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18.pptx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96604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61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1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1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1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1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211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0课 狼,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省略主语:“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省略宾语:“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代屠户,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省略介词:“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

2、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2)倒装句 “投以骨”中“以骨”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之)”。,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快解 一屠:一个屠户。文言文中量词往往略去,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但翻译时要补上。下文中的“两狼”同此。 尽:完。 止:仅,只。 途:路。 缀:连接,紧跟。,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惧:害怕。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止:动词,停止。 从:跟从。 复:再,又。,字词盘点,

3、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他出身书香世家,

4、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成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成为贡生。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这则寓言故事,以狼为

5、主线,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愚蠢和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字词盘点,课文全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1.在屠户杀狼这件事情上,屠户的思想性格是有发展变化的。你能结合文章情节内容具体说一说吗? 屠户开始遇到狼时,对狼一再迁就退让,“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他的害怕和侥幸心理。但这样做更激起了狼的贪婪。他不得已才“弛担持刀”,背靠柴堆准备抵抗。狼仍不肯退去,“犬坐于前”,屠户没有别的选择,抓住时机,刀劈两狼,靠自己的勇敢果断拯救了自

6、己。 思路点拨:要注意屠户的思想性格在“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情节中的不同,在比较中来体会其“发展变化”。,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2.狼一文的结尾是怎样议论的?起什么作用?故事给人哪些启示? (1)课文结尾是这样议论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这段议论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故事主题的作用。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3)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思路点拨:文章运用议论性句子作结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3.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线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想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是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才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的主旨所在。,问题探究

8、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问题探究4.狼一文作者是如何刻画机智勇敢的屠户这一形象的? 作者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户形象,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屠户在看到有两只狼盯住了自己,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时,内心充满了惊慌与恐惧;他不愿意惹是生非,于是,“投以骨”“复投之”,一再妥协退让,企图以此消灾。但狼步步紧逼。屠户在“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的情况下十分窘迫。此时,屠户对狼的本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狼不抱有任何幻想了,于是选好有利地势,“弛担持刀”,决心拿起武器准备同狼搏斗。最后,他抓准时机,主动出击,消灭了狼。,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从妥协退让到被迫御狼,到主动出击,屠户的勇敢性格逐渐显露出来。屠户身上体现了人的机警与智慧。在骨尽而狼仍从的境况下,屠户终于看清了狼贪婪的本性后,首先占领有利地势,拿起屠刀准备出击。在只有一只狼在眼前“目似瞑”的一刹那,“屠暴起”,勇敢地杀了它。杀了这只狼后,屠户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转视积薪后”,又将企图从背后偷袭的另一只狼杀死。勇敢为智慧增添了亮色,智慧加重了勇敢取胜的砝码。两方面有机结合,使屠户最终战胜了恶狼;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赞颂了人的智慧与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