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三单元空气(2)课件.ppt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95235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三单元空气(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三单元空气(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三单元空气(2)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三单元空气(2)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三单元空气(2)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空气(2),12018枣庄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冷冻空气法制取氧气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 生命活动,C,22018武汉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甲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H2O2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A将装置甲分别与装置乙、丙、丁、戊连接

2、,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甲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丁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戊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32017舟山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中的_(填序号),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_。,B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收集,满,42017温州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 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

3、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g,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g。实验应设计4组。(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之后的其他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 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_ _保持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答案】 (1)取4g氯酸钾与0.5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g氯酸钾,分别与1g、1.5g、2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长短,判断氯酸钾的分

4、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无色、无味,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口,复燃,集气瓶中,复燃,液面以下,移出导气管,考点2 说出实验室制备、收集氧气的原理、装置及主要步骤(a),2. 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冷冻分离法,利用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制氧气口诀 口诀1: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合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口诀2: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 口诀3: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

5、利息)。,记忆卡片,考点3 举例说明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表现为有_和_ _。区分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烟、雾,可燃性气,体,易气,化的固、液体,物质,固体小,颗粒,助燃性,氧化性,小液滴,氧气的主要用途:_。如急救时常用氧气来帮助病人_;氧气与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火焰可用于切割或焊接金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木条_。,供给呼吸和帮助燃烧,呼吸,集气瓶中,复燃,类型一 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 2017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6、氧气时,试管内靠近导管处放 一团蓬松的棉花,A,跟踪训练 2017滨州改编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铁丝上绑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D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高能清洁燃料。 【点悟】 氧气的助燃性不等于可燃性,这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B,类型二 掌握氧气的制取、检验与性质综合题 典例 2017庆阳如图所示的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长颈漏斗,(3)用排水

7、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收集氧气时要在瓶底留一些水,其原因是_。 【解析】 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需要的仪器有。 【点悟】 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是常见的气体题目考查内容,需要根据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氧气不易溶于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跟踪训练 2018广州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3O2,可选用_与_(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_,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

8、置气密性良好。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_(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_点燃。 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_管中产生的是氢气。,B,C,双手捂住试管,A,验纯,甲,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_。 A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 B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C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 D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BD,类型三 关于影响

9、氧气制取速率因素的综合题 典例 2016杭州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1)实验2中应加入5%的H2O2_mL。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 _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_ _。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_。,40,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合理即可),温度较高,,水蒸发较快,导致氧气中含较多水蒸气(合理即可),过滤,跟踪训练 201

10、8金华小君 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 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 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 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 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 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 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她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mL水的目的是_ _。,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

11、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表:,连续、均匀,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_ _。,36,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不理解制取氧气时各物质质量变化致错 典例 2017重庆B卷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

12、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错解】选D,【析错】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 【正解】选B,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A,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1教材实验原理图,2实验

13、原理3实验结论(1)结论一:木炭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2)结论二:铝箔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4实验关键点(1)实验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酒精灯: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收集氧气;集中加热前要预热试管;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集气瓶:待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后,再收集气体。试管:试管口加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导管口只能在集气瓶口处。(2)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a试管口未塞棉花,导致导管口被高锰酸钾粉末堵住。应重新做实验。,b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应重新做实验。 5实验拓展(1)将氧气的制

14、取,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相结合的综合题型。(2)将氧气的制取和应用,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题型。(3)探究氧气制取过程中影响氧气制取速率的因素。,典例 2018衢州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 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2)以上两种方法中,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排水,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23 127-20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Virtual Home Environment (VH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3GPP TS 23 127 version 6 1 0 Release 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_1.pdf ETSI TS 123 127-20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Virtual Home Environment (VH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3GPP TS 23 127 version 6 1 0 Release 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_1.pdf
  • ETSI TS 123 135-2016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Multicall supplementary service Stage 2 (V13 0 0 3GPP TS 23 135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pdf ETSI TS 123 135-2016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Multicall supplementary service Stage 2 (V13 0 0 3GPP TS 23 135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pdf
  • ETSI TS 123 135-2017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Multicall supplementary service Stage 2 (V14 0 0 3GPP TS 23 135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pdf ETSI TS 123 135-2017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Multicall supplementary service Stage 2 (V14 0 0 3GPP TS 23 135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pdf
  • ETSI TS 123 135-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Multicall supplementary service Stage 2 (V15 0 0 3GPP TS 23 135 version 15 0 0 Release 15).pdf ETSI TS 123 135-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Multicall supplementary service Stage 2 (V15 0 0 3GPP TS 23 135 version 15 0 0 Release 15).pdf
  • ETSI TS 123 139-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3GPP system - fix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pdf ETSI TS 123 139-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3GPP system - fix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pdf
  • ETSI TS 123 139-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3GPP system - fix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pdf ETSI TS 123 139-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3GPP system - fix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pdf
  • ETSI TS 123 139-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3GPP system - fix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_1.pdf ETSI TS 123 139-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3GPP system - fix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_1.pdf
  • ETSI TS 123 140-20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Functional descripti.pdf ETSI TS 123 140-20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Functional descripti.pdf
  • ETSI TS 123 140-20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Functional descripti_1.pdf ETSI TS 123 140-20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Functional descripti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