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五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9课时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1493.pptx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6515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27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五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9课时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149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五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9课时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149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五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9课时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149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五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9课时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149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五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9课时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149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9 课时 动物的主要类群,UNIT FIVE,第五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考点一 动物的类群,1.根据动物有无由 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为两类: (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例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脊椎骨,2.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将动物分为两大类: 动物和 动物。其中,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3.依据生殖方式是否为胎生,将动物分为两大类: 生和 生。,恒温,变温,卵,胎,考点二 无脊椎动物,辐射,刺

2、细胞,无,寄生,两侧,无,寄生,细长,角质层,有,体节,刚毛,疣足,湿润的体壁,(续表),外套膜,贝壳,足,鳃,外骨骼,触角,足,翅,气门,外骨骼,分节,【思维警示】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也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软体动物都有贝壳。 ( ),甄别判断,【答案】 ,考点三 脊椎动物,陆地,陆地,(续表),鳞片,鳃,鳃丝,鳍,裸露,用鳃呼吸,用肺呼吸(皮 肤辅助呼吸),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鳞片,甲,肺,强,流线,羽,胸肌,大,强,肺,气囊,毛,门,犬,臼,肺,流线,(续表),变,卵,外,变,卵,外,变,卵,内,恒,卵,内,恒,胎,哺乳,内,【规律强化

3、】 动物的特征总结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统称为变温动物;而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统称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有利于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 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门齿、臼齿和盲肠发达,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 用肺呼吸的常见动物有两栖动物的成体、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用鳃呼吸的常见动物有水生甲壳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的幼体,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的动物有两栖动物的成体(皮肤)、鸟类(气囊)。 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作用的结构: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爬行动物的鳞片或甲。 名鱼非鱼的动物:鲸鱼、美人鱼(儒艮)属于哺乳动物;鳄

4、鱼、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鲍鱼、章鱼(八爪鱼)、墨鱼(乌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大鲵)属于两栖动物。 非鱼是鱼的动物:海马、海龙。 哺乳动物一般都体表被毛,体毛可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些哺乳动物为适应环境,体毛逐渐退化消失,如鲸、海豚、海豹等生活在水中,为适应游泳,体表光滑无毛。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是气体进出的通道。,1.观察体形 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节,蚯蚓身体的前端有环带。触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因为蚯蚓腹面有许多刚毛。 2.观察运动 蚯蚓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运动,运动方式是蠕动。,|实验梳理| 观察蚯蚓,图19-1,3.观

5、察体表 蚯蚓的体表有黏液,蚯蚓就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的。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蚯蚓正常呼吸,应该用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 实验后,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会发现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 (2)区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体节 B.环节 C.环带 D.体带 (3)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面,感觉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 。 (4)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5)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

6、蚯蚓养殖场,并把蚯蚓养殖场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蚯蚓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者。,典例分析,【答案】 (1)环状体节(或体节) (2)C (3)刚毛 (4)湿润的体壁 (5)分解,探究一 无脊椎动物,例1 2018宜宾 下面是部分无脊椎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海葵: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有肛门 B.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不具贝壳 D.蝗虫:身体不分节,附肢都分节,【答案】 B,【变式1】 2017内江 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 A.水螅、鱿鱼 B.蛔虫、青蛙

7、 C.蚯蚓、家鸽 D.鲤鱼、河蚌,【答案】 A,探究二 脊椎动物,例2 2018宜宾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和鱼类适于游泳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 A.鸟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B.鸟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C.鱼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可辅助呼吸 D.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答案】 C,【变式2】 2018呼和浩特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的摆动游泳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鸟的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和气囊呼吸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3763-21-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1 Determination of flash-over voltage of electric detonators German version EN 13763-21 2003《民用爆炸物 雷管.pdf DIN EN 13763-21-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1 Determination of flash-over voltage of electric detonators German version EN 13763-21 2003《民用爆炸物 雷管.pdf
  • DIN EN 13763-22-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2 Determination of capacitance insulation resistance and insulation breakdown of leading wires German.pdf DIN EN 13763-22-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2 Determination of capacitance insulation resistance and insulation breakdown of leading wires German.pdf
  • DIN EN 13763-23-2002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3 Determination of the shock-wave velocity of shock tube German version EN 13763-23 2002《民用爆炸物 雷管和继电器.pdf DIN EN 13763-23-2002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3 Determination of the shock-wave velocity of shock tube German version EN 13763-23 2002《民用爆炸物 雷管和继电器.pdf
  • DIN EN 13763-24-2002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4 Determination of the electrical non-conductivity of shock tube German version EN 13763-24 2002《民用爆炸.pdf DIN EN 13763-24-2002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4 Determination of the electrical non-conductivity of shock tube German version EN 13763-24 2002《民用爆炸.pdf
  • DIN EN 13763-25-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5 Determination of transfer capacity of surface connectors relays and coupling accessories German ver.pdf DIN EN 13763-25-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5 Determination of transfer capacity of surface connectors relays and coupling accessories German ver.pdf
  • DIN EN 13763-26-2004 en 121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6 Definitions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for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for reliable and safe func.pdf DIN EN 13763-26-2004 en 121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26 Definitions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for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for reliable and safe func.pdf
  • DIN EN 13763-3-2002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sensitiveness to impact German version EN 13763-3 2002《民用爆炸物 雷管和继电器 第3部分 冲击灵敏度的测定 德文.pdf DIN EN 13763-3-2002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sensitiveness to impact German version EN 13763-3 2002《民用爆炸物 雷管和继电器 第3部分 冲击灵敏度的测定 德文.pdf
  • DIN EN 13763-4-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abrasion of leading wires and shock tubes German version EN 13763-4 20.pdf DIN EN 13763-4-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abrasion of leading wires and shock tubes German version EN 13763-4 20.pdf
  • DIN EN 13763-5-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cutting damage of leading wires and shock tubes German version EN 1376.pdf DIN EN 13763-5-2004 Explosives for civil uses - Detonators and relays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cutting damage of leading wires and shock tubes German version EN 1376.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