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考要求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一、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表现从近 40 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原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增加。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方法点拨分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 、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与灾情呈正相关,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图解如下: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一)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1时间差异:在不同的时段
2、,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2趋势: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二)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1表现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2原因2(1)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有关。(2)与各大洲人口数量、密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差异(1)欧洲:洪水和地震。(2)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3)南美洲: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4)东亚: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5)南亚: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6)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干旱、火山喷发、流行病、海啸。(7)西亚和北非:洪水和地震。(8)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9)
3、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干旱和流行病。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受灾人口、经济损失等绝对指标越来越高,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2空间差异的原因既与各大洲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关,也与各大洲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319752001 年各大洲(南极洲除外)自然灾害统计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总计气象类灾害 11.9 19.0 2
4、7.1 10.0 4.3 72.3地质类灾害 0.9 3.7 7.8 2.7 0.9 16.0生物类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各大洲总计 19.5 23.9 38.0 13.2 5.4 100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百分比。(1)表中数据表明,气象灾害居首位的大洲是 ,该洲季风气候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_。在夏秋季节该洲沿海地区出现的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是 ,该灾害所属的天气系统是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的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出亚洲
5、是发生气象灾害最多的大洲,根据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结合气象灾害的分类可推测出亚洲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少的原因可从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两大洲所处的板块位置方面进行分析;非洲多生物类灾害可从非洲的气候特点方面分析。答案 (1)亚洲 干旱、台风、暴雨、寒潮等 台风 热带气旋(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陆部分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非洲干热的气候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教材 P65活动提示 1.19601969 年这一时期发生得最少,198019
6、88 年这一时期发生得最多。2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是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教材 P67活动4提示 1.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最新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据,从影响的人数、造成的人员伤亡等角度比较灾害的损失。教材要求比较 2003 年全球干旱与洪涝灾害的地区差异,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选取最新数据比较,不用拘泥于教材上的时间限制。2有关系。因为欧洲是世界
7、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1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 ,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 19502001 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回答问题时要明确:灾害强度越大,灾害的次数越多,经济损失越大;反之,危害程度越低。答案 (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 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
8、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3)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矛盾激化;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2读“某次震级为 7.8 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总人口 建筑面积 地震中 灾后死亡人5(万人) (万 m2)伤亡人数(人)经济损失(亿元)倒塌建筑(万 m2)数(人)A 127 8 119 746 34 762 176.310 3 187 789 187B 16 68 837 1 487 3.462 34 163 77C 0.23 362
9、 56 0.000 87 217.2 32(1)此次地震中城市 A 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 B 和乡村 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 ,试分析原因。(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 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答案 (1)城市 A 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 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10、(3)由 ABC 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1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9601998 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时段19601969 年19701979 年19801988 年19891998 年灾害事件(次数)16 29 70 53经济损失(亿美元)504 969 1 538 4 793保险理赔(亿美元)67 113 310 1 096(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 。试分析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这种趋势产生的原6因是_。(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
11、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 正在不断增强。解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灾情大小取决于灾种、受灾体、减灾能力的变化。答案 (1)呈波状变动,逐渐增多 自然灾害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呈波状变动。人类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所以灾害发生次数有增加的趋势。(2)逐渐上升(或越来越重等)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3)防灾意识和社会救助能力2读下面 19851999 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柱状图,回答
12、问题。(1)由图可知,19851999 年富裕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 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 比重约为 %,贫穷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 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 GDP 比重约为 %。(2)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对损失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解析 第(1)题,重在读图。分清国家经济类型;分清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分清绝对经济损失的单位,然后求得相关数据。第(2)题,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取决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答案 (1)5 800 2 2 000 13(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经济总量越大,虽然损失绝对值较大,但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相对损失小,不足以对
13、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3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7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图 1 全国 19962004 年农业各类受灾面积所占比重图图 2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图(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2)分析 2004 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有风雹、洪涝、干旱、冷冻等,种类多样,并且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第(2)题,据图可知 2004 年以后,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主
14、要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防抗灾能力逐渐提高。答案 (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样,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2)变化趋势:2004 年以来,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原因: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4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8(1)简述图示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造成图示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并分析
15、自然原因。解析 第(1)题,图示中等值线的分布较为复杂,像这样的等值线分布规律要分块描述;根据材料可知,东部地区是以经济发达的京津唐为中心损失率向周围递增,与经济发展水平递增的方向相反,其影响因素应该是抗灾能力;西部自东向西损失率递减,与经济发展水平递减方向相同。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从图来看,该灾害的受灾面积很广,不论什么地形都有分布(涝灾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区域) ,可判断该灾害类型为旱灾。北方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一是降水总量少,二是降水变率大。答案 (1)图中东部地区从京津地区向南、向西、向北,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16、地区抗灾能力;西部地区从东向西,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旱灾 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水文资料统计,20 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 17 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 年,洪峰流量是 43 400 米 3/秒,相应水位为 34.55 米;1998 年,洪峰流量是 28 800 米 3/秒,相应水位为 35.94 米。材料二 1954 年和 1998 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洪水淹没范围图以及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1)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
17、。(2)长江两次大洪灾,1954 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 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9但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试分析造成以上各结果的原因。解析 第(1)题,长江、淮河是两条洪灾频率较高的河流,但淮河更高一些,洪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降水异常偏多有关,也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支流分布、地形、泄洪能力等有关。第(2)题,洪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大小、人口死亡数量多少与灾害强度、该地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防抗灾能力大小有关。答案 (1)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2)长江流域 1998 年比 1954 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多。199
18、8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加,防洪、抗洪基础设施完善,救援及时,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快。科技水平提高,对暴雨、洪水的预测水平提高。因此,防灾抗灾的能力提高。6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 A 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 B 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第(1)题,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出 A 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在 100200 年一遇。原因要从地形、人口、经济等方面去综合分析。第(2)题,从图中 B 位置和水系形状,可知位于山区,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采取的措施应从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调节洪峰、护坡、搬迁等方面去分析。答案 (1)关系:正相关(A 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 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