体的

8、使用、调整及补充 10.1 对每批进厂的各种球、锻,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不同品种、规格的 球、锻应分堆储存。各类球、锻库存量不得低于三个月计划用量。 10.2 在磨机内严禁不同材质的钢球混装。 10.3 各磨的研磨体装载量不得超过设计装载量。 10.4 各磨设计装载量。 10.4.1 立磨: 74.64吨(衬板) 10.4.2 水泥磨:09吨 10.4.3 煤磨:100吨 10.5 定期清仓,调整研磨体。 10.5.1 水泥磨运转 12960小时。 10.5.2 煤磨运转 50007000小时 10.6 清仓后的研磨体,应重新分仓进行分选、过磅,按原配球方案补足, 再装入磨机内。分选研磨体时应

9、认真仔细,不符合要求的研磨体要剔除。 研磨体直径分级办法为四舍五入,即直径尾数5,归为大一级;直径尾数 ,归为本级。 10.7 及时补充研磨体,稳定磨内球(锻)料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粗碎 仓应看见半个到整个球露出料面;中碎仓内球面与料面应取得平齐;细磨 仓内球(锻)应被薄层的物料掩盖。 10.8 补充研磨体常用的方法: 10.8.1 按磨机单位产品的研磨体消耗量补充。 10.8.2 按磨机填充率的变化补充。 10.8.3 按磨机主电机的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补充。 10.8.4 根据经验补充。 10.9 研磨体的补充必须准确过磅,补充球的规格按各仓最大一级补充或按 最大一级和次大一级:比例混合补

10、充。每次补球(锻)情况都应做好 记录并妥善保存。 10.10 立磨衬板更换周期根据衬板磨损情况更换,磨盘衬板原始厚度为 310mm,磨辊衬板原始厚度为 225mm,当衬板磨损厚度达到原始厚度的一半 时即对衬板进行更换。 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 2009- 发布 2009- 实施 4 HS.Q-G.02.01-2009 11 磨机用研磨体管理办法 11.1 进厂研磨体的质量指标和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11.2 生产用研磨体由制造部按年度提出订货计划(包括品种、规格、数量、 质量、供货期、供货厂家等) ,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由供应部门负责订货。 11.3 同一台磨机各仓所用各种规格的钢球,

11、 应是同种材质, 不得混杂使用。 如果供应部门变更货源,应事先与制造部协商,并征得统一意见,呈报主 管 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11.4 每批研磨体进厂后,供应部门应及时通知制造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 收。验收合格后,财务部根据验收报告。对验收结果不符合技术条件、质 量要求的,由采购部负责处理,财务不予以付款。 11.5 每批研磨体进厂,供应部门应按研磨体的材质、品种、规格分别进行 过磅,验收登记、入库保管,分类堆放。 11.6 选择新材质的研磨体,应通过生产试验。新材质试验小组,由制造部、 采购部、外协(厂家)单位人员参加组成试验小组,经过生产试验后,确 认有使用价值方可推广使用。 11.

12、7 研磨体在使用中,发现研磨体消耗增大、破球、碎锻(球) 、研磨体 变形等问题,应由制造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11.8 领退研磨体时,以仓库保管员与制造部领料员当场过磅数量为准。办 理领退手续。库存盈亏由仓库负责;出库后损失由制造部负责。 11.9 制造部应有专人负责领退研磨体、装球、补球、清仓倒球、筛选分级 监磅保管等日常工作。 11.11 因物料性质变化,更新研磨体的材质和改变配球方案时,由制造部 提出新的配球方案,报送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12 测定 12.1 当磨机发生异常变化或物料成分、烧成制度变更时,应及时对熟料等 主要物料作易磨性试验。 12.2

13、 采用新配球方案时, 磨机运转小时后, 应取样做磨机筛析曲线, 测定效果。 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 2009- 发布 2009- 实施 5 HS.Q-G.02.01-2009 华润水泥(上思)有限公司 2009- 发布 2009- 实施 6 12.3 根据磨机生产情况,不断摸索合理的技术参数,找出各磨机的最佳生 产状态,提高粉磨效率以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 12.4 进行科学试验,改善研磨体和磨内磨损件的材质,延长使用周期,改 进磨内结构形式,充分发挥能量传递效率,以提高磨机效能,挖掘生产潜 力。 12.5 要建立完整的磨机工艺管理技术台帐。记录清磨前后的研磨体数量、 补充球量、配球情况;并检查衬板、隔仓板、盲板、筛板、出料篦板等磨 损情况并详细的记录在磨机管理台帐上。 12.6 如因物料性质变化或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要求,需改变配球方案或因 生产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必须提出技术措施方案,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方 可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