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58MB ,
资源ID:110435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043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

1、1滚动训练 十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 5 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 P-Q-S 由老到新)。据此回答 13 题。观测点 海拔(米) 531 512 563 615 575出露岩层代号 Q P Q S Q1.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A.L1线 B.L2线 C.L3线 D.L4线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M 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M 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C.N 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D.N 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3.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2、 )。A. B. C. D.【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50 米。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本次考察的两个端点海拔一个位于 500 米至 550 米,一个位于 550 米至 600 米,且中间有观测点,海拔在 600 米至 650 米之间。图中四条线路,L 1和 L3两条线路海拔最高不超过 600 米;L2线路的一个端点海拔在 600 米至 650 米。第 2 题,根据表中信息及上题分析可知,考察路线应该是沿着 L4线。结合图中的岩层新老关系,点之间为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点之间为中间新两侧老,属于向斜。再根据五个观测点海拔的差异可知,M 地位于向斜的槽部,为良好的储水构

3、造且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N 处等高线凸向高值为山谷,地质构造为背斜,主要是因为背斜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无法确定 N 处是否有断层。第 3 题,2结合图中四点的海拔可知,位于 N 地(山谷)西侧的山坡上,位于 N 地(山谷)附近,位于 N 地东南侧山脊附近,位于 M 地东南侧的山坡上。地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坡度较缓且不易受山洪影响,最适合作为宿营地;地易受山洪影响;和地距水源地较远。【答案】1.D 2.B 3.A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 45 题。4.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期人口总量最大B.时期

4、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时期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时期老年人口比例较小5.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迁入量减小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解析】第 4 题,只要增长率大于 0,人口总量就一直在增长;时期人口增长率为 0,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时期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则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大。第 5 题,读图分析可知,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5、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答案】4.B 5.A读南京高铁站区各行业圈层分布密度图,回答 67 题。36.企业密度集中度最高的区域距离高铁站( )。A.0.51.0 km B.1.5 km 附近C.2.0 km 附近 D.2.02.5 km7.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数量比重最大,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A.场地租金低廉 B.人口流动频繁C.周边环境优美 D.距离货源地近【解析】第 6 题,读图可知,横轴表示距离,纵轴表示数量比重。在某一距离上,数量比重越大,表示企业密度越集中。图中距离高铁站

6、2 km 处比重最大。第 7 题,根据图例可知,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数量比重最大,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是人口流动频繁。【答案】6.C 7.B家住南京(3203 N,11846 E)的小明每天早晨沿着玄武湖边绿道(如下图所示)跑步锻炼。他从 a 地出发,按照顺时针方向的线路匀速绕湖一圈。读图,回答 89 题。8.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都在日出时出发跑步,下列关于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3 月 1 日到 5 月 1 日出发时间推迟B.4 月 1 日到 6 月 1 日出发时间提前C.5 月 1 日到 7 月 1 日出发时间推迟D.6 月 1 日到 8 月 1 日出发

7、时间提前9.某日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时间最接近4的是( )。A.5 时 30 分 B.6 时 00 分C.6 时 07 分 D.6 时 12 分【解析】第 8 题,3 月 1 日到 5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回归线移动,南京昼越来越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故出发时间提前;同理,4 月 1 日到 6 月 1 日出发时间提前;5 月 1 日到 7 月 1 日出发时间先是提前,过了 6 月 22 日后又开始推迟;6 月 1 日到 8 月 1 日出发时间先是提前,过了 6 月 22 日后又开始推迟。第 9 题,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8、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时应是当地地方时 6 时,当地所在的经度为 11846 E,位于 120 E 西面,比北京时间晚 7 分钟,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 6 时 07分。【答案】8.B 9.C位于台湾省西北部沿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18 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1963 年埤塘人口逾 8800 人。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人口仅存约 2800 人。读图,回答 1011 题。10.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是( )。A.养殖与旅游 B.滞洪与养殖C.灌溉与滞洪 D.灌溉与旅游11.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

9、稻总产量的提高 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解析】第 10 题,读图可知,修建埤塘主要是为了蓄水灌溉,用于解决供水不足的现象,洪水期还可以阻滞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第 11 题,水稻总产量的提高、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水产养殖业的衰落不会导致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会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导致农业景观大量减少。【答案】10.C 11.D读 20002013 年中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图,回答 1213 题。512.据图可知,20002013 年我国( )。A.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B.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

10、高C.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D.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13.2007 年后工业废水重心主要向北移动,其可能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B.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C.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D.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解析】第 12 题,根据图例结合经纬度判断可知,20002013 年我国工业废水重心位于南方,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据图可知,20002013 年我国经济重心位于中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受国家对中西部政策倾斜的影响,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2007 年工业废水重心在鄂州,但并不意味着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第 13 题,工业废水重心

11、 2007 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减少;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意味着废水排放量增加;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会造成工业废水重心南移;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不能表示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答案】12.C 13.D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沙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回答 1415 题。614.下列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 )。A.丁 B.丙 C.乙 D.甲1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地下水从丙流向乙 B 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甲为湿

12、地 D.丙为城市区域【解析】第 14 题,根据潜水埋藏深度绘出潜水水位线(见下图)可知,丁处地下水位异常偏低,为地下水漏斗区;而当地位于沿海,地下水漏斗容易导致海水入侵,从而使地下水变咸。第 15 题,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出露地表,最可能为湿地。地下水是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由乙流向丙;城市区域因为开采或者地面硬化影响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偏低,丁为城市区域,且可能有海水入侵而水质最差。【答案】14.A 15.C读图,回答 1618 题。716.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A.调节当地气候B.蓄水保土增肥力 C.增加粮食产量D.增加当地自然景观层次的美感17.该区域由于人

13、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能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 D.大气污染18.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A.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B.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 C.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D.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解析】第 16 题,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缓,可以缓解大气降水后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而保持土壤的肥力。第 17 题,由于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加上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18 题,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不应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也不

14、可能以粮食生产为主;如果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可能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该区域气候、水、生物和土地资源丰富,此处梯田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答案】16.B 17.A 18.D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回答 1920 题。819.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A.黑 B.琼 C.鄂 D.新20.下列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改变了农田

15、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 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 B. C. D.【解析】第 19 题,图示区域发展棉花、花卉种植,说明热量条件较好,故排除热量条件不足以发展棉花生产的黑龙江;海南热量丰富,但阴雨天过多,也不适宜发展棉花种植,排除海南省;图示区域发展水产养殖等,应该位于水热条件较好的区域,故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适合,而位于内陆干旱缺水区域的新疆不适合。第 20 题,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是常规产业;生物质发电只是对工业生产用电起到补充作用。该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使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答案】19.C 20.C二、

16、非选择题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大部分为戈壁、沙漠。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盐湖沼泽),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为青海省的发展绘就了蓝图。青海省的盐化工产业较为发达,近年来山东青岛等地把盐化工产业转移到青海,并建立从盐水中提取锂,生产配备手机、电脑的锂电池厂。材料二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9青海省积极接收转入,并发展循环经济。评价青海省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条件并说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青海省盐矿资源等原料丰富,能源资

17、源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有利于吸引产业转入。读图可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促进了产业升级与多样化,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条件:原料(盐矿资源)丰富;能源(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任答四点即可)意义: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

18、的排放;促进了产业升级与多样化,实现了走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任答三点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对我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如下表所示:能源强度区域 具体省区低能源强度区域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海南、江苏、福建和江西共 8 个省区市中能源强度区域天津、广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南、陕西、重庆、黑龙江、湖北、四川和吉林共 12 个省区市高能源强度区域云南、辽宁、河北、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青海、贵州和宁夏共 10 个省区市10材料二 “碳强度”指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山西省碳强

19、度位居全国第一。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材料三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描述低能源强度区域、高能源强度区域的分布特点。(2)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首位,试分析其原因。(3)说明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措施。【答案】(1)低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高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效率低;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