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5236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X 页数:450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0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0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0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0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 (北京市专用),一、(2018北京,1822,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题。 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 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 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 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 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

2、水缸深 处的一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 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A组 20152018年北京高考题组,五年高考,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 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 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 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 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

3、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 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 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 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 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 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 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

4、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 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 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 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 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 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 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

5、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 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 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 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 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 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 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

6、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 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 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 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 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 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 更是一个奇迹。 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 光流逝

7、,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 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 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 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 光芒。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

8、象的标准吻合。 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 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 真心理的不理解。,C.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 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 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

9、什么作 用?(5分) 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6分) 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 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 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一、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热烈:充满热情的,强烈的,极具诗意的。 方法技巧 分析词语含义“三联法” 一联前后语句,“词不离句”;二联文章主题和情感态度,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 语;三联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2.

10、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 错误,结合文中“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可知,“恩赐”是指“我”的“好奇 心”;且“只有才”的表述过于绝对。 方法技巧 分析散文句子含意“四关注” 关注前后语境,关注关键词语,关注文章主旨,关注语言风格。 3.答案 (要点)不同:在细节的描述上更加具体,如细致地描写了仙女钻出蚌壳由小变大的 过程。 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仙女带来的各种美味佳肴与孩子的喜好有直接关系。 故事的场景与孩子的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如奔向自己家里的八仙桌,往来于桌子与水缸之,间。 作用:突出了河蚌仙女故事对“我”的重要意义。 表现出儿童

11、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反映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条件下儿童的独特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简要概括和分析能力。第段站在大人的角度叙述河蚌仙女 的故事,第段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仙女从水缸里出来,增加了更多细节描写,尤其是仙女搬 出的菜肴竟是根据童年的“我”的喜好而定的,这就表现了“我”童年时的独特心理和丰富 想象力。这是第段“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的依据,也为后文“我”把河蚌放在 水缸里这个情节作铺垫,是全文的核心事件,借此也引发了作者的感悟,点明了“童年生活的好 奇心”是“我”创作的源泉。 方法技巧 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四关注” 关注写作对象和事件。关注表达技巧和效果。关注结构作用。关

12、注文章主旨。 4.答案 (要点)寓意:“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蚌仙女的想象中萌发的。水缸是 “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可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水缸的记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及动力,“水缸”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文学世界的象征。 效果:既形象又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虚实结合,凸显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围绕水缸发生的故事,引出了关于河蚌的故 事,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凝视水缸是那个物质匮乏时代作者最主要的生活乐趣和体悟世 界的方式。作为作者童年时期认识世界、萌发文学创作梦想的主要对象,水缸保留了作者的 好奇心,从而使作者迸发出

13、奇迹般的创作能力。表达效果从读者角度看,“水缸是盛水的,能有 什么文学?”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从主题阐述角度看,水缸、水、河蚌都是实写,仙女故事是虚 写,钻出蚌壳的仙女象征着作者对文学创作奇迹的向往。 知识归纳 文章标题分析“四角度” 第一,标题含义,标题自身的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第二,概 括文本内容,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文本内容,有的标题是偏正短语,要揣摩分析修饰语、限制语 在文中的含义;第三,情感主旨,标题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第四,结构 思路,有的标题是线索,有的是写作对象。 5.答案 (示例)抚摸村头残碑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

14、。在我有记忆的童年时,光里,残碑对我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不仅是因为残碑表面光滑,还因为刻写在石头上的图案和 文字的线条优美。这些那时一个都不认识的文字和看上去像荷花的图案,让我上学后对所有 的印刷体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延伸、探究问题的能力。答案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具体的阅读对象和获 得的体验、感悟。对象应属于非书本阅读,如旅游所见、生活中的幸福或挫折等。 方法技巧 阅读延伸探究“三方法” 第一,对文本内容准确把握,包括写作对象、主旨、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第二,延伸出的对 象特征要与文本要求保持一致;第三,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社会现象的积累。,二、(2017北京,1924,

15、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 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 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 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 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 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

16、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 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 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 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 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 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

17、部 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 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 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 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 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

18、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 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 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 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 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

19、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 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 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 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 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 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 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20、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 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 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 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 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 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1、(2分) ( ) 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 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 C.盘算:精打细算 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丽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3.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4.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

22、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 “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5.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 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 6.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 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 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红

23、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 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 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二、 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包括本义和语境义。C.“盘算”的意思是“心里算 计或筹划”,文中“盘算着未来”应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和规划、筹谋。A.通过 理解“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可知,用“自然放松,沉静从容”来形容玛 丽亚索的生活状态符合文意。B.“袒露”本义为“裸露在外,无遮盖”,原

24、文用来形容在草原 上默默流淌的河流,“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的解释是符合文意的。D.“曼妙”本就 用于形容舞姿的优美,符合文意。 方法技巧 对词语的理解,可以从词的本义和语境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特别注意词义侧重点和 感情色彩。如“盘算”的意思为“心里算计或筹划”,“精打细算”则更强调“仔细地计 算”,后者比前者更精细。原文“盘算”是指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筹划着未来 的生活,而并没有“精打细算”之意;“精打细算”与“盘算”在词义侧重点上不同。 2.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由原文第十段“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 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可知,

25、裙子长度依然保守,只是裙子花 色为现代流行,而非“城市里流行的裙子”。,3.答案 特点:巨大的生命力;纯真清澈;一次次的新生;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 第一问,根河的特点: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原本的名字及其含 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生物。第二问,象征意义:“春天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象征鄂温克人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象征鄂温克人 淳朴的性格、纯净的文化;“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 物”象征根河给一代代鄂温克人提供着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营养。从中提炼概括即可。 4.

26、答案 含义: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丰富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 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深奥”可以从自然环境及鄂温克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以 及对现代文明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概括。对于原因的分析,需要综观全文,从众多的信息中细致 地检索出原因。而对于情感,概括归纳出来即可。“抵达不了”的原因是“我”是山外的人,匆匆来去,无法深刻体会鄂温克人贴近森林河流生活的丰富经历和思索,表达了作者对森林河 流的敬畏和对鄂温克人转变传统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的敬意。 知识拓

27、展 文化散文的鉴赏往往先叙说人与事,以及其地域特点和民族生活特点,由此生发开 去,探索地域历史与文化、民族性格与精神,进而思考历史价值,探索文化内涵。 5.答案 表现: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 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 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解析 玛丽亚索不离开森林,是对传统的坚守;乌热尔图重新回来是对养育之恩的眷念与报 答,有着文化寻根之恋;走出山林的人们对根河自然环境的尊重,愿意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让 步,开

28、始新生活,拥抱未来。在构思上,老、中、青三代的事迹全方位地给读者描绘了这片土地 的过去和未来,以及对待传统和现代生活的三种不同选择,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是一个民族 全部历史的微型画卷,本文独具匠心。,审题思路 概括老、中、青三代的根河之恋的不同表现,坚守、报答、尊重是核心点。这样 构思,让文章结构清晰。不同时期的鄂温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爱着故乡,与森林河流和谐共处, 呼应了文章题目“根河之恋”。 6.答案 A 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并非由“大观园”这个环境造成的,而是由封建 大家庭贾府造成的,“大观园”中众姐妹诗意生活的“世外桃源”是贾宝玉精神心灵的 寄托之处。 方法技巧 本题侧重对名著

29、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人物性格和品质之间的关系的考查。 可见,名著阅读不是死记硬背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或者只读一些缩写本或名著梗概之类,而是重 在对作品内容的整体了解,学生还要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三、(2016北京,1924,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 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 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 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

30、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 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 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 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 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 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 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 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

31、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 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 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 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 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 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

32、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 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 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 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 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 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 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

33、,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 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 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 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 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 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 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

34、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 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 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 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 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 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

35、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 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 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 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 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 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 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 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

36、,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 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 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 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三、 1.答案 C A.“太斩劲了”出现在第三段,是观众高声喝彩的话语,应该和“美得很”一样 是褒义词,是“非常给力”的意思。B.“气韵弥漫”出现在第五段,由“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 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可知“气韵弥漫”指应该在整篇 小说中都有关于老腔的描写。C.“乡党”出现在文章的第八段,由“企图排除因乡党

37、乡情而 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可知“乡党”是“老乡、乡亲”的意思,并不是“志同道合的同 乡”。D.联系下文中主持人濮存昕的做法:夺过演员的长条板凳和木砖,自己参与到表演中。 这种行为,让人惊讶,而后文中观众们沸腾起来,是由于对其表演的肯定、赞赏。 评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哗然”本是 贬义词,但是在文中却是用来表现观众对主持人能够参与到表演中的赞赏与肯定,所以要结合 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2.答案 C(选A得1分) A.作者产生神秘感是因为老腔和老腔演员得到了赵季平的赏识,让作 者对老腔刮目相看,充满期待。该项内容不全面,故选A得1分。B.并不是

38、演奏声经常掩盖了掌 声与叫好声,而是因为意想不到的表演,让全场观众震惊,使全场“鸦雀无声”。C.文章第五段,明确提出“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 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而“我”想到的是“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 个叙述老腔的气韵弥漫”;第六段中,也提到过话剧白鹿原加入老腔的演唱后,让 “我”“释然”了。D.第一段中“尽管我在关中地区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可见 这种表演形式并不流行。 3.答案 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39、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解析 按时间顺序从文本中找到作者对老腔认识的关键点。第一段“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 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后因为赵季平对老腔及老腔演员的赏识,而对老腔“突然生 出神秘感来”;到后来听过一次老腔,深深地被老腔震撼;再到第七段写在中山音乐堂听了老腔 的演奏,领悟到了老腔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对老腔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第八段,“远距离 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看了主持人参与表演,后,“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作者完全被老腔的艺术魅 力征服。考生从原文中筛选

40、出相应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 方法技巧 行文思路分析: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线索类型:人物线、具体事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情感线、时间或 空间线、作者所见所闻线等。 圈画关键词语或句子。关键词语和句子指的是能够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 的词语以及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小结句等。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逐段分析段落中心,划分层次,理清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合并中心相 同的段落,概括出要点。 4.答案 (示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 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

41、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 受。,解析 侧面描写是本文重要的艺术手法。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以使其更鲜明突出,也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通过赵季平对老腔演 员的赏识、观众的叫好声、主持人即兴表演等烘托出老腔的艺术价值高、影响力大和震撼 力强。 评析 本题的答题思路为:描写手法结合例子加以分析阐释指出表达效果以及思想感 情。 5.答案 要点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 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要点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 暗

42、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解析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老腔的艺术魅力。老腔是关中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演奏方式,白鹿 原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关中地区,点明关中是老腔生长的土壤;作者对白鹿原一书中 没有关于老腔表演的描写而感到遗憾,后来白鹿原的话剧版本中有了老腔的演唱,让作者 释怀了,以此来表达对老腔艺术魅力的敬意。,四、(2015北京,2025,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 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 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

43、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 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 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 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 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 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 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 就是李子,迟

44、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 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 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 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

45、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 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 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 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 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 急,

46、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 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 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 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 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 再想解释

47、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 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 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 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 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 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

48、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 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 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 A.游说 B.说合 C.话说 D.学说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

49、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梅”是用水墨画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时期。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 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5.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6.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 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0 833-2002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 to 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3 GHz to 60 GHz (V1 4 1)《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_1.pdf ETSI EN 300 833-2002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 to 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3 GHz to 60 GHz (V1 4 1)《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_1.pdf
  •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 ETSI EN 300 899-3-200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ETSI EN 300 899-3-200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 ETSI EN 300 903-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Transmission Planning Aspects of the Speech Service in the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ystem (.pdf ETSI EN 300 903-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Transmission Planning Aspects of the Speech Service in the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ystem (.pdf
  • ETSI EN 300 903-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Transmission Planning Aspects of the Speech Service in the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ystem (_1.pdf ETSI EN 300 903-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Transmission Planning Aspects of the Speech Service in the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ystem (_1.pdf
  • ETSI EN 300 904-199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earer Services (BS) Supported by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GSM 02 02 Version 7 0 2 Release .pdf ETSI EN 300 904-199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earer Services (BS) Supported by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GSM 02 02 Version 7 0 2 Release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