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记叙文阅读课件20190109126.ppt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96816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记叙文阅读课件2019010912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记叙文阅读课件2019010912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记叙文阅读课件2019010912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记叙文阅读课件2019010912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记叙文阅读课件2019010912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记叙文阅读,(2017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扁担的一生 范 宇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亲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

2、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_。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 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对,扁 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 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 没有半点屈服。,这根扁担挑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 许多年,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 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 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

3、,渐渐地,她坚硬的心 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 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 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 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

4、比一天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这也是农人的一生。,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六十余岁 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 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 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 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固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 仍能挑起一个村庄。,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命题角度1 语句还原

5、例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两段横线处,第段应填( ),第段应填( )。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解题技巧】 解答语句还原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句子和原文陈述的话题要是同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很大,则不符合语境。2注意内容的相互照应。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语句都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照应关系,抓住它们的照应关系就可以解答题目。,3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性。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如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根据这个顺序提示也可能给语句找到正确的位置。4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性。要注意原文

6、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解析】 根据第段中的“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可知,第段横线处应填B项,因为这句话紧承第段最后一句。从第段开始写了父亲那根扁担的一生,所以第段横线处应填A项。 【答案】 B A,命题角度2 分析行文思路 例 阅读文章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 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渐弯的扁担_。,【解题技巧】 首先,结合题干信息,推测答题区间。如果题干给出答题区间,就锁定该段落区间进行分析;若没有给出具体的段落区间,要明确题干已给的信息,圈画出已给信息所属的段落内容,划分已给信

7、息所在的段落,在剩余段落中判断答题区域。,然后,从题干已给信息中锁定反复出现的。具体事物、人物、情感、态度等线索关键词。最后,对答题区域的内容进行仿照式概括:仿照题干已给信息的句式进行简洁概括,或根据题干已给信息锁定的关键词进行概括,有时还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限制。,【解析】 题干要求阅读段,缩小了阅读范围。由 “上好的木材”对应第段开头“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 的木材”,据此看下文,舅舅用这根木材制作了一根笔直的 扁担。第段讲到“也弯了下来”,是指扁担渐渐地弯了。 第段写“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填写答案时要根据 已给的“上好的木材”“渐弯的扁担”这种“二字形容词 的名词”的形式进行概括,主

8、要提示语“不超过5个字”。,【答案】 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命题角度3 分析人称的作用 例 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_ _,【解题技巧】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分。第一人称是指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与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常用代词“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常用代词“他”“她”“他们”等。这三种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如下:,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

9、的经过告诉读者。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使作品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第二人称常在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文章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部分地出现。使用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人,增加亲切感,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 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使用第三人称 叙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 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 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

10、思考空 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解析】 本题回答使用第三人称“她”的效果,结合文 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她”本是用来指女人的,女人 天生的温柔、贤惠、美丽,给人以亲切美好的感觉。文章 称呼扁担为“她”,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对扁担的一份 亲切感。文章内容写到扁担伴随着父亲大半辈子,伴随着 农人,扁担的形象就是父亲和所有农人形象、性格的化身, 刚直,坚韧,有信念。文章借写扁担歌颂了父亲和所有农 人的美好品德,表现了作者对父亲和农人的深厚感情。,【答案】 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命题角度4 把握思想感情 例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

11、 _,【解题技巧】 解答该类试题,可参考以下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2找出与画线句子相关的言行、事件等,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情感。,3抓重点词句,如抒情句、主旨句、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等,进行分析。抒情句有突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主旨句往往可以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有利于把握思想感情;心理活动是人们心理变化过程的反映,可以体现出情感变化。4规范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解析】 理解作者情感时首先要抓住画线句的关键词句 “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坚信”“就一定 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农人命运的 无奈,再结合结尾主旨句可知,还有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

12、着精神的敬意。 【答案】 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 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命题角度5 理解文章主旨 例“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理解。 _ _ _,【解题技巧】 概括文章主旨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能概括中心,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能直接揭示中心思想。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即点明或揭示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文章中有些议论、抒情句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直接揭示文章主旨。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出各段意后,再把意思相关的段意综合到一起

13、,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叙事的记叙文,事件的社会意义通常就是文章的中心。,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情况进行分析。,【解析】 解答该题,可采用关键信息归纳法。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扁担”丰富的内涵,就必须阅读全文,理解并概括出扁担的涵义。第段中关键句“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概括了第段内容。第段“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点出了扁担与农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总结了第段。,【答案】 扁担是农具,担负着

14、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2016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 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 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 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 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 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

15、我的奶奶!”我 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 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 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 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 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 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代 替的。”女儿( )低下了头。,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 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 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 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

16、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 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 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 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 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 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 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 了。”,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 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 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 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

17、奶!”三个男孩愣住 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 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 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 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命题角度6 选词填空 例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

18、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解题技巧】 词语填空类题目,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关联法。看前后文内容的关系,确定作者表达的顺序。 2语意法。分析要填的词语前后文的意思,揣摩空白处要填的信息。 3排除法。确定了其中一个或几个空,剩下不符合的选项即可排除。 注意:选定了词语之后,要代入文中,仔细阅读、想想,从句意、逻辑等方面验证一下。,【解析】 三个备选词语“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 是形容女儿不同的神态,为何她神态不一样?就必须分析文 中相关的内容。女儿问“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因为她 对奶奶很不满

19、,但她做不了主,只能试探的口气。当“我” 明确地告诉女儿“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 法代替的”时,女儿很失望,因为她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她“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非常生气。基于这样的分 析,三个括号里的词语便不难填写了。 【答案】 D,命题角度7 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那个冬天,很冷 _ _,(2)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 蝶的快乐! _ _ _ _,【解题技巧】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思路:一、解释这个句子这样说的原因。二、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意义或者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回答这类题目可

20、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若是总领句,可以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若是总结句 ,可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若是过渡句,可以从前后文段的内容着手。2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尝试替换关键词来把握句子的语境意,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3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借助含义深远的句子来表达,从研究中心思想入手有助于探究句子的含义。,【解析】(1)联系后文看,惜愉的奶奶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 愉焐手说明冬天很冷,“那个冬天,很冷”有天气冷这层意 思。但这句话的前后文重点写到由于婆婆患了精神疾病,弄 得家里很不安宁,甚至有时婆婆哭,女儿哭,“我”哭, “我”的心就像当时的冬天一样冰冷的。因此,这句

21、话含蓄 地表达了“我”此时的心情。(2)句是在女儿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时的一句话,写出了女儿对奶奶的疼爱,我 们可以看出,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 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答案】(1)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2)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命题角度8 分析人物形象 例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_ _,【解题技巧】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

22、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分析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但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形象刻画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鲜活的人物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

23、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分析作品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一个人离不开与社会中的人的交往,人在社会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有所关联。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不例外,作者常常会将一些反面人物放到作品里面,以更加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中作者借作品中其 他人物对人物的议论、评价性的语句,是分析人物形象最 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可根据这些议论和评价性的语句概 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解析】 “我”在故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儿媳,“我”不嫌弃婆婆患了精神疾病,处处为婆婆着想,不允许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儿侮辱“我”婆婆。这是“我”善良、有孝心的表现。作为母亲

24、,“我”非常严肃地教育女儿要善待奶奶,要孝敬老人,要包容患病奶奶的异常行为,终于让女儿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并时时保护着奶奶,主动与奶奶一起钓蝴蝶,一起快乐。这些说明“我”引导及时,教育有方。,【答案】 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 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 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命题角度9 阅读感悟与启示 例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 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_ _,【解题技巧】 谈阅读感悟与启示是在把握文章创作意图、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性的理解。“谈”是要求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谈”的内容应从原文中挖掘

25、思考,中心明确,表达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1仔细审题。有的题目要求结合文章的主题谈论,有的题目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谈论,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2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结合具体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且将其提炼出来。 作答该类题目的方式:,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后分点说明,从几个方面展开,最后用一句话小结。展开部分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或具体或概括。,【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成长”“经历”等关键 词,作答时需要结合文中“女儿”的经历,千万不能脱离文 本,空发议论。 【答案】示例:成长需要时间。成长过程是

26、曲折的。 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 快乐。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成长需要引导呵护。,(2013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 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 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 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 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

27、的化学成分。我 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 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 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 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 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 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 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 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 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 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

28、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 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 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 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 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

29、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 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 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别无他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 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 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 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 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 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 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 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 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

30、调。,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 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 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 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 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 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 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命题角度10 段意层意概括 例 根据文中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画线的短语, 完成填空。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她在_中,她在

31、_里, 她在_中,她在_里。,【解题技巧】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以下答题方法: 1摘句归纳法:从中心句、过渡句、开头句和结尾句等入 手。 2合并归纳法:文中可能涉及并列段,概括段意时,要把 并列的意思合并起来。 3取主舍次法:概括段意时只要将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4列小标题法:摘录,即摘录现成的词语或句子;浓缩, 把段落大意浓缩成小标题。,【解析】 作答时,需要抓住段中所描写的乡村富有诗意的景物,然后仿照“童年的蛙声”“稻田的荷香”的短语结构,用凝练的语句进行表达。 【答案】 荷田的莲藕 沟渠的月光 菜地的葱行 蛐蛐的琴房,命题角度11 信息提取与概括 例 第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段写听豆荚炸裂

32、声,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 _。 (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 _。,【解题技巧】 提取、概括信息,可采用以下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 干,明确题目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对 应内容的具体位置。,3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 主题。比如,抒情、议论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 作用;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基石;关键词通常可以揭示或 暗示文章的主旨。,(2)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其实就是对材料内容进行提炼,有

33、三种方式:第一,摘录法:提取原文中心句、议论句、抒 情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的文字;第二,拼接法: 组合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第三,直接概括法:根据 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根据要求整理答案,还要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是否 全面。,【解析】 第段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找到文中“摔 跤”一词,而后顺着这一词语往下找句子,会发现最后两 句话:“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 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均是写作 者感悟的话。第段“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要从文中 “炸裂”一词出现后找句子,即“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 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34、一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题 干要求用原文回答,所以句子必须是文章的原句。,【答案】(1)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或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 (2)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命题角度12 品味词语 例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 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 失传的田园诗。,【解题技巧】 品味词语应注意“四联系”: 1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特点进行解说。 2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指出这个词语突出(表现)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3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人

35、物的态度感情:分析词语在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4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看词语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 或描写方法。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 (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 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 色彩义(褒贬互换)。,【解析】 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语境,“固执”本意是 “古板执着,不肯变通”,在这个句子中写不识字的父亲 一生都“走在一首诗里”,可见他对乡村是多么热爱和眷 念。整个句子都是“我”对父亲的总结,从“我”总结的 话语中又足以流露出“我”对父亲深深的敬意。 【答案】 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

36、露出“我” 对父亲的敬意。,命题角度13 句子赏析 例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_ _,【解题技巧】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关键词语。很多重要句子的含义,往往是通过某些重要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句子,是一种常用的赏析句子的方法。,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的表达更形象、生动、传神。各种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3描写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根据描写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五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

37、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4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领下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5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6内容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解答这类题,可分五步走: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在文 中找到要赏析的句子,将句子放在整个段落甚至前后段中理解,也就是说结合语境理解;细读所要赏析的句子,根据题意,确定

38、赏析的切入点,从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深入挖掘句子的精彩之处;指出句子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将思考结果用准确、条理的语言表述出来。,【解析】 此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将月光、露珠、雪排成行,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同时还反复出现“一行一行”,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夜晚、早晨、冬天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又构成排比,排比句式的运用,突出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场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答案】 运用了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命题

39、角度14 拟写、理解文章的标题 例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_ _,【解题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记叙文的标题可以是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线索、主旨,也可以是文章主要内容的引子。所以,拟写记叙文的标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如果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概括主要事件,一般用事件的名称作题目。,2如果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找出文章的主人公,一般主人公的名字(或姓名或绰号)是题目。 3概括文章的主旨,有时题目可以是一个能体现主旨的词语或短语。 4散文有线索,起贯穿文章内容的作用,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情感。文章的标题有时体现文章线索。,5如果文章开头写了一个故事,用来引出下文的

40、内容, 这个故事充当引子的作用,也可以用这个引子作标题。 文章的标题往往很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 情。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透过表象,把握标题的内涵。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从以 下四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3分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蕴含的思想内容。 4分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

41、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所揭示的思想内容。,分析标题的作用,还要根据标题的特点进行分析: 1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抓住了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主要内容。 2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4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

42、索。,【解析】 结合全文,再浏览一下开头和结尾,特别是结 尾,主旨自然就明白了: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 相对现在而言,那确是“远去的”了。“远去的乡村”留 有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强烈的 对比。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 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答案】 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日渐消亡的惋惜之情。,命题角度15 分析段落的作用 例 第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文章见2018安徽中考P159),【解题技巧】 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 构这两方面去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各

43、不 相同。 1开头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 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 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内容上看,它的作用是用来衬 托、勾勒故事(事件)发生的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2中间段的作用:文章中比较短的中间段落,往往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指出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除能起过渡作用外,还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

44、照应前文的作用。,3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内容方面的作用一般有:画 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 抒发作者的感悟或者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 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结构方面的作用: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 完整;照应题目。 【答案】 承上启下(过渡) 突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 然和惊喜之情,命题角度16 分析写作技巧 例 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 各有什么用意? (文章见P166枫叶礼赞) _ _,【解题技巧】 解答该类试题,可参考以下答题步骤: 1明确写法,读出感情。 (1)把握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从上下文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

45、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都讲究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作者构思的妙处。,(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分析表现手法。有时作者会别具匠心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找到内容,分析作用。 有些题目已经明确提示了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应阅读全 文,准确找出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以及文章的中 心、作者的情感等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3抓住主体,通晓意图。 细心揣摩,明确文章的主要对象,并由此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答此类题目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作答,切勿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