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1949 年)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政治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经济在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阶级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城市,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思想文化孙
2、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社会生活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信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考 点 一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胜 利 揭 开 中 国 历 史 新 篇 章 一、五四运动(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 月 5日后)。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5性质:是中
3、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2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4、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革命(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
5、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2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三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3)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五、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年)1开始: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
6、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 ,对根据地进行“大扫3荡” 。3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新编第四军。(2)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 国共合作典范,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 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3)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
7、准备。远征军赴缅作战:救出被困英军七千多人。(4)抗战胜利:日本于 1945年 8月 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4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内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5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六、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重庆谈判
8、国共签署双十协定 ,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1946年 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2)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1947年 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4)1948年 9月至 1949年 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5)1949年 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1北洋军阀统治的分期及政治统治概况(1)分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 1912年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 1928年底张学良
9、东北易帜结束,持续 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4期(19161928 年)两阶段。(2)政治统治概况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 ,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
10、独霸中国。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如反张勋复辟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点拨:北洋军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其在中国的统治长达十六年之久。这一统治时期,中国的国号仍然是“中华民国” ,所以,这一时期也属于民国时期。2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1)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2)从国内看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资
11、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3)从国际形势看19世纪末 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点拨: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产物。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政治异常黑暗,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穷途末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时期。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
12、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5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
13、后, “民主共和” “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从工人运动的失败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1923 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1924 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14、(3)从国民革命的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惨痛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
15、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点拨:中共成熟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6不断纠正自身错误的过程。中共成熟的标志是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5抗战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强与中国合作。1942 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同时,美英加大对华援助力度,中国与美英关系日益密切。(2)过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
16、等条约,废约行动正式开启。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以及对日政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国进行磋商。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建议本国“应该立即行动,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3 年 1月 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 ,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3)评价:中美、中英新约的签
17、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并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路线的确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18、,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 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7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
19、农民。1947 年 9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原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典例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
20、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1923 年底,中国二看关键信息:“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三看答题方向:孙中山这段话意在表明什么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提出与史实不符的结论苏俄革命的道路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走资 用“放弃”一词设障 孙中山是坚定的资产阶级民8() 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目标没有改变,只是方法、途径有所变
21、化主革命家,追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C()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对俄国、中国、法国和美国革命情况进行对比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与俄国比较,中国的革命没有完善的组织领导核心;二是革命没有固定的方法,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就是俄国的方法,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目的是强化革命的领导核心D()1924年,中国进入国民革命时代,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用历史概念设障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的理想就是反封建、反侵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追问结合上题思考,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后来走上了推翻清政府的道路,提出“三民主义” ;最后接受苏联和中
22、国共产党的建议,提出“新三民主义” ,促成了国共合作。练习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 项正确。材料信
23、息没有反映西方国家不支持国民党,排除 B项;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实行外交孤立,排除 C项;中共急需得到苏联的支持,排除 D项。练习 2 (2018新课标全国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9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
24、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 A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故 B项排除。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与农民个体的解放无关,故 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影响等内容,可排除 D项。练习 3 (2018北京卷)下图取材于 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D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 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解析: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会战,发生在 1937年,与“1945 年
25、”不符,排除 A项;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成果,B 项史实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全面抗战初期,而非重庆谈判后,C 项错误。由“1945 年” “建国大道” “复兴门”等以及小车上的字“坚忍”“友助” “胜利” “民气”可知,国人希望国共两党合作走上建国大道,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D项符合题意。练习 4 (2018天津卷)“(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D )10A BC D解析:结合题中图文信息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应发表
26、于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江西瑞金,结合所学史地知识可知符合题意,D 项正确。练习 5 (2018江苏卷)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C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图中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变化。由第三组数据可知,1948年 11月共产党兵力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兵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应发生在三大战役进行过程中,C 项正确。图中第一组数据对应 A项内容,第二组数据对应 B项内容,这两个阶段11国民党兵力远远超过共产党兵力,排除 A、B 两项;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年 4月,排除 D项。练
27、习 6 (2018浙江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C )A北京 B南京C上海 D武汉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1921年在上海秘密召开的,故选项 C符合题意。练习 7 (2018浙江卷)1935 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 ,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
28、述言论的背景是( C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后,华北形势日益恶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上升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题干材料所述与此相吻合,故 C项符合题意。题干时间是“1935 年” ,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故 A项错误;1937 年 7月 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故 B项错误;1937 年 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
29、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故 D项错误。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问题设置】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
30、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1230 年代初日本对华贸易总额居各国之首,投资居第二位,与第一位的英国相差无几。直接投资增长很快,重点也由东北转向整个中国。在华开设的棉纺织厂数量多达1 930家。年生产棉纱 82万包,棉布 758万包,分别超过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产量的半数和总额,也把英国甩在了后面。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破坏了中国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也排挤了英、美在华势力。日本政府还继承了已经取得的殖民地和各种殖民特权,所作出的一些修改完全被说成是日本的“好意”和“恩赐” ,而且对关东州租借款、满铁等重要帝国主义权益竭尽全力加以维护。一旦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严重威胁到垄断资本利益,
31、日本政府就毫不犹豫地进行各种干涉,直至使用武力。杨宁一从原敬到币原评 20世纪日本外交的变化杨宁一教授: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全国卷历史命题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政治外交史。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和现代化。【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 30年代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依据材料分析 20世纪 30年代日本侵华的特点。主要原因:日本大陆政策、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困扰;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表现:制造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制造华北事变
32、,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制造七七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特点:通过经济侵略转移经济危机,获取巨额利润;由侵占东北地区向全国范围转移;既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排斥了英、美在华的经济势力。美化侵略史实,以“好意” “恩赐”为幌子,并影响至今。当遇到反抗,威胁其利益时,立即通过武力来维护。 考 点 二 国 民 政 府 统 治 时 期 的 民 族 工 业 和 社 会 生 活1民族工业的发展(1)较快发展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
3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2社会生活的变迁13项目 变迁社会习俗(1)服饰更加西化(2)饮食中西结合(3)婚礼仪式进一步变革交通(1)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3)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共产党 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争夺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影视业(1)20世纪 20年代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2)20世纪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时间 阶段特征 成因19世纪末 初步发展帝国主义资本输
34、出;清政府扩大税源;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的斗争19121919年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推动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改订新约”运动;币制改革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官僚资本的掠夺;战争破坏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国民政府掠夺;战争破坏2.综合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三个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
35、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3)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和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5)四个阶段:“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 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14“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整顿税务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控制金融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
36、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评价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
37、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3)特点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初期逐步实现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
38、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15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助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综观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经济政策,在总体上顺应了全国抗战的潮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由于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改变了抗战初期的被动局面,
39、也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初步扭转了西南、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典例 2】 (2017江苏单科)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亿美元,占总量 44.10%,英国 11.15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1948 年,中国二看关键信息:列强在华投资中美国占据优势三看答题方向:说明了什么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 ()二战后
40、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无中生有因基础不牢而误选。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B ()材料没有提到日本在华投资,况且当时日本是战败国无中生有因信息提取不准而误选。当时的日本处于美国控制下,正致力于自身经济恢复C ()材料不能体现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利用程度词“完全”设障因信息提取不准而误选。“完全”一词,过于绝对16D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侵华的优势地位历史追问上题中提到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那么造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因素有哪些呢?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政
41、治制度落后;封建势力、顽固势力的阻挠;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自然经济的大量存在;社会动荡;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练习 8 (2017新课标全国卷)20 世纪 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B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在集体婚礼上,既有体现中式习俗的“喜字纱灯” ,又有体现西式习俗的“头披白纱”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选 B项。仅
42、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 A项;C 项表述过于绝对;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排除 D项。练习 9 (2018江苏卷)20 世纪 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5 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 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 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 2.22
43、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 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 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至 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 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完成下列要求: 17(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
44、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准备” ,可根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
45、军工企业西迁”“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 “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等关键信息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历史背景” ,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限定“1935 年前后” ,可联系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知识点思考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 “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第(3)问,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可根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 、材料二中“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
46、营企业内迁”等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改变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南地区开发、为长期抗战提供经济支持等角度回答积极影响;可根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容易造成官僚资本膨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消极影响。 在 20 世纪 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 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 “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 1935年 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
47、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美币 1先令 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 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 1937年之抗战。 ”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 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 1937年之抗战”?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目的: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18理解: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因素: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国内政局、国际环境等。考 点 三 新
48、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思 想 领 域 的 新 成 果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促进。2概况: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 年,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意义: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二、新三民主义1确定:1924 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1)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意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三、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 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3)影响: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主张:工农武装割据(3)影响:指导开辟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