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95733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是由 01 群和 0139 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 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 01 群和0139 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2 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 01 群或 0139 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 01 群或0139 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 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

3、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 01 群或 0139 群霍乱弧菌阳性; 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 3.1a),粪便培养 01 群和 0139 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 01 群或 0139 群霍乱弧菌前后各 5 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 4.1 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 10 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

4、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 1020 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 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 510,成人为 48。 4.3 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 20 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

5、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 10以上,成人 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 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 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 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1 章。 5.3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 章。 5.4 在液体疗法

6、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 3 天。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E。 6 解除隔离标准 6.1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6.2 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 6.3 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 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7 疫点疫区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对从

7、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7.1 疫点、疫区的划定 a. 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为范围。 b. 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7.2 疫点处理 a. 疫情报告: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 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 6h内,农村于 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8、 b. 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c. 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d. 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 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e. 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 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 2 天。常用抗菌药物及服用剂量参考附录E。 7.3 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 5

9、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7.4 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传染源,按 7.2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 标本的收集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 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 35cm处采取。 A2 标本的送检 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 15。 A3 分离培养 A3.1 直接分离培养: 急性期病人水样大便标本在增菌培

10、养的同时可取其粘液絮片或用棉拭子直接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目前常用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有庆大霉素琼脂、4 号琼脂和TCBS琼脂等。 A3.2 增菌后分离培养: 所有粪便标本都应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放 37增菌 68h后,从菌膜下表层取一接种环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强选择性琼脂平皿。 A3.3 鉴定:自分离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与 01 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及 0139 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用血清的效价一般应为 1401 50。如可疑菌落在血清中很快(一般在 10s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在生理盐水中不凝集者判为阳性。可疑菌落较多时,应挑选 5 个以上的菌落逐个进行玻片凝

11、集检查,必要时,取原划线菌落边缘透明部分再做玻片凝集,均为阴性时方可报告未检出 01 群及 0139 群霍乱弧菌。 对首发病例菌株需送上一级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或复查。 附录B 血清学检查 (参考件) B1 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流行病学追溯诊断, 检查抗体的成分为抗菌抗体。 为进行血清学诊断, 需要采取病人的双份血清, 在发病第 13 天采第一份血清,第 1520 天采第二份血清。检查血清中抗菌抗体常用凝集试验和杀弧菌试验,杀弧菌试验比凝集试验敏感。 B2 试管凝集试验:用生理盐水对倍连续稀释待检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 0.5mL。将标准菌在营养琼脂上的 1618h培养物用 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

12、约含 18 亿菌/mL(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 0.5mL;另将菌悬液加入 0.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 37C3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冰箱(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菌凝于管底成伞状,上清半透明者判为,以能使菌呈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为血清凝集效价。第二份血清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增长 4 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B3 杀弧菌抗体检测:可采用改良微量法,检测程序如下: a. 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TTC)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配制 0.5(W/V)溶液,加热溶解,置灭菌棕色瓶中,4保存备用。 b. 补体指示菌混悬液制备: 选

13、取标准 01 群及 0139 群霍乱弧菌为指示菌, 分别连续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分离 2 次, 选取光滑型菌落 23 个,挑取小量接种于 5mL营养肉汤中,37培养 6h,取 0.1mL转种于 5mL营养肉汤,37培养 2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92nm吸光度(OD)值,调整OD值至 0.1 为原液。将原液作 150 稀释后与 110 补体等量混合,即为补体指示菌混悬液。 c. 待检血清稀释:于经洗涤处理、无水乙醇浸泡 5min和紫外灯照射灭菌 1h的微量培养板或 410 孔聚苯乙烯塑料板用微量加液滴管每孔加入一滴(0.025mL)灭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或生理盐水, 再将待测灭活血清一滴(0.0

14、25mL)加入每排的第 1 孔,自第 1 孔开始作连续对倍稀释至第 10 孔。 d. 加补体指示菌悬液: 于每孔稀释血清加入补体指示菌悬液一滴,加盖,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 12min,置 37水浴箱孵育 30min。 e. 加TTC营养肉汤:每孔加入含 0.01TTC的营养肉汤0.15mL(2 大滴),混匀后,继续置 37水浴箱孵育 4h。 f. 观察结果: 以孔内无颜色变化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被检测标本的杀弧菌抗体滴度, 第二份血清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升高 8 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附录C 01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 (参考件) C1 血清分型 用普通琼脂或碱性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苔进行血清分型。 分

15、型使用小川型及稻叶型的单价血清作玻片凝集反应。 C1.1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凝集, 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不凝集者为小川型。 C1.2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不凝集, 在稻叶型单价血清凝集者为稻叶型。 C1.3 在小川型、稻叶型单价血清均呈明显凝集者为彦岛型。 C2 试管凝集试验 用生理盐水自 120 开始对倍连续稀释 01 群霍乱多价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 0.5mL。将被检菌在营养琼脂的 1618h培养物用 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每毫升约含 18 亿菌体(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入 0.5mL;另将菌悬液 0.5mL加入0.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 373h观察初步结果

16、。再放 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试验菌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滴度, 凝集滴度达到或超过血清原效价一半的即可确定为 01 群霍乱弧菌。 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例菌株和玻片凝集反应不典型的菌株应做本试验。 C3 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的鉴别 C3.1 按表C1 所列的试验鉴别 01 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 表C1 01 群霍乱弧菌两个生物型的鉴别 注:括弧内为少数菌株结果。 C3.2 试验方法: a. 第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 本项试验与噬菌体分型在同一平皿上进行,方法见C4.1.2。 b.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将 1.5普通琼脂加热溶化,待冷却至 50左右,

17、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 50 单位多粘菌素B,摇匀后倾注平皿, 凝固后备用。 在平皿背面用玻璃笔划出若干方格。 将被检菌 23h肉汤培养物一接种环点在培养基表面,待干后放 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被检菌不生长或生长不足 10 个菌落为敏感,记录为号。 c. 鸡血球凝集试验:在清洁平皿内划出方格,用直径 4mm的接种环取一滴生理盐水滴在每个方格内, 取被检菌18h琼脂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厚菌悬液。再用接种环各加一滴经洗涤三次的2.5鸡血球生理盐水悬液,充分摇匀,肉眼观察结果。1min内出现血球凝集者为阳性, 血球呈均匀分散状态者为阴性。 埃尔托型为阳性,古典型一般为阴性。 d. VP试验:

18、将被检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水,37培养 23 天。然后取出 1mL培养物加 5萘酚乙醇溶液 0.6mL,振荡 5s,加入 40氢氧化钾液 0.2mL,再振荡 5s,去掉棉塞置室温。在 1h内出现红色反应者为阳性。阴性者在试剂加入后逐渐出现浅褐色。古典型为阴性,而埃尔托型多为阳性。 e. 溶血试验:取被检菌 24h普通肉汤(中试管装 810mL)培养物 1mL,1绵羊红血球(生理盐水洗 3 次,最后 1 次离心速度为2000r/min,离心 10min)1mL,混匀后放 37,2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 4冰箱过夜观察最后结果。试验应有已知溶血株、不溶血株和肉汤管做对照。 达半数血球溶解者为溶

19、血阳性。 为证明为不耐热溶血素,可将被检菌的培养物加热 56 30min后再做溶血试验。古典型不产生可溶性溶血素,埃尔托型有些产生,有些不产生不耐热的可溶性溶血素。 C4 噬菌体生物分型 C4.1 噬菌体分型 C4.1.1 利用五株国内分离的弧菌噬菌体(VP1VP5)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 32 个噬菌体型(表C2)。 表C2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表 续表 C2 C4.1.2 噬菌体分型方法:在 1.5普通琼脂平皿的背面,用玻璃笔划出 9 个方格,再将被检菌 23h肉汤培养物 0.2mL加至已融化并冷至 50的 0.74mL半固体琼脂中,混匀后倾注于琼脂平皿上。待干后,于第 15 格分别

20、滴加VP1VP5 分型噬菌体的原液(108109/mL)第 6、7 格分别滴加第组霍乱噬菌体原液(109/mL)及常规稀释液(106/mL);第 8、9 格滴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溶原噬菌体两个代表株(溶原性菌株的 1820h肉汤培养物, 经 5630min水浴杀菌后使用),作为对溶原噬菌体敏感性的测定。待干后放 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依据被检菌对VP1VP5 噬菌体的敏感性,按表C2 判定其噬菌体型别。 C4.2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分型 C4.2.1 根据菌株的溶原性、对溶原噬菌体的敏感性、山梨醇发酵试验和溶血试验等四个生物学性状,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 12个生物型(表C3)。 表C3

21、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生物分型表 C4.2.2 溶原性测定: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复愈型抗链霉素株SM6 的普通琼脂平皿培养物上挑取光滑圆整的典型菌落接种普通肉汤,37培养 812h,作为指示菌。 在直径 9cm平皿中倾注一薄层 1.5普通琼脂培养基, 待凝固后,于平皿底的背面用玻璃笔划出 1620 个方格,并注明被检菌号。 将 4mL0.7普通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 50加入链霉素 2000 单位及指示菌 0.3mL,混匀,倾注于上述已凝固的琼脂平皿底层上。待凝结后,将被检菌的 1824h肉汤培养物,用接种环分别滴加在指示菌平皿的每个小格内,待干后放 37培养过夜。出现不透明的磨玻璃样噬斑或

22、裂解区,边缘有明显的、窄的、不圆整的裂解环者为阳性。 C4.2.3 对溶原噬菌体敏感性的测定:在噬菌体分型的平皿上,滴加埃尔托溶原噬菌体代表株(溶原性菌株的 1820h肉汤培养物,经 56 30min水浴杀菌后使用)37培养过夜后观察结果。出现不透明噬斑者为阳性, 表明被检菌株对溶原噬菌体敏感, 即为复愈型菌株,不出现噬斑者可能是溶原株,也可能是非溶原株。 C4.2.4 山梨醇发酵试验:将 0.1g蛋白胨与 0.5g氯化钠加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整pH8.0 或 9.0 之后,加 0.25酚红指示剂 1mL和山梨醇 2.0g,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 3mL,0.06MPa高压蒸汽灭菌

23、 20min。 取被检菌 23h肉汤培养物 0.1mL,接种于山梨醇发酵管(pH8.0),37培养 3h观察结果。流行株发酵迟,培养基呈粉红色,为();非流行株发酵快,培养基呈黄色,为()。使用pH9.0 山梨醇发酵管时,培养 45h观察结果。 C4.2.5 溶血试验:同C3.2e。 C4.3 噬菌体生物分型区分两类菌株标准 将噬菌体分型与生物分型结合起来,即噬菌体生物分型,可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区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两类菌株。噬菌体 15型生物型af为流行株,其中噬菌体 13 型生物型ad为常见的流行株,如 1a、1d、3b等。噬菌体 632 型生物型g1 为常见的非流行株,如 8i、9k、3

24、0k等;噬菌体 15 型生物型g1 和噬菌体 632 型生物型af均为不常见的非流行株。 在埃尔托霍乱疫情处理时按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区别对待, 对流行株所致霍乱要加强监测和控制, 对非流行株所引起的腹泻病例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附录D 补液疗法 (参考件) D1 口服补液治疗 D1.1 口服补液盐处方:推荐使用下列口服补液盐(ORS)配方。 葡萄糖 20g(或白糖 40g)、氯化钠 3.5g、碳酸氢钠 2.5g(或枸橼酸三钠 2.9g)、 氯化钾 1.5g, 加水 1000mL(内含Na90mmol, K20mmol,Cl-80mmol,HCO3-30mmol,葡萄糖 111mmol)。以上各

25、药成分可先行配好,装入小袋,临用时加水配制。市场上已有口服补液盐成品出售,使用时按说明兑水。 D1.2 口服补液原则 轻型患者,最初 4h依据体重或年龄,按表D1 用量给予ORS液。以后一般排出 1 份大便可给 1.5 份口服液体。如无条件测大便量,可根据病人能喝多少,就给服多少。中、重型患者经静脉快速输液,使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即可口服补液治疗。 表D1 最初 4hORS液用量 D2 输液治疗 D2.1 成人补液方法 D2.1.1 静脉输液推荐使用林格氏乳酸盐溶液,或 541 溶液,或生理盐水。541 溶液的配方为:1000mL水内氯化钠 5g,碳酸氢钠 4g、氯化钾 1g(内含Na134

26、mmol,Cl99mmol,K13mmol,HCO3-48mmol)。用时每 1000mL另加 50葡萄糖 20mL,以防低血糖。 在基层单位为方便应用,可按 0.9氯化钠 550mL,1.4碳酸氢钠 300mL,10氯化钾 10mL和 10葡萄糖 140mL配制。 D2.1.2 补液法 a. 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如有恶心呕吐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输液 30004000mL/日,以含糖的 541 溶液或 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化钾 23g和碳酸氢钠 68g,按每分钟 35mL速度滴入。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b. 中型:24h需输入 40008000mL。最初 2h内快速静脉输入含糖的

27、 541 溶液或 2:1 电解质溶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 2 份加 1.4碳酸氢钠1份或166.7mmol乳酸钠1份, 并补充适量的钾)20003000mL。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可减慢输液速度为每分钟 510mL,并继续用 541 溶液。原则上应于入院 812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成人每天约 2000mL),以后按排出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补液。补液量完成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改为口服补液。 c. 重型:24h输液总量约 800012000mL或更多。先由静脉推注含糖 541 溶液 10002000mL,按每分钟 4080mL甚至 100mL速度进行

28、,约需 2030min,以后按每分钟 2030mL的速度通过两条静脉输液管快速滴注 25003500mL或更多,直至休克纠正为止。以后相应减慢速度, 补足入院前累计丢失量后即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加上排出量的原则补液。若呕吐停止可继以口服补液疗法。 d. 补钾与纠酸:有腹泻即应补钾,对严重腹泻脱水引起休克、少尿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含钾量不甚高的 541 溶液。 快速补液时如每小时超过 2000mL则应密切注意心脏变化。如酸中毒严重则应酌情另加碳酸氢钠纠正。 e. 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应用:仅用于中毒性休克患者,或重型患者经输液疗法,估计液体已补足,但血压仍低或测不出者。可以用氢化考的松 100300mg

29、, 或地塞米松 2040mg加入输液瓶内滴入,并在另一输液瓶用异丙基肾上腺素 0.5mg,或多巴胺 20mg,或阿拉明20mg加入 1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滴注,密切观察,随时调速。如液量不足,可重复如上配制, 直至使血压维持在休克水平以上。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时应注意, 如心率在 130 次/min以上或心率紊乱时应减慢滴注速度或暂时停用。 D2.2 儿童补液方法 D2.2.1 静脉输液用液体配方: 等张液: a. 21 液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 166.7mmol乳酸钠)。 b. 0.9氯化钠液。 2/3 张液: a. 432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或16

30、6.7mmol乳酸钠)。 b. 11 加碱液0.9氯化钠液 250mL10葡萄糖 250mL5碳酸氢钠 25mL。 1/2 张液: 321 液10葡萄糖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D2.2.2 补液法 a. 轻型:通常用口服补液疗法。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输液,入院后 24h输液量按每公斤体重 100150mL计算,以生理盐水与 5葡萄糖液 21 比例给予,每分钟 12mL速度,并应注意补钾。 b. 中、重型:患儿重度脱水,需立即静脉补液,输液量在 67h内按每公斤体重 100mL计算,其间分两阶段进行。两阶段输液完成后, 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继续补液方案。 如呕吐

31、停止可改用口服补液。 c. 第一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 20mL等张液计算,于 1h内输入。 d. 第二阶段静脉输液方案: 按每公斤体重给予 80mL2/3 张液或1/2 张液计算。 1 岁以内患儿于 6h内输入,1 岁以上患儿于 5h内输入。 e. 补钾:低钾患儿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100300mg氯化钾计算,分 34 次口服;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者,配成 0.150.3(以0.15为宜)浓度的液体由静脉均匀输入,静脉给钾必须在有尿后才能施行。 f. 输液速度:四岁以上儿童最初 15min内每分钟 2030mL,婴儿以每分钟 10mL输入,以后按脱水及脉搏情况调整速度。待脱水、酸中

32、毒纠正后,逐渐减慢至每分钟 12mL(2030 滴)维持之。呕吐停止后改用口服补液。 附录E 抗菌治疗 (参考件) 霍乱病人在补液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可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抗菌药物预防,以降低发病率。常用抗菌药物如下, 可根据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品来源选用其中之一。 E1 四环素:成人每日 4 次,每次 0.5g。 E2 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日两次,每次 1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50mg计算,分 2 次服。 E3 呋喃唑酮(痢特灵):成人每日 4 次,每次 1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10mg计算,分 2 次服。 E4 强力霉素:成人每

33、日 2 次,每次 200mg,或服 300mg,单剂。本药宜饭后口服。 E5 氯霉素:成人每日 4 次,每次 25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50mg计算,分 4 次服。 E6 黄连素:成人每日 3 次,每次 3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50mg计算,分 3 次服。 E7 喹诺酮类抗菌药:氟哌酸,成人每日 3 次,每次 4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1520mg计算,分 2 次口服。吡哌酸,成人每日 3 次,每次 5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4050mg计算,分 2 次服。用药期间注意尿的改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波、张迈仑、于长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