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756.35KB ,
资源ID:109344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93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含解析).docx

1、1第 2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旨在削弱王国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答案 B 材料中汉武帝设置刺史是为了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并非削弱王国势力,故 A项错误;汉武帝设置刺史以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加强对国王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B项正确;汉武帝设置刺史是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并非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故 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考察封国国王的

2、一条规定,不能说明汉武帝设置刺史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故 D项错误。2.(2019广东六校一模)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 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到了汉代惠帝、文帝时,分别派遣御史、丞相史监察地方官员。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官

3、吏的管理加强,故选 C项。秦汉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 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如何,故 B项错误;秦汉时期,监察官虽然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但其官职并不高,故 D项错误。23.(2018课标)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 C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以大大降低宰相专权乱政的风险,有利于皇帝更全面地控

4、制朝政,故 C项正确。武则天改变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并未扩大其职权,故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枢机构名称的变化,与为官员晋升提供机会无关,B 项错误;D 项中“强化”表述有误。 4.(2018课标)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

5、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后期中央集权统治特点和影响的理解。观察表格,从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等基本情况看,除河朔型藩镇公开与唐中央对抗外,其他几类藩镇至少在表面上仍服从唐中央的政令,说明唐朝“安史之乱”后,虽然藩镇割据林立,但唐朝的政治统治并未结束,这表明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的政治统治,故选 D项。从材料看,不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镇占大多数,但并不能据此得出这一时期的藩镇控制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排除 A项;材料未体现藩镇之间的争战,B 项错误;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统治,C 项错误。5.

6、(2018课标)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3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 20 8中级官员 15 10低级官员 12 8无官职记录 24 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减少,出自无官职记录家庭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说明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选 B项。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级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明显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 A项;材料无法说明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 C项;许多寒门子弟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担任高官

7、的,因此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6.(2019河南八市一测)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据此可推知宋代( )A.用人源于立国传统 B.官员均是文臣出身C.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 D.冗官源于文官制度答案 A 宋代治国,重文轻武。材料信息反映了宋代重视文臣,故选 A项。B 项中的“均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自主权如何,故 C项错误;宋代冗官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结果,并非源于文官制度,故 D项错误。7.(2018四川乐山调研)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

8、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答案 D 该制度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的,故A、C 两项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手中,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故 B项错误,D 项正确。48.(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在糊名法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士族门第不再有吸收力 B.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9、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D.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答案 B 据材料“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说明科举取士比门荫入仕更有吸收力,进一步说明科举制的地位日益巩固,故 B项正确。9.(2019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联考)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答案 A 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督察机构,材料中对巡抚掌管的权力和

10、地位不同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 A项正确。10.(2018湖北黄石调研)“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巩固皇权 B.监视官吏 C.治理百姓 D.服务社会答案 A 立监牧、设司察,都是为了监督官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故 A项正确;监视官吏,是立监牧、设司察的直接目的,故 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官僚管理体制,治理百姓材料未体现,故 C项错误;D 项与家天下理念不符,故 D项错误。11.(2018河南八市联考)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一、内阁与议政王大

11、臣会议二、内阁与南书房三、内阁与军机处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 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 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5答案 C 材料中目录都有内阁存在,故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机构都是中央机构,故 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中央机构的变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制度的演变,故 C项正确;目录中只有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皇帝的措施,故 D项错误。12.(2018福建福州质检)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

12、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 B 根据材料“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了专制皇权,故 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

13、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20 世纪 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年底,全国共有 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 分)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 分)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

15、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14.(2018山西六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部分)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汉朝 中外朝制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察举制唐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宋朝 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元朝 中书省 行省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八股取士清朝 设南书房、军机处 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 分)答案 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