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921426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教材第 87 页探索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从 1974 年到 2007 年三十四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中,几乎全部涉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 6 个,与生态破坏有关的有 9 个。所有世界环境日主题都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那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教材第 88 页阅读(1)基本内涵:中国古代道家就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天(自然)与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自然与人类的“相类、相通、相应和相

2、统一” 。具体表现如下:(2)意义:“天人合一”思想蕴含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其“天人相应”的思想在现在看来,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教材第 89 页思考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社会活动趋向利益和效益最大化,人类不但开发当前的自然资源,还想“预支”未来的自然资源,这种行为过度消耗资源,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四、教材第 91 页思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以上生活方式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五、教材第 92 页思考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侧重以下几点:人类要发展,尤其

3、是穷人要发展,强调的是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有持续性,不要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代际公平;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六、教材第 93 页思考200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全球环境前景报告 ,对未来 30 年人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预测。由于人类采取不同政策,从而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七、教材第 93 页复习题1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演化过程如下表所示:生产力水平 低 高人类文明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关系 人类适应自然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表现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微弱耕作和灌溉技术得

4、到发展;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掌握了一定工具,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2.结合生活实际简单描述即可。它的含义:人类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课堂小结3A 级 抓基础读各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完成 13 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史前文

5、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史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环境文明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合理放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1.A 2.B 3.B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

6、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 45 题。4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4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于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5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解析:由题中材料“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可知,巴伯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答案:4.C 5.B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

7、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 45 题。4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于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5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解析:由题中材料“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可知,巴伯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体

8、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答案:4.C 5.B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据此,完成 67 题。6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大力发展经济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保持负增长,以减轻社会压力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5A开垦丘陵、山地地区的荒坡,发展立体农业B退耕还林、还草,排干沼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C为减少“赤潮”的发生,沿海地区实行休渔制度D建立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绿洲可

9、持续发展的方向解析:第 6 题,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会影响当代人的需求,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会导致部分可再生资源的枯竭,进而影响到后代人的需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人口的负增长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第7 题,开垦丘陵、山地地区的荒坡会加速水土流失,排干沼泽会破坏生态环境,预防“赤潮”发生的关键是减少陆上人为污染物的排放。答案:6.D 7.DB 级 提能力2013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如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为 100,如图表示 2010 年五

10、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完成 89 题。8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大量消耗资源 大量排放污染物 科教投入不足人口增长缓慢A BC D9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社会保障建设 经济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建设 生态与环境建设A BC D解析:第 8 题,由图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第 9 题,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保强促弱,需要加快目前较弱的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由此确定 C 选项是正确的。6答案:8.A 9.C哥本哈根协议坚守了联合

11、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维护了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谈判底线,敦促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0 题。10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解析:“共同”说明了抑制全球变暖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有区别”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和自身的能力来赋予其相对应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A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

12、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右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 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 1112 题。1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 K2线 B AC 曲线C AD 曲线 D AB 曲线1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解析:第 11 题,AB 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是最不可取的发展道路。第 12 题,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期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

13、提高,社会经济必然不会持续发展。答案:11.D 12.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763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1)减排 CO2的主要目的是_,此项合作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_。(2)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3)部分发达国家不签署京都议定书 ,

14、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其原因主要是什么?这部分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解析:第(1)题,CO 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题,合作可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并获取资金和技术,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第(3)题,部分国家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此举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国家造成不良影响,这违背了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答案:(1)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共同性原则(2)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3)保护本国经

15、济的发展。 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14根据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 “河伯娶亲” 。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材料二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 。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

16、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材料三 100 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_。8(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 )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C天命不可违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_。(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为什么?解析: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全面,处于崇拜自然阶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征服自然”是人力战胜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充分调动人与自然的双重积极性,具有和谐发展的初步思想。答案:(1)人类崇拜自然,人类相对较为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2)B (3)人定胜天(4)三 恩格斯较为科学地认识到人地关系应该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具有因地制宜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