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滚动训练 十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 5 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 P-Q-S 由老到新)。据此回答 13 题。观测点 海拔(米) 531 512 563 615 575出露岩层代号 Q P Q S Q1.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A.L1线 B.L2线 C.L3线 D.L4线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M 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M 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C.N 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D.N 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3.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2、 )。A. B. C. D.【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50 米。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本次考察的两个端点海拔一个位于 500 米至 550 米,一个位于 550 米至 600 米,且中间有观测点,海拔在 600 米至 650 米之间。图中四条线路,L 1和 L3两条线路海拔最高不超过 600 米;L2线路的一个端点海拔在 600 米至 650 米。第 2 题,根据表中信息及上题分析可知,考察路线应该是沿着 L4线。结合图中的岩层新老关系,点之间为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点之间为中间新两侧老,属于向斜。再根据五个观测点海拔的差异可知,M 地位于向斜的槽部,为良好的储水构
3、造且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N 处等高线凸向高值为山谷,地质构造为背斜,主要是因为背斜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无法确定 N 处是否有断层。第 3 题,2结合图中四点的海拔可知,位于 N 地(山谷)西侧的山坡上,位于 N 地(山谷)附近,位于 N 地东南侧山脊附近,位于 M 地东南侧的山坡上。地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坡度较缓且不易受山洪影响,最适合作为宿营地;地易受山洪影响;和地距水源地较远。【答案】1.D 2.B 3.A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 45 题。4.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期人口总量最大B.时期
4、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时期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时期老年人口比例较小5.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迁入量减小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解析】第 4 题,只要增长率大于 0,人口总量就一直在增长;时期人口增长率为 0,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时期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则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大。第 5 题,读图分析可知,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5、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答案】4.B 5.A读南京高铁站区各行业圈层分布密度图,回答 67 题。36.企业密度集中度最高的区域距离高铁站( )。A.0.51.0 km B.1.5 km 附近C.2.0 km 附近 D.2.02.5 km7.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数量比重最大,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A.场地租金低廉 B.人口流动频繁C.周边环境优美 D.距离货源地近【解析】第 6 题,读图可知,横轴表示距离,纵轴表示数量比重。在某一距离上,数量比重越大,表示企业密度越集中。图中距离高铁站
6、2 km 处比重最大。第 7 题,根据图例可知,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数量比重最大,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是人口流动频繁。【答案】6.C 7.B家住南京(3203 N,11846 E)的小明每天早晨沿着玄武湖边绿道(如下图所示)跑步锻炼。他从 a 地出发,按照顺时针方向的线路匀速绕湖一圈。读图,回答 89 题。8.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都在日出时出发跑步,下列关于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3 月 1 日到 5 月 1 日出发时间推迟B.4 月 1 日到 6 月 1 日出发时间提前C.5 月 1 日到 7 月 1 日出发时间推迟D.6 月 1 日到 8 月 1 日出发
7、时间提前9.某日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时间最接近4的是( )。A.5 时 30 分 B.6 时 00 分C.6 时 07 分 D.6 时 12 分【解析】第 8 题,3 月 1 日到 5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回归线移动,南京昼越来越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故出发时间提前;同理,4 月 1 日到 6 月 1 日出发时间提前;5 月 1 日到 7 月 1 日出发时间先是提前,过了 6 月 22 日后又开始推迟;6 月 1 日到 8 月 1 日出发时间先是提前,过了 6 月 22 日后又开始推迟。第 9 题,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8、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时应是当地地方时 6 时,当地所在的经度为 11846 E,位于 120 E 西面,比北京时间晚 7 分钟,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 6 时 07分。【答案】8.B 9.C位于台湾省西北部沿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18 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1963 年埤塘人口逾 8800 人。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人口仅存约 2800 人。读图,回答 1011 题。10.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是( )。A.养殖与旅游 B.滞洪与养殖C.灌溉与滞洪 D.灌溉与旅游11.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
9、稻总产量的提高 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解析】第 10 题,读图可知,修建埤塘主要是为了蓄水灌溉,用于解决供水不足的现象,洪水期还可以阻滞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第 11 题,水稻总产量的提高、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水产养殖业的衰落不会导致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会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导致农业景观大量减少。【答案】10.C 11.D读 20002013 年中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图,回答 1213 题。512.据图可知,20002013 年我国( )。A.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B.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
10、高C.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D.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13.2007 年后工业废水重心主要向北移动,其可能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B.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C.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D.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解析】第 12 题,根据图例结合经纬度判断可知,20002013 年我国工业废水重心位于南方,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据图可知,20002013 年我国经济重心位于中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受国家对中西部政策倾斜的影响,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2007 年工业废水重心在鄂州,但并不意味着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第 13 题,工业废水重心
11、 2007 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减少;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意味着废水排放量增加;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会造成工业废水重心南移;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不能表示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答案】12.C 13.D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沙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回答 1415 题。614.下列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 )。A.丁 B.丙 C.乙 D.甲1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地下水从丙流向乙 B 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甲为湿
12、地 D.丙为城市区域【解析】第 14 题,根据潜水埋藏深度绘出潜水水位线(见下图)可知,丁处地下水位异常偏低,为地下水漏斗区;而当地位于沿海,地下水漏斗容易导致海水入侵,从而使地下水变咸。第 15 题,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出露地表,最可能为湿地。地下水是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由乙流向丙;城市区域因为开采或者地面硬化影响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偏低,丁为城市区域,且可能有海水入侵而水质最差。【答案】14.A 15.C读图,回答 1618 题。716.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A.调节当地气候B.蓄水保土增肥力 C.增加粮食产量D.增加当地自然景观层次的美感17.该区域由于人
13、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能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 D.大气污染18.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A.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B.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 C.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D.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解析】第 16 题,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缓,可以缓解大气降水后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而保持土壤的肥力。第 17 题,由于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加上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18 题,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不应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也不
14、可能以粮食生产为主;如果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可能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该区域气候、水、生物和土地资源丰富,此处梯田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答案】16.B 17.A 18.D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回答 1920 题。819.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A.黑 B.琼 C.鄂 D.新20.下列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改变了农田
15、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 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 B. C. D.【解析】第 19 题,图示区域发展棉花、花卉种植,说明热量条件较好,故排除热量条件不足以发展棉花生产的黑龙江;海南热量丰富,但阴雨天过多,也不适宜发展棉花种植,排除海南省;图示区域发展水产养殖等,应该位于水热条件较好的区域,故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适合,而位于内陆干旱缺水区域的新疆不适合。第 20 题,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是常规产业;生物质发电只是对工业生产用电起到补充作用。该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使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答案】19.C 20.C二、
16、非选择题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大部分为戈壁、沙漠。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盐湖沼泽),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为青海省的发展绘就了蓝图。青海省的盐化工产业较为发达,近年来山东青岛等地把盐化工产业转移到青海,并建立从盐水中提取锂,生产配备手机、电脑的锂电池厂。材料二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9青海省积极接收转入,并发展循环经济。评价青海省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条件并说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青海省盐矿资源等原料丰富,能源资
17、源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有利于吸引产业转入。读图可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促进了产业升级与多样化,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条件:原料(盐矿资源)丰富;能源(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任答四点即可)意义: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
18、的排放;促进了产业升级与多样化,实现了走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任答三点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对我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如下表所示:能源强度区域 具体省区低能源强度区域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海南、江苏、福建和江西共 8 个省区市中能源强度区域天津、广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南、陕西、重庆、黑龙江、湖北、四川和吉林共 12 个省区市高能源强度区域云南、辽宁、河北、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青海、贵州和宁夏共 10 个省区市10材料二 “碳强度”指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山西省碳强
19、度位居全国第一。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材料三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描述低能源强度区域、高能源强度区域的分布特点。(2)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首位,试分析其原因。(3)说明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措施。【答案】(1)低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高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效率低;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