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95080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考要求 列举虫灾和鼠害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一、我国的虫灾1虫灾类型(1)农作物害虫:主要有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2)森林害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2蝗灾(1)发生省区: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 10 多个省(区、市) 。(2)危害: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威胁当地农牧业,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蝗灾的形成、危害及蝗区的类型1形成: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发性生物灾害,以飞蝗的成灾率最高。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下面利用因果联系图分析蝗虫的生长环境。2危害:对当地的农牧业

2、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特别提示我国灭蝗的措施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 940 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2元 707 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 111 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上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的特点及原因。(2)据材料二

3、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 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灾逐年加重。答案 (1)蝗灾多发生在

4、夏季,其中 6 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3(5)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 二、我国的鼠灾1两大危害区(1)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华东和华南区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以及西北的少数地区。(2)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

5、,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2鼠害(1)农田鼠害:是我国十分严重的鼠害,会导致粮食和牧草的减产或绝产,对经济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2)草原鼠害: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3)森林鼠害 分 布 : 主 要 分 布 于 东 北 和 西 北 地 区危 害 形 式 : 分 两 类 , 一 类 为 地 上 鼠 , 一 类 为地 下 鼠 )(4)其他:会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我国鼠灾的危害按鼠类危害区的景观类型,我国的鼠类危害区又可分为农田鼠类危害区、草原鼠类危害区、森林鼠类危害区三种,其分布区分别对应于我国的农耕区、牧区和林区,其中森林鼠

6、类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我国鼠害的危害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地上鼠,主要啃食植物的皮、茎、干、果实、叶、花等地上部分;地下鼠,主要啃食植物的根系和地下茎。主要危害如下表:种类 主要危害家鼠 糟蹋粮食,咬坏家具等农田鼠 损坏作物,损失粮食草原鼠 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破坏草原森林鼠 啃食树皮和茎干,啃食树木的根系传播鼠疫、出血热等,危害人体健康4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试提出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合理化建议。(2)该区鼠类灾害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推断、评价及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防治及鼠灾与草场退化的关系。认

7、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弄清楚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括其成因,然后再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鼠灾发生、发展是长期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答案 (1)制止对有益动物的滥捕乱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2)鼠灾与草场退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该区鼠灾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教材 P58活动提示 1.可根据自己家乡所在地所处的区域位置和环境特点做出正确的回答。2培育害虫的天敌。既可以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环境污染,又可以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教材 P60活动

8、提示 1.飞蝗通过群聚暴食的方式可大规模危害农作物地上部分的茎、叶、花、果实等;通过远距离群迁方式可大面积扩大作物受损的范围,且不易防治。52了解家乡是否发生过蝗灾及蝗灾的发生过程,可通过走访、查阅历史资料求证,也可通过所学的蝗灾知识进行推断;蝗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啃食农作物地上部分的茎、叶、花、果实,造成农业减产或绝收。教材 P61活动提示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防灾治灾的过程中,除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外,还要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时首先从身边的人、家人做起。1读中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国飞蝗分布图(1)从图中看出,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 ,对我国危害最大,蝗灾重灾区主要

9、在 ,这说明蝗灾发生与该地区 的气候条件有关。(2)由于蝗灾发生的 条件古今相差不大,所以只要条件合适,便会卷土重来,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原因是什么?(3)蝗虫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是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区,而黄淮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重灾区,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这些蝗灾多发区因受不稳定夏季风的影响多旱涝灾害。第(2)题,蝗灾发生的自然条件相差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蝗灾有加重趋势。第(3)题,联系教材和实际作答。答案 (1)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 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 旱涝灾害频繁(2

10、)自然 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3)所经之处庄稼被吃光,导致粮食颗粒无收;草场被毁,造成灾区牧草严重受损;树叶被吃光,给树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等。62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鼠害多发。据当地草原工作站监测数据显示,全旗牧场上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吃掉的牧草达上千吨。老鼠喜欢挖洞造穴,主要是为了躲避天敌,而在植被密集的草场,老鼠不容易打洞。近几年,新巴尔虎右旗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毫米,最低时仅为 120 毫米。(1)分析新巴尔虎右旗鼠害严重的主要原因。(2)简述减少草原鼠害的主要措施。解析 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和地图信息,可以分析判断鼠灾形成的自然因素(与旱灾相关)

11、和人为原因(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场破坏有关) 。第(2)题,结合鼠灾原因分析,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 (1)旱情加重,使得草场植被加剧退化;过度放牧、乱挖滥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场退化,从而加重了鼠害。(2)在一些干旱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牧场采取禁牧、休牧制度,确保草原的合理利用;通过在破坏的土地上人工补播草种,在鼠害区引进老鹰、黄鼠狼等鼠类天敌,恢复草原原有的生态系统。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松毛虫是我国重大森林病虫害之一,其平均每年发生面积有 2 000 万亩4 000 万亩,常造成严重灾害。7(1)我国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的 差异。在海拔低于 400 米、平均气温 25 以

12、上的地区为松毛虫常发地区;海拔 400500 米、气温在 10 25 的地区为偶发区。由此可知,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 、 有关。(2)我国油松毛虫主要分布在 (地势分界线)处;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在 ,赤松毛虫主要分布在 ,马尾松毛虫主要分布在 、 (温度带) 。(3)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我国森林虫害的地区分布和原因的理解。第(1)题,结合图及以前所学知识较易回答。第(2)题,结合图例和我国地势分界线及温度带回答。第(3)题,我国在进行人工林建设时,用单一树种代替原始林树种,造成病虫大量繁殖且使同类树木大量受灾,除此之外,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也易形

13、成森林病虫害。答案 (1)区域 地形 气温(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中温带 暖温带 热带 亚热带(3)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 1 200 余种,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材料二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目前有 400 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

14、的国家之一,近十余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 20 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8(1)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中,对小麦、水稻、棉花危害最大的分别是什么?(2)分析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灾情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外来生物入侵的特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生物灾害。锈病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水稻的稻瘟病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农作物病虫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分布相似,东部重于西部。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其特点主要从种类、频率、范围和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来分析。答案 (1)锈病、稻瘟病、棉铃虫病。(2)分布特

15、点:东部重于西部。入侵特点:入侵种类多、频率快;蔓延范围大;造成危害大、经济损失大。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益阳新农网 2011 年 3 月 29 日报道 2011 年益阳市农区鼠害为中等发生,农舍重于农田。随着气候和食料等条件的改善,东方田鼠迅速繁殖,若遇多雨洪涝天气,洞庭湖水位上涨,极有可能造成东方田鼠入垸危害。材料二 被田鼠毁坏的庄稼。(1)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鼠害的主要表现。(2)试分析 2010 年洞庭湖区鼠害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试提出防治该区鼠害的合理化建议。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鼠害主要是对农作物的破坏,从而可拓展到对草场、森林的危害;鼠害的形成

16、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的气候情况,人为因素主要是围湖造田及对鼠类天敌的捕杀,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对于鼠害的防治措施也应结合人为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答案 (1)破坏农作物,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周围缺水,出现大面积的湖洲地,给田鼠提供繁殖空间,使田鼠繁殖加快;人类滥捕野生动物,使鼠类天敌猫头鹰、蛇、黄鼠狼等减少;夏汛来临,水位高,洪水灌进鼠洞,田鼠被迫翻越堤坝,进入农田,从而暴发鼠灾。9(3)退耕还湖,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天敌;投放鼠药,进行药物灭鼠等。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进入 4

17、 月中旬,呼伦贝尔大草原原本应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但由于干旱再加上严重的鼠害,青草至今还看不到踪影。在呼伦贝尔草原仅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就达 800 多万亩,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出现了上亿只老鼠与牛羊争食牧草的局面。材料二 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 20 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材料三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鼠灾会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危及堤岸、护坡等工程安全

18、;破坏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老鼠能传播鼠疫,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材料一反映的是内蒙古草原牧区,材料二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题,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对鼠灾进行监测,使用天敌、药物等方式灭鼠,湖垸区可修建防鼠墙。答案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