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测试:专题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8427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测试:专题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测试:专题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测试:专题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测试:专题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测试:专题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1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下列表述正确的打 “ ” 号,错误的打 “” 号 1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有: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 ( )。 2生物循环是指有机质的合成过程,能量来源有太阳能、化学能和热能,环节主要有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 ( )。 3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 )。 4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 )。 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 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 ( )。 6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 )。 7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较典型 ( )。 8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形成基础是水分,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在中纬度地区较典型 ( )。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2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9山地的垂直分异的形成基础是水热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较典型 ( )。 10纬度越高,海拔越低,山地自然 带的带谱越丰富 ( )。 1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

3、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 )。 12山麓的自然带和水平带一致,如庐山的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答案: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自然带的带谱越丰富 11 12. 思考点拓展 下列表述中有两处是错误的,找出并改正 1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吗? 答案 不是。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 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平衡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4、,但通过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 2我国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呈现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 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迎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3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4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雪线高度的? 答案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升高;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5喜马拉雅山为什么南坡雪线低? 答案 喜马拉雅山南坡是

5、阳坡,又是迎风坡,但热量条件的影响超过了水分条件 6如何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答案 一般情况下,阳坡比阴坡热量丰富,同一自然带位置较高。如果同一自然带南坡比北坡高,一般为北半球;如果同一自然带北坡比南坡高,一般为南半球 答案 错题 题号 错因分析 改 正 2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自然 带从东到西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5 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的影响超过了热量,该山南坡雪线低 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 对接高考 阅读分析,体验真题 (2012北京文综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金太阳 新

6、课标资源 网 第 4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1图中所示山地 答案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2. 该山地位于 答案 喜马拉雅山脉 (2012山东文综 )如 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3 4 题。 3 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答案 温带草原带 4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答案 热量 (2012江苏地理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5 6 题。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5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

7、资源 网 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答案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6.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 4 000 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落实巩固 1 5 题,完成 6 7 题 下面分别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和 危害示意图、全球变暖的成因和危害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请回答 1 2 题。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6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示意图体现了整体性的什么表现? 答案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全球变暖的成因

8、和危害示意图体现了整体性的什么表现? 答案 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即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是自然带和气候类型分布的对照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第 3 题 。 3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完全吻合吗?举例说明。 答案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例如: 同一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类型;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有温带草原带、

9、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7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 屿, 读图回答 4 7 题。 4甲、乙、丙三座山脉位于西北内陆的是哪座?请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甲山 因为其基带为荒漠带,基带与当地水平带一致。 5甲山脉雪线较高的是哪坡?请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南坡 南坡是背风坡、阳坡,温度高,雪线高。 6若乙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则乙山可能是哪座山脉? 答案 秦岭 7.丙山东坡和西坡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丙山

10、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下图为 “ 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 读图回答 1 2 题。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8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B经度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2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解析 第 1 题,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11、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第 2 题,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 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 答案 1.A 2.B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 回答第 3 题。 纬度 2326 S 2326 N 0 40S 40N 雪线高度 5 800 米 5 600 米 4 800 米 4 800 米 4 000 米 3.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

12、 、蒸发量大 解析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山上积雪多而雪线较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则山上积雪少而分布在较高海拔上。 答案 C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 F 和 共 12 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 4 5 题。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9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4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5某地水热状况与 A 和 地区相似

13、,则该地 (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解析 第 4 题,图甲体现了积温的变化状况,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图乙反映的是降水的变化,在我国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 D 项的分异无体现。第 5 题,题干中描述的地区积温最高,降水量丰富,结合选项应属于我国热带地区,可能是我国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自然植被可能是热带雨林。 答案 4.A 5.D 1 下面甲、乙两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 (2050年 )的可能分布状况 。读图,

14、回答下列问题。 (25 分 )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10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1)图例 A、 B 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 A_; B_。 (2)甲图中由 C 至 D 植被变化体现了 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_。 (3)与当前相比,未来 (2050 年 )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 怎样的变化? 解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引起的植被分布变迁为背景,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自然带分布可确定 A、 B 的类型, CD 植被

15、变化是由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变化引起。全球变暖导致自然带整体向高纬度变迁,在位置和范围分布上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条件 (3)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温带草原面积缩小。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11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4)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 变宽。 2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分 )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 B 表示 _坡, D

16、表示 _坡。 (2)D 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_, _。 B 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_。 (3) 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 (4)甲山 A 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_、 _。 解析 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使自然带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而这种自然带在某一海拔高度上的分布范围也会由于阳坡和阴坡的热量、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 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 大陆内陆腹地 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12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金太阳 新课标资源 网 第 13 页 共 1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